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枣粘虫 枣粘虫怎样防治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524 次
枣粘虫 枣粘虫怎样防治

枣粘虫是枣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它们以枣树的叶片为食,会对枣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治疗枣粘虫呢?

了解枣粘虫的习性

我们需要了解枣粘虫的习性。枣粘虫是一种吸食性的昆虫,它们会在枣树上寻找嫩叶,然后用它们的口器刺破叶片,吸取叶汁。如果叶片数量不够,它们也会吸食枣树的嫩芽和果实。

枣粘虫一般在每年的4月至9月期间活跃,这也是它们危害枣树的主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加强对枣树的检查和防治工作。

预防和治疗枣粘虫的方法

针对枣粘虫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治疗措施:

1.检查枣树

定期检查枣树的叶片、嫩芽和果实,发现枣粘虫危害及时处理。如果发现枣树上有**或白色的虫卵,可以用手轻轻刮掉或用棉签沾酒精擦拭清除。

2.喷洒药剂

喷洒药剂是治疗枣粘虫的有效方法之一。常用的药剂包括氧化亚铜、敌敌畏、杀虫宁等。喷洒药剂的时间一般在枣树萌芽期和开花期,每次喷洒间隔7-10天,连续喷洒3-4次。

3.加强管理

加强枣树的管理也是预防和治疗枣粘虫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枣树的清洁,及时清除落叶和垃圾。
  • 加强枣树的养护,保证枣树的健康生长。
  • 控制枣树周围的杂草生长,减少虫害的滋生。
枣粘虫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枣粘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枣树的害虫,它们会吸食枣树的叶片、嫩芽和果实,导致枣树的生长和产量受损。预防和治疗枣粘虫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枣树、喷洒药剂和加强枣树的管理等。

了解枣粘虫的习性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枣粘虫的危害,保证枣树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相关百科知识

枣粘虫(zǎozhānchóng):一种吸食性昆虫,以枣树的叶片、嫩芽和果实为食。主要危害枣树的生长和产量。常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枣树、喷洒药剂和加强枣树的管理等。

氧化亚铜(yǎnghuàyàtiě):一种常用的治疗枣粘虫的药剂,具有杀虫、杀菌和增强植物免疫力的作用。

敌敌畏(dídíwèi):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具有强烈的杀虫作用,但对人类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杀虫宁(shāchóngníng):一种常用的杀虫剂,具有广谱、快速、低毒等特点,对多种害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参考来源

  • 《果树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 《果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
  • 《农业植保手册》

相关拓展:

问:枣树上的虫子叫什么

枣树上的虫子叫枣粘虫。这种虫子是危害枣树的头号敌人,防治枣树病虫害需要加强枣园管理猛绝,合理修剪,增强树势,雨季及时排水,防止果园过湿,晚秋要彻底清除落叶,并集中烧毁。人若被咬了可以用泡桐汁涂抹30秒疼痛消失,没有泡桐汁可以用风油精或者用肥皂水涂抹,都有利于治疗毒液带来的皮疹、水泡或者疼痛。
关于枣粘虫
枣粘虫又名卷叶蛾,一种昆虫,成虫身体小,前翅宽。幼虫吃植物叶片,钻进果实里吃果实,有的把叶片卷成筒状,在里面吐丝做茧。
枣码告粘虫的形态特征
枣粘虫一种昆虫,成虫身体小,前翅宽。初孵幼虫缀结叶尖,潜居其中取食上表皮和叶肉,残留下表皮,致卷叶呈枯黄薄膜斑,大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成虫雌体长10mm,翅展23—30mm,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浅棕色,翅尖深褐色,翅面散生很多深褐色细纹,有的枝模姿个体中间具一深褐色的斜形横带,翅基内缘鳞片较厚且伸出翅外。后翅肉**,扇形,前缘、外缘色稍深或大部分茶褐色。
枣粘虫的分布范围
枣粘虫分布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江西等省。寄主枣树,茶、栎、樟、柑桔、柿、梨、桃上等。

问:枣粘虫是什么?

