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韭和蒜黄是一种菜吗
此篇农资总结会给农友们解释一下“黄韭和蒜黄是一种菜吗”的内容进行讲解,希望对你们有几分帮助,还不赶紧收藏吗!
蒜黄和韭黄在外形,口感,以及栽培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气味儿也十分相近,从外形上基本一致。主要区别为:两者都是在不受日光的照射,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蒜黄,为**蒜苗叶。韭黄也就是黄韭菜。
蒜黄,为大蒜的幼苗,属于大蒜类,植株肥壮,是把大蒜鳞茎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软化栽培而成,是在不受阳光照射,在适当的温、湿度下培养出来的**蒜叶,既具有蒜香气味儿又有点儿韭味儿。
韭黄,又叫黄韭菜,虽然其外形、长短、粗细等有与蒜黄基本相似,但是它的栽培方法是使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叶绿素失去作用,韭叶由绿转黄,基本就成了韭黄。
大蒜幼苗,百合科葱属,利用大蒜鳞茎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软化栽培而成,叶蜡**,基部嫩白,辣味不浓。在中国各地均有种植,是人们普遍种植和喜食的蔬菜。
蒜黄是在一种见不到阳光的温室中栽培的,由于见不到阳光,蒜黄的叶子里不含叶绿素,所以就是**的了。我们吃的韮黄,也是用同样方法栽培出来的。
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不能产生光合作用,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称之为“韭黄”。因不见阳光而呈黄白色,其营养价值要逊于韭菜。
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和叶等入药。
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
多年生草本,高约20~45厘米,具特殊强烈臭味。根茎横卧,生多数须根,上有1~3个丛生的鳞茎,呈卵状圆柱形。
叶基生。长线形,扁平,长10~27厘米,宽15~9毫米,先端锐尖,边缘粗糙,全缘,光滑**,深绿色。花茎自叶丛抽出,长可达50厘米,三棱形。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膜质,白色,通常1~3片,基部合生,先端。
韭黄锐尖。花被6裂,白色,裂片长圆形,长4~6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排列为2轮,互生。雄蕊6,花丝长不超过花被,中部以下扩大,花药**。雌蕊1,子房上位,3室,三棱状。
蒴果倒心状三棱形,绿色,长4~5毫米,直径约4毫米。种子黑色,扁平,略呈半卵圆形,边缘具棱。
花期6~7月。果期7~9月。
韭菜的根比较特殊,它没有主根与侧根之别,更少有根毛,只有比较肥胖象弦线状的须根,播种当年着生在根茎茎盘基部。第2年起着生在根茎茎盘周围及其一侧。须根的长度30厘米左右,主要分布在表土以下20厘米的土层内。
表明韭菜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比较差。根茎呈葫芦状,长在土中,是贮藏养料的器官,其顶端的生长点在播种当年即可发生分蘖。
一年生韭菜的鳞茎为扁圆形,二年生植株的鳞茎盘开始伸长并继续发生新根,且新根的发生部位偏向外侧。以后随着分蘖的增加,根茎每年向地表不断伸长,新须根的着生部位也不断升高,而原有旧根则不断枯死,出现所谓“跳根”现象。
这使根系得以年年更新。韭菜根茎的生活年限为2~3年,随着株龄的增加,老龄根茎逐渐衰老死亡,须根也随之死亡,而在上部根茎上又不断发生新的须根代替死亡的老根。
一般平均每个分蘖有10条左右的须根。三年生以上的韭苗分蘖数相对减少,但良好的肥水条件可延缓这种趋势,从而使韭菜寿命历久不衰。
叶扁平,带状,叶鞘为闭合状,形成假茎。7~8月间抽薹,顶端着生伞形花序。
