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m害虫综合防治 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IPM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性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害虫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能够快速控制害虫,但是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IPM害虫综合防治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手段。
IPM害虫综合防治的概念
IPM是Integrat***PestManagement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害虫综合管理。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害虫防治策略,通过对害虫的生态特性、种群动态和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综合防治害虫。
IPM害虫综合防治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IPM害虫综合防治具有以下优势:
1.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2.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手段,提高防治效果;
3.减少防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如何实施IPM害虫综合防治
IPM害虫综合防治的实施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害虫调查和风险评估:对害虫的种类、数量、危害程度、生态特性等进行调查研究,制定风险评估报告;
2.制定防治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和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综合防治方案,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3.实施防治措施:根据防治方案,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防治;
4.监测效果:对防治效果进行监测,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IPM害虫综合防治存在的问题
目前,IPM害虫综合防治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防治技术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2.害虫调查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标准不够统一;
3.农民对IPM害虫综合防治的认识和应用还不够广泛。
IPM害虫综合防治的未来发展
未来,IPM害虫综合防治应该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加强对害虫生态学和种群动态的研究,提高防治的科学性;
2.推广IPM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农民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3.加强国内和国际合作,共同研究IPM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关问题
问题一:
答案:IPM害虫综合防治相较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具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手段、减少防治成本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等优势。
问题二:
答案:IPM害虫综合防治的实施需要进行害虫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定防治方案、实施防治措施和监测效果等步骤。
问题三:
答案:IPM害虫综合防治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防治技术不够成熟、害虫调查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标准不够统一、农民对IPM害虫综合防治的认识和应用还不够广泛等问题。
问题四:
答案:未来,IPM害虫综合防治应该朝着加强对害虫生态学和种群动态的研究、推广IPM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国内和国际合作等方向发展。
问答拓展: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
【答案】:是一种农田有害生物种群管理策略和管理系统。它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生物种群动态和与之相关联的环境,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的有害防治措施并充纤察帆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并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没明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毁雹态和社会效益。问答拓展:体壁色,体壁色:世代:生活史:马氏管神经元:双名命名法:生物防治:综合防治(IPM):害虫可持
体壁色是指昆虫体壁的颜色吧。生物从卵细胞离开母体到发育为性成熟个体并开始产卵为悉搭止的个体扒知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是生物学家很熟悉的概念,它可定义为物种的生长、分化、生殖、休眠和迁移等各种过程的整体格局。
马氏管为昆虫的排泄器官。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类。
双名法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提出的生物科学命名法,双名法则又叫双名命名法,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创立的。每种植物的学明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属名一般用名词单数第一格,种加词一般用形容词,并要求与属名的性、数、格一致
生物防治(biologicalcontrol)就是利用一种睁此拿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
综合防治:一种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结为一体的、实用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只在必要时才采用化学防治手段且使其对生物的破坏最小化,它既可以利用自然存在的生物进行防治,也可以通过人工诱导的生物因子进行生物防治。
害虫可持续控制措施是指应用生态学的方法建立一个少虫的新平衡,是一种长久性的防治方法。
问答拓展: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策略是怎么样的?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PestManagement,IPM)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后期,综合防治观念的萌芽出现于Hoskins等1939年发表的文章中,1952年Michelbacher和Bacon阐述了综合防治的地位,早期综合防治的定义相当广泛,1954年Smith和Allen将其定义为利用所有生态学的资源,并给我们最永久、满意和经济的害虫防治,而Stern等1959年提出组合或综合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来防治有害生物,这一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被大家广泛接受。196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召开一次会议,正式提出并在全世界倡导对农作物有害生物采用综合防治策略(IPC),直到1972年IPM才开始被科学界所接受。当年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CEQ)发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报告,把IPC改为IPM,IPM是“运用各种综合技术,防治对农作物有潜在为险的各种有害生物”。即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国外IPM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我国1975年确立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1986年对综合防治规定了与国外腔埋IPM类似的定义: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袭圆或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拍伍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IPM在我国已得到大面积推广,据统计,1988年全国农作物病虫综防面积13.42万hm2,1998年达到20.8万hm2。迄今,IPM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单个病虫为对象、多病虫复合群体为对象和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综合防治策略。随着IPM的逐步发展,IPM开始尽力采用生态学原理来管理有害生物,如采用有害生物一天敌、遗传抗性和栽培管理,这些IPM理论基础与EPM是比较相似的。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