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的灰霉病怎么治 枸杞的灰霉病怎么治疗最好
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是一种非常有营养价值的食品。枸杞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灰霉病的侵袭,这对枸杞的生长和产量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如何治疗枸杞的灰霉病成为了农业专家们研究的重点。
什么是灰霉病?
灰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能够侵袭多种作物,如葡萄、草莓、花卉等。在枸杞上,灰霉病主要表现为果实变软、变褐、表面覆盖一层灰色霉层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果实腐烂、掉落,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如何治疗枸杞的灰霉病?
治疗枸杞的灰霉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病果和落叶,避免病菌滋生和扩散。同时,注意保持通风、减少湿度,以降低病菌的生长条件。
2.使用生物农药。如可湿性粉剂、拮抗菌等,能够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病害的程度。
3.使用化学农药。如多菌灵、氢氧化铜等,能够快速杀灭病菌,但使用时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如何预防枸杞的灰霉病?
预防灰霉病,比治疗更为重要。以下是几点预防措施:
1.选择适宜的种植地。枸杞喜欢生长在通风、透气、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同时应避免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地方。
2.选择抗病品种。在选种时,应优先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这样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
3.加强施肥管理。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增强枸杞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如何处理枸杞的灰霉病果实?
如果枸杞果实已经感染了灰霉病,应及时将其采摘下来,并用清水洗净,剥去果皮和果肉,只留下果仁。然后将果仁晒干或烘干,以便于储存和使用。
枸杞的灰霉病能否通过自然方式治愈?
枸杞的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不可能通过自然方式治愈,只能通过人工干预来控制和治疗。
枸杞的灰霉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吗?
枸杞的灰霉病主要影响枸杞的生长和产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但如果食用了感染灰霉病的枸杞,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因此应避免食用病果。
如何鉴别枸杞的灰霉病果实?
枸杞的灰霉病果实表面会覆盖一层灰色霉层,果肉变软、变褐,有时会有霉斑和烂斑,有异味。如果果实出现这些症状,就可以判断其已经感染了灰霉病。
如何处理枸杞的灰霉病枝条?
如果枸杞的枝条感染了灰霉病,应及时将病叶、病枝、病果剪掉,并用消毒液喷洒切口。同时,也要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菌的扩散。
问答拓展:灰霉病的表现症状及如何防治?求大神帮助
(1)症状病菌从开败的花部侵入,使花腐败。先谢花的花瓣、柱头被病菌侵染发病后,大枯发展到果实。嫩瓜感病后,蒂部初呈水浸状,幼瓜迅速变软,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后期有时在霉层长出褐色小菌核,导致果实萎缩腐烂。脱落的烂花和幼瓜附着在叶面,可引起叶片发病,在接触处产生褐色病斑,出现同心轮纹和灰霉,引起腐烂,形成大型的枯斑;如附着在茎上,引起茎部腐烂。(2)发病条件由灰葡萄孢真菌引起。病菌寄主广,多种蔬菜发病,病残体在土中存活几年,开花坐果期遇连阴雨后棚室内温度低、湿度大,开毕行始发病。密植、通风透光不好、土壤水分大,发病加重。一般情况下15~27℃均能发病,最适宜温度22℃。
(3)防治方法开花结果期重点防治。
①及时摘除病叶,拔除杂草,加强通风透光。发病初期用5%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手仿哗
②10%灭克粉尘剂每公顷15千克喷粉。
③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④速克灵烟熏剂傍晚盖严棚膜熏蒸。
⑤如需用药剂蘸花,可在药液中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灵。
问答拓展:有什么药可以打灰霉病?
