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故乡是哪里
本篇文章会给网友们阐述“茶树的故乡是哪里”的内容进行阐述,期待对网友们有所帮助,赶紧收藏吧!
茶树的故乡是中国。茶树起源于云南西南部。
到目前为止,许多参天的野生大茶树仍然生长在中国的云、贵和四川。树龄最高的茶树可达2700多年,部分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也有800多年的树龄。
好文探索: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起源距今有七八千年。
探究茶树起源时最重要的实物证据就是野生的古茶树。
想要找到茶的源头,必须从茶树这一古老的物种开始说起。
△广东的炒茶房·1898(摄影:乔治·汤姆森)。
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这说明,我国古代的西南山区应该是古茶树的故乡。
早在东汉,便有《桐君录》记载道:「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这里的「茗」就是茶,证明如今的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一带是茶树的原产地。
这就需要找到茶树的亲缘,也就是它的祖先。
我们现在熟知的茶树,根据植物字划分,属灌木或小乔木,是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演化而来的。现在的茶树是经历「险阻」进化而成,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新生代第三纪至第四纪之间。
当时的茶树遍布大陆各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导致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出现,厚实的冰川永久不化,所以茶树也因温度太低而不再生长。
在未被冰川完全覆盖的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及华中一些地方,茶树的根得以保存下来,继续繁衍生长。这也是茶树为什么生「南」而不生「北」。
△图中可以看出中国、**、斯里兰卡、印度茶的叶子的不同。
我国是至今在全球范围发现最多野生大茶树的国家,这一点也证明了茶发源于中国。这些在西南山区的野生大茶树,成为考证茶树起源的「活化石」。
1980年7月,在贵州晴隆县云头大山深处发现茶籽化石,距今至少已有100万年,这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籽化石。
经多年考察和调查,我国的茶叶科学家已在全国10个省份200多处发现野生大茶树。
这些野生大茶树主要集中在云南的原始森林中,如1961年,在云南省孟力海县巴达乡贺松大黑山的原始森林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树龄超过1700年。
1996年,在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乔木型野生大茶树群落。
其中还有1棵树龄2000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在生长。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野生大茶树具有最原始的特征,而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以南的地区则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区域。
茶树的后代随着第三纪中期的地质变迁和随之而来的气候变化,产生了同源茶树隔离分居现象。其后便向适应当地生存环境的方向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茶树大致沿着3个方向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迁移和传播开来。
其一,沿着茶树的原产地也就是云贵高原的横断山脉,以及澜沧江、怒江等水系往更西南方向传播。长于这一区域的茶树生长迅速,树干高大,叶面较大而隆起。
除了较为原始的野生大茶树外,栽培型的云南大叶茶就是其中的代表。
其二,沿着云贵高原的南北盘江及沅江向东及东南方向传播。
这一区域的茶树由于干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容易受到干旱的危害,生长成最为典型和原始的野生乔木大茶树。后经过人工选育栽培,又产生了广西凌乐白毛茶、广东乐昌白毛茶、湖南江华苦茶等等。
其三,沿着云贵高原的金沙江、长江水系向着东北大斜坡传播,则来到了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干燥度逐层增加的区域。这一区域的茶树是适应能力最强的茶树种。
分布在贵州北部的大娄山和四川盆地边缘较为原始的野生茶树经过多代人工栽培,孕育出在云南东北部和贵州北部生长的苔子茶,它虽为灌木型茶树,但在同种茶树中,树姿挺拔直立,抗寒性极强。
如今,中国茶树品种多达200多种,可按照叶片大小、形状、色泽、新梢性状、发芽迟早等来将茶叶分类、命名,可谓品种繁多又充满茶的意蕴和趣味。
茶叶的用途是在茶树起源之后的事了。每每提到茶的发现和利用,都会自然地想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这个传说据清代《格致镜原》引《本草》云:「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但现在看来,茶的药用功效也有夸大的地方。
不过根据「神农尝百草」的**,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茶最早是被当作药物。 除了药用以外,茶最为常见的用途就是饮用,还可当作美味佳肴品用,甚至当作祭天祀神的贡物,等等。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时期,有了茶第一次作为贡品的记载。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已经逐渐形成像武阳那样的茶叶集散市。
春秋战国后期到西汉初年,由于我国历史上曾有几次大规模战争,人口出现大迁徙。这就直接导致四川的茶树栽培、茶叶制作技术和饮用习俗开始向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迁移,一直传播到陕西、河南等地。
就这样,陕西、河南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这也是茶从南至北的第一次传播。
以四川为中心,茶又沿长江逐渐向长江中、下游推移,传播到南方各省。汉代四川的茶树已传播到江苏、浙江一带了。
△罗伯特·福京于1853年所绘的茶园。
到了两晋南北朝,茶的产量逐渐增多,茶叶的商品化已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由于茶叶产量增多,因此茶叶也不再被视为珍贵的奢侈品了。
