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果灰霉病可控吗 圣女果灰霉
什么是圣女果灰霉病?
圣女果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圣女果的果实上。病害发生后,圣女果果实表面会出现灰白色的霉斑,严重的话会导致果实腐烂,影响产量和品质。
圣女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目前,圣女果灰霉病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方法。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喷洒杀菌剂来控制病害的发生,而生物防治则是通过引进一些天敌,如拟青蛉等昆虫来控制病害。
圣女果灰霉病的可控性
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圣女果灰霉病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具体的防治效果还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土壤、病害的严重程度等。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才能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圣女果灰霉病的相关问题
答案:圣女果灰霉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温多湿、气温变化大、土壤酸碱度不平衡等。
答案:化学防治圣女果灰霉病可能会对果实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残留农药等。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
答案:生物防治圣女果灰霉病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引进天敌等生物,同时也需要对生物进行管理和维护,所以成本较高。
答案:圣女果灰霉病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严重的话会导致果实腐烂,影响产量和品质。
问答拓展:请问圣女果灰霉病,溃疡病怎么防治?
灰霉病可用腐霉高樱利或者啶菌恶唑或者啶酰菌胺或者嘧霉环胺或者咯菌氰等加异菌脲交替使用,戚敬丛降低湿度,稿裂摘除老叶,喷雾均匀,可混条件下加入助剂,最好把地面也喷一下溃疡病,用中生菌素加链霉素加助剂喷淋并灌根一次,用可杀得三千喷淋并灌根一次,也可用氯溴异氰尿酸,噻唑锌,叶枯唑等交替使用
问答拓展:圣女果的早晚疫病该怎么防治?
关于这个问题我请教了我的老师,他是这样给我解答的:
圣女果种植早晚疫病的特征:
茎、叶、果实均可受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叶和青果被害最重。幼苗期发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叶柄及茎病变部变成黑褐色,腐烂,植株折倒。成株多由下部叶片先发病,初期在清晨露水未干时,可见到叶背桐尘呈水浸状,太阳一出来,症状消失,次日叶片出现褐色病斑,潮湿时边缘着生白色霉层。茎上病斑呈黑色腐败状,植株易萎蔫或折断。果实上病斑主要发生于青果,病斑初为油浸状暗绿色,渐变棕褐色,病部呈不规则云纹状,病斑质地硬,潮湿时上生少量白霉。
圣女果种植晚疫病的病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菌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病斑上的白霉是病菌孢子囊梗和孢子囊,抱子囊中有游动孢子。雨水可把病菌从地面溅到植株上,成为中心病株。低温、高湿有利发病,孢子囊借风雨传播。降雨促进本病发作,故多雨季节,叶面有露滴,此病扩展迅猛。在95%以上的相对湿度,叶面有水滴,温度为18~22℃条件下,游动孢子很快萌发卖轮源侵中态入。发现中心病株若不当天打药,次日则发展一片,若还不治,再过1~2天全田发病,甚至毁收。
圣女果种植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①栽培防病。预防为主,目前国内外均无有效抗病品种,在使用杂交一代种的前提下,加强栽培防病。露地栽培尽量采用地膜覆盖,减少雨水将泥点溅到植株上的机会。进入雨季,先打1:1:150的波尔多液预防,因为波尔多液可形成保护层,防止植株徒长和过茂。
②化学防治。在易发病季节,每日清晨到田间逐行查看,见到叶片有水浸状,立即打药,可不产生症状。
问答拓展:圣女果叶霉病如何防治
症状:叶片被害时正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绿色或淡***褪绿斑,直到整个叶片枯黄。叶背面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白色霉斑,病情严重时,霉斑布满叶背面,颜色变为灰紫色或墨绿色,引起全株叶片由下向仔坦上逐渐卷曲。果实被害,围绕果蒂部形成黑色硬尺亮质病斑,果蒂稍向下凹陷。花被害后发霉枯死。叶柄、嫩茎上症状与叶片相似。
叶念困桐霉病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佳粉15号、金棚1号、中杂9号、东农712、东农708等。②棚室消毒。定植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2克加锯末4~5千克,密闭棚室后暗火点燃熏烟24小时,再通风换气24小时,即可定植番茄。③生态防治。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适度控制浇水。④药剂防治。喷施50%异菌脲10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6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番茄灰霉病病叶与病果(由柱头侵染)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