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丁苯吗啉分析方法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287 次
丁苯吗啉分析方法 公司概况:迅速成长的农药巨头

近三十载砥砺,造就国内农药巨头

产业链布局完善,行业地位领先。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于1993年发起设立,于2024年7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经过二十余载的发展,布局了绵阳、广安、南通、岳阳、鹤壁、荆州等6个生产基地,拥有涵盖化工原料、中间体、原药及制剂各生产环节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对主要产品形成了多基地供应保障,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氯代吡啶类农药原药和制剂的生产企业。公司产品出口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科迪华、巴斯夫、纽发姆等国际顶尖农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农药领域获得了较为领先的地位。

主营农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涵盖品类多。公司产品主要覆盖氯代吡啶类、有机磷类、磺酰脲类、取代脲类等多个农药大类,产品包括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两个系列。除草剂类核心产品为草铵膦、敌草快、丙炔氟草胺和二氯吡啶酸等;杀菌剂类产品主要氟环唑、异菌脲等;杀虫剂类产品则以毒死婢为代表。

公司布局六个生产基地,构建完善产业链布局。公司总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并且在绵阳、广安、南通、岳阳、鹤壁、荆州地区布局生产基地。绵阳基地(母公司)的氯代吡啶类原药生产规模为国内第一,毕克草和毒莠定产销量全球第二。另外广安利尔也是公司主要的原药以及中间体生产基地。江苏快达是国内重要的光气类除草剂生产企业,荆州三才堂主要生产草铵膦合成的关键原材料,启明星氯碱是公司烧碱等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商。公司在多地布局生产基地,且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积极打造上下游一体化。草铵膦市场空间释放,公司业绩同步增长

近年来,伴随草铵膦市场空间的释放,公司业绩增幅迅猛,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64.9亿元,同比增长30.7%,对应2024-2024年CAGR为22.03%。受益于草铵膦价格触底后大幅度回暖,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75.17%。原药和制剂及其他两大业务板块业绩均见稳步提升,2024年原药产品贡献66.78%营收及72.43%毛利。随着生产工艺优化和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公司毛利率水平被逐渐推高。

股权结构健康,管理体制完善

股权结构良好,实控人是中物院。公司股权结构清晰,最大股东是四川久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年底,持股25.81%,第三大股东中物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持股9.13%,二者均为中物院全资子公司。故实际控制人为中物院,对公司合计持股34.94%。

设置激励机制,提升管理效率。公司作为科研院所控股子公司,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激励机制,公司于2024年推出了核心骨干员工长期激励基金计划,充分调动公司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确保持续健康发展。2024年,公司在多种薪酬分配方式的基础上调整年终奖发放规则,员工的年终奖与公司年度经营业绩正相关。编制和下发执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和“两重点一重大”特种作业持证员工津贴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员工进行能力和职业资格等级提升。通过制定奖惩分明的相关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员工不断改进工作质量、提高效率,有效提升了员工的执行力和责任意识。(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精草铵磷:工艺持续突破,迎接“百亿“市场

草铵膦行业概况:需求稳步增长,产能迅速激增

草铵膦是由原德国艾格福公司(后归属拜耳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的一种广谱、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成分是4-(羟基(甲基)膦酰基)-DL-高丙氨酸,可与敌草隆、西马津、2甲4氯和其他一些除草剂混配使用。草铵膦是外消旋体混合物,只有L-型具有植物毒性(有效成分)。草铵膦在广谱除草剂中主要的优势在于人体毒性和作物危害性。当前全球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有草甘膦、百草枯和草铵膦三个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类。三者作用机理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1)草甘膦主要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2)百草枯为速效触杀型灭生性联吡啶类除草剂,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合成很快中止;3)草铵膦属于膦酸类除草剂,通过抑制植物氮代谢途径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从而干扰植物的代谢,使植物死亡。

全球草铵膦需求稳步增长。2024年,全球草铵膦的市场规模达到10.5亿美金,位列所有除草剂品种第二位,2024-2024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6.3%,是增长最快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我们预计未来伴随着转基因草甘膦耐受性作物的开发、百草枯逐步被禁用以及杂草对草甘膦的抗性日益增强等有利条件的催化,草铵膦仍有巨大市场开发潜力。

