白皮松 虎皮松、白骨松、蛇皮松有什么特征,如何繁殖?
这一篇技术知识会给广大网友剖析一下“白皮松”的内容进行解释,希望对广大农资人有所收获,赶紧收藏吧!
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冠阔圆锥形或卵形。
幼树树皮淡灰绿色或粉白色,平滑,老树树皮淡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片状剥落。一年生小枝灰绿色,光滑**,大枝自近地面处斜出。
3针1束。球果圆锥状卵形,成熟时淡黄褐色。
花期4~5月,果次年9~11月成熟。
为我国特产,是东亚惟一的三针松。
产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北,在陕西蓝田有成片纯林。南至长江流域长沙、昆明,北至辽宁南部及内蒙古呼和浩特以南,均有栽培。
喜光,幼树稍耐荫,耐干冷,不耐湿热。喜排水良好而又适当湿润的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酸性及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长,可生长在pH为8的土壤上。
耐干旱和瘠薄能力较油松强,但不耐水湿。对二氧化硫气体及烟尘均有较强的抗性。
树姿优美,树皮斑驳奇特,碧叶白干,宛如银龙,独具奇观,是我国特产的珍贵树种,自古以来即用于配植宫庭,寺院以及名园之中。宜孤植、群植成林,或列植成行,或对植堂前。
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好。圃地作成高床或高垄,播前灌足底水。
播种前将精选过的种子水浸3~5天,放在温暖处盖塑料薄膜保温,当有1/3种子裂咀时即可播种。条播或撒播。
每667米2播量60千克。覆土厚1~15厘米,并覆草或锯末。
为了提高发芽率,可在床面覆盖塑料薄膜或喷洒土面增温剂,可提早出苗3天。播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及时松土除草。
在杂草未出土前,每667米2用25%的除草醚05~1千克或50%的西玛津10克,对水4~10千克,喷于行间,每年2~3次,除草醚效果较好。幼苗出土后需注意防鸟、鼠为害,因为松属幼苗是带壳出土,大约20天左右壳脱落后即可避免鸟类啄食。
苗期注意防治立枯病,雨季及时排除积水。为了培育供绿化用的大苗,需在苗圃连续培养3~5年或更长。
当年苗木越冬可埋土防寒,翌年春扒去覆土,并及时浇水。两年生时进行**根移植,株行距为30厘米×50厘米,移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根系,勿使损伤,栽后踏实,并进行灌溉。
4~5年生苗高约30~50厘米,可进行第二次带土球移植,株行距60厘米×120厘米。10年生苗高可达1米以上,可带土球再移植一次,以培养大苗,供城市园林绿化用。
荒山绿化造林时,则用两年生苗。白皮松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较易管理。
对主干较高的植株,需注意避免干皮受日灼伤害。
分类及别名松科,松属。
别名为蟠龙松、白骨松、蛇皮松、虎皮松。
地理分布为我国北方特有树种。
在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四川和甘肃南部、东南部均有分布。垂直分布于海拔500~1900米。
在陕西秦岭分布于海拔500~1000米,在山西吕梁山分布于海拔200~1800米,在中条山、太行山及河南西部分布于海拔500~1000米,在小陇山林区分布于海拔1850米以下的山地,如徽县、礼县、天水、武山等地有小片纯林或散生木。
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白皮松适应性强,一般分布在气候冷凉的酸性山石土上,但在土层深厚、肥沃的钙质土或黄土上也生长良好。
对-30℃的干冷气候及pH75~8的土壤仍能适应,能在石灰岩地区生长,在排水不良或积水的地方生长不良,对大气污染抗性较强。为喜光树种,幼龄时稍耐荫。
根深,抗风。耐旱、耐瘠薄。
白皮松生长较缓慢,1年生苗高仅3~5厘米,2年生苗高10厘米左右,10年左右高达1米上下。
造林技术白皮松采种应选择生长快、干形好、抗性强、无病虫害、处于结实盛期的20~60年生林分作为采种母树林。
采种时间以9~10月、球果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时为宜,切记不可采青。采收的球果应放于通风良好处,白皮松育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疏松、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低、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好。