韭黄含丰富的蛋白质,糖,矿物质钙、铁和磷,维生素A原、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尼克酸,以及甙类和苦味质。
具有驱寒散瘀,增强体力作用,并能增进食欲,还能续筋骨,疗损伤。但阴虚内热及目疾之人忌食。
每100克韭黄所含营养素如下:。
热量(2200千卡)蛋白质(230克)脂肪(020克)碳水化合物(390克)膳食纤维(120克)维生素A(4300微克)胡萝卜素(微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05毫克)尼克酸(070毫克)维生素C(1500毫克)维生素E(034毫克)钙(2500毫克)磷(4800毫克)钠(690毫克)镁(1200毫克)铁(170毫克)锌(033毫克)硒(076微克)铜(010毫克)锰(017毫克)钾(毫克)。
《本草纲目》记载“韭黄”有固肾缩**之功效。
韭菜根味辛,性温。入肝、胃、肾经。
有温中开胃、行气活血、补肾助阳、散瘀的功效。韭菜叶味甘、辛、咸,性温,入肝、胃、肾经。
温中行气,散瘀解毒。韭菜种子味辛、咸、性温,入肝、肾经。
补肝肾,暖腰膝,壮阳固精。全韭可补肾益胃,充肺气,散瘀行滞,安五脏,行气血,止汗固涩,干呃逆。
食疗还可以起到主治**、**、遗精、多**、腹中冷痛、胃中虚热、泄泻、白浊、经闭、**异常、腰膝隐痛和产后出血等病症。
《别录》:“味辛酸,温,无毒。
《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咸。”。
《纲目》:“生性涩,熟甘酸。
韭黄性温,味辛,具有补肾起阳作用,故可用于治疗**、遗精、**等病症。
韭黄含有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于疏调肝气,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
韭黄的辛辣气味有散瘀活血,行气导滞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反胃、肠炎、**、胸痛等症。
韭黄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粗纤维,可以把消化道中的头发、沙砾、金属屑甚至针包裹起来,随大便排出体外,有“洗肠草”之称,治疗**,预防肠癌。
1适宜**、产后乳汁不足女性、寒性体质等人群。
2多食会上火且不易消化,因此阴虚火旺、有眼病和胃肠虚弱的人不宜多食。
治胸痹,心中急痛如锥刺,不得俯仰,自汗出或痛彻背上,不治或至死:生韭或根五斤(洗),捣汁。
韭黄胸中恶血。(《孟诜方》)。
治阳虚肾冷,阳道不振,或腰膝冷疼,遗精梦泄:韭菜白八两,胡桃肉(去皮)二两。
同脂麻油炒熟,日食之,服一月。(《方脉正宗》)。
治翻胃:韭菜汁二两,牛乳一盏。
上用生姜汁半两,和匀。温服。
治喉卒肿不下食:韭一把,捣熬薄之,冷则易。(《千金方》)。
治**、唾血、呕血、衄血、淋血、**血及一切血证:韭菜十斤,捣汁,生地黄五斤(切碎)浸韭菜汁内,烈日下晒干,以生地黄黑烂,韭菜汁干为度。入石臼内,捣数千下,如烂膏无渣者,为丸,弹子大。
每早晚各服二丸,白萝卜煎汤化下。(《方脉正宗》)。
治过敏性紫癜:鲜韭菜一斤,洗净,捣烂绞汁,加健康儿童**50毫升。
日一剂,分二次服。(《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止水谷痢:韭作羹粥,煠炒。
任食之。(《食医心镜》)。
治消渴引饮无度:韭苗日吃三、五两。
或炒或作羹,无入盐,但吃得十斤即佳。过清明勿吃。
治**:韭菜不以多少,先烧热汤,以盆盛汤在内,盆上用器具盖之,留一窍,却以韭菜于汤内泡之,以谷道坐窍上,令气蒸熏。候温,用韭菜轻轻洗疮数次。(《袖珍方》)。
治产后血晕:韭菜(切)入瓶内,注热醋,以瓶口对鼻。
治脱**不缩:生韭一斤。细切,以酥拌炒令熟,分为两处,以软帛裹,更互熨之,冷即再易,以入为度。
治金疮出血:韭汁和风化石灰,日干,每用为末,敷之。(《濒湖集简方》)。
治聤耳出汁:韭汁日滴三次。
治百虫入耳不出:捣韭汁,灌耳中。(《千金方》)。
治跌打损伤:鲜韭菜三份,面粉一份。