百草枯禁用推动草铵膦市场增长加速。百草枯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具有快速高效、杀草彻底、价格低廉的优点,曾在全球范围内作为性价比最高的除草剂之一被广泛使用。但百草枯对人体有极大毒害,尚无有效解毒药剂,因此百草枯的施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包括我国在内多个国家纷纷推出对百草枯的禁令。

全球重要农业国草铵膦替代百草枯需求巨大。参考中国农药工业协会2024年的数据,中国、美国巴西等农业大国的百草枯用量均排在前列,且在本国的消费体系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与此同时,上述国家也均实施或将要实施百草枯的禁令,因此从全球视野看,当前百草枯的替代空间巨大。同时,上述国家的草铵膦用量又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我们判断,全球视野下,众多农业大国的百草枯禁令将有效地推动草铵膦需求的快速释放。

百草枯若完全退出,有望提供约2.5万吨需求。2024年全球百草枯消费量约为7.5万吨,假设市场空白由草甘膦和草铵膦各填补50%,长期看,百草枯的退出料将直接新增草铵膦年需求约2.5万吨。草甘膦抗性问题日益趋严,复配有望带动草铵膦需求。草甘膦的长期使用,导致植物抗性日益严重,除草效率持续下降。为了提高杂草防除效果,部分企业尝试将草甘膦与草铵膦进行混配。从我国农药企业复配制剂登记证信息来看,大部分复配制剂的比例为草甘膦:草铵膦=5:1。目前全球每年草甘膦的需求量约71万吨,假设未来其中约20%的用量施用时需复配,则预计能提供约2.84万吨新增草铵膦需求。

除替代需求外,转基因推广料将带动草铵膦用量。除替代需求外,草铵膦本身的施用需求也在逐年上升,这主要是由于众多世界农化巨头已经研制开发了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种子,同时也拿到了很多农业大国的批准。目前国内也在积极主动的推动转基因的落地。按目前的进度,我们预期最早2024年将有品种获得审定,2024年便有望进入产业化。预计至2026年,国内包括玉米在内的主要作物品种转基因的渗透率有望达到90%。参考美国EPA草甘膦用量数据,预计新增草甘膦需求将近8万吨/年,假设未来草铵膦与草甘膦按1:5的比例复配,则有望新增约1.5万吨/年的需求增量。

预计草铵膦2026年需求有望达到11~12万吨。目前全球草铵膦的折纯用量约4~5万吨,假设至2026年如我们所预期,完成对百草枯的替代,与草甘膦复配达到预期,同时国内转基因推广顺利推进,预计至2026年,全球草铵膦需求有望达到11~12万吨。

受到空间扩张吸引,生产厂商大量投放草铵膦产能。据我们统计,目前行业内公告拟新增建设项目超过10万吨,但考虑到大部分企业缺乏草铵膦生产经验,能否形成稳定的生产尚难以确认,但仍存在一定过剩的风险。

供需同步增长,竞争逐步加剧。按照前文论述,在当前草铵膦市场需求逐步释放的阶段下,已经有众多企业开始着手布局草铵膦投产以抢占未来市场份额,这也就意味着,在产能密集投放的阶段内(未来两年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我们认为,竞争将主要集中在成本和产品两个方面。行业趋势:竞争激烈,成本&新工艺优势助公司维持领先地位

工艺差异巨大,当前三种主流。当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种主流草铵膦生产工艺,分别为格氏法(Strecker法)、拜耳法和利尔率先改进的工艺(我们姑且称为利尔法)。虽然三种方法有部分相似的工艺部分,但总体而言,由于原料、损耗、反应机理等多个方面的差异,上述三种工艺在成本、环保友好性和收率上都有较大的区别。

格氏法:该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但是1)过程中涉及到氰化钠、丙烯醛等剧毒物质,需要严密的过程防护工作;2)产生大量的三废(且组分中含有CN-离子),处理具有较大难度;3)由于工艺流程较长,收率只能保证在30%以上等。总而言之,格式法除工艺比较成熟外,在各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劣势。

拜耳法:主要的缺点在于工艺控制困难,MDP和ACA的生产工艺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壁垒较高。良好的连续性和较高的收率(超过90%)以及非常低的三废排放造就了其非常低的生产成本。由于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具备较高难度的工艺控制过程,因此设备相对较为昂贵。

利尔法:利尔通过自身改良,已经贯通了三氯化磷、甲烷向MDP转化的工艺流程,整个反应过程连续化程度也明显增强,同时减少了格氏试剂的使用,工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所增强,因此成本较传统格氏法明显下降。

