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树种植技术 杜仲的栽培管理技术
杜仲树种植技术:提高产量的关键
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如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等。杜仲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种植杜仲成为了很多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要想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杜仲,种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1.土壤选址与改良
杜仲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充裕的营养物质,因此选址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杜仲宜生长在海拔500-1500米、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2-20℃的地区。同时,杜仲也有一定的土壤要求,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如果土壤不太理想,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和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
2.种植方式与时间
杜仲的种植方式一般有树苗移植和直接播种两种。其中,树苗移植的成活率更高,但成本也更高。杜仲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春季,最好在3月份左右进行,以避免夏季高温和冬季严寒对杜仲的影响。
3.栽培管理
杜仲的栽培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方面。在浇水方面,要做到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造成水浸根部。施肥方面,要遵循“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的原则,以保证杜仲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修剪方面,要及时剪除病虫枝和干枯枝,保证树形整洁,有利于树体生长和发育。
4.防治病虫害
杜仲生长期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杜仲锈病、蚜虫等。为了避免这些病虫害对杜仲的影响,可以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等。
问题1:杜仲的收获时间是什么时候?
杜仲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最好在9月份左右进行。此时,杜仲的果实已经成熟,可以采摘。
问题2:杜仲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杜仲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抗***等。其中,杜仲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杜仲苷和杜仲酚。
问题3:杜仲的种植面积在全国范围内如何?
据统计,目前我国杜仲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00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北、贵州、四川等地。
杜仲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要想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杜仲,种植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杜仲种植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帮助。
百科知识:杜仲
