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皂荚 皂荚知识大全

2023-09-2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00 次
皂荚 皂荚知识大全

皂荚,又称肥皂果,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的学名是Sapindusmukorossi,属于无患子科。皂荚的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外表呈现深棕色或黑色,表面有着明显的纵向纹理。果实内部含有丰富的皂苷,因此被广泛用作洗涤剂和清洁剂。

历史与起源

皂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皂荚来洗涤衣物。在古代印度和中国,皂荚被广泛用于清洁和洗涤。它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清洁剂,对环境友好且无毒害。

主要用途

皂荚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洗涤剂和清洁剂。它含有丰富的皂苷,这是一种天然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地去除污垢和油脂。皂荚可以用于洗涤衣物、洗碗、洗澡和清洁家居。它不含有化学物质,对皮肤无刺激性,适合敏感肌肤的人群使用。

其他用途

除了作为洗涤剂和清洁剂,皂荚还有其他一些用途。它可以用来制作天然的洗发水和护发素,能够保持头发的健康和光泽。皂荚还可以用来制作天然的肥皂和洗手液,能够清洁和滋润皮肤。一些人还将皂荚用于洗涤家具和清洁地板,以替代传统的化学清洁剂。

使用方法

皂荚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皂荚果实放入布袋中,然后将布袋放入洗衣机或水中。随着水的温度升高,皂荚果实会释放出皂苷,形成丰富的泡沫。这时,你可以将衣物浸泡在泡沫中,然后用手或洗衣机轻轻搓洗。用清水冲洗干净衣物,即可得到干净且没有残留物的衣物。

注意事项

在使用皂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皂荚的泡沫可能会刺激眼睛,所以在使用时需要避免接触眼睛。皂荚不适用于洗涤丝绸和羊毛等柔软的衣物,因为它的清洁力较强,可能会损坏这些材料。皂荚的果实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但是一旦果实变软或变黑,就需要更换新的果实。

皂荚是一种天然的洗涤剂和清洁剂,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一种环保和健康的选择,能够满足人们对清洁和洗涤的需求。

相关问答拓展:

8公分的皂荚多高?

这道题问的是枣荚树高8公分是多高?首先我们要分清8公分的公分两个字的概念,所谓公分与我们上学时候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点不同,以前我们上学时数学里认识的单位都是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没有看学过什么是公分?所以有点迷惑人, 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英语符号即缩写为cm。公分也是公制长度单位,它是厘米的旧称。所以一公分就等于一厘米。长度计量,是我国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快,技术比较成熟的一项科学。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8公分的皂荚也就是8厘米高!

皂角尖怎么吃?

皂角米的吃法很多,下面来给大家推荐几种最简单,而且使用的皂角米的吃法:1、皂角米银耳莲子羹。材料:

银耳

一朵、

桃胶

20余颗、

皂角米

30克、

冰糖

、清水适量做法:1、

桃胶

皂角米

提前泡了一个晚上,完全泡发2、

银耳

泡发两个小时左右即可3、桃胶泡发后,细心洗干净里面的杂质4、泡发的银耳去掉根部,撕成小朵,再泡二十分钟,然后沥干水备用5、银耳、桃胶和皂角米全部放入炖盅,加适量清水,慢炖三个小时6、加入适量

冰糖

后再炖5-10分钟就ok了。

2、

皂角米

西米果冻

1皂角米用温水浸泡5个小时左右,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煮锅下清水烧开后,放入西米,煮至西米透明状捞出(中途要搅拌,防止粘锅)

3然后把煮好的西米放入冰水中(这样会Q弹一些)

4将泡发好的皂角米入锅,然后放入适量的清水,大后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

5将泡发好的皂角米入锅,然后放入适量的清水,大后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

61个小时后皂角米煮好了1个小时后皂角米煮好了

7倒入西米和冰糖

8倒入泡软的吉利丁片,搅拌至融化

9放温后再倒入红肉火龙果汁,搅拌均匀

10依次倒入杯中

11盖上保鲜膜,再放入冰箱冷藏三个小时以上即可 。

3、皂角米甜品。

在碗里放干玫瑰花和葡萄肉(我是正好有葡萄,其实我觉得别的应该也行,苹果啊橘子啊雪梨啊榴莲啊……),然后把刚刚煮开的皂角米连水一起倒进去,上盖焖五分钟,放凉,冰镇。水果香,花香,甘甜,柔糯,清凉,解渴,提神。

更多皂角米等养生知识等可以加幑信 :

nsns456

一同学习交流健康,提高生活品质。

皂角花和紫荆花是一样的吗?

