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三要素 水稻产量三要素不包括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水稻产量的三要素是种子品种、土地和管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三个要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种子品种种子品种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种子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好的种子品种具有高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等优点,能够提高水稻产量。而劣质种子则会导致生长不良、容易染病虫害等问题,从而影响水稻产量。选择优质种子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
土地土地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选择土地时,要考虑土壤的肥力、排水情况、土地坡度等因素。肥沃的土地能够为水稻提供足够的养分,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良好的排水情况能够避免水稻受到水涝的影响;适宜的坡度则能够保证水稻的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管理管理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的管理包括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合理的灌溉能够保证水稻有足够的水分,有利于生长;适宜的施肥能够为水稻提供足够的养分,促进生长;及时的除草能够减少杂草对水稻的竞争,从而提高水稻产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能够保证水稻不受病虫害的侵害,有利于生长和产量提高。
拓展百科知识1.水稻:又称稻谷,是一种水生植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其中包括了许多优良品种。
2.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3.施肥:是指在土壤中添加肥料,为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参考来源:《水稻栽培技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相关问答拓展:
1、请问有些地方水稻可以一年4熟的吗?
水稻又分双季早稻和晚稻、一季稻(中稻)、再生稻等。其分布很广,北至黑龙江漠河,南至海南岛的崖县,西至新疆,东至台湾和黑龙江和三江平原,低至东南沿海,高至海拔2600的云贵高原都有水稻栽培。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
目前的水稻种植可分为六个大区: 1。1我国的六个稻作区: 1。1。1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区黑龙江流域以南、长城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主栽品种以早粳和特早熟早粳为主。
该区大于零度积温3500?/FONT>3700度,年降水量350?/FONT>1100毫米。稻作期一般4月中下旬?/FONT>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1。1。2西北干旱单季稻作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北方大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西部、新疆、宁夏、甘肃大部。
品种主要是早熟早粳、中粳。该区大于10度积温2000?/FONT>4500度,无霜期100?/FONT>230天,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大部地区气候干旱,光能资源丰富。稻作期一般4月?/FONT>10月。
1。1。3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东南部、山东、山西、河南大部、安徽和江苏淮河以北地区、陕西中北部、甘肃兰州以东地区。种植品种以粳稻为主。
诚地区大于10度积温4000?/FONT>5000度,无霜期170?/FONT>230天,年降水量580?/FONT>1000毫米以上,东春干旱,雨量大多集中在夏秋。 1。1。4西南湿润单季稻作区地处我国中西部及高原地区,包括四川、湖南西部、贵州大部、云南中北部、青藏高原河谷地区。
水稻垂直分布明显,低海拔以籼稻为主,高海拔以粳稻为主,中间地带籼粳混栽。该区大于10度积温3000?/FONT>6500度,年降水量500?/FONT>1400毫米。生长季180?/FONT>260天。
稻作期3月下旬?/FONT>10月。 1。1。5长江流域湿润单双季稻作区地处南岭以北、秦岭以南、包括江苏及安徽中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盆地、陕西和河南的南部。早稻品种多是籼稻,中稻品种多为籼型杂交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以粳稻为主。
该区大于10度积温4500?/FONT>6000度,水稻生产季210?/FONT>260天,年降水量700?/FONT>1600毫米。 1。1。6华南湿润双季稻作区南岭以南,包括云南西南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省(区)。