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杜仲具有多种功效,如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等。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杜仲苷和杜仲酚。杜仲苷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炎等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杜仲酚具有抗***、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参考文献:
1.《杜仲栽培技术》
2.《杜仲的药用价值及应用研究》
3.《中药材种植技术》
问答拓展:杜仲栽培管理技术是怎样的?
(一)杜仲造林地及经营方式的选择
杜仲喜光,是深根性树种,主根、侧根都很发达,杜仲造林地必须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湿润、排水性良好,pH5~7.5为宜。
山区造林一般以中浅山为宜,海拔在1500米以下;平原地区杜仲可作为行道树、庭院绿化树、四旁植树及荒滩地治理树种。
杜仲最常见的经营方式是乔木林经营方式。杜仲是高大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米,胸径可达40厘米。乔木林经营方式就是,尽可能地把杜仲林培育成粗壮高大的乔木林,8~10年以后,开始剥皮获取经济收益,以后每隔2~3年剥皮一次。直至树龄45~50年生长明显减缓衰老时,最后伐倒,一次采剥全部树皮和取得木材。乔木林初栽密度1665~3330株/公顷,待幼苗成活郁闭后,通过不断的移栽、间伐,保持郁闭度不要太大,便于通风透光,促进保留树粗生长和高生长,一般最后保留密度1200~1500株/公顷为宜。
近年来,有些地方采用灌木材经营方式。初栽密度4995株/公顷。栽植第二年春天萌动前,从根部(距地面10厘米)截干首旅。杜仲根部萌芽能力极强,会萌生很多萌芽。待芽条长至10~15厘米时,选择保留数根生长健旺的芽条,其余全部抹去,杜仲林就会像灌木林一样,一丛一丛生长。2~3年后,枝条长到一定粗度,树皮已有商品价值时,全部砍倒,采集全部枝条树皮加工出售,杜仲又会重新萌发新芽,如此循环采收。这种经营方式优点是管理方便,省工,经济收益早,是劳力不足或经济特困区较实用的经营方式。
(二)栽培技术
1.整地、挖穴、施基肥山区造林可采用水平梯田、反坡梯田、鱼鳞坑等方式整地。不论用何种方式整地,树穴都应挖足60厘米见方,有条件的要施基肥,一般为腐熟的农家肥、草木灰或林区表层富含腐殖质的表土。
2.选壮苗苗木要求高度0.8~1.0米以上,地径0.8~1.0厘米以上,根系完好,苗干端直,无病虫害。
苗木在运输途中,要保持根部湿润,防止失水,或在苗圃地蘸泥浆,或用塑料布、草袋等包裹根部,运输途中要勤洒水,在造林地停留时间长时应假植。
3.深栽浅覆栽植时要注意保持苗木根系舒展,不能窝根,如苗木主根过长,可剪短后栽植,覆土应略高于苗木原土痕处,栽植后坑内表土应低于坑沿15~20厘米,以便蓄积雨水。定植后,要浇一次定植水,以保苗木成活。
4.及早抹芽栽植后要及时抹芽,只保留主干上端2~3个饱满的侧芽,其余侧芽一概抹去,防止干茎下部侧枝疯长消耗养分,以促进主干生长。当年还应剪除下部侧枝,只留主干上部6~8个枝条。
5.松土除草、追肥造林后,每年应松土除草2~3次。幼树前几年对追肥特别敏感,氮肥、磷肥对幼苗生长作用显著。施肥时,开环状沟(大小以树冠为准),沟深15~20厘米,每株施碳酸氢铵0.25千克,磷肥0.25千克,施后覆土。
6.换干与接干有些苗木定植后,生长旺、弯曲、风折、枯枝等,可采用换干法剪除旧干,让其重生新干。方法是在第二年春树萌动前,距地面10厘米处截干,待新萌生的芽条长到15厘米时,选择保留一个生长健旺的直立芽条,其余全部抹去。新生芽条当年生长即可达到原来的高度,而且一般新干生长都较端直。有些苗木受到外伤或其他原因使上部弯曲长斜,可采用接干法校正。方法是在直立于上端截去上部歪斜部分,待萌芽长到辩芹山15厘米时,保留一个健旺端直的芽条,其余抹去,新芽条将与原干接口愈合使树干端直。
7.修枝杜仲萌芽力很强,每年都要修剪侧枝,树冠高度保持在幼树高度1/2左右为宜,下部侧枝要及时剪除。
8.防治病虫食叶害虫刺蛾(洋辣子、毛辣虫)幼虫期可喷洒菊酯类农药2500~5000倍液,或5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防治。蛀干害虫木蠹蛾幼虫期(蛀入树干前)可喷洒80%的敌敌畏乳携中油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防治。老龄虫蛀入树内时,可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使用80%的敌敌畏1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300倍液防治。