皂角花和紫荆花是不一样的。

知识扩展:

皂角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皂角花的花期是比较长的,一般来说,皂角花会在3月份开花,一直开到5月份,花期大约有2个月左右。

红花羊蹄甲又名紫荆花(学名:Bauhinia × blakeana Dunn):常绿乔木,树高6-10米。该物种是美丽的观赏树木,花大,紫红色,盛开时繁英满树,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

婉琴原文?

婉 琴

下午做完了手头的工作,婉琴比往常早半个小时下班。绕到菜市场买了不少菜,排骨、豆腐、黄瓜、土豆、茄子、西红柿等等。

进家就径直扎入厨房,系上围裙,赶紧洗菜做饭。

公公婆婆从老家来了,准备伺候在***待产的小儿媳妇冬梅。

***离婉琴家不远,作为大儿媳妇,这伺候老小的任务,婉琴是责无旁贷……

高压锅炖上排骨,在电磁炉上熬了锅小米粥,微波炉里热上馒头,又打开燃气灶,一边用钢精锅煮了十个鸡蛋,一边炒瓢上火,铿铿锵锵地炒菜…..

麻婆豆腐、油焖茄子、西红柿鸡蛋、排骨炖土豆、凉拌黄瓜、肚丝肘花拼一盘。

老人来啦,婉琴提醒***下班早点回来。

***按时回家,进门先问候了父母。

“老婆,辛苦啦!我来帮你。”***洗了手,推开厨房门。

“哇!老婆,你该不是叫外卖了吧?”***赶紧端菜上桌。

厨房好久没有这么丰盛过了。

自儿子上大学后,婉琴俩口子生活很简单。俩人经常一个馒头两根葱就是一顿晚餐。

不擅烹饪的婉琴,今天启用了平日闲置的各种炊具,很快就满头大汗地收拾好这一桌饭菜,把公公婆婆请到桌前,让***陪着父母吃饭。

婉琴解下围裙,一边狼吞虎咽着馒头,一边收拾保温桶,盛米粥、装饭菜,用食品袋装了八个熟鸡蛋。

已经快七点了,提着这些东西,婉琴急急忙忙地去***给冬梅送饭。

下班前她在电话里问过冬梅,用了催产素以后,肚子开始不规律地疼。已经超过预产期好几天了,怕是今夜要生,路上婉琴买了盒巧克力。

今年的春天也是懒洋洋的,已到“五一”了,傍晚的风还没有一点夏意。婉琴一身的汗被风吹干了,竟有点冷。

***的味道随风飘过来了。

婉琴想起20年前的春天,儿子也是降生在这里啊……

那年,婉琴大学毕业刚工作了3年,夫妻俩单位都不分房子,租住在郊区农家平房。由于父母公婆都在老家,***是这家***的医生,经常上夜班,那时家里没有电话,出租车也不方便。临近预产期了,***不放心让婉琴夜里一个人在家,每每夜班,婉琴就跟***住值班室,婉琴睡床上,***就在长凳子上躺一躺。想起这些,婉琴总会幸福地自己对自己笑。

七点半,冬梅开始频繁阵痛,趁间歇,婉琴劝她多吃些饭,吃点巧克力,好积蓄点力量,这着实是个力气活。

阵痛加剧,冬梅感到自己要被撕裂了,“嫂子,快让大夫给我剖了吧…”手臂被冬梅抓得青紫,婉琴还是鼓励冬梅坚持,劝导她享受这个疼痛,这是一个女人幸福的疼痛啊。

***里也只有这种疼痛是幸福的。

婉琴是在夜里两三点开始阵痛的,病房有六张床,有三个顺产,一个剖腹产,还有一个待产的。婉琴自己不能睡,又不愿扰了姐妹们,就在楼道里让***搀扶着来回走着,疼痛的间歇,靠住***竟也能睡着。这是婉琴记忆中睡得最香甜的觉,二十年来,每次想起都会幸福地笑。

