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种植技术
这一篇内容会给大家解释“水稻的种植技术”的内容进行全面讲解,期待对大家稍微有点帮助,下面开始阅读吧!
农民朋友种植水稻要获得丰收,除了品种的自身因素外,栽培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的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适宜栽培的中籼稻品种有徽两优6号、皖稻153、丰两优香1号、丰两优香4等。粳稻品种有淮稻9号、天协1号、徐稻4号、皖稻68等。
选择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菜园或旱作地作苗床,播种前20d每667m2施45%三元复合肥50kg、氯化钾5kg、**素10-15kg培肥苗床,在播种前10d耕翻做畦,畦长20m左右,畦宽12m,沟宽40cm,沟深15-20cm。
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播种量40g/m2,播后用木板轻压使种子入土,盖05-1cm厚细土,喷施旱秧净等除草剂后盖上地膜。遇到日平均气温大于20℃高温时,应在地膜上加铺秸草遮阳降温,注意不能用稻草,以防止病菌的传播。播种后5-7d便可出齐苗,齐苗后要适时揭去苗床上的覆盖物,揭膜应在傍晚,边揭膜边喷一次透水,以弥补土壤不足的水分。旱育秧秧苗生长前期一般不会缺肥,在2叶1心期、4叶1心期和移栽前3-5d各追施一次氮肥,每m2用**素20-25g兑水2-25kg喷施,喷后立即用清水冲洗一遍,防止灼伤叶片或烧苗。在4叶1心期每m2用225mg多效唑喷苗进行化控。当看到秧苗叶间不挂水珠,中午叶片打卷时,表示缺水,需浇透水一次,否则不需浇水。及时防治稻蓟马等虫害,畦面杂草可以人工拔除。
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45d左右,为了增加密度,同时又有利于水稻通风透光,便于田间管理,宽行窄株栽插。根据700kg/667m2的产量目标,合理的产量结构应是每667m2有效穗17-18万、每穗总粒数190-20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8g,理论产量770-860kg。
栽插规格为株行距4×9寸或5×7寸,每穴栽5-6个茎蘖苗,每667m2保证8-10万基本苗。每3-4m留40cm走道作为管理行,以便于追肥和病虫害防治。
水稻高产栽培的施肥原则是“稳磷、增氮、补钾、添锌”。每667m2施纯N16kg,P2O56kg,K2O12kg。
每667m2施优质土杂肥2000kg或饼肥40kg、**素10kg、过磷酸钙50kg、氯化钾10kg作基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栽后7-10d追返青分蘖肥,每667m2施**素10kg、硫酸锌1kg。栽后25d及时追施促花肥,每667m2施**素6kg、氯化钾5kg。抽穗前20d追保花肥,每667m2施**素5-7kg、氯化钾5kg。齐穗期看苗追肥,叶色偏淡田块每667m2施**素5kg。
在水稻高产栽培中,采用浅水栽秧,栽后5-7d自然落干,一直保持湿润。栽后20d左右每667m2达20万茎蘖苗时烤田,反复多次轻烤,至茎蘖不再增长,排水不畅的田块,应从管理行清沟排水。孕穗至抽穗保持浅水层,抽穗至灌浆保持湿润。以后干干湿湿,收获前7d断水。
栽后5-7d每667m2施苄﹒乙255g进行化学除草。要及时做好四(二)代、五(三)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二化螟的防治工作,根据虫害发生情况每667m2施锐劲特(80%含量水分散粒剂)3g、乐斯本45ml、25%噻嗪酮45g防治。
拔节孕穗期每667m2用井·蜡芽40g防治纹枯病2-3次。抽穗前7d和3d分别用好力克或井·蜡芽100ml防治稻曲病。
我县多年气象资料表明,7月底至8月上旬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一时期水稻抽穗扬花,往往造成高温热害,应把水稻安全齐穗期调整在8月中下旬。
当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达到35℃以上时,在水稻田间灌深水,田间水层8-10cm,可以降低穗层温度。
在高温天气来临时,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3%**素溶液,可以提高水稻对高温的抗性。
(1)面积:5000万亩左右,且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度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2)气候及播期:该区稻作生长季为110-180天,平均气温18-23℃,≥10℃积温2000-4000℃。该区水稻是春种秋收,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时开始播种,安全播种期自南向北为4月25日至5月25日。
安全齐穗期为7月20日至8月15日,收获日期在10月上旬。
(3)品种:早熟早粳稻,南部为中、迟熟类型,北部为特早熟类型,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543%。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氮磷钾三种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公斤每生产500kg稻米需要吸收:在确定稻田施肥量时,应首先根据计划要求的产量计算所需要吸收的肥料数量,再调查土壤的供肥量和肥料的利用率,就可以用下式求出理论上的施肥量:稻田施肥量=(计划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