种植品种以籼稻为主,山区也种粳稻。本区大于10度积温6500?/FONT>9000度,水稻生长季260?/FONT>365天,年降水量1300?/FONT>1500毫米或以上。 2。
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
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
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
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
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
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
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
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
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
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5?/FONT>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
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2。4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2。4。1引种方面的应用不同纬度间引种,北种南引,一般不宜引用早熟品种,因其对高温反应敏感,发育快而易出现早穗、穗小、粒少而减产;南种北引,引用感光性弱的早稻早熟类型的品种较易获得成功,而引用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则难于成功,不宜引用;不同海拔高度引种,在同纬度,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引种,生育期缩短,成熟提早,引迟熟品种较为适宜。
相反,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引种,应引用早、中熟品钟。 2。4。2在栽培方面的应用为了满足各种耕作制度,对水稻品种搭配、播栽期安排等的要求,以保证稳产高产,需要考虑品种的光温特性。 品种搭配南方双季稻三熟制稻田,早稻应选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迟熟早稻品种;而早熟品种,感温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秧岭稍大易早穗,产量难以提高,晚稻品种因对短日条件要求严格,早播也不能在早季抽穗、成熟,只能作晚稻栽培。
播种期的安排感温性较强的品种宜适当早播,培育适岭壮秧,以充分利用温度较低的早季前期进行营养生长,这种品种迟播,即使秧岭很短,往往会引起早穗;感光性较强的晚稻品种,秧岭弹性大,连作晚稻栽培时可适当迟播,但应控制在当地安全齐穗期齐穗。
2。5水稻品种的分类品种是在一定地区和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人工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栽培稻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在同一品种中的个体具有较一致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5。1品种的分类可分为早稻(早、中、迟熟)、中稻(早、中、晚熟)、晚稻(早、中、晚熟),熟制是因地、因时相对而言。我国水稻品种全国熟性期的划分,是以各品种在南京的抽穗期作为标准;地区熟性期的划分,则按地区品种在当地的生育期长短而定,不同熟期类型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生育期日数、不同生育型,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生长,因此必须按熟期特点进行搭配和?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2。5。2按穗粒性状分类分为大穗型和多穗型,大穗,杆粗、叶大、分蘖少、单株穗数少而穗大粒多;多穗型,杆细、叶小、分蘖多、单株穗数多而穗小粒少。在栽培上大穗型采取低群体、壮个体,重视中期施肥,后期养根保叶的措施;多穗品种适于密植,中期调控氮素,后期防倒伏。
2。5。3按株高分类分高、中、矮杆品种,梗稻偏矮、籼稻偏高,其标准:株高低于100厘米为矮杆,高于120厘米为高杆,其间为中杆。 2。5。4按杂交稻和常规稻分类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易取得大面积高产,但制种**率高,成本也高;常规稻不制种,利于良种的加速繁殖,成本也较低。
我国现在的水稻生产是杂交稻和常规稻并存,以常规稻为主。 水稻的适宜气候区与不适宜气候区了解水稻与气候、农业气候的适宜与不适宜,对水稻的合理布局,正确改革稻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等均可提供依据。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又具有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使我国拥有丰富的水稻气候资源,又有许多限制水稻生产的因素,因而形成了我国水稻分布的区域性和不连续性的区域特征。 3。