八点半,冬梅进了产房。小叔子是老师,晚上九点半才能下课。婉琴和冬梅的姐姐守在产房门口期盼着并随时给家里的公婆汇报。

发展好快啊,***的环境和设施已经非常现代和科学,哪像20年前啊。

产房里有4个进入不同产程的***,婉琴在靠近窗户的产床上,因为儿子头径偏大,经历了一番“保大人保孩子”的挣扎、奋斗之后,婉琴恍惚中只看见助产师手里的儿子挥舞着一双“大”拳,之后儿子就被送到婴儿室了。在大夫护士们缝合处理之中,婉琴疲惫地睡着了。

婉琴娘俩着实把医生护士们折腾得够呛,已经午时一点多了,医生护士们都去吃饭了,***们也都完成“裂变”陆续回病房了。

迷迷糊糊中婉琴被冻醒了,老旧的产房,玻璃窗走风漏气 ,窗外风很大,婉琴身上就盖着一床产房的单子,产房里空无一人。等下午上班的护士让家属推婉琴回病房时,楼道没人。

***一定是激动得回租住屋去给从老家来的婆婆报喜去了。婉琴就在护士的帮助下自己回到病房床上,竟也不记得当时缝了七八针疼不疼。

冬梅在产房里,不时传出她的喊叫声,但产房外迂回的走廊和几道红外线自动门,一定是不会冻着的。

又一阵幸福的嘶喊,随着婴儿响亮的哭声后,竟传出***呜呜哭声,婉琴陡然一惊……询问出来的护士,才知道是一个***因生的不是男孩而伤心。都什么社会了,居然还有这样的年轻人啊!

冬梅的喊叫声还时时传出,隐隐也能听到医生护士给她减压、疏导的笑声和亲切的话语。

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啊!多年前的产房里,有喊叫声更有喝斥声,幸福的喊叫生生被压抑着。

晚九点半,一位漂亮的护士出来,甜甜地告诉婉琴:“阿姨,把孩子的小被被拿进来吧。”婉琴一路轻跑,到病房取来婆婆早就准备好的红包裹。

咦?这不是方雅么?!

是和儿子同一天出生的方雅。方雅护校就快毕业了,正在这里实习。

“阿姨,快了,就快生了,都挺好的,您放心吧!”方雅拿上包裹匆匆闪进产房。婉琴放心而急切地期待着。

楼道的电子钟一闪一闪地跳动数字。

十点整,小叔子风风火火赶来了,婉琴简单“汇报”了几句,就听见冬梅幸福的嘶喊之后,婴儿亮亮的哭声响起。

哭声很响亮,这是世间唯一没有丁点悲伤的哭声,像舰艇起航的汽笛声……

方雅急急探头出来,甜甜地说了一声“母女平安!”就返回去了。

婉琴赶紧给家里的公婆打电话:“生了!十点十九分,母女平安!”

冬梅的姐姐也给远方的父母报喜,全家欢喜。

“***:赶紧把家里准备的红糖送到***来。”晚上送饭时匆忙中竟忘了这个。

冬梅得在产房观察两个小时,婉琴和***、小叔子还有冬梅的姐姐收拾好冬梅的床,推在产房门口候着。

***悄悄地捏了捏婉琴的手,也有点触景生情了,每每想起当年把婉琴一人扔在产房,***总是歉意深深。

产房门开了,护士把床推进去了。

一会儿,粉红色的床上载着冬梅和臂腕间的女儿缓缓出来了,大家簇拥着,轻轻地把床推回病房。邻床的新妈妈和家属一阵祝贺,病房里喜洋洋的。

冬梅幸福地骄傲着,像凯旋的战士。

方雅在护士长的指导下一边为冬梅扎点滴,一边嘱咐婉琴她们一些注意事项。

冬梅的姐姐赶紧冲好红糖水喂冬梅。

婉琴抱起嫩嫩的生命,放到婴儿床里,趴在床边欣赏起来。

应该叫大妈吧,这是侄女第一次见大妈啊。婉琴轻轻地在孩子枕边放了个一千块钱的红包,是给孩子的见面礼。

***用他的HTC手机远远地拍了一张婴儿的照片。

头发黑亮,拳头紧攥,微眯双眼,睡得甜甜的,极可人极可人的…..婉琴以前没有仔细欣赏过这么鲜嫩的生命。

儿子出生后,直接送到婴儿室了。婉琴因为缝针较多,医生不让下床。婉琴躺在床上,想象着儿子的模样,还一直担心那醒目的两只“大”拳,该不会多长了指头吧?婉琴焦急地等着***。

