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胺鲜酯的分析方法(呋虫胺分析方法)

2024-07-0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858 次
胺鲜酯的分析方法(呋虫胺分析方法)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效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作物品种、生长周期、施药部位、调节剂品种、施用浓度、施用方法及外部自然条件等等。所以,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技术就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出现误差,就可能对农作物产生药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药害问题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通过几个真实的作物药害案例来解析植调剂药害的原因。一、使用时期不正确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时期有严格的要求,一旦施药时期不当,就会产生药害,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

案例1:调吡脲在西瓜上的应用。

江苏丹阳市延陵镇刘师傅家的“日本全能冠军”西瓜因使用“西瓜膨大素”导致西瓜炸裂。

解析:人们都认为西瓜膨大素就是导致西瓜炸裂的罪魁祸手。事实上,西瓜炸裂不是因为它使用了西瓜膨大素,西瓜膨大素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是因为在不正确的时期使用造成的。西瓜膨大素的主要成分是氯吡脲,又名调吡脲,吡效隆,其正确使用时期是在西瓜开花当天或前后1d以10-20μg/g的浓度沾瓜胎,可以起到膨大西瓜、增加糖含量、减少瓜籽数量、瓜型均匀,外形美观等作用。当西瓜直径超过15cm时就不能再用,否则就会产生药害,具体表现为西瓜空心、瓜瓤松散、甜度下降,口感不佳等,更严重的就会导致西瓜炸裂。同时,由于氯吡脲不具有传导性,如果沾瓜不均匀,很容易造成畸形瓜。刘师傅在不正确的时期使用西瓜膨大素,不但没有发挥调吡脲的功效,反而造成了药害。嘉美红利生根壮苗移栽缓苗促花芽分化膨果疏松土壤通用有机型¥138

二、使用剂量不正确

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剂量都有严格的限制,用低了达不到效果,用高了就会产生药害。

案例2:乙烯利在葡萄上的着色应用。

四川绵阳有果农反应其种植的葡萄未完全成熟就脱落了。

解析:乙烯利对促进葡萄着色有很好的功效,葡萄品种不同,使用浓度稍有差别。比如巨峰葡萄,在开始成熟时以250-300μg/g的浓度喷施果穗,可以提早6-8天成熟,统一着色好。

但使用乙烯利后果粒与果柄之间会产生离层而导致落粒,因此要掌握好浓度,分期喷药、分期采收、分期销售,以免造成损失。该果农盲目扩大使用浓度,将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周期的葡萄统一喷施500μg/g浓度的乙烯利,结果导致了大量落粒现象。

建议每亩滴灌或冲施嘉美红利1袋+嘉美赢利来4-5公斤,喷施1000倍液嘉美脑白金2-3次促进着色增甜,没有风险哦!

三、同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农作物品种的使用剂量不同

由于不同的农作物品种对同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敏感度不同,因此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先做试验,然后再推广应用。

案例3:α-萘乙酸在瓜类不同品种上的应用。

南京瓜农反应其种植的西瓜在直径长到10cm左右时喷施了10μg/g浓度的α-萘乙酸后,西瓜叶在一夜之间全部翻了过来。

解析:α-萘乙酸是一种很好的保花保果膨果剂,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合成使用α-萘乙酸,其在棉花的保花保铃,果树的保花、疏花疏果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大多数果树(桃树除外)和瓜类(西瓜除外)上使用10μg/g浓度的α-萘乙酸可以起到保花保果、膨果、着色的作用,但西瓜对其比较敏感,最高使用浓度为8μg/g,若超过8μg/g就会出现药害,使用10-15μg/g浓度时西瓜叶会反转,使用15-20μg/g浓度时西瓜出现萎蔫,使用20μg/g浓度以上时个别西瓜品种就会死亡。该瓜农按照说明书上瓜类10μg/g的使用浓度进行喷施,忽略了西瓜的特殊性,从而导致西瓜翻叶现象。

案例4:硝钠·萘乙酸在桃树上的应用。山东一位果农在温室大棚里的桃树上使用了2.85%硝钠·萘乙酸水剂,导致六个温室大棚的所有桃树幼桃脱落,有些连叶子也脱落了。

解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就是使用浓度不正确,在桃子幼果期喷施2.85%硝钠·萘乙酸水剂时,应该稀释4000倍进行整株喷施,可以起到膨果、美果、提升口感的作用,但该果农使用时仅稀释了1500倍,使用浓度过高,从而导致幼桃全部脱落,六个温室大棚桃子基本绝收。嘉美植物脑白金膨果着色增甜抗逆补钙保水增重增产通用水溶型¥138

