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的形成与气象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台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台风通常形成于海洋上方的热带气旋带,这个区域的海水温度高,湿度大,气流稳定,是台风形成的必备条件。
台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台风的形成通常需要数天时间,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逐渐加强的过程。最初,只有一些局部的气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气旋逐渐强化,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台风。
台风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地理环境。当台风在海洋上形成后,它需要遇到一些地理环境的限制才能继续发展。例如,当台风遇到一些高山地区时,它的能量会被消耗,导致它逐渐减弱。
热带气旋带
热带气旋带是指赤道以南,北纬23.5度以内的海域,这个区域是热带低气压形成的主要区域。
气旋
气旋是一种大气环流系统,通常是由一些低气压系统形成的。在地球上,气旋通常是从东向西旋转的。
高山地区
高山地区是指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上的地区。在气象学中,高山地区通常会对气***生影响,例如可以影响风向、风速等。
相关问答拓展:
台风形成的条件有哪些?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风暴形成的原因?台风的主要能源是潮湿炎热的空气凝结所释放的潜热。根据统计,在海水温度达到27.5oC以上的洋面,台风才有可能形成。北太平洋西南部在7~9月份海面温度最高28°C,等温线在东经165°以西达到北纬 30°附近,故台风多在初秋时发生。
台风产生的第二个条件是大气环流的作用。大气环***生的条件之一是在低层环流中存在着气流辐合,因为气流辐合是大量空气上升而释放潜热能的必要机制。在低纬度能够形成辐合的主要是赤道辐合带和东风波两种形式。
赤道辐合带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和南半球东南信风汇合的地带。夏季赤道辐合带移向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偏向力的作用在北半球变成西南气流,故赤道辐合带在夏季表现为东北气流和西南气流之间的汇合带。这个汇合带中气压较低,又可称为赤道槽。赤道槽中对流发展,多雷阵雨天气。东风波是副热带高压南侧东北信风带中的波动,在气压场上是一个东北一西南向的倒槽,槽前(西)为东北风,槽后(东)为东南风。
东风波比较深厚,在500百帕面以上对流层高层也很明显,移动速度约为21千米/小时。根据统计,东风波中约有25%可能发展成为台风。由于辐合带和东风大都出现在副热带高压的东风带内或其南沿, 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置对台风生成的影响很大。
北半球最主要的副热带高压是北太平洋副高和北大西洋副高以及位于亚洲大陆南部的南亚高压。影响台风生成的是北太平洋副高,北大西洋副高西南沿是另一种热带气旋—飓风的活动地区。
为什么会有台风和地震?台风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海面水温在26.5℃以上;
2、台风都是从一个原先存在的热带低压扰动发展而形成的;
3、环境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切变小;
4、生成位置一般距赤道5个纬距之外。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些小板块。大陆内部也可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板块。板块之间,分别以海峡或海沟、造山带为界。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其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张裂、错动、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动,几乎都分布在板块的分界线附近。地壳无时不在运动,但一般而言地壳运动速度缓慢,不易为人感觉。特别情况下,地壳运动可表现快速而激烈,那就是地震活动,并常常引发山崩、地陷、海啸。
亚洲东部多台风原因?台风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美洲不受台风影响?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你一定看到过江河中不时有涡旋出现吧,实际上,台风就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的、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气象学上将大气中的涡旋称为气旋,因为台风这种大气中的涡旋产生在热带洋面,所以称为热带气旋。为什么称为台风呢?有人说,过去人们不了解台风发源于太平洋,认为这种巨大的风暴来自台湾,所以称为台风;也有人认为,台风侵袭我国广东省最多,台风是从广东话 “大风”演变而来的。事实上,几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无不受热带海洋气旋的影响,只不过不同的地区人们给它的名称不同罢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的称台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的称飓风,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称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的则称热带气旋。季风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显著。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有明显的季风区,只出现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冬季,大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大陆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夏季风一般经历爆发、活跃、中断和撤退4个阶段。东亚的季风爆发最早,从5月上旬开始,自东南向西北推进,到7月下旬趋于稳定,通常在9月中旬开始回撤,路径与推进时相反,在偏北气流的反击下,自西北向东南节节败退。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起源于三支气流:一是印度夏季风,当印度季风北移时,西南季风可深入到我国大陆;二是流过东南亚和南海的跨赤道气流,这是一种低空的西南气流;三是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季风,有时会转为南或西南气流。季风每年5月上旬开始出现在南海北部,中间经过3次突然北推和4个静止阶段,5月底至6月5—10日到达华南北部,6月底至7月初抵达长江流域,7月上旬中至20日,推进至黄河流域,7月底至8月10日前,北上至终界线—华北一带。