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锈病的发病规律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181 次
小麦锈病的发病规律

小麦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其发病规律主要与环境因素、小麦品种和管理措施等因素有关。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这些方面对小麦锈病的发病规律进行探讨。

一、环境因素对小麦锈病的影响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小麦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温度在15℃-25℃,湿度在90%以上时,小麦锈病易发生。风速也是影响小麦锈病传播的重要因素。风速越大,小麦锈病的传播速度越快。

二、小麦品种对小麦锈病的影响

小麦品种是影响小麦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品种的小麦对小麦锈病的抗性不同。一般来说,抗病品种对小麦锈病的抵抗能力更强。在种植小麦时,应该选择抗病品种,以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三、管理措施对小麦锈病的影响

管理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小麦锈病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具体来说,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施肥。适量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2.及时清理病残体。清理病残体可以减少小麦锈病的病原菌数量,从而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3.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可以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例如,及时除草、松土、灌溉等。

四、如何防治小麦锈病?

防治小麦锈病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化学防治是最常用的方法。化学防治可以使用杀菌剂,例如三唑酮、氧化锰等。化学防治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应该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尽量减少副作用。

五、小麦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减产、质量下降等方面。小麦锈病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小麦的死亡。及时发现小麦锈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六、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关吗?

是的,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小麦锈病的发生。例如,全球气温升高可能导致小麦锈病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七、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在气流的带动下,小麦锈病的病原菌可以迅速传播。人为传播也是小麦锈病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例如,通过种子、工具、衣服等传播。

八、小麦锈病的发生是否可以通过基因改良来解决?

是的,小麦锈病的发生可以通过基因改良来解决。通过基因改良,可以培育出抗小麦锈病的小麦品种。这些小麦品种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可以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相关拓展:

问:小麦锈病的发病规律

(1)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在我国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广大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次侵染。造成春季流行的条件为:①大面积感病品种盯或银的团族存在;②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③3—5月的雨量,特别是3、4月的雨量过大;④早春气温回升较早。我省晋南是条锈病的常发区,晋中是易发区。
(2)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在我国各凯宴麦区一般都可越夏,越夏后成为当地秋苗的主要浸染源。病菌可随病麦苗越冬,春季产生夏孢子,随风扩散,条件适宜时造成流行,叶锈菌侵入的最适温度为15-20℃。造成叶锈病流行的因素主要是当地越冬菌量、春季气温和降雨量以及小麦品种的抗感性。(3)小麦秆锈病秆锈菌以夏孢子传播,夏孢子萌发侵入温度要求为3—31℃,最适18--22℃。小麦秆锈病可在南方麦区不间断发生,这些地区是主要越冬区。主要冬麦区菌源逐步向北传播,由南向北造成为害,所以大多数地区秆锈病流行都是由外来菌源所致。除大量外来菌源外,大面积感病品种、偏高气温和多雨水是造成流行的因素。

问:小麦锈病有哪些?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彩版一,1~3)。

症状

3种锈病在发病初期都在植株上形成褪绿黄斑,以后长出粉堆,即夏孢子堆,手摸可沾上粉末,后期又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条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鲜***,窄小至椭圆形粉堆,成株期排列成行,与叶脉平行,幼苗期不成行,表皮开裂不明显,主要发生在叶上,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叶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橙***,圆形至长圆形粉堆,不规则散生,孢子堆四周表皮开裂,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上很少。秆锈病夏孢子堆为较大,长椭圆形、深褐色粉堆,不规则散生于茎秆和叶鞘上,常数个孢堆愈合成陵腔大斑,孢子堆周围可见破裂翻卷的表皮。秆锈孢子堆穿透叶背能力强,同一个孢子堆,叶背的粉堆较叶面出现的粉堆大。叶锈孢子堆则多不穿透叶背。