在水稻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的田块,寒地水稻氮肥6-8公斤/亩,磷肥3-4公斤/亩,钾肥4-6公斤/亩。
硅是水稻、甘蔗等作物健康生长的必需元素。
水稻茎秆中硅含量是N含量的十倍多,超过N、P、K的总和。水稻是作物中选择吸收和富集硅最多的,这种生理特性是由其特有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硅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点:。
(1)硅是植物体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其作用仅次于氮磷钾,居第四位。
(2)硅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高了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量。
(3)硅肥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施用硅肥后,可使作物表皮细胞硅质化,茎叶挺直,减少遮阴,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
叶片生长期延长,不易衰老。
(4)硅肥能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作物吸收硅后,可在植物体内形成硅化细胞,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作物对病虫害抵抗力增强。
(5)还使表皮细胞的通透性显著降低,从而降低蒸腾量30%以上,相对提高了抗旱能力。
(6)硅肥能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80%以上。倒伏与折断率减轻40-70%。
施用硅肥后,还能显著增强作物的抗旱、抗低温能力。
(7)硅肥能很好的调节作物对氮磷钾各元素的平衡吸收。
促进磷在作物体内的运转和吸收,从而提高结实率,并能抑制对铁、锰的过量吸收和毒害。
(8)可促进**的生长发育,提早抽穗,使穗轴增粗、穗长增加等。
(9)施用硅肥不仅可以增加作物产量,还可改善农产品品质,水稻施硅增产5-12%,小麦、玉米增产5-10%。
(10)有效改善土壤酸碱度盐碱地使用效果更好。
部分地区氮肥施用量过高,施用时期不合理,蘖肥比例大,穗肥施用不足。
①合理调整氮肥的基、追比例,使基肥中的氮占总施氮量的45%左右,减少分蘖肥,提高穗肥的施用比例。
②钾肥可优先选择氯化钾,在秸秆还田的地块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③根据测土结果,注意补施中微量元素和含硅肥料。
④采用节水灌溉,追肥“以水带氮”。
①阜康高塔肥、金正大水稻专用肥(26-12-12、26-14-11、)80斤/亩,后期追加10-20斤效果更佳。
②氮肥40%-45%作为基肥,20%-25%作为蘖肥,30%-35%作为穗肥。磷肥、钾肥作基肥。
种植蔬菜的技术和方法种植蔬菜的技术和方法有哪些。
(一)育苗─栽培型。其特点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类、瓜类和豆类秧苗。
3月中下旬定植,进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蓝、花椰菜、番茄等。
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黄瓜、叶菜、芹菜、葱蒜等。(二)栽培型:以栽培蔬菜为主,结合育苗。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夏季种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黄瓜、番茄、甘蓝、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葱蒜类蔬菜。二是间套作,春季进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杆旁种植丝瓜任其沿拱杆爬蔓,或在番茄生长后期,在畦边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种植生菜、菜心等。冬季进行育苗。(三)留种制种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类留制种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种→秋季栽培芹菜、甘蓝等。一种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采留种为主,夏季进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类蔬菜。
常用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蔬菜品种,然后进行整地。可选用营养钵育苗、基质育苗、蔬菜嫁接技术,期间要合理安排茬次。
使用有机和无机复合肥、蔬菜专用肥施肥,并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
2、露地蔬菜种植品种,露地蔬菜种植常见品种有辣椒、黄瓜、甘蓝、菠菜、萝卜、西红柿、胡萝卜、葫芦瓜、小白菜、油白菜等。
3、在播种前要进行整地,要将前茬作物残留的枯枝烂叶用火烧毁后深埋。。
4、挑选抗病虫、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能好、适合当地种植的蔬菜品种。
