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酮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吗(晴菌唑三唑酮防小麦白粉病)
小麦“一喷三防”概念从提出至今已有20来年,随着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变化以及农药化肥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一喷三防”已和提出之时相比,有了更多的引伸和内涵。为了能让广大农民朋友更好地使用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有必要将“一喷三防”的技术原理、技术要点做出详细的介绍。#三农创作挑战赛#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原理
小麦“一喷三防”总的原理是根据小麦生长后期高发的病虫害以及“干热风”,将叶面肥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虫剂等混合后一次喷施,防治高发病虫害的同时,预防干热风和早衰发生。
一是防病治病治虫。在小麦生长后期,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蚜虫、吸浆虫等。通过喷施杀菌剂预防或减轻上述病害对小麦造成侵染;通过喷施杀虫剂,减轻麦田冲口密度或彻底消灭害虫。减轻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二是高效利用,养根护叶。通过叶片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能够快速被小麦植株叶片吸收,快速高效起到养根护叶的作用。同时喷施混配液能够改善田间小气候,减缓水分的蒸发,,提高植株保水能力,以抵抗干热风的危害。
三是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延缓根系和叶片的衰老,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和有机营养的累积与转化,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小麦“一喷三防”的时间是在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可根据田间病虫害和干热风的发生情况进行1~2次。
1.小麦生育后期病害的防治
这一时期小麦的病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
锈病和白粉病:每亩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克等药剂进行防治。赤霉病:每亩可选用60%多·酮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和三唑酮的复配剂)70克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0克,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进行第一次喷药,如果喷药后,遇到连阴雨天气,可在第一次喷施后5~7天补喷一次。纹枯病:当田间的病株率达到10%时,每亩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250毫升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60克,对植株中下部均匀喷雾,重病田间隔一周左右,再用药一次。选用多菌灵和三唑酮混用,可以同时防治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多种病害。2.小麦生育后期虫害的防治
这一时期小麦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和吸浆虫。
蚜虫:每亩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20克。吸浆虫:抽穗期是小麦吸浆虫侵染的敏感时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在小麦抽穗75%左右时进行穗部喷药防治效果较好。每亩可选用48%毒死蜱或40%辛硫磷或40%养果乐等1500倍液,或用10%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60千克,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3.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的预防
“干热风”我们农民朋友也称之为“火南风”或“火风”,在我国不同的小麦产区均有发生,如果预防不及时,轻则减产5%左右,严重时减产可达15%左右。
实践表明,在小麦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速效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如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芸苔素内酯8毫升,能够保证小麦植株体内养分平衡,提高小麦抵抗干热风的能力。同时,能够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和有机物的累积和转换,增加粒重。预防干热风,喷施磷酸二氢钾是目前最好的方法,没有之一。
小麦“一喷三防”注意事项
受种植区域、品种等因素不同的影响,小麦生育期所处的时间、病虫害发生程度、危害程度也都不相同。所以,一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握好“一喷三防”的时机。
小麦“一喷三防”时间
喷施药剂的最佳时期是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这一时期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时期。
小麦“一喷三防”药剂的选择
在选择药剂时,要根据往年病虫害的发生和今年的气候特点针对性选择,如锈病和白粉病发病较重的区域,应重点防治锈病和白粉病,兼防其它病害,虫害也是相同的道理。
小麦“一喷三防”其它注意事项
在进行小麦“一喷三防”时,在重视时间和药剂选择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用药量准确:药剂的用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严禁随意增加或减少;二次稀释不能少:在配制可湿性粉剂时,一定要先进行二次稀释,以免发生药害;喷施时间:如果是扬花期喷药,由于小麦授粉时间在上午,而且上午容易结露,所以喷药时间最好选在晴朗无风的下午进行。如果喷药后6小时内遭遇降雨,雨后及时补喷。另外,在药剂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农资店进行,拒绝使用所谓的改进型、复方类等不合格的农药,后索要发票并保存。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