下午四点来钟,***和婆婆来了,婉琴迫不及待地让***去数数儿子的双手。

婆婆更是急于看到她的大孙子。

一会儿,婆婆皱着眉回来了,婉琴心陡地提了起来:难道孩子….?

“咋是个怪物?”婆婆嘟囔,一脸的沮丧。

婉琴吓傻了,心被揪得高高的……

一会儿,***傻乐着进来,婉琴怯怯地问怎么回事?

***笑说:“儿子是胎吸造成的尖尖头,很快就会恢复的。”

婉琴松了一口气,又逼问***,“有几个手指头?”***说孩子拳头攥得太紧,掰不开。

婉琴的心还是悬着。

等到傍晚婴儿室***的时候,婉琴非要亲自数数儿子的指头。***给护士求个情,抱到婴儿室的外间,婉琴和***俩人费了半天劲终于数清楚了,十个手指,十个脚趾,完全正确。

***高兴地:“十个指头修长,将来能弹钢琴啊”。

婉琴提溜了半天的心终于舒缓了,出了一身虚汗。竟忘了仔细欣赏儿子的模样。

婉琴没有看到儿子的尖尖头,等她见到儿子时已经恢复了。后来婉琴无数次地让***描述孩子初生的尖尖头,无论***怎么描述,婉琴都想象不出来。她只记得挥舞两只“大”拳的样子。

婉琴放松了,感觉饿了。

初为人父的***只顾傻乐,竟忘了婉琴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赶紧到***食堂打了一小锅小米稀饭,放上红糖。

冬梅喝着红糖水,骄傲地、兴奋地欣赏着女儿……大家都赞着母亲的伟大。

午夜一点多了,冬梅累了,该休息了。冬梅有姐姐陪侍,婉琴就和***回家了。

夜里的风还是凉飕飕的,***搂着婉琴,爱惜地捏着婉琴的手,还有深深的歉意。

回家后,婉琴赶紧泡上红枣,然后洗涮上床,却久久睡不着……

冬梅是南方人。白天的时候,婉琴就问过冬梅姐妹,了解她们家乡***的饮食习惯。这两天,婉琴还在网上查询了不少***的饮食指南,打印了一份***食谱贴在厨房墙上:乌鸡汤,通草鲫鱼汤,猪蹄花生,黄豆排骨……

还找中医咨询了通乳的办法,请教“通草鲫鱼汤”中通草的配比和用法。

婉琴虽然胖些,但心很细,凡事太认真。

婉琴希望能让冬梅产后吃好,以保证有足够的***喂孩子。母乳喂养多好啊!

婉琴生了儿子后,尽管和***一起吃食堂打回的饭菜,但第三天***也下来了,可因为孩子是在婴儿室***粉,没多少机会***婉琴的***,结果到第四天第五天,***又被憋回去了。出院回家后,吸惯了奶瓶的儿子一时不会***婉琴那流量微弱的***,饿得直哭。奶奶着急了,就用剥了皮的枣泥往嘴里抹。竟事先也没有准备奶粉。

婉琴想起这些直摇头,笑自己真的很傻,懵懵懂懂就为人母了,惭愧啊!一直到满月,婉琴的***都很少,儿子只好以古城牌奶粉为主。满月后,收割完麦子的母亲从老家赶来,把婉琴接回娘家。

妈妈的单位就在乡里,有个同事曾在西藏当兵时是马医。听婉琴妈说婉琴***是被憋回去的,顺手从院里的一棵老皂角树上钩了一角,剥了七颗皂角籽,让婉琴妈用两马勺清水煎,煎成一碗时弃豆喝水。(虽然感叹民族医药的神奇,但此方未经论证,不建议乱用)

