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发病时期
小麦条锈病发病时期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不仅会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小麦条锈病发病时期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时期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期的后期,通常在4-6月份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时期会比北方早一些。小麦条锈病的发病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当温度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二、小麦条锈病的影响
小麦条锈病主要通过病原菌侵染小麦叶片和茎秆,导致小麦叶片和茎秆上出现黄褐色条状病斑,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如果小麦条锈病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导致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产量和品质都会大幅降低。小麦条锈病还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要加强小麦的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适时清除杂草,及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要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通过育种和遗传改良来提高小麦抗病性。同时,还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四、小麦条锈病发病时期相关问题
问题一: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时期是什么时候?
答案:小麦条锈病一般在4-6月份发生,南方地区会比北方早一些。
问题二:小麦条锈病的发病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案:小麦条锈病的发病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当温度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问题三: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案: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管理、选择抗病品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问题四: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什么影响?
答案:小麦条锈病的发病会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导致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产量和品质都会大幅降低。
问题五: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对农业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小麦条锈病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五、总结
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时期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也需要根据发病时期和气象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拓展:
问:小麦锈病的发病特点
三种锈菌在我国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叶锈2~32℃、秆锈3~31℃)和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进而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下卜旁册囊,并长出数根侵染菌丝,蔓延于叶肉细胞间—隙中,并产生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内吸取养分以营寄生生活。菌丝在麦叶组织内生长15天后,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因此在不同时期,条锈菌就可以借助东南风和西北风的吹送,在高海拔冷凉地启裂区春麦上越夏在低海拔温暖地区的冬麦上越冬,构成周年循环。锈病发生为害分秋苗和春季两个时期。秋季发病:小麦条锈病,在高海拔地区越夏的菌源随秋季西南风吹送到以东冬麦地区进行为害,在陇东、陇南一带10月初就可见到病叶,黄河以北平原地区10月下旬以后可以见到病叶,淮北、豫南一带在11月以后可以见到病叶。在我国黄河、秦岭以南较温暖的地区,小麦条锈菌不需越冬,从秋季一直为害到小麦收获前。但在黄河、秦岭以北冬季小麦生长停止地区,病菌在最冷月日均型宏温不低于一6℃,或有积雪不低于一lO℃的地方,主要以侵入后未及发病的、潜育菌丝状态在未冻死的麦叶组织内越冬,待第二年春季温度适合生长时,再繁殖扩大为害。
问: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时间和方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防治时间:小麦条锈病的哪汪乱最佳防治时期在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3月底以前,各地区稍有差异。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手段包括选育抗病品种、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合理施肥、培育壮苗等。化学防治手段包括对种子进行药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常用药剂有粉锈宁、三唑醇和戊唑醇等),以及大田喷药防治,当小麦条锈病的病叶率为1-2%时,可用丙环唑乳油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粉锈陵颂宁乳油喷洒。
一、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时间和方法
1、防治时间
小麦条锈病自小麦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会发生,最佳防治时期在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3月底以前,各地区稍有差异,发病率达到5%时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时间。
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育抗病品种;合理选择播种时间,使小麦生长的关键期与小麦条锈病的发病高峰期避开;合理施肥,培育壮苗,避免贪青晚熟、抗性降低等现象的发生;严密监测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及时做好应对准备;掌握有关种植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技术等。
(2)化学防治:对种子进行药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常用于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的药剂有粉锈宁、三唑醇和戊唑醇等。大田则采用喷药防治,当小麦条锈病的病叶率为1-2%时,可用丙环唑乳油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粉锈宁乳油喷洒。若病情严重,可在10天后进行第2次喷药,做到“发现一片、控制全田”。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风险药剂,以降低环境污染。
二、小麦条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小麦条锈病由条形柄锈菌引起,李档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能力减弱;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晚;栽植过密、田间荫蔽度大;植株生长柔嫩、成熟期延迟易受病菌侵染;结露、下雨和降雾等。
2、条形柄锈菌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温度较低,其中菌丝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15℃;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2-3℃,最高温度20-26℃,最适宜温度7-10℃;侵入适宜温度9-12℃。
问: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因素有哪几点?
春季流行是小麦条锈病危害的主要时期。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决定我国多数麦区春季流行的关键因素是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量。
1.品种抗病性
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条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小麦品种对条锈病菌的抗病性,根据其生理小种专化性的有无分为小种专化抗病性和非小种专化抗病性。我国历年培育和种植的抗条锈病品种多数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小种专化抗病性品种的单一化大面积种植常产生对抗病品种致病的稀有小种的定向选择效应,造成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引起病害流行。非小种专化抗病性对病菌生理小种无专化性,抗病性持久且稳定。目前发现的非小种专化性抗条锈病性有慢锈性和高温抗条锈性等。慢锈性主要表现减慢病害流行速度,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实践中难于鉴定和应用。高温抗条锈性是小麦品种在相对较高的环境温度下表现的一种抗病性,受主效基因控制,易鉴定和利用。我国已发现一些高温抗条锈性的品种(系)。
2.菌源
在种植感病品种的前提下,如果秋苗发病重,冬季又比较温暖,就有较多的带菌病叶顺利越冬。凡当地有越冬菌源的地区,在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害发生早且重;如病菌在当地不能越冬,则异地越冬菌源通过远距离气流传播侵入本地区,造成小麦生长中、后期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小麦条锈病菌的传播距离可达800~2400km,距菌源地越近,发病越重。
3.气候条件
冬季温暖,病菌越冬率高;早春气温偏高,春雨早,之后又多雨,则病害在早期即可普遍发生,并持续发展,造成病害早流行和大流行。
问: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小麦锈病,夏孢子堆外的表皮破裂,夏孢子大量散露出来,能随风漂到外地为害小麦,锈病是气流传播的病害。可以用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加磷酸二氢钾加有机硅喷雾,间隔5天连续喷施一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