5、选用营养钵育苗、基质育苗、蔬菜嫁接技术,进一步完善育苗设施,并提高育苗水平,培育优质壮苗,移栽前要进行炼苗,为无公害蔬菜高效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6、需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茬次,可采取立体种植,反季节栽培(保护地),实现结构的多元化,生产的多样化,而且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地力及季节差,达到高质高产的目的。
7、要积极使用蔬菜生产新技术,设施种植应用二氧化碳施肥、膜下灌溉、滴灌、遮阳网、新型覆盖材料、基质栽培、避蚜膜等,露地栽培采用地膜覆盖、滴灌、喷灌等新技术。。
8、可大力推广土壤培肥技术,有利于减少化肥用量,并加大有机肥料的投入与使用,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
9、推广应用有机和无机复合肥、蔬菜专用肥、生物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配方肥料,能减轻化肥对蔬菜品质和土壤结构的不良影响。。
10、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广泛应用农业、生物等防治方法,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
11、禁止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农药,进一步推广应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品种、时间、次数等使用规程。。
12、尽量在杂草初生阶段用药防治,这样可以减轻药剂对蔬菜的污染和残留,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除草效果。
13、在除草剂处理土壤的时候,土壤表层要细碎、湿润、平整,这样可以保证施药均匀,而且还可以给杂草萌发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杂草萌发一致,从而能一次用药除去大部分杂草。
植物从南向北引种时,可适当延期播种。由北向南引种时,可提早播种。
植物从南向北引种时,可适当密植,以提高由南向北引种植物的抗寒性:当从北向南引种时,则要适当增大株行距,便于通风以利植物生长。
①从南向北引种,在生长季后期,适当减少浇水,同时在苗木生长季后期,应少施氮肥,适当增加磷肥、钾肥等,有利于促进组织木质化,提高抗寒性。
②从北向南引种,为了延迟植株的封顶时间,提高越夏能力,应该多施氮肥和追肥,增加灌溉次数。
①从南向北引种,在苗期遮去早、晚光,进行8~10h短日照处理,可使植物提前形成顶芽,缩短生长期,增强越冬抗寒能力。
②从北向南引种,采用长日照处理以延长植物生长期,提高生长量,增强越夏抗热能力。
①从南向北引种时,选山林隙地微酸性土壤试栽种。
适当浇含有硫酸亚铁鳌合物等微酸性的水,或多施有机。
②从北向南引种时,适当施生石灰以改变南方土壤的pH值,保护植物正常生长。
①从南向北引种植物,在苗木生长的第一、二年的冬季要适当地进行防寒保护。
②从北向南引种的植物,为使其安全越夏,可在夏季搭荫棚,给予适当的遮荫。
①种子萌动时,进行低温、高温和变温处理,可促使种子萌芽。
②种子萌动以后,进行干燥处理,有利于增强植物的抗早能力。
引进松类、豆类等植物时,廋文生的土壤微生物。
墙体的栽培是把墙壁和管道进行了巧妙的结合,管道内放置了基质,给农作物生长提供养料。这种栽培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了有限的空间,最小范围实现了植物多样性,而且美化了墙体。
无土栽培的意思是一种不使用天然的土壤,而是采用营养液给植物提供生长发育的元素,让植物在水里能完成整个的生命周期。
其实无土栽培包括三个方面:水培、雾培和基质栽培,这种栽培模式一般适用三种农作物:花卉、水果和蔬菜。目前最常见的无土栽培是管道式的水培蔬菜。
其生产设备相当先进,营养液是在管道中,生产管理时对营养液供液的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
其实设施农业中的设施通常指的是智能温室。
智能温室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可以自动的开启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和喷灌系统等等一系列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涉及到的种种系统。这样就是用科学的方式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立柱式栽培有点像养花,在柱子上安装了多个像花盆一样的器皿,里面放入了基质,在里面进行栽培。立柱式栽培大多种植的是草莓,草莓挂果后分布在器皿的四周,采摘非常方便,而且无公害可以直接食用。
生态餐厅是一种更高级的农业种植形式,运用到了很多的科学,比如园林学、建筑学等等,这样就能让餐厅的环境美观而具有实用性。生态餐厅中主要是绿色植物为主,蔬菜、水果、花卉错落有致的配置,然后结合了假山、小桥流水等园艺,全方位的展现了绿色、优美的就餐环境。
白杨可以当柴烧、打家具、做屋檩栋梁、制作农具,具有极高的栽培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杨树种植技术吧。
1、首先得了解白杨的生长习性,白杨树喜欢在土壤肥沃、喜光处,更有利于白杨树乔木的生长,由于其根系发达,固土能力相对较强,该乔木抗风、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白杨树乔木在进入生长期间,应及时进行修枝,摘芽可以提高白杨树苗木的质量。