案例5:胺鲜酯在桃树不同品种上的应用。大连某地区桃树种植面积1万多亩,在幼桃期统一喷施10μg/g浓度的胺鲜酯,结果对蟠桃、寿桃品种加深叶片浓绿、保果膨果效果显著,但油桃叶片出现豆粒大小的斑点,后经试验证实胺鲜酯在油桃上的最大使用浓度是6μg/g,使用10μg/g时就会出现叶片斑点。解析:胺鲜酯是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使用时期较长,可用于种子浸种,苗期、生长期、花期喷施等,使用安全,没有出现过胺鲜酯的药害报道。我们经试验发现只有当浓度超过50μg/g时,对一些品种的农作物会出现抑制生长现象。

四、使用方法不正确

同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同一种作物时,使用方法不当,也会产生药害。

案例6:赤霉素在葡萄上的应用。

新疆吐鲁番有果农反应其种植的葡萄使用赤霉素后果粒非常不均匀,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经查实是因赤霉素的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

解析:赤霉素应用在葡萄上有拉大穗长、增大果粒、提早成熟、增加糖和果酸含量的显著效果,性能也比较稳定,其正确使用方法是在葡萄盛花期后10-20天,以150μg/g的浓度沾果穗。该果农则是用喷雾器对果穗进行喷施,结果导致受药的穗面果粒大,未受药的穗面果粒小,同一果穗上的葡萄果粒大的大,小的小,不同果穗上的葡萄果粒也大小不一,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用赤霉素后,一定要每亩及时滴灌或冲施嘉美红利1袋+嘉美海力宝2-3公斤;或嘉美红利1袋+嘉美赢利来4-5公斤,营养充足膨果效果才会更好。

案例7:氯吡脲在西葫芦上的应用。

山东寿光有菜农反应其在温室大棚种植的西葫芦全部出现了畸形瓜,瓜型均为葫芦状,把小头大。经查实是因氯吡脲的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解析:氯吡脲在西葫芦上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当西葫芦开花1-2天时,以10μg/g的浓度浸沾瓜胎,可以起到明显的膨果、均果作用,从而提早上市。该瓜农用一次性纸杯盛放药液进行沾果,由于杯口小,沾果时仅沾到瓜胎的下半部分,由于氯吡脲不具有传导性,沾到的部位细胞分裂快,膨大快,没有沾到的部分持续正常生长,因此所有沾过药的西葫芦都长成了葫芦状,把小头大。

五、随意复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配使用技术是经过严格的配方筛选和田间试验验证出来的,可以起到增效作用,如2.85%硝钠·萘乙酸水剂,30%胺鲜·乙烯利水剂等均是很优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制剂,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可以复配使用。

案例8:复硝酚钠和噻苯隆复配在金针菜上的错误应用。

洛阳菜农反应其种植的5亩金针菜在盛花期同时喷施了复硝酚钠和噻苯隆,导致金针菜全部萎蔫凋落。

解析:在金针菜上喷施6-9μg/g浓度的复硝酚钠可以增加细胞质流动,促进其他药剂及肥料在作物体内的吸收和运转,使花朵均匀、肥大,起到增产作用;喷施1μg/g浓度的噻苯隆可以使金针菜植株健壮,减少花蕾脱落。但是两者复配使用在金针菜上,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就会产生萎蔫凋落甚至杀死金针菜等副作用。嘉美海力宝花多果多坐果膨果疏松土壤生根养根壮苗有机水溶型¥548

六、其它不规范用药

同种药剂的不同使用方法、使用时间、使用浓度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若错误使用就会产生药害。如多效唑用在苹果树上,当苹果树已经长成产株时,在秋季每株用2-3g多效唑在树周边1.5米左右根施一周,可以有效控制苹果树第二年梢的生长,第三年仍有效;当苹果树梢长至5-10cm时,用300μg/g的浓度喷施,可以控制梢的生长;在春季苹果树开花后20-30d将树干刮去粗皮,用1000μg/g的浓度环刷树干,可以控制当年梢的生长,第二年仍有效。若用法用量不正确,就起不到效果甚至会产生药害,如对苹果树喷施1000μg/g的多效唑,就会严重阻碍生长,导致减产,果实品质下降。

环境条件也直接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如萘乙酸用在西红柿保果上,若气温低于20℃或高于35℃,效果均不好;气温在25-30℃时,保果效果很好。再如氯吡脲用在黄瓜上,应在黄瓜开花当天用,若在黄瓜瓜长已长到10cm左右或更晚时再用,就会出现放置在冰箱里的黄瓜仍在生长,但口感差,品质下降的现象。