也不知是皂角水起了作用,还是因为婉琴妈每天逼她大量喝粥,之后婉琴的***充沛得儿子已经吃不了了,每天还要挤掉一茶缸子,都喂了家里的一只猫。

婉琴的儿子从小到大最喜欢猫,连QQ头像都是加菲猫。他自己戏说:“我和猫是奶兄奶弟。”

自从***充足后,儿子哭闹少了,睡觉也好了。孩子的脸色也变红润,也不再三天两头出毛病了。而且,婉琴和妈妈都轻松许多,不用再半夜冲奶粉,测温度,也不用每天N遍洗奶瓶、消毒啦。

近百岁的姥姥说婉琴:“你可解放了你妈这个生产力喽。”

婉琴是深深体会过母乳的好处。何况现在科学喂养,首要的就是母乳喂养。

所以婉琴以过来人的体验,决心好好给冬梅做饭,一定让孩子享受母乳喂养。

婉琴五点就起床,按照北方人的习惯熬好红枣小米稀饭,又按冬梅姐姐的说法,荷包了几个鸡蛋,让早就急不可待想见孙女的公婆给冬梅送去。

婉琴去早市买乌鸡。

一路上,婉琴发愁回来怎么宰杀,她唯一的杀生就是在儿子睡着时拍过蚊子。

到市场一看,自己都笑自己傻。人家店家五分钟就把一只活蹦乱跳的肥婆乌鸡给收拾得光溜溜的,利索而残忍。

婉琴又去药店买了些通草。按照冬梅姐姐的说法一定不能放花椒,花椒回奶。这个婉琴还真不知道,她得记着告诉婆婆一声。

参照网上搜索的***食谱,按照中医的指示,把洗净的乌鸡,加了适量的通草、枸杞、红枣,用砂锅微火炖上,然后换了衣服上班去。

好在手头没有打紧的工作,婉琴在桌前坐了一会,就给同事打了招呼,便回家了。

婉琴系上围裙,洗菜做饭,中午家里还有好几口人吃饭啊!

电磁炉上还是熬着小米稀饭,用的是婉琴专门买来的正宗沁州黄优质小米,黄河滩枣。

冬梅说过他们老家产后都是喝大米稀饭。婆婆说还是传统的红枣小米稀饭更利于***恢复,婉琴也觉得是。也许是冬梅的老家吃不到这么好的红枣和小米。

婉琴做好一桌饭菜,笑不拢嘴的公婆也从***回来了。婉琴草草扒拉了几口饭菜。

赶紧清洗保温桶,用乌鸡汤煮了几根龙须面,卧了个荷包蛋,装进保温桶。原本计划放几叶菠菜的,但做饭间婉琴又上网查了查***的饮食注意,一资深妇幼专家说***不宜过早食用草酸含量高的蔬菜。洗干净的菠菜就被婉琴改作蒜蓉木耳菠菜,上桌了。

婉琴又从储藏间找出一个精致的玫红色小保温瓶,灌了红枣小米稀饭。

婉琴乐颠颠地想看看小侄女今天变了没有?

冬梅精神很好,早上喝了不少稀饭,还吃了荷包蛋。

一定是头天晚上的消耗,见嫂子拿来乌鸡挂面汤,冬梅直喊饿,姐姐伺候冬梅吃饭。

婉琴又趴在婴儿床边,仔细欣赏着甜甜的小人儿……好漂亮的眼睛,在双眼皮下,似睁似闭,朦朦胧胧,姣美的小脸上,嘴唇红红的似是勾了唇线。左边一个浅浅的酒窝极像儿子的那个酒窝。

昨夜,冬梅顺产后观察期间,婉琴就用手机QQ告诉远在国外的儿子,他有了个小妹妹。儿子急切地想知道“妹妹长得好看不?”