1水稻的适宜气候区凡有水源的地区,又同时满足以下两项热量指标,均可种植水稻: ①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的天数,大于110天; ②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8度以上的天数,大于30天。
满足1)和2)的地区都可种植水稻。 3。1。1东北松花江流域、辽河下游是我国高纬度地区水稻集中栽培区,大于10度的生长期天数110天以上,适于一季早粳、特早熟早粳。 3。1。2华北黄河、海河流域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河北、天津、北京都有比较集中的产地。
生长季160-200天,适于种植一季中粳或早粳。 3。1。3淮河、秦岭以南至长江以北地区、四川盆地、江汉、陕南宜于大面积种植。生长季220-240天,适于中、迟熟种,作一季早稻、一季中稻或一季晚稻栽培。
3。1。4长江以南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双季稻主栽区,生长季240-365天,水热充沛,宜于双季稻三熟制,以籼稻为主。 3。1。5云贵高原水稻呈垂直分布,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积温减少,生长季缩短,水稻品种随着改变,海拔2000-2600米种植粳稻;1400米以下种籼稻;1400-2000米之间籼粳混栽。
3。1。6西北地区只在有水源的地区才能种植水稻。陕西的渭水平原、内蒙古的后河套平原、宁夏引黄灌区、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以及准葛尔盆地等都是靠河水、高山雪水、泉水灌溉种稻。
3。2水稻的不适宜气候区凡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大于10度的天数小于110天和大于18度的天数小于30天)都不适于种植水稻。海拔在2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西北和东北的高山区等。 3。
3水稻生长发育与气象 3。3。1水稻不同熟性所需大于10℃积温和生育天数(播种-成熟) ①南方地区籼稻不同熟性对热量条件的要求: 早稻:早熟种>10℃积温2400℃,生育天数110天;中熟种>10℃积温2400-2600℃,生育天数110-120天;晚熟种>10℃积温2600度以上,生育天数120天以上。
晚稻:早熟种>10℃积温3000℃,生育天数120天;中熟种>10℃积温3100-3300℃,生育天数120-130天;晚熟种>10℃积温3300℃以上,生育期大于130天。 中稻(一季稻):早熟种>10℃积温10℃的积温3000-3200℃,生育天数130-140尺:晚熟种>10℃积温3200℃以上,生育天数大于140天。
②南方稻区粳稻不同熟性的要求: 早熟种:>10℃积温10℃的积温3000-3300℃,生育期天数120-130天; 晚熟种>10℃积温>3300℃,生育期天数大于130天。
③北方稻区一季粳稻: 早熟种>10℃积温10℃积温2500-3000℃,生育天数130-150天: 晚熟种>10℃积温>3000℃,生育天数大于150天。 3。3。2不同地区稻田耗水量: ①长江以南至南岭:双季早稻生育期耗水量300-570毫米;双季晚稻耗水量380-700毫米。
②长江至秦岭淮河:一季稻840毫米以上。 ③秦岭淮河以北:一季稻全生育期耗水量550-910毫米。 3。3。3不同地区水稻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 ①综合农业气象条件其中包括: ①>10℃积温、②总降水量(毫米)、③总日照时数(小时)、④太阳辐射总量(千卡/cm2)。
以下各稻区分别为: 华南双季稻作区①6500-8000②1100-1600③1400-2000④40-50 长江流域单双季稻作区①4500-6500②750-1300③900-1600④30-48 华北单季稻作区①3500-4500②400-800③1200-1600④35-42 东北早熟稻作区①2500-3500②300-600③1000-1250④24-35 西北稻作区①2200-4000②300-350③1350-1600④30-40 西南高原稻区①2000-6500②300-1000③950-1100④20-30 ②不同栽培制度水分状况,水稻生长季降水量的季节分布类型: 春夏秋多雨型,主要是华南稻区,宜于双季稻; 春夏多雨型,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宜于稻麦两熟; 夏秋多雨型,主要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对一季中稻有利; 夏季多雨型,北方地区,宜于一季早、中稻。
3。4水稻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3。4。1种子发芽:下限温度10-13℃、上限温度粘稻34℃、梗稻32℃ 3。4。2水稻出苗及幼苗生长: ①出苗:出苗的下限温度籼稻10-12℃、粳稻12-14℃,15-20℃出苗顺利。
②幼苗生长:12-14℃生长缓慢,15℃以上正常生长,20-25℃培育壮苗的适宜温度、上限温度籼稻32-34℃、粳稻30-32℃生长快,但易徒长。 3。4。3移栽返青:阴天、雨天、气温低、日照弱利于返青,相反返青过程延长,下限温度15℃、适宜温度20-25℃ 3。
4。4分蘖期下限温度,日平均气温20℃、适宜为24℃以上有效分蘖的适温,上限籼稻30℃粳稻28℃,低于17或高于37℃受到抑制,30℃以上易形成无效分蘖。 3。4。5穗分化分?孕穗:下限日平均气?1-22℃、籼稻18℃,适温25℃以上,27-30℃每穗颖花数最多。
3。4。6抽穗开花:下限温度籼稻22℃、粳20℃、杂交稻23℃,最适25-28℃,上限日最高35℃。 3。4。7灌浆成熟:饱满温度下限15℃,上限35℃,乳熟期最适20-28℃,15℃停止灌浆。
开花后3-16天灌浆最好积累的干物质最多。昼夜温差大对灌浆结实有利;黄熟期16-19℃为宜。 3。5水稻需水关键期: 3。5。1水稻大田生长期蒸腾系数250-600。 3。