七、如何与病毒病、螨虫区别

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与蔬菜病毒病和螨虫为害的症状极其相似,易判断失误。那如何区分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1、与病毒病和螨虫危害的区分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毒:一般是成片大面积或整棚发生,发生普遍而且迅速。主要发生在生长点、花及果实附近,常表现为叶片向上卷曲僵硬,纹理(叶脉)较粗重,叶片颜色不变或变得更绿。长势良好的植株表现偏轻,弱小植株偏重,无明显蔓延加重态势,而且随着植株生长部分症状会有所缓解。

一般来说大棚果菜类蔬菜定植越早,气温越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毒的可能性越大。生产中,为防止植株徒长,菜农有可能在苗期就开始使用矮壮素、助壮素、矮丰灵,导致植株体内积累了一定激素,虽初期未表现中毒,但一旦点花,症状马上表现出来,且点花越多,卷曲越重。蔬菜病毒病:发病初期呈现零星局部发生,后期会逐步加重、扩散蔓延。症状表现不是渐进式,发病后症状马上表现出来。蔬菜病毒病一般先在上部幼嫩叶片出现花叶、黄化曲叶、蕨叶等症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绝大多数病毒病在新长出的叶片症状明显,但番茄褪绿病毒先使番茄植株下部的叶片黄化。螨虫为害:发生初期也是局部为害,然后蔓延加重,可通过果实木栓化等典型症状加以区分。多在植株幼嫩部位吸收汁液,受害部位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叶缘下卷扭曲,叶背油亮光泽,嫩叶僵硬畸形。2、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效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作物品种、生长周期、施药部位、调节剂品种、施用浓度、施用方法及外部自然条件等等。所以,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技术就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出现误差,就可能对农作物产生药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使用前先看农药标签,掌握正确的使用浓度、使用方法、使用部位等。如就瓠瓜而言,使用乙烯利可促进主蔓早开雌花,但使用的时期必须是4-6片真叶期,提早使用容易发生药害;乙烯利常用的浓度为150-250毫克/升,但应随秧苗的素质、使用时的温度作适当调整,如温度高时使用应降低浓度,秧苗素质差(长势弱)也应降低使用浓度。茄果类蔬菜使用2,4-D很容易产生药害,防止方法是掌握使用浓度,并应根据使用时植株的生长势、温度等作适当调整,同时为防止重复点花,可在药液中加入红色的染料以示标记。

(2)要先试验确定最适使用浓度,再大面积推广。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效果与使用浓度密切相关。如果浓度过低,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浓度过高,会破坏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伤害植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效应远比一般农药复杂,不同作物使用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就有着很大差别,且与作物的长势有关。根据调节剂的性能,对不同植物的最适浓度要进行初试,参考或咨询生产厂和有关资料,选择梯度浓度进行试验,确定有效浓度后再扩大应用。如生长素使用的有效浓度一般很低,选择5毫克∕升、10毫克∕升、20毫克∕升作初试,如效果不显著,进行第二次处理或提高浓度。经观察对比后,再取最有效浓度进行大面积使用。(3)注意使用时的气候条件:目前使用方法大多为叶面喷洒,植物可通过气孔吸收药液。温度过低叶面吸收缓慢;温度过高,药液水分易蒸发,易造成过量未被吸收的药剂沉淀在叶表面,对组织有害。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施用,施药浓度应降低;反之,在雨水充足的季节里施用,应适当加大浓度。施药时间应掌握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左右,在大风天气和即将降雨时不宜施药,施药后4小时遇雨要酌情补施半量或全量药液。(4)使用部位及方法要正确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根据施用目的和药效原理确定处理部位。如2,4-D防止落花落果,就要把药剂涂在花朵上,抑制离层的形成,如果用2,4-D处理幼叶,就会造成伤害。

3、蔬菜中毒后的应急措施一般药害不太严重时,经喷水浇水就会缓解药害,甚至不造成任何损失。一般在药害不至于杀死整株时,喷施0.3%尿素加0.2%的磷酸二氢钾或1000倍液嘉美脑白金配合喷水浇水,每15-17天一次,连续2-3次药害基本会解除,也可以使用芸苔素内酯、嘉美金点缓解药害。出现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毒症状后可采用相应的药剂防治:叶面喷施钙肥750倍液+细胞分裂素1000倍液,7天一次,连喷2次;或每亩冲施或滴灌嘉美红利1袋+嘉美脑白金1袋,7-10天一次,连冲2次。还可有针对性的解除药害,如生长延缓剂是通过抑制植株的赤霉素合成达到控制植物旺长的,在生长延缓剂产生药害时,赤霉素解除药害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矮壮素药害、多效唑药害等均可用30-50毫升/千克的赤霉素进行解毒,每7天一次,连续施用3次基本上就会达到解除药害的效果。

本文由国泰嘉美技术团队编写

参考文献:

《植物激素“10大药害案例”解析》果业通网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10大药害分析》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