尽管回家已经快两点了,婉琴还是打开电脑和儿子视频了一会儿,让***把照片发给儿子。儿子第一次看见这样鲜嫩的生命,惊讶之后第一反应是“活脱脱一个二爸么”。

冬梅输着液体,宫缩的疼痛不时袭来,她歇一歇吃一吃,差不多吃了两碗。

婉琴下午还要上班,嘱咐冬梅要少量多餐喝掉那些小米稀饭,提着保温桶离开了***。

婉琴那会儿是沿袭老辈们的传统,月子里就是红枣小米稀饭和鸡蛋挂面。况且那会儿的婉琴和***都挣得不多,也没有余力去喝什么鸡汤鱼汤。生孩子前也没能攒点钱。婉琴出院时还是让同事在单位工会借了300元来结账的。

为了催奶,婉琴就用类似西安羊肉泡馍的大碗喝稀饭,不停地喝。把个本来就显胖的婉琴彻底催成肥姐了,以至于儿子一直亲亲地叫她胖妈。

下午回家,婉琴照例熬上红枣小米稀饭。热几个馒头,炒了个虎皮豆腐、尖椒茄子,拌了两个凉菜。吃饭期间,火上坐着锅,婉琴又用乌鸡汤煮了少许的龙须面,装进保温桶,又灌了壶好红枣小米稀饭,婉琴拉着***一起去***。

冬梅已经在盼了,下午顺利排便后,医生说可以多吃点了。冬梅就直觉得饿。

***还没有反应,只是让孩子***,事倍功半的,小人儿不太配合。只好喂孩子奶粉,贝因美奶粉。

护士教给小叔子和冬梅怎样掌握奶粉的温度、怎样的姿势***……等等注意事项。

婉琴感到很新鲜,以前没有人教过自己。

小人儿睁开眼,黑眼珠滴溜溜转着,都说孩子是从神界来的,婉琴猜不出她将从哪个层面去认识这个世界。

婉琴让***关了闪光灯抓拍了几张照片,回去传到空间与朋友分享。

婉琴的朋友已经有几位升职为奶奶姥姥了。可不是么,婉琴也是奔五的人了。比自己生儿子时的婆婆还大好几岁哩,婆婆比婉琴大十八岁。

邻床新妈妈的婆婆,笑说婉琴,“……是在预习做婆婆啊。”

婉琴看见那可爱的小人儿,想象着她眼里的世界……

回到家,公公婆婆已经睡了。他们下午在***陪侍,也累了。

婉琴轻手轻脚地洗涮后,钻进书房,打开电脑上传了几张照片,儿子那边正是傍晚,聊了几句。

儿子憨憨地问“妹妹长大没?”婉琴笑了。

忙碌了两天,婉琴着实累了。

婉琴还是照例五点起床,熬上红枣小米稀饭,比昨天多放了点米,应该叫小米粥了。然后,准备一家人的早餐。同样,荷包了几个鸡蛋,这是冬梅自己要吃的。

今天单位工作比较忙。婉琴装好了米粥和鸡蛋,公公去给冬梅送饭。老人家想去看看护士为孩子洗澡。

十点多钟,水利局的同学听说老人来了,打电话说要送几条鲤鱼来。

婉琴已经答应冬梅中午喝通草鲫鱼汤,因工作一时走不开。正愁没时间去买鲫鱼。婉琴便不客气了,赶忙强调说,要吃鲫鱼。

下班时间,鲫鱼送来了,活蹦乱跳的。

婉琴让公公在大盆中放满水,养了一条,宰了一条。

按照中医的指点,婉琴做好了通草鲫鱼汤,给冬梅盛了少许米饭,急匆匆赶往***。

冬梅食欲渐增,一定又饿了。

冬梅欣喜地告诉嫂子:“已经有一点***了,黄黄的,孩子刚刚吃过。”

邻床的新妈妈好羡慕冬梅,她比冬梅早一天生,还没有下奶,只是憋胀得疼。

看冬梅喝着鲫鱼汤,邻床的婆婆请教婉琴:“你这做嫂子的真好啊!听你婆婆说你还打印了份***食谱?”