5。2双季稻需水关键期:早稻开花期、双季晚稻拔节期、孕穗期蒸腾系数最高。 3。5。3单季中、晚稻孕穗期蒸腾系数最高 3。6水稻生育期农业气象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雨涝、低温、高温、阴雨等灾害的发生及危害。
3。6。1干旱 ①苗期:受害会影响稻株正常生长、分蘖少、植株小。 ②分蘖期:分蘖生长停止,叶片枯萎不分蘖,严重时植株死亡。 ③拔节期:前期受旱拔节受阻,甚至停止。导致前期分蘖大量死亡、有效分蘖大大降低。
④孕穗期:穗长缩短,籽粒数显著下降。 ⑤抽穗期:影响出穗,减产严重。 ⑥灌浆期:粒重下降而影响产量。 3。6。2雨涝 幼苗期:被水淹会造成窒息而死。 移栽返青期:受淹返青缓慢、叶片发黄、根系腐烂、植株死亡、甚至重栽。
分蘖期:受淹分蘖数显著减少,生长状况变劣,最高茎蘖期与其它生育期相应推迟,淹水时间越长,危害越重,构成水稻产量三要素全面下降,尤其是有效分蘖数的减少,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 穗分化、孕穗、抽穗开花期:对水淹最敏感,受淹稻株颖花分化受到抑制,部分植株含苞不抽,花粉发育畸形,甚至抽而不授粉,不实率可达30%左右,灌浆停止千粒重下降10%左右,可减产30-40%,随淹水深度和天数的增加减产率亦增加。
3。6。3水稻低温冷害 ①生育期的冷害 秧苗生长期:秧田期遇低温,尤其是三叶期以后,日平均气温低于10-12℃易造成烂秧。 返青期:移栽入本田遇持续低温,返青活棵缓慢、生长不良。
分孽期:分蘖期遇低温分蘖受到抑制、僵苗不发、延缓稻苗生长发育,气温低于18℃分孽缓慢,16℃以下分蘖基本停止。 幼穗分化:遇低温推迟发育,颖花**。 抽穗开花:连续3天气温低于20-22℃,造成颖花**,空粒增加,气温低于18℃抽不出穗。
成熟期:成熟期的冷害主要是东北地区的秋季霜冻。 ②低温冷害的类型: 延迟型冷害:水稻营养生长期遇低温,生长缓慢、发育推迟,这种类型的冷害主要发生在北方稻区。水稻生长季气温偏低的年份,往往出现延迟型冷害。
东北稻区黑龙江,水稻播种-幼穗分化,日平均气温低于18℃就可发生冷害。这种类型的冷害东北稻区发生机率高,黑龙江和吉林东部10年7-8遇;吉林中部10年4-6遇,辽宁省10年2-4遇。 障碍型冷害:水稻幼穗分化-抽穗开花期间出现的低温冷害,其中又主要是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
孕穗期的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南双季稻区,尤其是丘陵山区和双季稻北界地区,这些地区积温生长季不足,遇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最低气温17℃易受危害。其中又分轻、中、重型冷害: 轻型(晴冷型):天气以晴为主,冷空气较弱,危害较轻。
中型(晴冷或湿冷型)可分为两种类型:天气晴,但降温强;天气阴雨,降温中或弱; 重型(阴、湿冷型):阴雨绵绵,降温强或中等。 北方稻区的低温冷害多为晴冷型、强降温,南方三种类型都会出现,以湿冷型+中、弱降温为主,如果出现强降温,气温低又连绵阴雨,造成严重危害。
“寒露风”出现在双季晚稻抽穗开花期的低温,也是障碍形冷害之一,9-11月间出现的低温,正好与抽穗开花期相遇,就可能造成危害。危害指标:籼稻型品种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小于22-23℃或连续5天日气温小于22-23℃;粳稻型品种,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19-20℃或连续5天小于20℃;同时还可使用旬平均气温:9-11月间某旬的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3℃最低气温小于15℃的低温冷害指标。
混合型冷害:指在同一年的水稻生长季内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均有发生,大多出现在北方稻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危害大。 3。6。4水稻高温热害 ①水稻生育期的高温热害 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受高温危害,引起**,结实率降低; 灌浆期:受低温危害,千粒重下降,稻米品质变劣,产量降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温逼熟。
粳稻对高温危害最敏感,其次是籼稻和籼型杂交稻。 ②高温热害指标:早稻抽穗开花、灌浆期受35度以上高温会受到伤害。常规稻连续5天最高气温维持在35度以上、杂交稻(籼型),35度的高温持续2天,不实率显著增加。
3。6。5阴雨害 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出现阴雨寡照,给水稻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它对我国南北稻区都有影响,尤其是分蘖和灌浆结实期 阴雨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稻区,又以长江中下游最重,主要发生时段是6月上中旬-7月中旬的梅雨季节,影响分蘖与双季晚稻灌浆结实;8月下旬-9月中下旬秋季连阴雨,影响晚稻抽穗开花、灌浆结实。
分蘖期阴雨大约10年2-3遇;开花灌浆期阴雨,双季早稻10年2-4遇,中稻迟熟种和晚粳受害率高10年3-4遇;北部中稻10年2-3遇。 阴雨天气带来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受阻,碳水化合物积累与转移减少,颖花高度**,减产幅度大。