相比之下,格氏法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且成本较高,系国内主流工艺;拜耳法比较先进,连续化程度极高,几乎没有三废排放,成本最低;利尔法是从格氏法向拜耳法过渡过程中的工艺,较传统工艺已经实现了很大的改善。

公司自建MDP产能,工艺连续化程度大幅提升,成本较国内厂商已具备一定优势。公司广安项目新投产的草铵膦工艺,率先尝试了与拜耳法相类似的工艺,目前已经将中间体MDP攻克,正在努力攻克ACA的制备。依赖较为连续化的生产路径,公司成本端已经较国内其他厂商具备约每吨2万元左右的优势。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MDP的并线,完成后,将进一步提高MDP的产能,以满足自身草铵膦的需求,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L-草铵膦:蓝海一片,未来除草剂板块的潜在“王者”

L-草铵膦活性翻倍,产品经济性提升。目前市场销售的主要是L型和D型混合的外消旋物。其中L-草铵膦又称为精草铵膦,其除草活性是普通草铵膦的1.8-2倍,亩施用量仅为普通草铵膦的50%。开发生产L-草铵膦将大幅降低原药用量,有利于提高产品经济性和降低农药用量,符合农药高活性、低用量和重安全的发展趋势。

L-型草铵膦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合成主要采用手性辅助剂诱导法、外消旋体拆分法和不对成合成法等,但这些方法面临合成路线复杂、收率低或/和手性拆分试剂昂贵的问题,难以实现高效工业化生产。生物法合成主要包括蛋白酶法、氨基酸脱氢酶法和转氨酶法等,这些方法往往具备产物光学纯度低、分离难度大或/和底物耐受差等缺陷,其工业化应用价值相对较低。日本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采用的是不对称加氢的合成路线,2024年9月巴斯夫收购美国AgriMetis公司的Glu-LTM酶催化技术,利尔化学在精草板块工艺技术持续突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储备了酶法及生化法制备L-草铵膦工艺。

公司已在国内持有L-草铵膦登记证。日本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是全球最早研制精草的企业,此后永农生物推陈出新,自主研发生物发酵法获得精草铵磷生产工艺,并获准等级精草铵磷原药。2024年11月,公司获得精草铵磷的原药登记,是继日本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和永农生物后第三个再国内获得精草铵磷原药登记的企业。

公司积极布局L-草铵膦。2024年2月,公司开始对L-草铵膦合成路线进行探索,打通了以L-蛋氨酸为原料的手性氨基酸法合成工艺,于2024年2月完成了精草铵磷的小试开发与定性,并进行了50L放大工艺验证。2024年2月,公司发布公告计划在广安基地建设3000吨L-草铵膦项目,公司计划在2024年完成建设。2024年12月,公司年产4.2万吨新型农药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征求意见稿公示,其中包括年产3万吨L草铵膦项目。未来伴随产能的逐步落地,公司有望迎来业绩的进一步提升。公司酶法工艺路线成熟。根据利尔生物授权专利《一种L-草铵膦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A),生物法利用生物酶催化水解廉价易得的草铵膦腈胺中间体,一锅化得到单一构型的L?草铵膦。相较于化学合成法,生物法生产L-草胺膦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生产成本低、选择性好等优势,公司中试研发一旦工艺流程顺畅、收率稳定,有望进一步转化为规模化生产,从而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L-草铵膦市场空间巨大。我们认为L-草铵膦有望凭借其高效及低成本实现对普通草铵膦的有效替代。酶法制备L-草铵膦的生产成本是普通草铵膦的1.5-2倍,生化法成本低于普草的1.5倍,因而具备显著的调价空间,我们预计未来普草或将全部被精草替代。参考我们上述的估计,预计市场空间在5万吨以上。据产业调研,我们预计利尔化学精草铵磷的生产成本将处于行业最领先的地位。目前限制草铵膦的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即草铵膦的价格远超草甘膦,若公司精草工艺实现工业化落地后,利用其成本优势,将能够有效的挤压草甘膦的市场空间。假设完全替代,则对应的精草替代市场空间在约10万吨。长期来,看L-草铵膦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7~18万吨左右,假设单吨价格远期稳定在25万元/吨,对应的市场空间在400亿元以上。