“是啊!回去复印一份给您做个参考……”婉琴觉得饮食起到点作用,多少有那么一点点成就感。

婉琴趴到婴儿床边,洗过澡的小人儿白净了许多。也许是因为吃过了母亲乳汁——她最可口的饮食,这会儿眨巴着亮亮的眼睛,小嘴咕嘬咕嘬,手舞足蹈地,像祖辈1949庆贺解放似的……

看着自由舒美的小人儿,婉琴想,那神界一定没有人间美好……

冬梅吃了米饭和鲫鱼汤,婉琴又给她倒了一碗红枣小米粥,希望她能多喝点。

冬梅输完了液体,婉琴帮她拔了针头。

冬梅想抱孩子,婉琴端了盆温水,让冬梅洗洗手,然后把孩子包好,递给她。

“太可爱啦…太可爱啦~~~”怀抱着鲜嫩的女儿,冬梅欣赏着、赞叹着,脸上洋溢着母爱的幸福,小人儿挥动着粉拳呼应着,毛眼眼一眨一眨地…...多么甜美、和谐的画面啊!好像闪着神光!

婉琴震撼了,这是多么纯粹的母爱啊!婉琴以前不曾见过。

婉琴欣赏着眼前的景致,心里飘过一丝的担忧。

再过几年,冬梅还能这样幸福地欣赏和赞叹么?她不会也和大多数的妈妈一样,把母爱沉溺于学习、作业吧?

婉琴不止一次地反省自己。儿子出生后,由于工作繁忙,6个月就送厂托儿所,后又送到老家。两岁时接来就送幼儿园。婉琴上班很远,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交流亲近。每天都是程式化的温饱式生活,不觉间孩子上学了。

婉琴在学校门口接儿子,眼见其他孩子都系着红领巾,儿子没有。婉琴气恨恨地责问,儿子解释:

“红领巾不够了,老师说明天再补发。”

心躁气盛的婉琴竟没有相信,怨儿子不争气,责骂儿子,把儿子关到门外。直到***回来,儿子才委屈至极地哭了。

第二天婉琴回来晚了,进家看见系着红领巾的儿子在写作业。婉琴哭了,她知道自己错了,错的很严重。

她不知道儿子能不能原谅她。

婉琴深深地反省自己,一定要剥去虚荣,克制浮躁。

婉琴认认真真地反思,和***探讨,和儿子交流,看书,找榜样。她要切实弄明白母亲的职责和母爱的博大内涵。

此后,婉琴很少武断。凡事都和儿子商量。她很少督促儿子的作业,儿子的业余课程也都是儿子自己选择的。婉琴还经常向儿子学习新知识,甚至和儿子组团打电子游戏。

婉琴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儿子,爱着这个家。令婉琴欣慰的是儿子很自觉,很优秀,重要的是儿子常向同学“炫耀”:“我和我妈没有代沟。”

婉琴欣赏着冬梅母女,心中祈祷:让这种纯粹的、原生态的母爱伴随孩子一生吧。

四大发明的四个传播途径?

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

造纸应始于西汉,地下的考古材料证明了纸的发明应在西汉。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麻纸,质地粗糙,尚不便书写。1977年甘肃居延烽燧再次出土西汉的麻纸,色泽白净,薄而均匀,已可书写,经鉴定原料是大麻纤维。内蒙古额济纳河接着出土了的纸张,而且有残字六七行,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纸。考古材料告诉了我们纸的发明过程。蔡伦造纸首见于《东观汉记》,《东观汉记》的《蔡伦传》是东汉元嘉元年(151)曹寿和延笃所撰,距蔡伦之死仅30年,说蔡伦“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渔网作纸。元兴元年(105)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此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经蔡伦的总结经验,改良技术,造得更精美了。造纸术发明后,很快传向国外,先后传入朝鲜、***、印度、阿拉伯、埃及和西班牙等,至1690年荷兰人将造纸术传到美国的费城,19世纪初传到澳洲的墨尔本,至此造纸术传遍了全世界。纸取代了埃及的纸草,印度的贝叶和欧洲的羊皮,成为全世界的书写物,对世界的科学和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代以后,造纸术有了新发展,西晋有藤纸,当时晋代会稽已有竹纸。隋代有士纸。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煮楮皮制纸,并记载了“染黄及治虫法”,开始使用以黄蘖染纸防串的技术。隋唐时期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唐代的名品有“宣纸”、“硬黄”,五代的名纸有“澄心堂纸”等等。唐代的造纸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也有提高,生产出全国有名的十色笺、五色金花绫纸、深红小彩笺等。唐代许多纸本的绘画艺术珍品保存至今,它们是唐纸技术高超、质量优异的有力证明。

