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探究吲哚乙酸与脱离酸 探究吲哚乙酸与脱离酸的区别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754 次
探究吲哚乙酸与脱离酸 探究吲哚乙酸与脱离酸的区别

吲哚乙酸和脱离酸是两种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们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在农业生产中,吲哚乙酸和脱离酸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的生长调节、果树的花芽分化、果实膨大和色泽改善等方面。本文将从吲哚乙酸和脱离酸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吲哚乙酸的作用机理

吲哚乙酸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生长素,它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具体来说,吲哚乙酸能够:

1.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增加植物的体积和重量;

2.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提高植物的繁殖能力;

3.增加果实的膨大和色泽,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4.抵抗逆境,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二、脱离酸的作用机理

脱离酸是一种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促进果实的脱离和成熟。具体来说,脱离酸能够:

1.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减缓植物的生长速度;

2.促进果实的脱离和成熟,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3.延缓植物的老化和衰老,延长植物的生命周期。

三、吲哚乙酸和脱离酸的使用方法

吲哚乙酸和脱离酸的使用方法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吲哚乙酸适用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而脱离酸适用于促进果实的脱离和成熟。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吲哚乙酸的使用方法:

(1)喷洒法:将吲哚乙酸水溶液喷洒在植物的叶面上,每次喷洒的浓度为100-200ppm,每隔7-10天喷洒一次;

(2)浸泡法:将植物的根部浸泡在吲哚乙酸水溶液中,每升水中加入1-2mg的吲哚乙酸,浸泡时间为12-24小时;

(3)滴灌法:将吲哚乙酸水溶液通过滴灌系统送入植物的根部,每升水中加入1-2mg的吲哚乙酸,每隔7-10天滴灌一次。

2.脱离酸的使用方法:

(1)喷洒法:将脱离酸水溶液喷洒在果实的表面上,每次喷洒的浓度为50-100ppm,每隔7-10天喷洒一次;

(2)浸泡法:将果实浸泡在脱离酸水溶液中,每升水中加入10-20mg的脱离酸,浸泡时间为5-10分钟;

(3)涂抹法:将脱离酸水溶液涂抹在果实的茎部,每隔7-10天涂抹一次。

四、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吲哚乙酸和脱离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前要充分了解吲哚乙酸和脱离酸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使用;

2.使用时要注意安全,穿戴好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药液;

3.使用时要注意药量,不要过量使用,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4.使用时要注意时间,避免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使用,以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五、吲哚乙酸和脱离酸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吲哚乙酸和脱离酸有没有副作用?

使用吲哚乙酸和脱离酸时,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药量过大,会对植物产生负面影响,如造成植物的生长发育不良、果实畸形等。在使用时要注意药量和使用方法,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问题二:吲哚乙酸和脱离酸能否代替化肥和农药?

吲哚乙酸和脱离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促进果实的脱离和成熟。它们不能代替化肥和农药,而应该作为化肥和农药的补充,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问题三:吲哚乙酸和脱离酸的使用对环境有没有影响?

吲哚乙酸和脱离酸的使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污染土壤和水源。在使用时要注意药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问题四:吲哚乙酸和脱离酸的使用能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吲哚乙酸和脱离酸的使用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如促进果实的脱离和成熟,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等。在使用时要注意药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问题五:吲哚乙酸和脱离酸的使用是否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

吲哚乙酸和脱离酸的使用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如《农药管理条例》、《植物生长调节剂管理条例》等。在使用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免违法。

问答拓展:脱落酸与生长素的作用是否相互不影响?

脱落酸作用: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叶和果实的脱落。
生长素与细胞或老分裂素作用的不同点:两者虽对植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同样效应,是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但作用机理不同,生长素促进森枣的是单个细胞的伸长,而细胞分裂素则是促进细胞分裂,通过增加细胞数量来促进植物生长。望采此团拆纳

问答拓展:植物激素

五大类植物激素为--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生长素:主要为吲哚乙酸,大多由植物嫩叶、芽尖、发育祥明中的种子合成。纵向运输只能自植物形态学上端运至形态学下端;横向运输受光烂明照、重力等因素影响(背光侧、向重力侧分布较多)。
其作用机理:1.促进细胞纵向伸长2.促进果实发育3.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发育为根系
特点:1.微量-产生极少,作用巨大2.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植物不同组织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最适浓度:根谨历告:10^-10mol/L芽:10^-8mol/L茎:10^-4mol/L
·赤霉素:形成部位与生长素相同,分布于高等植物所有器官。
生理特性:促进细胞伸长;诱导@-淀粉酶合成;促进植物抽苔和开花,促进雄花分化。促进种子的萌发.
·细胞分裂素:根尖产生。分布于生长旺盛的器官。
生理特性:促进细胞分裂;使细胞体积加大;促进芽的分化;抑制衰老。
·乙烯:产生于果实、种子、花、根、茎、叶。广泛分布存在于植物体中。
生理特性:促进果实成熟;促进细胞横向变大;促进老叶衰老脱落;促进次生物质的排出。
·脱落酸:植物在生活条件不适宜或生长季节终止时产生。广泛分布,多集中于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期的器官中。
生理特性: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器官脱落和休眠;促进气孔关闭。
=-=-=-=-=
总结:注意以下几点
1.植物组织培养用不同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比例搭配实现对根和芽分化发育的分别控制与促进.[生长素->根细胞分裂素->芽]
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伸张机理不同.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植物向性生长主要由生长素调控.
3.生长素还有一作用为诱导植物体内营养物质向生长素浓度高处运输,以达到促进生长目的.
4.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也可以分泌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生长,需留意.(如根瘤菌释放生长素促进主根的变粗;放线菌释放赤霉素促进植物种子萌发)
5.植物生长素与动物生长激素完全不同
6.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比单子叶植物敏感.24-D等生长素类物质可杀死杂草,而不影响麦苗生长。但油菜等单子叶作物则不能施用生长素除草。

问答拓展:如图1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

(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可知:①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早旅、茎最不敏感.②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抑制侧芽的生长,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促进顶芽生长,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f,抑制侧芽生长,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3)①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②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其他变量要相同,所以图中X处应放置空白琼脂块.
③若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则假设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举胡有抑制作用;若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则假设不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没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
(1)①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②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2)f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3)①细胞分裂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
②空白琼脂块有无生长素
③丙组落正睁拦叶明显早于甲、乙组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