共捣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二次。
(《中草药手册》)。
治荨麻疹:韭菜、甘草各五钱,煎服。或用韭菜炒食。(《中草药手册》)。
治**脱垂:韭菜半斤。
煎汤熏洗**部。(《中草药手册》)。
治中暑昏迷:韭菜捣汁,滴鼻。
(《中草药手册》)。
治漆疮作痒:韭叶杵敷。(《斗门方》)。
韭黄栽培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地块的选择、整地作畦、种子处理、定植前肥料的准备。
适合我国栽培的韭黄品种可选择黄韭1号,791雪韭王,雪韭四号等品种。
韭黄栽培要选用土地肥沃,排灌条件便利的地块,但尽量不接重茬地或葱蒜茬地。
亩用种量25斤,每两用苗床3平方米,亩用苗床75平方米。育苗畦宽1-14m,整地时不施或少施基肥,深翻30cm左右,翻后用爪沟挡平,穿平底鞋踩平,再挡平定型。
韭黄苗定植畦要干地整畦,干畦开沟浇水。定植畦为东西走向,北侧与西侧夹风障,畦宽22m,长30m,两畦间距14m,每隔两畦夹风障子一道,风障子高15m。
用不超过53℃的水浸泡种子(不是催芽),水不易过多,浸泡10多个小时后,用2-3‰多菌灵干湿性粉剂拌种待用。
肥料:有机优质农家肥亩需用万斤。
在4月下旬就做好发酵准备,到6月下旬必须充分发酵好,准备定植用。生物肥每亩20公斤,**素或二铵每亩20公斤,过磷酸钙每亩150公斤,硫酸钾每亩35公斤,硫酸锌每亩35公斤,硫酸锰每亩5公斤,硼砂每亩15公斤,硫酸亚铁每亩35公斤。
韭黄的育苗时间约在4月15日左右。育苗前将准备好的育苗畦浇透水,用多菌灵均匀拌种后播种,再喷施5%辛硫磷颗粒剂,然后用过筛表土覆土05-1cm后立即挡平,喷施禾草净等(对葱蒜类生长没影响的药剂),盖好地膜,两侧用土压实。
当韭黄苗有80%露头时,撤掉地膜,韭黄苗长到五片叶前后,5-7天浇一次水,分二次亩随水追肥**素75-125公斤。移栽前5-7天停止浇水,追肥蹲苗。
1韭黄定植从6月25日左右开始。重点把握畦土湿度适中。
干地整畦,干畦开沟浇水定植。湿畦整地,土易板结,透气不良,新根难以生长。
即亩施优质农家肥万斤,配施生物肥20公斤,**素或二铵20公斤,过磷酸钙150公斤,硫酸钾35公斤,硫酸锌35公斤,硫酸锰5公斤,硼砂15公斤,硫酸亚铁35公斤。将肥土充分混合均匀,畦土松、实适中,畦面平整。
韭黄苗4-5片叶,高20cm时即可移栽。按合理密度移栽,定植深浅得当,浇水适量,用药恰当。
“蹲”好的苗新根待发,绝对不要在浇苗后2-3天内取苗移栽,否则一茬新根全部长出(1-2cm),又鲜又嫩,移栽过程中难以保全,栽后长期不能另发新根,缓苗期加长,难以返旺。泼浇稍停几小时后取苗,既要尽量保持完整的根系,又要不让幼根长出。
定植畦宽22m,当移栽时行距30cm,单株株距5cm时韭黄既高产又优质,而且4-6年不用倒畦,仍能高产、稳产。。
定植前要将韭黄苗按大小分级移栽,大苗定植在韭垄中部,小苗定植两头。
要特别注意韭黄苗移栽的深浅,苗栽的过深,分蘖晚且少,以后生长不旺,栽的过浅易散撮。要视韭苗大小,决定栽植沟的深浅,一般沟深3-5cm,沟的一边上**直,定植后,在鳞茎以上覆土2-3cm为宜,不能埋住叶心。
韭黄苗定植时,先顺沟浇小水,趁水未渗之机,快速将苗移入沟中,然后顺垄在韭根上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和25%多菌灵可湿粉剂,每亩用药各25公斤,然后覆土。栽后5—7天喷药一次,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韭苗移栽后,要立即浇透水,划锄、保墒,使畦面见干不见湿,新根大量长出后,视畦面干湿情况,再浇二水。。
在韭叶封垄后,伏雨来临前,搭架比较适宜。
用铁丝、竹竿搭架,要顺畦扯紧六根铁丝,铁丝间隔04m左右,将铁丝架离地面高30—40cm,把竹竿南北向顺垄放在铁丝上。。
韭黄常年生长,需肥量大,要根据不同栽培目的和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及对水肥的需求,合理施肥浇水,有促有控,灵活运用。
主要做到春季重施土杂肥、控制浇水,7月下旬—8月末注意排涝,不施肥,秋季前期水肥齐促,中期控制肥水,后期停水控长,10月下旬浇一次透水。
