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粮优对水稻纹枯病防治论文

2024-07-0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77 次
粮优对水稻纹枯病防治论文

“惊蛰”已过,春耕在眼前,而防疫仍很关键。扬州大学农学院党员博硕士团的同学们主动担使命、落行动,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春耕的田野上实践所学,在抗“疫”的一线里贡献青春的力量。

“科技大餐”送田头

“目前你的田里未见冻害情况,你看,剥穗查看也基本正常。”3月4日,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百尺乡鸳店村,农户张保平正在他自家的小麦田里,和扬州大学农学院李福建博士交流小麦田管的相关技术。

“拔出麦棵,找出主秆,一层层剥开叶鞘,剥出茎秆和幼穗,可以查看是否有冻害。”李福建一边示范着小麦冻害剥查的方法,一边详细解释着其中的道理。

俗话说,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正值春耕关键时节,李福建家所在的鸳店村却因为疫情防控导致很多乡亲们的春耕生产“慢了半拍”。

“农技员们下不了村,乡亲们的田间地头又急需一些田间管理的技术,把乡亲们急坏了。我是一名农学博士生,同时也是一名党员,这时候更应当主动俯下身子、亮出法子。”李福建说。

为了解决农民们实实在在的春耕难题,农学院党员博硕士团的同学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主动俯下身子,在自己的家乡开展实地调研,发挥自己的力量,或解疑答惑、或技术帮扶、或支援生产,为农民的春耕生产送上了一份份新鲜实用的“科技大餐”。

“早播的旺长麦田如何防控?田块发生渍害了怎么补救?个体偏弱如何促弱转壮?这些问题都是我看过很多遍的栽培管理知识,但当我真正站在田间地头时,感觉自己的讲解还是缺少了点’泥土的味道’。”硕士生党员王妍表示。

因为农民们的连连发问经常能把自己“问倒”,自己会一遍一遍地将课堂里学过的知识再进行温故知新,“深入实践,我才知道单纯生搬硬套书本的知识点是没有用的,因此只有对这些深奥难懂的专业‘文言文’深入、全面的理解,才能转化为农民们听得懂、用得上的‘白话文’。”

农技微课上“前线”

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镇,博士生党员丁永刚连续忙碌了几天,查文献、做整理,不过他为的不是自己的科研论文,而是为了帮助农民们在疫情防控期为春耕备耕抢时间,编纂出最新的一期农技指导资料。

“现在是小麦生长关键时期,我们党员博硕士团里正好有几位就是学的小麦栽培管理,于是就萌生了希望帮农民们做点事的念头。”丁永刚说。

丁永刚博士和其他几位同学在学校小麦研究中心郭文善和朱新开教授的指导下,将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小麦栽培理论知识与网络学习文献、文件等掌握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了“战疫农技微课堂”,对农民及时“网对网”、“键对键”地远程技术指导春耕生产。

目前,“战疫农技微课堂”已经发布了5期,点击率过万,受到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的欢迎。亲身经历“微课”一系列资料的编制后,丁永刚博士也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有了更深的感悟,立志要学好农业,毕业后能够扎根基层,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农民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实现自己的价值。

科研论文写大地

扬州大学农学院党员博硕士团自成立以来,连续13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精准实践服务活动,在基层服务中受锻炼、长知识、增才干,充分发挥农科学子的专业所长以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论文写在大地上”。

据了解,该院每年都会组织近20位能力突出、业务水平过硬的党员博硕士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服务“三农”实践活动,十三年来,足迹已遍布了江苏宿迁、盐城、淮安、南通等十多个县市。同学们通过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协助专家教授指导生产;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困难;推广智慧农业提升效率尽自己所长为农业农村贡献青春力量。

“对于农科学子而言,青春就该接地气、课堂应该在田间。只有’走出去’真正体验了立足广阔农村、服务广大农民,用自己的所学所知让农民增收、助农民致富,这才是他们最好的‘论文’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农学院张洪程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