强强联合,加速“精草”产业化落地。在“精草”生化合成工艺路线研发中,公司与引航生物进行了密切合作。二者于2024年共同设立了四川利尔生物,公司持股72%,引航生物持股20%。引航生物成立于2024年,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为利尔化学生化法当中改性大肠杆菌发酵制备L-高丝氨酸提供了核心支持。公司与海外植保龙头拜尔、巴斯夫及科迪华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精草”市场的快速突破,离不开海外“抗精草”转基因作物的推广,拜尔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后,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转基因性状公司。利尔化学与拜尔的合作,或将助力抗“精草”转基因作物的快速落地。(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产品布局丰富,增长动力充足

氟环唑——谷物杀菌剂市场领头羊

氟环唑是新一代三唑类杀菌剂,最早由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85年开发,因分子中引入氟原子而具有环氧乙烷的结构特征。1993年首次在法国上市,用于控制谷物由壳针孢菌引起的锈病等病害,后相继进入欧洲、美洲、亚洲市场。作用对象现已逐渐扩展至大豆、甜菜、水稻等多种常见作物。

氟环唑是鼓舞杀菌剂的主导产品之一。自上市以来,氟环唑因其对主要谷物病害良好的治愈性能和防护活性,在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中的份额仍然在节节攀升。氟环唑与目前已知的杀菌剂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菌原真菌,还可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是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氟环唑现已发展为谷物杀菌剂市场三唑类杀菌剂的主导产品之一,也是巴斯夫公司第二畅销的产品(仅次于吡唑醚菌酯)。

国内氟环唑企业多,但产能小。2024年国内中化集团开始生产氟环唑,并在澳大利亚销售。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供应商生产氟环唑原料,含量平均在95%以上,最高为97%,主要供应出口。全球最大氟环唑生产商为德国巴斯夫公司,年产6000吨。

氟环唑疗效好,但谱系窄,以复配为主。氟环唑内吸性强,被植株迅速吸收后可传导至感病部位,可立即停止病害侵染,局部施药防治彻底。氟环唑在谷物上的抑菌作用可达40天以上,持效期长,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通过调节酶活性提高作物自身生化抗病性。

氟环唑的缺陷之一是防治谱系不如其他三唑类杀菌剂宽,巴斯夫公司针对此开发了系列复配产品上市,具体包括:氟环唑+吡唑醚菌酯,硫菌灵+氟环唑,氟环唑+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丁苯吗啉,氟环唑+吡唑萘菌胺等。复配产品的上市使得氟环唑的缺陷被弥补,拓宽了氟环唑的应用场景。截至2024年5月31日,国内登记氟环唑的原药企业有22家,其中单剂登记证有106个,复配制剂登记证有74个,合计180个。氟环唑市场空间在5亿美金左右。根据PhillisMcDougall的数据,2024年全球作物保护杀菌剂销售额达135.91亿美元,占全球农药市场27.2%份额。根据中农纵横市场研究,2024年三唑类杀菌剂销售额为26.50亿美元,占杀菌剂市场19.5%,其中氟环唑杀菌剂全球销售额4.9亿美元,位居三唑类杀菌剂销售额第二。2024年氟环唑全球销售额与2024年基本持平。

氟环唑市场需求向好,公司将择时重启扩产项目。氟环唑为低毒、安全杀菌剂,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药剂残留毒性标准。按照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无论是经口或经皮毒性指标,均属于低毒农药。预计未来几年,氟环唑在国内市场的用量将呈稳步上升趋势。目前国内生产的氟环唑主要供应出口,但随着专利期过后国内市场对其的认可,会逐渐在国内杀菌剂市场上占据份额。氟环唑价格自2024年来稳步上升,2024年H1受辉丰停产影响价格大幅上涨至85万元/吨左右,2024年回落到46万元/吨。公司绵阳基地氟环唑技改后产能基本已能满足目前市场需求,因而暂缓了广安基地氟环唑建设,但将择时继续推进这一项目。

丙炔氟草胺——高技术壁垒的除草剂黑马

丙炔氟草胺是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防除大豆、棉花、葡萄和其他许多作物田阔叶杂草。用其处理土壤表层后,药剂在土壤表面形成处理层,等到杂草发芽时,幼苗接触药剂处理层即枯死。茎叶处理时,可被植物的幼芽和叶片吸收,在植物体内进行传导,在敏感杂草叶面作用迅速,引起原卟啉积累,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敏感杂草的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功能不可逆损害。丙炔氟草胺作为花生、马铃薯、甘蔗、果园和非耕地的芽前、芽后除草剂产品在美国、法国、中国、南非等区域出售使用。