韭蛆防治灌药露地栽培韭菜5月中下旬至6月初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两个阶段分别喷药2—3次即可,保护地韭黄可在覆盖后搂完枯枝烂叶等杂物后即可喷一次药,以后每收割一刀喷1—2次,揭棚后按露地防治方法进行。
一是在早春或覆盖前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要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二是可喷40%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或喷5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喷药2—3次可基本控制为害。
覆盖前要清除枯萎落叶和杂草,以后每收割一茬后要搂净落叶尤为病叶,并集中销毁。。
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湿度可对病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因放风排湿和室内保温有矛盾,就在中午前后放风。。
用百菌清或多菌灵杀菌剂防治韭黄灰霉病。
在韭黄长到5—10cm高时喷药一次,可有效防治灰霉病。。
1在封冻前在两畦间14m的地方中间开沟,沟宽70cm,深50cm,挖上来的土加沙子和有机农家肥各一车,混合后回填沟里,上面放防冻物或盖上旧塑料等防止冻,准备栽培韭黄时待用。
在10月末—11月初夹风障子。风障沟离韭黄畦面北端30cm,为防止风大吹倒,每隔5m立一个水泥柱或木柱,夹风障可用草毡子或玉米秸等。
风障子背面下端培土防冻,一般高30—40cm,在保证不倒伏的情况下,风障与地面成70°角为宜。。
在11月中旬前支完拱架。
要求先夹风障,后建拱棚。在畦内沿东西向每隔70cm左右,用宽4cm左右,长3m的竹皮设拱,拱高70cm左右,竹皮下可设木立柱,以加大承受力。
拱棚北端与风障之间的空隙,用稻草、乱稻草等之类填实防寒。。
一、二月初(打春前后),先将畦面肥沃土壤就地整平,扫净韭菜干杆基叶,然后扣膜,盖草帘子。
要根据天气情况,选适当时机通风。结合培土、松土、拢土等项操作通气和降湿,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覆盖后的韭黄苗1-5cm时,选晴暖天气进行第一次培土,以后间隔几天培土一次,至收割共培土3-4次。前期培土。
拢土不压住或稍为压住韭黄叶尖。总培土量以能将地上部叶埋住10-20cm为准。
一般土深10-15cm。最后一次拢土时,要双手分别放在韭垄两侧,同时将两侧的覆土向韭株中上部拢去,尽量培高一点。
以后放叶,增加产量,不再培土。。
“立春”小拱覆盖的韭黄一般40-50天收割头刀。
韭黄一般50-75cm收割。每次割后均留茬1-2cm。
当年新韭一般收割1-2刀,一般不再收割。。
“惊蛰”前,尤其是春节前收割完最后一刀的韭黄,为了防止冻死韭根,不要浇水。
可采取保留培土保温或采用扒出培土盖碎草、薄膜等办法保温。“惊蛰”以后,将培土等防寒物料清除畦外,趁湿划锄畦面,亩施三万斤土杂肥,暂不浇水,顺韭垄灌药,预防韭蛆危害,使韭黄安全缓慢生长养根。
温室韭黄栽培管理基本与小拱棚韭黄栽培相同,即育苗、定植时间相同,只是比小拱棚韭黄早上市及早管理。扣膜时间11月初,元旦可采收。
温室韭黄栽培比小拱棚韭黄栽培病害重,所以要加强水、肥管理,注意排湿,适时提早打杀菌药剂防治病害。
原料:鸡蛋五个,韭芽150克。精盐一小匙,味精半小匙,熟色拉油一中匙。
1鸡蛋打散,韭芽洗净切段,加入精盐和味精拌和。
2取一盘子,淋上熟色拉油,倒入鸡蛋和韭芽,加盖高火4分钟,中途翻拌一次即可。
原料:韭黄200克、猪肉100克、蒜、韭黄炒肉丝头3瓣、青辣椒1只、盐1/6汤匙、鸡蛋清1只、料酒1/2汤匙、油5汤匙、盐1/5汤匙、鸡粉1/2汤匙、料酒1/2汤匙、芝麻油1汤匙。
1猪肉洗净切成丝,加1/6汤匙盐、1/2汤匙料酒和1只鸡蛋清拌匀腌制15分钟。
2韭黄洗净切段,将韭黄头跟韭黄尾分开。青辣椒切成丝。蒜头拍扁去衣,剁成蓉。
3锅内烧热2汤匙油,放入腌好的肉丝炒散,洒入1汤匙清水炒至肉色发白,便可捞起待用。