2、栽培白杨树时建议在每年2月中下旬和3月中上旬进行,因为此时温度能保持在5℃以上,且光照不强,有利于提高杨树的生根率。
其次栽种杨树时最好选择在阴雨连绵的季节进行。白杨树苗木在运到后应该及时栽植,在栽植前应对其根部切口处及时涂抹上生根粉二号溶液涂,这样,可以促进乔木根部生根。
同时,栽培白杨树乔木时,可以讲苗木放入坑内即可,并及时将土壤边沿捣实,更有利于白杨树乔木的生长。
3、白杨树适宜生活在疏松透气的沙性土壤中,种植白杨树时需选择排水性较为良好的土壤,并需往土壤中施加磷钾复合肥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而且还需向土壤喷洒除菌药剂,使白杨树能够健康的生长。
4、种植白杨树时,需从母株上剪去一段无病害的当年生枝条,再将杨树放入水中浸泡20~30分钟,使其吸收充足的水分,然后就可将杨树树枝插到土壤中,并覆盖一层地膜,使杨树生长的更为旺盛。
5、由于白杨树的耐旱性较差,如果降水量太少,就会导致植株缺少养分,从而使白杨树出现枯萎的状况。因而养护时需及时为杨树补充水分,最好使用无污染的井水或是泉水,也可将自来水晾晒1~2天后使用。
白杨树乔木在进入夏季应进行大面积的浇水,同时,保持土墩湿润。在遇雨季应进行排水。
种植人员在春冬季节应进行少量的浇水,可以有效的提高白杨树乔木的观赏价值。
好文探索:水稻概况
我国水稻种植历史约有7000多年。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每年种植面积千公顷,约占全国粮食作物栽培面积的25.8%左右,但总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4%,占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0%,我国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适应性广,加上稻谷适于长期贮藏,所以稻米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全国约3.2亿家庭的主食为大米。
1、从分布区域看,东到黑龙江省的通江,南到海南省的崖县,西到新疆的喀什地区,北到黑龙江的漠河,都有水稻种植。
2、从海拔高度看,从东部沿海到西南云贵高原,海拔从90米到2600米高处均有水稻种植,可以说我国水稻种植在高程方面为世界最高的。
3、从温度条件看,从南到北,气温逐渐降低,沙漠的生长时间也逐步缩短。在海南省可以种植三季稻,在华南地区可以种植两季稻,在华中能种单、双季稻,而华北地区只能种植一季稻,到了东北三省一区就只能种植生长期短的早稻。
4、从耕作技术看,有水稻旱作技术、水稻稀植技术、机械化插秧收割、稻田化学和机除草技术、杂交水稻的高产技术、良种繁殖技术和细胞遗传育种等。
5、从水稻品种培育看,已做到良种化、纯种化、产业化等。
特别是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方面,在世界各国水稻史上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6、从大米的分类看,我国稻谷加工后的大米主要分为粳米、糯米。
我国目前水稻的种植技术分类主要是从基质进行区分,共同特点是对水稻种植的气候的要求是相同的。不同点是水稻种植对基质的要求不同。
主要是以土壤为基质的水稻种植技术。
相对种植历史较长,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大规模的种植面积,要求在含有养分的土壤上进行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优点是在造田投入少,施肥数量少。
在种植操作上费工,并且对气候、土壤、温度、肥力、酸碱度、水源等条件有要求,这些条件对水稻的产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上种稻技术是以某种材料为载体,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在自然水域的水面上进行种植水稻。
水上种稻技术以水为基质,完全利用自然水域的水面,在湖泊、水库、山塘、鱼塘、池塘,乃至江河水面进行耕作,不占用陆地空间。由于水稻种在水上,无所谓旱,也无所谓涝,更不需要灌排工程,是旱涝保收的“节水农业”。
而且水上种稻无杂草、无鼠害,倒伏轻。不需要翻、耙、平、除草等作业,田间管理省工、省成本,属于免耕作业。
因为水上种稻技术存在浮体材料复杂、价格昂贵的问题。所以水上种稻大面积推广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开发新的成本低的浮体材料。
沙漠水稻种植技术是用沙子作为水稻种植的基质,利用无土栽培的技术原理,在漏水漏肥的沙漠(地)上进行铺设塑料薄膜来解决沙地漏水、漏肥的问题后,再进行水稻育秧到插秧栽培到获得高产的水稻种植技术。这是1991年内蒙古通辽市农科院(原哲里木盟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成功的水稻种植技术,虽然时间短问题多,但是针对我国的实际耕地与沙漠的情况来说,对保障耕地面积和粮食安全及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沙漠水稻种植技术优点是摆脱了土壤的局限、不占用原有的耕地、不会出现盐碱问题、可以提前成熟、种植中省工省成本、节水、产量高等。缺点是第一年沙漠造田的费用大,操作不当会存在漏水、透气性差等问题。
我国在稻作生产上有明显的地区差别。
从自然条件和种植地域差异上,将水稻稻作区划分为华南湿热双季稻作带华中湿润单双季稻作带、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带、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带、西部高原湿润单季稻作带和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