丙烯炔氟草胺市场空间在4亿美金左右。根据农药市场信息的数据,2024年其他PPO抑制剂类除草剂的全球销售额约为12亿美元,其中丙炔氟草胺贡献约30.9%(3.7亿美元)。2024~2024年间丙炔氟草胺全球销售额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7%。丙炔氟草胺在美国、巴西、阿根廷、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具有一定的使用面积,目前是全球除草剂市场防治阔叶杂草的重要品种。巴西是丙炔氟草胺最重要的市场,根据农药市场信息的数据,2024年的销售额为0.96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27.5%;美国紧随其后,中国列第三。大豆是丙炔氟草胺最大的应用作物,2024年的销售额为1.00亿美元,占总市场的28.5%,甘蔗和棉花紧随其后,分别占全球市场的8.1%和7.0%。

在我国主要用于东北农作物,尤其是黑龙江地区防治大豆杂草,同时在山东等花生种植区域也有使用。在国内丙炔氟草胺活性高、用量低,无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安全,可用于作物轮作种植区。PPO抑制剂类除草剂得益于其独特作用机制,丙炔氟草胺可用来防除草甘膦抗性杂草以及对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未来前景可期。

利尔化学工艺成本优势明显。由于生产难度较高,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丙炔氟草胺的企业较少。海外市场中被住友主导,原药产能约为3000吨左右。国内仅有利尔和连云港世杰农化可以量产,其中利尔于2024年底试产。技术方面,利尔自主研发了一条以2,4-二氟硝基苯等为原料合成丙炔氟草胺原药产品的工艺路线,该工艺路线具有简短、原料商品化易得、三废量少等优点。

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发展空间广阔

在农化领域,吡啶类农药被称为第四代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和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符合农药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含吡啶环的化合物已成为农药创制的主要方向之一。市场容量巨大的高效低毒农药毒死蜱,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就是氯代吡啶类化学品——2,3,5,6-四氯吡啶。而新烟碱类杀虫剂第一代明星产品——吡虫啉的重要中间体,也是氯代吡啶类产品2-氯-5-氯甲基吡啶。在除草剂领域,氯代吡啶更是随处可见。吡啶类除草剂属于比较成熟的产品,主要由陶氏开发,氨氯吡啶酸是最早上市(1963年)的吡啶类除草剂。目前,全球销售规模超亿元的品种有6个,其中销售规模前五的品种全部由陶氏开发。根据世界农化网的数据,2024年,全球吡啶类除草剂的销售额大约13.28亿美元,该机构预计2024年全球销售额约在14.55亿美元,近几年市占率一直稳定在5%左右。

公司积极布局氯代吡啶产业链。2024年8月,公司收购湖南比德生化科技股份45%的股份成为湖南比德生化第一大股东。收购完成后,公司共计占85%以上的国内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市场份额,在氯代吡啶类除草剂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2024年11月,公司向鹤壁市赛科化工有限公司增资。控股赛科化工后,上游关键中间体2-氰基吡啶的供应得到保障,降低了氯代吡啶产业链综合生产成本。

与科迪华合作,持续推进氯代吡啶建设。2024年1月,公司进一步与全球吡啶类除草剂巨头科迪华共同出资设立广安利华化学有限公司,公司认缴出资人民币4.4亿元,持股80%。2024年11月6日,据国家级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告,广安利华拟投资5.5亿元,建设包括年产吨氟氯吡氧乙酸甲酯、年产吨氯代吡啶等项目。在加深与科迪华合作的同时,持续巩固公司在氯代吡啶细分领域行业龙头地位。

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

我们对公司的盈利预测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假设:

1)由于公司在国内成本较为领先,预计公司销量将伴随产能的投放同步增长;

2)当前草铵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考虑到行业进入快速扩产期,预计草铵膦价格有望在2024、23和24年均价分别在21万元/15万元/12万元;

3)公司广安基地产能和业绩如期释放。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4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5.16/18.49/23.94亿元(考虑到公司停工产能复产及多条产线持续建设,我们上调了2024-2024年归母净利预测,原预测值为11.59/13.55亿元),对应EPS预测为2.88/3.51/4.54元/股。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