4添3汤匙油下锅,爆香蒜蓉和辣椒丝,倒入韭黄头炒30秒,再放入肉丝和韭黄尾,快炒至韭黄变软。
5加1/5汤匙盐、1/2汤匙鸡粉、1/2汤匙料酒和1汤匙芝麻油翻炒均匀,即可上桌。
1炒韭黄不宜头尾一起放,应先将韭黄头下锅炒一下,再放韭黄尾炒至其发软,这样炒熟的韭黄既不容易夹生,也不会过老。
2猪肉丝用蛋清腌过,下锅煸炒会嫩滑很多,也可用生粉替代蛋清来腌制肉丝。
3此菜下锅清炒的速度要快,尽量减少韭黄尾在锅内逗留的时间,可让成菜鲜嫩多汁。
4韭黄为韭菜经软化栽培变黄的产品,它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主治腹中冷痛、胃中虚热、泄泻、**症的良药。
5宜取新鲜韭黄食用,忌炒熟隔夜食用,此**虚内热、有疮疡者不宜食。
猪后腿肉丁150公克,虾仁150公克。笋丝100公克,韭黄末,100公克,冬菇丁40公克,肥肉丁40公克。
面粉40公克,水50㏄,太白粉2小匙,盐1/2小匙,鲜鸡粉1/2小匙,糖1小匙,胡椒粉1小匙,麻油1大匙。
1笋丝用水煮过,去掉酸涩味后,冲冷水,再用干净的棉布将水份吸干,切细丁备用。
2虾仁洗净去除肠泥后,加入猪后腿肉丁、太白粉、盐,用手拌打至有黏性,再加入其他调味料及材料搅拌均匀即成馅料。。
3将材料混合均匀成为面煳备用。
4将每张春卷皮包入50公克馅料卷成春卷形状,然后用面煳固定封口,再用150℃油温炸至金**即可。
《别录》:“安五藏,除胃中热。
陶弘景:“以煮鲫鱼蚱,断卒下利。”。
《日华子本草》:“止泄精**血,暖腰膝,除心腹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气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
中风失音研汁服,心脾胃痛甚,生研服,蛇、犬咬并恶疮,捣敷。”。
《本草衍义补遗》:“研汁冷饮,可下膈中瘀血,能充肝气。
《丹溪心法》:“经血逆行,或血腥、或**、或唾血,用韭汁服之。”“跌扑损伤在上者,宜饮韭汁,或和粥吃。
《滇南本草》:“滑润肠胃中积,或食金、银、铜器于腹内,吃之立下。”。
《纲目》:“饮生汁,主上气喘息欲绝,解肉脯毒。
煮汁饮,止消渴、盗汗,熏**血运,洗肠痔脱**。”。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年久喘吼,又可通经催乳。
孟诜:“热病后十日不可食热韭,食之即发困。”。
《本草经疏》:“胃气虚而有热者勿服。
《本草汇言》:“疮毒食之,愈增痛痒,疔肿食之,令人转剧。”。
《本草求真》:“火盛阴虚,用之为最忌。
朱震亨:“心痛,有食热物及怒郁,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者,宜用韭汁、桔梗加入药中,开提气血。有肾气上攻以致心痛者,宜用韭汁和五苓散为丸,空心茴香汤下。
盖韭性急,能敝胃口血滞也。又反胃宜用韭汁二杯,入姜汁、牛乳各一杯,细细温服,盖韭汁消血,姜汁下气消痰和胃,牛乳能解热润燥补虚也。
《纲目》:“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一叟病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盐梅卤汁少许,细呷,得入渐加,忽吐稠涎数升而愈。
此亦仲景治胸痹用薤白,皆取辛温能散胃脘痰饮恶血之义也。”。
《本草经疏》:“韭,生则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益肝、散滞、导瘀是其性也。
以其微酸,故入肝而主血分,辛温能散结,凡血之凝滞者,皆能行之,是血中行气药也。心主血,专理血分,故曰归心,五脏之结滞去,则气血条畅而自安矣。
胃中热,乃胃中有瘀滞而发热也,瘀血行,热白除矣。**之气抑郁者多,凡人气血惟利通和,韭性行而能补,故可久食。
《本经逢原》:"韭,昔人言治噎膈,惟死血在胃者宜之。若胃虚而噎。
召信臣传》:2000多年前。
《韭菜周年生产》:陈景长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
《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原著,宋咏梅,张传友点校2023年。