位于南岭以南,主要包括云南、广东、广西和台湾省等,以丘陵山地为主。
属季风热带及**带湿润气候,高温多湿,生长期长,是全国水热资源最丰富,复种指数高,总降雨量在1100-2000毫米,日照1400~2200小时,有效积温6500℃℃8000℃,无霜期260天以上,海南岛南部可达365天。一年一般种两季稻,海南岛南部可以种三季稻。
种植面积占全国稻作面积的17.3%,稻谷产量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15.8%。
位于淮河、秦岭以南、南岭以北。
主要包括全国著名的稻米产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平原、皖中平原、成都平原和里下河平原等。跨中**带和北**带,气候温暖湿润,长夏雨多,夏季炎热,秋高气爽。
本带有效积温在4500℃~6500℃,稻作生长季日照总数为900~1600小时,降雨量为750~1300毫米,稻作生长季为200~260天。本稻作带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全国稻作面积最大的稻区,产量最高,总产最多。
种植面积占全国稻田面积的65.7%,稻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6.2%。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主要包括华北大平原,内蒙古东南及南部、甘肃兰州以东部分。
稻田主要分布在平原的低洼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稻作生长季的有效积温3500℃~4500℃,稻作生长季为140~200天,日照时数为1200~1600小时,降雨量为毫米。气候条件看有利于单季稻水稻生产。
稻田面积占全国总稻田面积的8.1%,稻谷产量占全国总产的8.6%。
(4)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带。
位于辽东半岛西北与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北半部。
这个稻作带属于季风中温带和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本稻作带稻作生长季有效积温2000℃~3500℃,总日照时数为1000~1250小时,降雨量为300~600毫米。
占总种植面积的1.9%,但稻谷总产量却约占全国稻谷总产的2.2%。这个稻作带无霜期短,低温冷害严重,对水稻生产影响很大。
位于我国大陆的西南部,主要包括贵州大部、云南中北部、四川西部和**的零星稻区。本稻作带山地高原为主,地形错综复杂,气候多样。
一般海拔多为1000~5000米,稻作生长季有效积温为2000℃C~6500℃,稻作生长季最长的只有220天,稻作生长季总日照时数为950~1300小时,稻作生长季降雨量为300~2800毫米。稻作带分布在海拔800~2700米之间的无数小块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上,形成层状的立体分布。
稻作生长季有效积温2500℃以上,稻作生长季140天以上。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6.5%,稻谷产量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6.8%。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西部、宁夏和河北的北部以及新疆的全部、内蒙古的很多地方。
境内遍布着山地、高原、丘陵和沙漠。山地之间分布着盆地和平原。
本稻作带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稻作生长季有效积温为2200℃~4000℃C,稻作生长季为120~220天,稻作生长季总日照时数1200~1600小时,降雨量20~400毫米。本稻作带的自然条件特点是纬度和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日温高,昼夜温差大,雨量少,晴天多,蒸发量大,空气干燥,病虫害少,在具备灌溉条件下水稻能获得高产。
种植面积占全国稻田面积的0.5%,稻谷产量占全国稻谷总产的0.4%。本稻作带的具有水源的广大盐碱地和沙漠(地)是这个地区大面积开发水稻生产的一大潜力。
积极寻找水资源,引进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推广早熟高产水稻品种是这个地区发展水稻生产的关键措施。
我国存在着大量沙漠化土地。
宁夏、**、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等省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土地,是在全国各稻作带中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多的稻区,占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的70%以上。这个稻作区虽然目前在我国6个稻作带中稻田面积最小,水稻总产最少,但这个稻作带气候有利于水稻生产,而且能种植水稻的盐碱地,特别是沙地面积多。
如果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并再寻找新的水资源,而且引进沙漠(地)上能种植水稻并获得高产的沙漠种稻新技术。无论是水稻的耕作面积还是水稻总产方面,在我国各稻作带中前途最广阔,潜力最大的稻作区。
精选问答:
1、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有哪些?