專粘虫〔Ancylis(Anchylopera)satiraLiu〕又名枣镰翅小卷蛾,属鳞翅目卷蛾科。食害枣、酸枣。分布全国各枣产区。

为害状幼虫吐丝把数片叶、枣头、花、果等粘缀在一起,潜于其间,将叶食成洞孔或缺刻,果实食成洼坑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毫升哪盯米,翅展13~15毫米,黄褐或灰褐色,触角丝状,复眼暗绿色。前翅前缘有黑褐色斜向短纹10余条,翅中央有2条与前缘平行的深褐色条纹。翅顶角突出,向下弯曲。后翅淡灰色,缘毛较长。卵扁椭圆形,长0.6毫米,初白色后橘红色。幼虫体长13~15毫米,头吵和部淡褐色,具黑褐色花纹。前胸盾和臀板褐色,胴部黄绿或淡绿色。蛹长7毫米左右,深褐色。茧为白色。

发生特点

华北地区1年3代,河南、江苏4代,南方为5代。以蛹在枝干粗皮缝隙、枝杈、枯桩缝中结茧越冬。3代区次年3月中旬至5月上旬,越冬成虫羽化,因羽化期长,造成以后世代重叠。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即可交尾产卵。卵散产在光滑的2~3年生枝和枣股上,或4~5粒成堆,以后各代产在叶正面中脉两侧。幼虫4月下旬开始孵化,第一代幼虫咬食嫩芽,展叶后缀叶,在叶内食害。第二代幼虫为害叶、花蕾、花和幼果。第三代幼虫为害叶片和大果。幼虫老熟后在缀叶内化蛹,末代幼虫潜入树皮缝内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蛹。3月份越冬代成虫羽,化前,可刮除老皮、锯枯桩,或抹粘泥,灭越冬蛹和成虫。

(2)诱杀成虫。利用性诱剂诱芯,制成诱捕器,诱集成虫,预测成虫发生期。

(3)药剂防治。可于各代卵期和幼虫期药剂防治。可用8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或用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000~1500倍液。缓灶

(4)绑草诱集幼虫。末代幼虫越冬前,可在枝杈处绑草把或草绳,诱集幼虫,并在冬春拆除,集中烧毁。

问:冬枣粘虫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防治冬枣粘虫可有用以下方法:
(1)人工物理防治。刮树皮灭蛹,利用冬枣休眠季节,人工刮除树干、枝叉处的粗皮和翘皮,事先在树下铺好塑料布收集树皮及虫茧,集中烧掉。黑光灯诱杀成虫:于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杀虫灯)诱杀成虫。于5—6月份,对药剂遗漏防治的粘虫包进行摘除。9月上旬,在树干树叉处绑草把,诱虫化蛹,再取下烧掉。
(2)化学防治。关键要抓好第一代幼虫防治,基本与枣尺蠖同步进行,所用药剂也相同。第二代幼虫的防治正值花期前后,此时天敌生物大量发生,药剂选择时应防止伤害天敌与蜜蜂,可用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如天达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持效期可达15天以上,也可选用5%卡死克(氟虫脲)乳油1500倍液兼治红蜘蛛类害螨。配合药剂选用天达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000倍液。
(3)生物防治。利用性诱剂迷向方法或天敌生物防治,在保护天敌的条件下,可选用赤眼蜂防治,在第二代成虫产卵期(7月中、下旬开始),每株释放松毛虫赤眼蜂3000—5000头,在田间卵调查的基础上,于卵的初期、初盛期和盛期各释放1次(每次间隔约4天)最好,田间卵被寄生率可达85%以上。利用微生物杀虫剂;喷洒Bt(100亿活芽孢/克)乳剂500倍液,或白僵菌普通粉剂(100亿活孢子/克)500—600倍液。

问:生物防治枣粘虫的方法是()

C

问:生物防治枣粘虫的方法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