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印刷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是我国人民辛勤劳动、长期生产实践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印刷术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史。追根溯源,它最老的前辈应该是印章,第二个前辈是石刻。图章和石刻为雕版印刷铺平了道路,到此时雕版印刷的诞生已经到了瓜熟蒂落的程度。雕版印刷是印章和石刻结合的产物,是两者取长补短的结果。印章刻的是阳文(字凸起来),便于印刷,缺点是面积太小;石刻刻的是阴文(字凹下去)不便印刷,但面积很大。人们自然地开始雕刻大面积的阳文木板,开始印刷历书、佛像、经书等。贞观十年(636)雕版印刷的《女则》一书,是目前为止所知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雕版印刷书籍。

印刷术到了宋代有了重要的突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沈括的《梦溪笔谈》卷18记载了这一发明:“庆历中,有布衣毕,又为活板。其昇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十平如砥。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干本,则极为神速。”

到了元代,农学家王祯研究木活字印刷术取得了成功。王祯还制造了转轮排字架,大大提高了排字效率。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首先传入了近邻朝鲜、***,而后传入西亚各国,接着又从西亚传入非洲,又传入了欧洲。1445年德国人戈登堡发明金属活字,接着活字印刷术传入了意大利、瑞士、捷克、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英国等。至1802年澳洲的悉尼出版了活字印刷书籍,活字印刷术传遍了全世界,它造福于人类的功绩是永垂史册的。

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我们的祖先不仅发明了火药,而且最早解决了将火药应用于军事这一重要问题。火药的最初配方记于《道藏·诸家神品丹法》中,此书转载了唐初孙思邈的“伏硫磺法”巾,以二两硫磺、二两硝石,研成粉末,加入三个皂角,炒而起火。但火药的科学配方和大量应用于军事是在宋代。

宋代的火药武器已有爆炸性火器的萌芽。如霹雳火球,就是用火药、瓷片、竹子等制成,燃放时声如霹雳。靖康元年(1126)李纲在抵御金人的汴京守卫战中,曾使用霹雳炮。宋代的火箭是燃烧性武器,也广泛用于战争。南宋的火枪盛行一时,又称梨花枪。宋代还出现了管形火器。绍兴二年(1132),陈规发明了用巨竹为枪简的管形火器,这种喷射火焰的突火枪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管形火器。开庆元年(1259),寿春府出现了在竹筒内发射“子窠”的突火枪,“子窠”是瓷片、碎铁、石子之类,它开创了世界上管形火器使用弹丸的先河。

金军在与宋军的交战中,逐渐掌握了火药武器。大约13世纪初,金人制造了铁制外壳的爆炸性武器,这就是金人自制的“震天雷”,宋人称它“铁火炮”,还曾制造过“飞火枪”。

元代的重要创造是在宋、金的基础上进行的。宋人的突火枪,枪筒是竹制的,而元人发明了金属制的铜火铳,它是世界上最先出现的金属管形火器。保存至今的元代金属管形火器,以元至顺三年(1332)的铜火铳为最早,它比欧洲最古老的火铳早500年,是世界火药武器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

在12世纪至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14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

指南针的发明

指南针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贡献。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制成指南工具。据古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指向器是司南,早在称秦的典籍中对司南已有记载。 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

宋代人的制造指南鱼的方法是很有科学性的,它把铁片人工磁化并利用磁倾角作用,增大磁化程度,这说明了我国当时已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地球的磁倾角。这种人工磁化的方法,在欧洲是由英国人吉尔伯特在《磁石》一书中首先记载的,时间是公元1600年,比我国晚了500多年。

当时指南针的装置方法有四种,第一种装置方法是水浮,其缺点是“荡摇”。第二种装置方法是放在指爪上,第三种装置方法是放在碗唇上,这两种方法的缺点是“坚滑剔坠”,第四种装置方法是以蜡粘悬丝,这种方法为“最善”。特别强调用“新纩中独茧缕”,这种新纩的纤维弹性和韧性强而均匀,以芥子点蜡相粘不会产生扭转弹性,可以确保准确指极性。

指南针在公元11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用途,是用来导航。中国典籍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始于宋代,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大约在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