茶叶成为商品以后,为求得高价出售,于是许多人从事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
南北朝初期,开始以上等茶作为贡品。
当时佛教盛行,佛教提倡坐禅,而饮茶可以镇定精神,亦有驱睡作用,因此茶叶又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之声誉,遂驰名于世。
于是一些名山大川僧寺道观所在的山地和封建庄园都开始种植茶树。我国许多名茶,相当一部分是佛教和道教圣地最初种植的。
如四川蒙顶、庐山云雾、黄山毛峰等茶叶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寺院道观附近出产,从这方面看,佛教和道教信徒们对茶的栽种、采制、传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南北朝以后,所谓士大夫之流,逃避现实,终日清谈,开始过上品茶赋诗的日子。
茶叶消费愈加上升,茶在江南成为一种普通饮料,这说明在江南客来饮茶早已成为一种礼节。
到了唐朝,终于诞生了第一部以茶为题的专著一《茶经》。
陆羽在书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
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随着唐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茶叶的贸易也迅速兴盛起来了,唐朝成为我国茶叶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饮茶的人遍及全国,有的地方,户户饮茶已成习俗。
到中唐以后,全国有70多州产茶,辖340多县,分布在现今的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两宋时期,茶叶生产得到空前发展。
全国茶叶产区有所扩大,各地精制的名茶繁多,茶叶产量也有增加。其中,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对茶的喜爱,也使得举国上下流行起茶事活动。
到了元代,茶叶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至元中期,老百姓制茶技术不断提高,讲究制茶功夫,形成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茗茶,在当时被视为珍品,在南方极受欢迎。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废止过去某些弊制,在茶业上立诏置贡奉龙团,这一措施对制茶技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明代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代,它为现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明代制茶的发展,首先反映在茶叶制作技术上的进步。
元代茗茶杀青是用蒸青法,而到明代一般都改为炒青,少数地方采用了晒青,且人们开始注意到茶叶的外形美观,把茶揉成条索。所以后来一般饮茶就不再煎煮,而逐渐改为泡茶了。
清末,中国大陆茶叶生产已相当发达,全中国大陆共有16省(区)、600多个县(市)产茶,规模居世界产茶国首位。占世界茶园面积的44%,产量已居世界第2位。
△清末的广东茶室1898年(摄影:乔治汤姆森)。
1984年全国出口茶叶280多万担,约占世界茶出口总量的16%。
据记载,1880年中国出口茶叶达254万担,1886年最高达到268万担,这是当时中国大陆茶叶出口最好年份的记载。
精选问答:
1、陈皮茶哪里最正宗?
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称“广陈皮”,而“广陈皮”又以江门新会的陈皮为上品。略微有一点儿新会文化知识的人能够讲出,因此能见到熊子塔的农田,培育出的新会大红柑,分外芬芳怡人,制成的陈皮系正宗陈皮。熊子塔就系梁启超故乡的那座。附近也有巴金夸赞的鸟的天堂旅游景点。最正宗新会茶枝柑则为以茶坑(梁启超故乡)熊(ní)子塔为地标,潭江与西江干支流交汇处地区生产的茶枝柑。
2、最好的铁观音茶产自哪里?
产自福建安溪
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最佳产品,其品质特点是茶形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其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其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观音韵,其茶香高而持久,素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铁观音茶的口感特点:
一 、 锐
意为铁观音茶汤的**性强,收敛性好
1、是茶汤滋味纯正,无青、粗、黄、麻、杂等异味;
2、是茶水的水浸出物多,醇正而浓厚;
3、是茶汤中有细酸、青酸的感觉(这本来是铁观音的内含物质之一),充分激口、舌,甚至连牙缝、齿缝都有茶味;四是可持续冲泡,耐久性强。
二、鲜
1、它含水量充足,有教大的水压差,一些氨基酸物质保留多,如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
2、茶氨酸有甜味和糖香,谷氨酸有教多的鲜味,丙氨酸有玫瑰花香。
3、在茶梗中含量教多的茶氨酸,可通过行水输导于茶叶细胞中。在做青过程中,儿茶素经过氨化,形成双黄烷醇类,无色且溶于水,有一定的鲜味。
三、香
安溪铁观音所含的香气成分种类最为丰富,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1、在肥厚的铁观音鲜叶中,含有较多的高沸点(200℃)的香气物质,如芳樟醇、苯乙酮等;较多的橙花叔醇、吲哚,则形成韵香。
2、在低温的做青中,可保留较多的青叶醇和二甲硫,可呈现新茶香;
3、酶促氧化作用亦使部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糖类物质经氧化形成不同的氨基酸,如琉百酸,苹果酸,组成了芳香物质;临醌引起氨基酸的拖氨和拖羧,形成酮类;胡萝卜素的氧化降解也形成一些香气。这些酸、醇、酮类物质,也能互相转化,形成复杂形香气。
四 、韵
观音韵是铁观音特有的种姓表现,亦是铁观音的香气和滋味的共同体现。
"韵"原来是指声音的抑扬顿挫,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把铁观音的特性用"韵"来形容,也是把喝了铁观音的而产生的回肠荡气,精神上的飘然如仙进一步拟人化。
在物质感受方面,把享受如兰似麝的幽香,如生花生仁味或乳香,或蛋香的醇爽感,结合起来,亦是茶水入喉后,让人感觉回甘、滋润,试口舌、喉表现出松弛的轻松感,从而达到高压极致的体现。
要达到音韵明显,首先茶树的品种要纯正,茶青才有铁观音特有的内含成分,才有物质基础;二是做青中,要有一定的发酵程度,才能使茶青的独特的成分得到保留和转化;三是在冲泡品饮中,要正确的品味,抓对铁观音的主要特征。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