使用农药需要注意安全,用药1个月后方可采剥树皮,防止农药残毒。
问答拓展:种植杜仲的环境要求杜仲栽培技术与步骤
杜仲原产于中国,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本文介绍杜仲种植的环境有哪些要求,并谈谈杜仲栽培技术与步骤,供朋友们参考。
一、种植杜仲的环境要求
杜仲适宜生长在土壤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ph在6~7.5之间的土壤上,山脚、山腰、坡度不大的阳坡生长较好,其幼苗期略加遮荫为好。
在营造杜仲林时应选择南坡、东南坡的山腰或山腰中下部,土壤酸性过强或碱性过重均不宜杜仲生长。
杜仲对土壤、气温要求不严,在气温-20℃时可安全越冬。但在湿润、温度较高地区生长发育较快。
二、种植杜仲的整地方法
整地宜在秋季进行。对荒芜、半荒芜的宜林山地要进行炼山。
坡度在100以上,必须梯田整地,造林挖穴规格70×70×70cm,每穴施土杂肥10kg,磷肥0.5kg、腐熟饼肥0.5kg,坡度250以上不宜造林。
三、杜仲的造林技术要点
杜仲造林可在春、秋季进行,寒冷地区宜在春季进行。造林密度主要根据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而定,一般造林密度为1.5×2m,2×2m,2×3m。
为了保证杜仲有性繁殖的进行,雄株在造林中占5%~10%的比例为好。秋栽9~10月,春栽在3~4月。
栽后要立即灌水,及时摘去侧芽,促其成活。在幼林期内可以间作豆科作物,既增加收益搭老让,又改良土壤,促进树木生长。
四、杜仲林的抚育管理
杜仲幼林管理很重要,造林1年后,春季幼树萌动前15天将主干剪去,平茬部位2~4cm处,苗高2m以上的2年生苗圃平茬苗或嫁接苗,栽植后不再平茬。
要加强土肥管理,第一次松土在4月上旬以前进行,第二次松土、除草在5月或6月上旬进行,杂草翻晒在林地上或制成堆肥,腐熟施用。
幼林期需与豆科作物间作,以耕代抚,造林后第二年对缺株进行补植,补植用2年生一级苗。
夏季进行中耕除草,结合中知局耕除草施肥,施肥量根据树龄大小每亩施农家肥1000~含敏2000kg,复合肥50kg或磷酸二铵40kg。
五、杜仲树的病虫害防治
药材杜仲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根腐病、叶枯病、豹纹木蚕蛾等。
立枯病防治:播种时用50%多菌灵37.5kg/hm2与细土混合后撒在苗床上或播种沟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根腐病防治:挖出病树烧毁,并对树穴用50%福尔马林进行消毒。
叶枯病防治:危害叶片,严重时叶片枯死,应清洁苗圃,生长期喷施波尔多液。
豹纹木蚕蛾防治:冬季清洁田园;6月初,在成虫产卵前用涂白剂涂刷树干,幼虫孵化期在树干上喷洒40%乐果乳剂400~800倍液。
问答拓展:有关杜仲树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杜仲是常见的中草药之一。不但有很高的功效与作用,并且也是关键的工业生产原料。其价钱昂贵,是非常值得全力开发设计的经济发展绿色植物。
杜仲为小乔木,高10一20米,喜太阳。土壤层以潮湿、富饶、排水管道优良的酸碱性砂类土为好。人力种植杜仲,第二年就有成效,每一亩杜仲叶能卖200—300元,3—5年1亩杜仲叶可以达到500元。五年之后可去皮,现关键详细介绍移栽技术性。
(1)移栽杜仲可零星或成片种植。地边、地脚线、道旁等。充裕,土壤层富饶。成片林业最好是挑选缓坡、山脚下、山的下端,秋天蔽丛桥绿化苗木枯叶后至第二年春季移栽。严寒地域宜在春季移栽。栽前可将绿化苗木用肥砂浆泡浸5。10分钟,在植前翻地土地资源。1亩栽333株。按2米X2米,行间距挖,宽80公分,深30公分,底施土饼肥、花生麸和草灰作底肥,与土翻拌,随后将绿化苗木放置内,使根茎伸展,再逐级加土安稳,浇足定根水,最终遮盖一层细土,避免水分挥发。
(2)栽培技术每一年夏天各培土除草1次,野草沤肥。移栽后第二年与第四年各冬耕1次郑物,铲土深约20公分。并应依据土壤有机质,融合翻土,1亩每一年追肥复合肥料25KG。移栽1—2年主茎较小,可与白术茯苓、橘梗、川牛膝、猫爪草等中药材套种。杜仲一股无病害。
(3)获得与生产加工在夏宏猛天,选涨势充沛的树开展环剥。先在树干发枝下边横割1刀,再纵割1刀,呈“T”字形,深达韧皮部,但不必损害韧皮部,随后撬起树皮,沿横割的刀纹,往下撕至离路面10公分处,再割下树皮。5年生杜仲环剥后,一般经2年上下,新树皮即能长到一切正常薄厚。10~11月枯叶前,采收落叶,拣去干枝烂叶,除掉叶茎,晾干就可以。
生产加工方式:撕下的树皮用热水烫后,叠起来再垫麦草的平地,顶盖木工板,加石头铺平,四周遮盖麦草,使其“出汗”。经1星期过后,堆中杜仲的表皮变成深褐色或紫黑,取下晾干,刮掉不光滑外皮成产品。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