重粘土地、盐碱土地、地下水位过高地、低洼积水地不宜选用。播前应进行催芽。
催芽方法可采用沙藏层积法、变温催芽、药剂催芽。于翌年2月下旬将种子移放至背风向阳处,经常翻倒、变温催芽,待40%种皮开裂时播种。
白皮松怕涝,以采用高床或高垄育苗为宜。播前浇足底水,播后出苗前尽量不浇水。
播后覆土厚度2~3厘米。播种量为1000~1500千克/公顷。
为减少立枯病对白皮松幼苗的危害,应适时早播,一般以土壤解冻后10天内播完最合适。白皮松播种苗带种壳出土,约20天自行脱落,出苗前要注意防鸟害。
1年生苗木越冬要埋土防寒,翌春去土浇水。2年生**根苗移植。
培育大苗,移植株行距为20厘米×60厘米,5年左右带土二次移植或上山栽植。绿化用的大苗木,移植株行距为60厘米×120厘米,10年移栽或培养至所需高度。
白皮松多栽植于公园、庭院和街道。作为绿化观赏行道树栽培,必须采用大苗带土栽植。
庭院绿化和行道树株距一般以4~5米为宜。作为用材林或水土保持林等栽培时,栽培地以选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疏松的土壤为宜,不宜选用重粘土、盐碱土或低洼积水地。
栽培地的整地方法有水平条、鱼鳞坑、水平沟、反坡梯田、带状等。为增加白皮松的抗旱保墒能力,提高栽培成活率,无论何种整地方法,均应将表土放于坑的上方,心土放于下方或作埂。
白皮松的栽培密度,水土保持林的株行距以1米×2米或1米×15米为宜,用材林的株行距以15米×2米或1米×2米为宜。栽植方法采用穴植法,注意不要窝根。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营造混交林,以提高白皮松的抗病虫害能力。栽植后3年内应加强幼林抚育工作,每年应进行松土除草2次,有条件的地方抚育工作可更细些。
经济价值白皮松树形高大,树皮白色有光,针叶青翠,整个树形苍翠挺拔,别有特色,是风景林和庭园绿化的好树种。木材脆弱,但纹理美观,可作家具、工具。
球果可入药,种子可食用。
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生长不良,在排水不良或积水地方不能生长。
白皮松为喜光树种,耐瘠薄土壤及较干冷的气候。在气候温凉、土层深厚、肥润的钙质土和黄土生长良好。
幼时稍耐庇荫,深根性,寿命长。
天然分布于气候冷凉的酸性石山上,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钙质土或黄土上生长最好。生长温度范围-30℃-40℃,对于-30℃低温、pH值75-8的土壤也能适应。
白皮松一般多用播种繁殖,育苗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为好。早春解冻后立即播种,可减少松苗立枯病。
由于怕涝,应采用高床播种,播前浇足底水,每10平方米用1公斤左右种子,可产苗1000至2000株。撒播后覆土1至15厘米,罩上塑料薄膜,可提高发芽率。
待幼苗出齐后,逐渐加大通风时间,以至全部去掉薄膜。播种后幼苗带壳出土,约20天自行脱落,这段时间要防止鸟害。
幼苗期应搭棚遮阴,防止日灼,入冬前要埋土防寒。小苗主根长,侧根稀少,故移栽时应少伤侧根,否则易枯死。
如采用嫩枝嫁接繁殖,应将白皮松嫩枝嫁接到油松大龄砧木上。白皮松嫩枝嫁接到3年至4年生油松砧木上,一般成活率可达85%至95%,且亲和力强,生长快。
接穗应选生长健壮的新梢,其粗度以05厘米为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皮松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皮松。
1、覆盖在土壤结冻前,对幼苗用稻草、麦秸等覆盖防寒。
对少数不耐寒的珍贵树种苗木可用覆土防寒,厚度均以不露苗梢为度。
翌年春土壤解冻后除去覆盖物。
2、设防风障土壤结冻前,在苗床的迎风面用秫秸等风障防寒。
一般风障高2米,障间距为障高的10至15倍。
翌年春晚霜终止后拆除。设风障不仅能阻挡寒风,降低风速,使苗木减轻寒害,而且能增加积雪,利于土壤保墒,预防春旱。
3、设暖棚暖棚应比苗木稍高,南低北高,北面要紧接地面不透风,用草帘夜覆昼除,如遇寒流可整天遮盖。
暖棚能减弱地表和苗木夜间的辐射散热,缓和日出时的急剧增温,阻挡寒风侵袭。
4、熏烟有霜冻的夜间,在苗床的上风,每亩分散地设置3至4个发烟堆,当温度下降有霜时即可点火熏烟。
尽量使火小烟大,保持较浓的烟雾,持续1小时以上,日出后若保持烟幕1-2小时,效果更佳。
熏烟可提高地表温度,有效地防霜冻。
5、灌水土壤结冻前灌足冻水可防止抽条,减轻冻害。
早春在晚上灌水,能提高地表温度,防止晚霜的危害。
6、把在翌年春需要移植的不抗寒小苗在入冬前挖起,分级后入沟,假植防寒。
严寒地区也可将苗木全部埋入土中,防止抽条失水。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