《日华子本草》:简称《日华子本草》或《日华本草》。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
《贵州民间方药集》:杨济秋,杨济中主编1958年。
《本草汇言》:倪朱漠编公元1624年。
《本草求真》:公元1769年,清乾隆34年,是黄宫绣编著。
《本草经疏》:又名《神农本草经疏》。
《纲目》:楼氏医家系世传,博学全善辑。
《本经逢原》:公元1695年,清康熙帝34年。
《妇人良方》:宋陈自明撰于1237年。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撰人不详。
《卫生家宝方》:医方著作,又名《卫生家宝》。
好文探索:韭黄、韭菜、韭薹、蒜薹、蒜黄、蒜苗……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这世界上有一些蔬菜,名字或者外形甚是相像,仿佛故意绕在一起,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分不清蒜苗和葱苗,吃一盘某苗炒鸡蛋,吃完心满意足抹抹嘴也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苗。
分不清这些蔬菜并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但是分得清,去市场买菜时就不会买错,回家就不必挨骂了。
韭菜家族常见的就是韭菜、韭黄和韭薹。
韭菜最常用来做菜,周身绿色,根部发白而圆,叶子扁平而宽,拥有着强烈的气味。
韭薹,是韭菜开花时长出的嫩茎。韭薹脆嫩,周身绿色,它是从韭菜植株上长出,因此底部没有土,买来时看到的都是整整齐齐的收割刀口。
不少人童年时代曾经做过学校的自然课作业,那就是将一整头大蒜,种在花盆中,观察大蒜的生长过程。
当大蒜在光热条件适宜时,小小的幼芽从蒜瓣顶部萌出——当它晒足了太阳,呈绿色的时候,它就是蒜苗,也叫青蒜。
韭黄和蒜黄外表看起来非常相似,以至于甚至有人将他们当作一种东西,认为只是名称不同。其实不然,韭黄是在避光条件下,由韭菜发芽生长出来的。
而蒜黄则是大蒜发芽生长出来的。
之所以他们长相相似,是由于他们本身就有亲缘关系。
按照科、属、种划分的话,都是百合科、葱属的植物,只是种不同,大蒜是大蒜种,韭菜是韭菜种。
其实蒜苗、蒜黄、蒜薹中大多数营养成分含量是比较相似的。
只不过蒜薹的不溶性纤维含量较高(2.5g/100g),是蒜黄和蒜薹的两倍以上,高于大多数蔬菜类食物。并且蒜薹的胡萝卜素含量也不低(480μg/100g),比蒜苗和蒜黄高出71%,约是胡萝卜的70%。
精选问答:
1、蒜苗和韭黄是一个东西吗?
蒜苗和蒜黄不是一个东西。蒜苗是蒜瓣种到土壤里长出的新蒜,但是新蒜苗还没长成熟,也就是还没长出心蒜头,这个时候叫蒜苗,一般比较粗壮,绿色。
蒜黄是蒜瓣种到沙子里或地里催芽,但关键是芽不能见到光,才能保持它的鲜嫩、**。长到20至30公分长收获时才能打开见光。蒜苗和蒜黄颜色、粗细、食用方法都不一样,各有千秋。
2、蒜黄和韭黄有啥区别?
1、 蒜黄:
蒜黄,顾名思义是属于大蒜类,是把大蒜鳞茎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软化栽培而成,是在不受阳光照射和适当的温、湿度下培养出来的**蒜叶,既具有蒜香气味儿又有点儿韭味儿。 色泽艳丽,香味浓郁,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开胃健身蔬菜。
2、韭黄:
韭黄,又叫黄韭菜,虽然其外形、长短、粗细等有与蒜黄相似之处,但是它的栽培方法是使韭菜在无光的环境下生长,使其叶绿素失去作用,韭叶由绿转黄,基本就成了韭黄。所以其与蒜黄二者的栽培上都有共同之处,都是“见不得阳光的菜”。韭黄叶子色泽黄白,也是韭香气扑鼻、柔软鲜嫩,可开胃和助消化。
蒜黄和韭黄在外形,口感,做法以及栽培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蔬菜,而且蒜黄和韭黄在营养价值上也是有区别的。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