灰霉病发病初期,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幼茎,缢闭答扰缩变细,常自病部折倒而死。成株期为害叶、花、轿旦果实。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初成淡黄褐色病斑,逐渐向上扩展成“V”形病斑。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病斑,病部以上枯死。花器受害,花瓣萎焉。果实被害,多从幼果与花瓣粘连处开始,呈水渍举陆状病斑,扩展后引起全果褐斑。防治灰霉病。选用腐霉利、异菌脲、菌核净、嘧霉胺、啶酰菌胺+磷酸二氢钾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喷2-3次。
问答拓展: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1)种子臭氧灭菌处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种子40-60分钟。
(2)大剂量臭氧空棚灭菌:在幼苗移栽前,关闭放风口,用大剂量臭氧气体对空棚进行灭菌处理。
(3)选用良种,严把育苗关:选用抗病良种能提高番茄抗灰霉病的能力。根据栽培试验,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佳粉1号、上海903等品种较抗灰霉病。育苗应选用无病新床土,最好是多年未种过番茄的葱、蒜或粮食作物的土壤,注意不要在病区温室取土育苗或分苗,以防幼苗感染病菌;
(4)合理密植:根据具体情况和品种形态特性,合理密植。早熟栽培品种,单穴定植,一般每亩栽植4000~5000株,株距30~35厘米。同时,施用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的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植株过密而徒长,影响通风透光,降低抗性;
(5)清洁田园:定植前要清除温室内残茬及枯枝败叶,然后深耕翻地。发病前期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和下部黄叶、老叶,带到室外深埋或烧毁,保持温室清洁,减少初侵染源。在田间操作时也要注意区分健株与病株,以防人为传播病菌;
(6)降低温室内湿度:高垄栽培,采用滴灌供水,避免大水漫灌,浇水最好在晴天早晨进行,忌阴雨天浇水,可有效降低室内湿度。另外,在垄沟里铺一层干麦秆草,不仅可缓释地表水,而且能缓和作物生长层气温变化,减少因高湿大温差所造成的结露,并有吸潮作用;
(7)变温通风:据研究,31℃以上的温度可减缓葡萄孢菌孢子的萌发速度和数量,选在晴天上午稍晚放风,使温室温度迅速升高至33℃再放风。当温室内温度降至25℃以上,中午仍继续放风,下午温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5~30℃,当温室内樱团温度降到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室温下降,夜间温室温度保持在15~17℃。阴雨天应及时打开通风口通风;
(9)去除残留花瓣和柱头:研究表明,番茄灰霉病对果实的初侵染部位主要为残留花瓣及柱头处,然后再向果蒂部及果脐部扩展,最后扩展到果实的其他部位。应在番茄蘸花后7~15天(幼果直径在1厘米左右)摘除番茄幼果残留花瓣及柱头。具体操作方法是: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番茄的果柄,另一只手轻微用力即可摘除残留的花瓣和柱头;预防用药:
以早期预防为主,掌握好用药的3个关键时期,即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苗期:定植前在番茄苗床用药,可选择对苗生长无影响的药剂或消毒剂,例如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异菌脲等进行喷施,同时选择无病苗移栽。初花期:第1穗果开花时,谨慎用药,选择50%异菌脲或20%嘧霉胺兑水喷雾,5—7天用药一次,进行预防。果实膨大期:在浇催果水(尤其在浇第一、二穗果催果水)前一天用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腐霉·福美双等喷雾防治,5—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治疗用药:
(1)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部老叶,此时使用50%异菌脲按1000-1500倍液稀释喷施,5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一般7—10不再表现危害症状,7天后外部侵染源及原残留病菌在条件具备时仍可能繁殖,形成再次病害,此时采用预防方案用药,具体为:使用41%聚砹·嘧霉胺按10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间隔天数及用药次数根据植株长势和预期病情而定。
(2)发病中后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具体参考上述方案二,摘除病残体后,对设施进行熏棚,次日使用《霉止》50ml与内吸性强的化学药物复配,如40%嘧霉胺悬浮剂或碧秀丹或丙环唑或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乙霉多菌灵,兑水15公斤,5天用药1次,复配时需用中药杀菌剂为母液。如41%聚砹·嘧霉胺水乳剂800倍液+10—15g或碧秀丹(氯溴异氰尿酸)30g或枣绝丙环唑10ml或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20g或乙霉多菌灵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发病中期综合防治方法及用药:在灰霉病发病中期,有较多的病叶、病果,且少数病枝出现病害症状,此时病菌得到初步繁殖,菌量较多,一般防治不利、不及时,将会进入迅速蔓延阶段。此时采取药剂治疗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物理防治是摘除病果及严重病叶脊岩橘、病枝等,以减少病菌存量(从经济角度说,适用于设施农业),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操作时,应注意避免病菌霉层即孢子到处散发,仍然残留设施内,一般操作方法为:用塑料袋套住病体摘除或空手轻轻摘除后随手放入袋中,归集后带出设施外。然后按照病害初起时治疗方法进行防治。喷药时,采用托喷方式,并做到三要:即一是对于大棚前檐湿度高易发病,靠大棚南部的植株要重点喷;二是中心病株周围的植株重点喷;三是植株中、下部叶片及叶的背面要重点喷。按照药剂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一般连用2—3次能有效控制病情,即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四、灰霉病危害严重时综合防治方法及用药量的确定在灰霉病危害严重时,空气中、发病植株器官表面及内部病菌大量存在,危害症状表现为:病体多且病症重,如:病果大量布满霉层,且出现明胶状;病叶多、病斑大且已蔓延至植株中上部;病枝数量多。该时期进行三步综合防治:先摘除病体(如上所述)、再熏棚、再喷施。熏棚目的是杀死空气中(露珠、雾气)及柱子、墙体、棚膜等设施上的病菌及其孢子。熏棚后次日使用本公司药物喷施(具体方法同上)。连用2—3次,喷施间隔时间为3天,即能控制病情,在存在再发条件及预防必要的情况下,再转入预防阶段。如个别时段、个别地区的设施内湿度大,湿度对灰霉病发生影响大,而温度影响小(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在病害处于初、中期,病势发展速度较慢时,采用熏棚加喷施的综合防治方法,在不摘病体的情况下(基于节省人力考虑),亦能达到预期效果。灰霉病为低温高湿时常发病害,除做好相应的农业措施外(白天保持通风干燥),也要结合使用生物药剂进行防治。于发病前或初期使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300喷雾,兑水喷雾,每隔5-7天喷施一次,发病严重时缩短用药间隔,同时可结合有机硅增加附着性。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