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表观利用率
此篇汇总会给全国农友们说明“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内容进行详细,但愿对各位农资人们有点帮助,赶紧收藏吧!
氮肥的表观利用率一般是指氮肥的利用率,也称为季节性作物回收率和氮肥回收率。具体意义是指当季作物吸收的氮肥占土壤中氮肥的百分比,反映了当季作物对氮肥的回收。
精选问答:
1、硝态氮肥的利用率是多少?
氮肥利用率又叫氮素利用系数,是指作物对氮肥中氮素的吸收利用百分率。氮肥利用率的高低与土壤性质、气候条件、作物种类、栽培技术、氮肥品种和施肥方法有关。根据用同位素15N试验统计,几种氮肥利用率如下:
碳铵:24?31%;**素:30?35%;硫铵:30. 3?42. 7%
氮肥利用率如此低的主要原因是:①硝态氮肥在土壤不被土壤吸附保存,容易被雨水或灌溉水淋失; 或在土壤中进行反硝化作用而变成气态氮挥发掉;②铵态氮肥可以被土壤吸附,但它们施到石灰性或碱性土中,易分解出氨而挥发,像碳铵这样不稳定的肥料,极易挥发损失,另外,铵态氮在土壤中由于细菌的作用而硝化变成硝态氮。这是铵态氣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③**素态氮主要是它变成铵态氮后重复铵态氮肥的老路;其次是施后遇雨或灌溉淋失,所以氮肥的施用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施肥方法。
2、在生产上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1、合理分配:氮肥应用在增产效果好的土壤上。根据试验结果证明,一般在地下水质好、基础产量较低的贫瘠低产型土壤上利用率较高,增产效果较显著。
2、深施覆土:深施结合覆土可以增加土壤对铵离子的吸附,减少挥发,对铵态氮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施肥深度应结合作物品种特性与施肥量灵活掌握。化肥用量少、作物根系分布较浅的,以中层浅施(深6—12厘米)较好;化肥用量大、作物根系发达、入土深、分部广的应以底层深施(深12—15厘米)为宜。
3、因作物施用氮肥:作物习性不同,对氮肥的要求也不同。水稻、玉米等禾谷类作物,需氮肥较多,应适当多施。而豆类作物,一般只需在根瘤菌未起作用之前的生长初期施用少量氮肥即可。同种类的作物也有耐肥性的差异,耐肥品种稍大于不耐肥品种。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对氮的需要量也有差别。不同的作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反应也不完全一样。水稻、玉米等禾谷类作物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同样有效。而马铃薯则喜欢铵态氮,大多数蔬菜也喜欢硝态氮。
4、因土施肥:施用氮肥必须允分考虑土壤的供肥保肥特性。土层深厚,保肥力强的地块以基肥为主,一次追肥;保肥力差的风沙土、漏沙土,应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采取分次施肥。
5、氮磷钾及微肥配方施用: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要求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的协调供应,要因地制宜,合理配方施肥。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