4。水稻丰、歉与气象 4。1东北是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带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区,不同生育期均会受到热量和水分的影响,低温冷害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原因。 4。1。1春播育秧东北地区春季温度回升慢,回温迟,但年际间差异较大,不同的年份对育秧和后期生长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①春季温度回升快,气温持续偏高春播提前,光、水配合协调,培育壮秧移入本田。“秧好丰年粮”,为增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春季气温偏低的年份播种期推迟,会使水稻生长季缩短,导致受到后期低温冷害和霜冻的危害。
造成减产。 4。1。2本田生长期东北地区的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都有可能发生,混合型冷害也会有发生,不受低温冷害的年份,就能获得好的产量。 ①营养生长期气温正常或偏高,水稻生长健壮,营养生长阶段积累和贮存了较多的物质,为生殖生长提供高产的基础。
②秧苗移入本田后的营养生长期,气温较常年偏低1?/FONT>2℃相当于一个月内较常年少30?/FONT>60℃,这样,一方面水稻生长光合率低,贮存的物质少,转运慢,没有能为生殖生长提供充实的物质作物基础,对发育不利。
另一方面气温低,生长缓慢,生育期推迟,后期遇低温或霜冻,影响严重时,也造成减产,为歉收年。
2、什么肥促进水稻穗的分化?
1.氮肥:氮肥是水稻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适量的氮肥可以促进水稻的茎叶生长和光合作用,从而为穗的分化提供充足的养分。
2.磷肥:磷肥对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也非常重要。磷肥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增加植株的抗逆性,有助于水稻形成更多的穗。
3.钾肥:钾肥对于水稻的穗分化和发育也有积极的影响。适量的钾肥可以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和抗逆性,促进穗的形成和发育。
4.微量元素肥料:水稻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如锌、铁、硼等,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这些微量元素肥料可以通过叶面喷施或土壤施用的方式提供。
3、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有哪些?
有很多因素啊,总体来说有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等,当然也包括人为因素。
阳光
万物生长靠太阳嘛,农作物当然也是啊。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光照条件好的地方农作物当然生长繁茂,而无光或少光的地方也就不适合大多数作物生长了。
热量
热量对作物生长也有很大影响。热量条件好的地方作物的熟制也会高于热量条件差的地方。比如我国海南地区种植的水稻一年三熟,而华北平原两年三熟,东北平原只能一年一熟,这足以证明热量对作物的影响。
水
想必不用多说了。水是生命之源啊,作物生长当然需要水。因此也可以把土地类型分为水田和旱地。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旱地,大多种小麦,以南为水田,大多种水稻。荒漠地区因为降水量少,很少可以种植作物,因此发展牧业。
地形
地形对作物的影响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少。另一方面,地势平坦种植的作物当然比地势崎岖生长的好啊。所以我国大多农作物种植在平原或平坦的高原,盆地地区。
土壤
不多说,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
(另外说一句,我们说的土壤肥沃一般是指土壤所含无机盐丰富,如氮,磷,钾,钙,硼等。)
生物因素
打个比方,在1m2的土地上种植5株玉米,其效果一定与种植50株玉米所表现的不同,这是同种生物间的竞争。因此种植业生产应注意合理密植。如果作物周围有杂草,那么杂草的生长也会争夺土地中的养料,导致作物生长迟缓,如果不及时清理杂草甚至会导致作物死亡。动物的活动也会给作物生长带来一定影响,如蜜蜂帮助传粉,蝗虫啃食稻杆等。
——————————分割线——————————
4、迪拜引进海水稻的原因?
据青岛市科技局透露,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首例海外项目“绿色迪拜”,2024年1月12日在迪拜正式启动。“绿色迪拜”项目以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为切入点,打造沙漠绿洲数字化农业新模式,将之建设成为沙漠人造绿洲。
迪拜位于**湾南岸,是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全年降水稀少,在大面积沙漠进行农业种植难度颇大。此次输入迪拜的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被称为“四维改良法”,整合了要素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技术,配套应用于盐碱地改良,可有效降低盐碱地盐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肥力。根据盐碱地具体情况,四大要素技术可以自由搭配,量身定做最优解决方案。
据悉,全球现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亚洲分布3.2亿公顷,占全球1/3以上。海水稻迪拜项目的成功落地,契合了“一带一路”理念,有助于将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推向全世界,对于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产量构成要素和产量的相关性?
