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的种植栽培管理技术
这篇经验会给朋友们分析一下“瓠子的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的内容进行讲授,期望对农资人们有一点帮助,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1、浸种加速发芽:种植葫芦时,需要将种子用**浸泡10分钟。2、整地施肥:深耕土壤,施秸秆、稻壳、草木灰。
3、种植方法:将葫芦种子撒在土表,然后盖上塑料薄膜。4、人工授粉:葫芦开花后要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植株的坐果率。
栽培葫芦时,要选择籽粒饱满、无病害的种子,放入55的热水中,不断搅拌15-20分钟,使其吸足水分,然后捞出葫芦种子,放入在**或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以免感染。
葫芦适合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
种植葫芦时,需翻耕30-40厘米的土地,使之松软透气,然后在土壤中施腐熟的有机肥、草木灰、稻草、米糠等。有利于葫芦的旺盛生长。
种植葫芦时,需要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表,然后盖上一层薄薄的1-2厘米土,再盖上一层塑料薄膜,以增加土壤温度,促进快速发芽葫芦。葫芦出苗后,要拔掉长势差的弱苗,防止葫芦长势差。
栽培葫芦时,需要在葫芦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您可以选择每天晚上进行。
需要将花大、颜色鲜艳的雄花摘除,然后将雄花的花瓣向后折叠,然后将雄花中的花粉施于雌花上,有助于提高葫芦的坐果率。
精选问答:
1、瓠子的种植技术?
瓠子说出来估计大家都会知道是什么,虽然可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见得不是很多。但是第一时间还能联想到。瓠子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和常吃的一种食材。瓠子最长可以有六十厘米到八十厘米左右,果肉是白色多汁的。瓠子在中国古代都有种植。
瓠子的外表光洁、油亮,非常的讨人喜欢,而且它的价格也不贵。瓠子在其他的地方又叫瓠瓜。在我国古代的时候经常用晾干结实的果壳作为容器。瓠子的器官是圆柱形状的,果实也是匀称的的圆柱形状,一般较直或者稍微弯曲。瓠子是一种比较喜欢温暖的作物。最适合生长在二十度到二十五度。它不耐干旱也不耐水涝,所以需要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及时的排水,在干旱的时候及时对土地浇水。
种子正常情况在十五度的时候开始发芽,在三十度到三十五度的时候是发芽最快的时期,生长最适合的温度二十度到二十五度。因为作物是不耐高温的,但它对阳光的要求有比较高。光照的时间比较长不但能够健康成长还能有效的减少病害的发生,产量也会有所提高。它对水分的要求是很严格,因为过旱和过涝都会导致植物在生长的时候出现问题。结果的时候需要较大的空气湿度。种植瓠子的土壤最好也不要太过贫瘠,在肥力较好和保水肥能力强的土地更容易生长和生产,在生长期间可以施加适量的氮素和微量元素,能有效的提高瓠子的产量和质量。
在种植之前需要用四十度的水浸泡种子十二小时到二十四小时,在捞起来之后用湿布包好晾干。晾干后磕开浸泡好的种子,用选好的育苗地点铺上一层消过毒的沙子,在上面垫上一层的纱布,然后把种子放在纱布上面,在种子上面盖上拧干的湿毛巾之后,就可以盖上棉被催芽了。然后每天进行适量的施水,催芽的温度保持在二十五度到二十八度。经过观察把出芽的种子放进盆中,在放进阴凉处来控制芽的生长。
在放进苗床之前需要在苗底部放上适量的碎草,在上面铺一层土,最好在用适量的药物进行消毒。然后把种子放在准备好的营养钵中,把露芽的种子放进钵中之后在盖上一厘米左右的土。做好之后放入在苗床中,给苗床盖上薄膜。保持温度在二十五度到三十度,白天可以打开透风,晚上就要关上。如果是夏季育苗,就需要用遮阳网来降低温度。等到出苗之后控制温度在二十度到二十五度,夜间也不要低于十五度。等到幼苗在有叶子四片的时候就可以定植了。
温度不够的要提前建**棚。在定植之前需要施够基础肥,在定植的时候要浇足水。在瓠子生长到一定的时期需要实施人工授粉。结果的时期需要十五天左右施适量的腐熟肥,每次采果都需要施一次肥。大棚种植要进行通风。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及时的除草和预防病虫害。采收的时间一般是在八月的时候。
其实瓠子的种植技巧和方法比其他的蔬菜要多些,所以种植也比其他的蔬菜要难一些。所以种植瓠子还是要看个人意愿和仔细思考。
2、瓠瓜的种植方法?
1.
播种育苗
播种瓠瓜之前,将种子用55度的温水浸泡15分钟,然后放入25~30 度的恒温下催芽,等芽出齐后,均匀播撒到营养钵中,育苗期间要注意保温防寒。
2.
整地施肥
种植瓠瓜要选择富含腐殖质的油沙土作为栽培田,然后将其深翻20厘米,并施足基肥,定植前10天,在地块中作出平畦,最后铺一层地膜等待移栽。
3.
合理定植
在地块中按照60厘米的株距挖出栽植穴,然后将瓠瓜幼苗移栽到穴中,并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当幼苗长到30厘米高时,用2-3米的长竹竿为其搭建人字架,以供藤蔓攀爬。
4.
后期管理
瓠瓜在定植后6天,为其施加豆饼肥和生物磷液肥,每隔7-10天淋施一次,当植株长出4-6片真叶时,为其喷洒2次乙烯利溶液,以促进花芽分化,提高产量。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