1368年―1644年为明朝时期,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新大陆。
1519年-1522年9月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途中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即麦哲伦海峡。
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再传到南 洋各地,最后传到中国。
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美洲农作物有:
玉米,一种禾本科的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 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现在玉米不仅是重 要的粮食作物,在国际贸易上,玉米也是大宗交易的农产 品。
番薯即红薯,草本植物,生长能力极强,地下块茎和藤蔓 均可用于繁殖,产量特别高。在历史上闹饥荒时用红薯救过无数人的性命。目前,我国红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居 于世界首位,而且红薯营养丰富,红薯叶还被称为人身草 !
土豆,明朝引入我国,耐寒耐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 种植,产量也非常可观,一直被广泛流传,薯条、炸土豆 、土豆粉已经成为全球性食物,所以土豆需求量也日益增 多,国家对红薯的种植也有很多推广政策。
花生,同样是明朝引进的食物,可以做油料也可以直接吃 ,花生的枝叶还有大量养分,还被用于饲养家畜,花生可 谓全身是宝。
除此之外,还有南瓜、辣椒、番茄、菠萝、烟草等近30种 。
明朝大量引进美洲作物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 农业产量,为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中国古代最早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现今许多的农作物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从野生植物中经过不断的栽培而成的。根据现在考古的发现,我国早在新石器的早期,就已经开始种植了粟、稻。
粟:现在我们称之为谷子,脱壳后叫小米。是由一种野生的狗尾草培育而成。粟耐旱能力强,自生能力也很强,是黄河流域黄土地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在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炭化了的粟粒和粟壳。说明距今五、六千年前粟已经在我国北方得到了广泛的种植。
稻:一般称作水稻,是从野生的稻经过人工栽培而成。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由稻谷、稻壳、稻杆、稻叶的混合堆积,平均厚度约四、五十厘米。这是世界上迄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在江淮、江汉地区,太湖和云南滇池周围,广东剑门、海门等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籼稻、粳稻粒。说明那个时期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
麻:其籽可食,是我国古代"五谷"之一。 麻在我国主要是用其纤维来纺线织布。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保留有麻布的痕迹,说明我国种植麻的历史也很悠久。
到了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作物的品种开始明显增加,粮食作物主要有:粟、稻、稷(俗称糜子)、麦、菽(大豆)等,基本上具备了后世的主要粮食作物。
高粱:其生长不择地,耐干旱,它的秸杆很高,可以做燃柴,也可以作为农村的建筑材料和制造工具的原料,高粱米还可以酿酒。因此也很早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在山西万全荆村、河南郑州大河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曾发现高粱的痕迹。在河北石家庄市庄村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两堆高粱(已经炭化)。
我国古代培育的粮食作物,有一些品种先后传到了世界各地。如我国特产的大豆,约在1790年左右传到了欧洲,当时在欧洲仅仅是被作为观赏的植物种在花园中。1873年,中国大豆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万国博览会上被展出,曾轰动一时。1908年,有两千吨中国大豆运到了英国。此后,大豆才在欧美各国开始大面积的种植。 大豆在英、法、德、俄文中的名字,其发音都接近与菽。
同样,世界各地的一些我们中国没有的粮食作物,也先后传入了我们国家,丰富了我国的粮食品种。如玉米,是在明朝时期从国外传入的,开始并没受到重视只种在贫瘠的田地里或山坡上,没有显示出玉米的高产特性。到了清朝的中期,玉米才开始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并成为干旱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谷子的地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