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烈,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常有8级以上的北到西北风伴随寒潮南下;南海以东北风为主,大风次数比北部少。季风地区享有得天独厚的气候,那里的降水多半来自夏季风盛行时期。我国古代利用季风实施航海活动,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明代郑和下西洋,除了第一次夏季启航秋季返回外,其余六次都是在冬半年的东北季风期间出发,在西南季风期间归航。这充分说明了古人对风活动规律已经有了深刻的了 龙卷风(Tornado) 龙卷风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近地面几十米厚的一薄层空气内,气流被从四面八方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龙卷中的风总是气旋性的,其中心的气压可以比周围气压低百分之十。龙卷风是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龙卷风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中心气压很低,一般可低至400hPa,最低可达200hPa。它具有很大的吸吮作用,可把海(湖)水吸离海(湖)面,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称“龙取水”。由于龙卷风内部空气极为稀薄,导致温度急剧降低,促使水汽迅速凝结,这是形成漏斗云柱的重要原因。漏斗云柱的直径,平均只有250m左右。龙卷风产生于强烈不稳定的积雨云中。它的形成与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冷空气南下、地形作用等有关。它的生命史短暂,一般维持十几分钟到一二小时,但其破坏力惊人,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建筑物吹倒,或把部分地面物卷至空中。江苏省每年几乎都有龙卷风发生,但发生的地点没有明显规律。出现的时间,一般在六七月间,有时也发生在8月上、中旬。龙卷风的形成 龙卷风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过境气流的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同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辅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产生气旋的同样过程,形成龙卷核心。(4)龙卷核心中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展到地面。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袭击范围小,龙卷风的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龙卷风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风力特别大,在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龙卷风的危害: 1995年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阿得莫尔市发生的一场陆龙卷,诸如屋顶之类的重物被吹出几十英里之远。大多数碎片落在陆龙卷通道的左侧,按重量不等常常有很明确的降落地带。较轻的碎片可能会飞到300多千米外才落地。龙卷的袭击突然而猛烈,产生的风是地面上最强的。在美国,龙卷风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雷电。它对建筑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经常是毁灭性的。在强烈龙卷风的袭击下,房子屋顶会像滑翔翼般飞起来。一旦屋顶被卷走后,房子的其他部分也会跟着崩解。 建筑房屋时,如果能加强房顶的稳固性,将有助于防止龙卷风过境时造成巨大损失 龙卷风的防范措施 (1) 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2) 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3) 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4) 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台风的灾害主要由什么造成?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
一是狂风。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因此台风大风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万吨巨轮抛向半空拦腰折断,也可把巨轮推入内陆;飓风级的风力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破坏更大。大风亦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二是暴雨。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毫米-300毫米,甚至500毫米-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三是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像台风这样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些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从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台风的次生灾害包括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另外,房屋、桥梁、山体等在台风中受到洪水长时间的冲刷、浸泡,即便当时没有发生坍塌,待台风、洪水退去后,由于上述原因容易出现房屋、桥梁坍塌等,也要引起高度的警惕。
我国是台风引发的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国家,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频繁,最易造***员伤亡。例如前几年的台风“云娜”重创浙江时造成乐清市发生重大泥石流地质灾害,台风“龙王”暴雨引发山洪灾害,台风“莫拉克”影响台湾岛时造成的泥石流淹没了一整个村子。在一些大中城市,台风造成的暴雨和海水倒灌很可能造成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引发交通瘫痪、地铁停运等,影响城市正常运行甚至造***员伤亡。
台风还可能造成生态破坏、疫病流行,如台风引起的风暴潮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台风造成的泥石流会破坏森林植被;台风引发的洪水过后常常容易出现疫情等。有时候台风甚至会造成农作物的病虫害,2023年在遭受“麦沙”和“卡努”台风影响后,台风外围的西北气流和降水有利于稻褐飞虱大量回迁入上海地区,曾造成申城田间褐飞虱虫量猛增。
相关问答拓展:
台风是什么相遇形成的?台风的形成至少有两个条件:1、比较高的温度 2、充沛的水气。 烧开水时,锅底的水会往上升,这是因为锅底的水受热膨胀的原因。空气也是这样,当底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在气温较高的区域里,正好碰上大气里发生的一些扰动大量的空气就会往上升,使地面的气压降低,这时上升区域的外围空气源源不断流入上升区里,因地球自转的关系,使流入的空气像车轮一样转动起来,这就是产生台风的一个原因。当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后,其中的水气冷却凝结成水滴,要放出热量,这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地面的气压降的更底,空气旋转的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同时具有这两个有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面上。那里的海洋面上的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洋面的水。那里又是地球上水器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器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形成也会消散。 那里离赤道有一定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试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第三、是热带海洋面情况中纬度单纯。 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气,往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定常条件,使台风有充分的时间积蓄能量,酝酿出台风。在这些条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适的触发机制,例如:高空出现辐散气流或南北半球信风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台风就会在某些热带海洋区域形成并增强。根据统计,在热带海洋,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7度以上的地区。 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之处,因此一年中常有20多次台风诞生。
台风是人类什么的活动造成的?台风的形成,经过太阳照射,海面上形成很强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里的热空气上升,周围较冷空气源源不段地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使得上方空气热、下方空气冷。
上方热空气里的水汽蒸发扩大了云带范围,而云带扩大使得这种运动更加剧烈。不断扩大的云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中心的空气逐渐稀薄,空气压力不断变小,周围空气便全部涌向热带低压,然后遇热上升。
此时,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气压进一步降低。等到一定级别时,热带低压会提升到热带风暴,然后形成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
所以说,台风的形成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几乎没有。
回答完毕!
台风形成原理?孕育阶段
经过太阳一天的照射,海面上形成了强盛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里的热空气上升,周围较冷空气源源不绝的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使得上方的空气热,下方空气冷,上方的热空气里的水汽蒸发扩大了云带范围,云带的扩大使得这种运动更加剧烈。经过不断扩大的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旋转的空气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压力不断变小,形成了热带低压—台风初始阶段。
发展(增强)阶段
因为热带低压中心气压比外界低,所以周围空气涌向热带低压,遇热上升,***了热带低压较多的能量,超过输出能量,此时,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等到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提升到更高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提升到热带风暴,再提升到强热带风暴、台风,有时能提升到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与输出比决定,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台风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
成熟阶段
台风经过漫长的发展之路,变得强大,具有了造成灾害的能力,如果这时登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消亡阶段
台风消亡路径有两个,第一个是: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雨。第二个是:台风在东海北部转向,登陆韩国或穿过朝鲜海峡之后,在***海变性为温带气旋,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消亡较慢。
热带风暴是如何形成的?热带风暴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8-9级(17.2-24.4米/秒)的热带气旋。
热带风暴的形成要具备以下条件:
1、广阔的高温洋面。台风的形成与发展要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大量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热带洋面上,海温高,蒸发强,通过湍流运动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和水汽,具有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其大量内能是热带风暴产生和发展的巨大能量来源。
2、合适的流场。适宜的环流条件能起动和诱导高温高湿的空气产生扰动,使气流辐合上升。
3、合适的地转偏向力。气***生拢动后,必须有一定地转偏向力作用。若地转偏向力达不到一定数值时,向中心辐合的气流则会直达低压中心,使之填塞不能形成气旋性涡旋,台风无法形成。所以热带风暴大多发生在南、北纬5°~20°之间。
4、风的垂直切变要小。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辐合上升气流发展为气旋性涡旋。气流上升,绝热冷却产生凝结,凝结释放的潜热使空气增暖。风的垂直切变小,使潜热不向外扩散,保持台风的暖心结构。暖心的反馈作用,使台风中心气压继续降纸,空气涡旋愈旋转愈强,最后发展为热带风暴或台风。
台风形成的条件有哪些?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