病原

3种锈病的病原菌都同属于担子菌,均为专性寄生性真菌。条锈菌为PucciniastriiformisWest,叶锈菌为P.reconditaRob.exDesm.f.sp.tritici,秆锈菌为P.graminiavar.triticiEriks.etHenn.。3种锈菌夏孢子槐铅都是单细胞,表面有细刺。条锈菌球形鲜***,叶锈菌近球形橙***,秆锈菌长椭圆形,暗橙***。3种锈菌冬孢子都是双细胞,棍棒状或近纺锤形。冬孢子堆顶部条锈菌扁平或圆形,褐色;叶锈菌扁平并略向下斜,暗褐色;秆锈菌略呈尖圆形。

发病特点

3种锈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越冬、越夏,完成周年侵染循环。夏孢子能随气流在高空作远距离传播。条锈菌在小麦生长后期随气流吹到高寒地区的晚熟春麦和冬麦自生麦苗上越夏,秋季再随气流传到平原冬麦区,发病后以潜伏菌丝越冬或在冬季气温较高地区以不间断侵染繁殖方式越冬,早春再长出孢子进行再侵染。叶锈菌适温范围广,可在平原麦区自生麦苗上越夏,秋季小麦播种出苗后再侵入并越冬,春季再为害。秆锈菌越夏场所与条锈菌相同。但越冬地区仅限于福建、广东等南方麦区,冬后随气流向北部麦区传播。

3种锈菌铅汪好的适温范围很不一样。条锈菌为9~16℃,叶锈为15~22℃,秆锈18~25℃,所以条锈发病最早,秆锈发病最迟。锈菌侵染必须植株上有水珠或有水膜时,3~5月份温暖多雨、多雾和结露天气有利于锈病发生流行。地势低洼、土壤排水不良、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生长茂密,贪青晚熟麦田,均有利病菌侵入为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育抗病丰产良种,同时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种植,避免长期单一种植某一品种;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适期推迟播种,减少秋苗发病程度,降低越冬基数;避免群体过大,特别要防止偏多偏晚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料,发病后及时灌水。

(2)药剂防治。药剂拌种可选用种子重量的0.2%的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乳油拌种,或种子重量的0.2%的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当大田锈病病叶率达5%时,需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每6677平方米30毫升或15%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10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

问:小麦锈病的发病规律

(1)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在我国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广大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次侵染。造成春季流行的条件为:①大面积感病品种的存在;②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③3—5月的雨量,特别是3、4月的雨量过大;④早春气温回升较早。我省晋南是条锈病的常发区,晋中是易发区。
(2)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在我国各麦区一般都可越夏,越夏后成为当地秋苗的主要浸染源。病菌可随病麦苗越冬,春季产生夏孢子,随风扩散,条件适宜时造成流行,叶锈菌侵入的最适温度为15-20℃。造成叶锈病流行的因素主要是当地越冬菌量、春季气温和降雨量以及小麦品种的抗感性。(3)小麦秆锈病秆锈菌以夏孢子传播,夏孢子萌发侵入温度要求为3—31℃,最适18--22℃。小麦秆锈病可在南方麦区不间断发生,这些地区是主要越冬区。主要冬麦区菌源逐步向北传播,由南向北造成为害,所以大多数地区秆锈病流行都是由外来菌源所致。除大量外来菌源外,大面积感病品种、偏高气温和多雨水是造成流行的因素。

问:小麦锈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小麦三种锈病均为真菌性病害,病害为柄锈菌属的三种不同锈菌侵染而致。小麦叶锈病以休眠菌丝体在受侵染的冬小麦上越冬,而小麦条锈菌和秆锈菌因不耐低温在承德地区不能越冬,而由外地迁来。

第二年春季,冬麦返青后,越冬的叶锈菌也随之萌动侵染;以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和春麦的播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及西北地区越冬越夏基地和华北冬麦区通过气流传来的条锈菌和秆锈菌也相继侵染冬麦、春麦引起发病。夏季麦收后,锈菌的夏孢子再经气流传到西南及西北地区的越夏基地的小麦上侵染、越夏。

秋季冬麦出苗后,叶锈菌又可随气流传回本地侵染并在麦苗上越冬。在整个生长季,三种锈病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的。三种锈病的发病轻重主要与夏、秋季和春季的雨水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秋季和春、夏季雨水多,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发生就重;反之则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