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粒重构成的。这4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尤其是穗数、每穗平均实粒数(每穗颖花数X结实率)有较大的负相关,只有在各因素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
单位面积的穗数、每穗的粒数、每千粒重等因素构成。
以水稻为例:
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组成。水稻产量随产量构成因子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位面积总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贡献最大。
单位面积总粒数由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组成,单位面积穗数是由移栽密度、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在低产低肥条件下与产量有密切关系,在高产高肥条件下当穗数达到一定范围后与产量关系较小。穗粒数与穗粒重之间具有补偿作用。千粒重比较稳定
拓展好文:《自然
水稻育种专家常常会碰到一些头疼的问题:穗子大了穗数变少、能抗病的
高产、高产了
优质……优异性状相生相克,“鱼与熊掌”难以兼得。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揭示了水稻产量核心要素穗重和穗数之间相互制约的分子机制,为突破上述育种瓶颈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与研究思路。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1日晚23时,相关**于《自然—生物技术》。
“鱼与熊掌”之困
水稻是最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水稻产量主要由三个核心要素决定:穗数、每穗粒数、粒重。
这三个性状在水稻中通常呈负相关。比如穗子增大时,穗数减少。
科学家已经发现,这些不同农艺性状之间此消彼长的权衡效应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连锁累赘或基因多效性。
据介绍,连锁累赘是传统回交育种中,在有利基因的导入中带入了与之连锁的不良基因,造成育种后代表型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目前,这一问题可通过基因的精细定位和交换重组来解决。
“剪掉”性状连锁
IPA1是李家洋团队之前鉴定出来的一个典型的多效性基因。它可以调控水稻多方面生长发育过程,对抗病性和环境适应性也有重要调控作用。
“增加IPA1在水稻中的表达量可增加水稻每穗粒数,使水稻的穗子变大,但是同时会使每棵水稻长出穗子的数量(分蘖数)降低,影响了其增产潜力。”宋晓光说,“如果能只提高IPA1在穗部的表达水平,使其只增大穗部,而不影响穗数,甚至增加穗数,就能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
为突破基因多效性造成的穗部和分蘖的制约关系,研究团队提出了通过改造IPA1的表达调控区,分别调控其在幼穗、茎基部等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实现不同表型的特异性调控,从而打破产量因素之间负效应的策略。
宋晓光介绍,一个基因可分为编码区和表达调控区(顺式调控区),其中编码区决定了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而表达调控区决定了这个基因在何种组织和器官表达及表达的时间和多少。
“编码区和表达调控区的变异都在作物的驯化和改良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技术方法的制约,之前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编码区,对表达调控区的研究十分匮乏。”他说。
利用“基因剪刀”CRISPR/Cas9技术,研究团队对IPA1基因的表达调控区进行了系统性的序列删除,来研究其功能。
通过这种方法,他们从表达调控区删除的水稻株系中发掘出一个可同时提高穗数和穗大小的材料IPA1-Pro10,其在IPA1表达调控区有54个碱基的片段删除,具有穗重和穗数同时增加、株高变高、茎秆和根系粗壮的表型。
新材料会让产量会提高多少呢?对此,研究团队进行了三个田间小区测产鉴定,结果表明新材料IPA1-Pro10与对照品种中花11相比能够增产15.9%,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这是率先在植物中成功使用‘启动子敲击’策略的研究之一,是促进水稻产量提升的重要突破性进展。”一位审稿人评价。
为了解其背后机制,该团队进一步研究表明,驯化关键转录因子An-1能通过结合54bp关键顺式作用元件中的一个GCGCGTGT基序特异调控IPA1在幼穗的表达水平,进而特异调控穗部表型。
引领育种新趋势
谈到这项研究的最大亮点,余泓表示,传统育种都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资源,把优异基因聚合在一起,来创制新种质。其前提是某个品种中存在我们想要的优异基因。而要打破通常存在的诸如穗数和穗重优异性状之间的“相生相克”,就要通过创制新资源的方式来实现。
相关论文信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