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锈病不同阶段病症特点 锈病不同阶段病症特点

2024-06-0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94 次
锈病不同阶段病症特点 锈病不同阶段病症特点

锈病不同阶段病症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作为农业方面的专家,我深知锈病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同时也了解百度SEO最新优化规则,因此本文将围绕锈病不同阶段病症特点进行探讨,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些防治措施。

锈病的发生及其病症特点

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农作物的叶片和茎部,如小麦、玉米、大豆等。锈病发生后,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作物减产。锈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候、土壤、栽培方式、品种等因素有关。

锈病的不同阶段及其病症特点

1.发病期

发病期是锈病发生的最初阶段,此时病菌在作物上形成孢子,初期病斑呈淡***,后来逐渐变成橙红色,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此时,农作物叶片上出现了许多小颗粒,这些颗粒就是锈菌孢子。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及时喷洒杀菌剂。

2.侵染期

侵染期是锈病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时锈斑逐渐扩大,颜色变成了暗红色,形状也开始变得规则。在这个阶段,锈菌孢子会侵入作物的叶片和茎部,并在内部形成菌丝,导致作物组织受到破坏。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加强通风、控制湿度等。

3.繁殖期

繁殖期是锈病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时锈斑已经扩大,形状规则,颜色变成了暗褐色。在这个阶段,锈菌孢子会大量繁殖,形成新的锈斑,并向周围扩散。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及时喷洒杀菌剂、剪除发病部位等。

4.成熟期

成熟期是锈病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锈斑已经形成,颜色逐渐变淡,形状规则。在这个阶段,锈菌孢子会逐渐死亡,但仍会对作物产生影响。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及时清理病斑、加强施肥等。

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阶段的锈病病症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

1.发病期

及时喷洒杀菌剂,如三唑酮、甲基硫菌灵等。

2.侵染期

加强通风,控制湿度,剪除发病部位。

3.繁殖期

及时喷洒杀菌剂,剪除发病部位,加强施肥。

4.成熟期

及时清理病斑,加强施肥,调整栽培方式。

锈病防治常见问题解答

1.锈病有哪些危害?

锈病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作物减产。

2.如何预防锈病?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预防,如选择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

3.锈病如何治疗?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治疗,如及时喷洒杀菌剂、剪除发病部位、加强施肥等。

4.如何判断锈病的严重程度?

可以通过观察锈斑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来判断锈病的严重程度。

5.如何选择适合的杀菌剂?

可以根据作物的品种、病害的严重程度、杀菌剂的效果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杀菌剂。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锈病,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关拓展:

问:杜鹃花的锈病有哪些症状?

(1)症状: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早期症状呈圆形水渍状小斑,小斑两面均有,后期圆形增大,有疱状突起。病斑呈橙褐色至褐色,边缘出现黄绿色斑环,直径2~6毫米,病部小疱状突起开裂,散出橘***粉末,多先在背后,后延及叶面。冬天在病斑上产生黑褐色粉末,严重受害的病叶病斑累累,并可连成大块,形成形状不定的坏死区域。

(2)病原:杜鹃花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锈菌目的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菌为专性寄生菌,寄生于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上。在常绿杜鹃中主要为害长序杜鹃花(R.poticum)、亮叶杜鹃(R.venicorum)和一些落叶类杜鹃。除为害杜鹃花外,还可为害月季、菊花、海棠、毛白杨等植物。在其整个生活史中会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与担孢子。孢子主要靠气流传播,其中夏孢子为再侵染源,而以冬孢子在染病的落叶或植株上越冬。夏季高温能直接促使孢子死亡,如又遇高温则死亡更快。如冬季温度过低亦能促使冬孢子死亡。夏季温度较高时,病害一般不严重。栽培管理不善、通风透光不良、积水、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等,锈病常常发生敏枣严重。

(3)防治方法:①选育抗病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及时排除盆内积水,防止土壤过湿。③及时剪除发病枝叶及清除枯枝落叶并集中桥弯拆烧毁。④4~6月份杜鹃花发芽前喷洒5波美度石闹乱硫合剂。发病前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敌锈钠300倍液(每100千克药液加100~200克洗衣粉)或石硫合剂0.3~0.4波美度。

问:花卉锈病有哪几种常见症状?

花卉锈病常见的几答行种症状类型:玫瑰锈病:为害玫瑰、月季、蔷薇等花木。5月间叶背面出现橙***的夏孢子堆,以后产生黑褐色冬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全部叶片受害,叶背布满一层黄粉,叶片焦枯,提早脱落。

菊花锈病:主要为害菊属植物。受害初期叶片表面产生淡***病斑,以后变成褐色,病斑隆起呈疱状,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菊花生长后期在叶片背面又长出深褐色或黑色椭圆形肿斑,破裂后露出粟褐色的粉状物。

芍药锈病:叶片褪绿,叶背病部出现橙***疱状物,破裂后散出橙***的粉末。生长后期,在叶背面丛生褐色纤细的柱状毛发物。

萱草锈病:为害叶片和此举芦花茎。发病初森带期在叶、茎上产生疱状斑点,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发病中期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有时整个叶片变成***。寄主生长后期,产生黑色长椭圆形或短线状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不突破表皮。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均多生于叶背。

问:花卉锈病有哪几种常见症状?

花卉锈病常见的几种症状类型:玫瑰锈病:为害玫瑰、月季、蔷薇等花木。5月间叶背面出现橙***的夏孢子堆,以后产生黑褐色冬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全部叶片受害,叶背布满一层黄粉,叶片焦枯,提早脱落。
菊花锈病:主要为害菊属植物。受害初期叶片表面产生淡***病斑,以后变成褐色,病斑隆起呈疱状,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菊花生长后期在叶片背面又长出深褐色或黑色椭圆形肿斑,破裂后露出粟褐色的粉状物。
芍药锈病:叶片褪绿,叶背病部出现橙***疱状物,破裂后散出橙***的粉末。生长后期,在叶背面丛生褐色纤细的柱状毛发物。
萱草锈病:为害叶片和花茎。发病初期在叶、茎上产生疱状斑点,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发病中期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有时整个叶片变成***。寄主生长后期,产生黑色长椭圆形或短线状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不突破表皮。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均多生于叶背。

问:锈菌引起的植物锈病,在锈孢子或夏孢子阶段病斑所表现的病症多呈()

C

问:枣树锈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症状特点】
枣树锈病只发生在叶片上,初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逐渐凸起呈暗黄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形状不规则,直径约0.5毫米,多发生在中脉两侧、叶片尖端和基部。以后表皮破裂,散出***粉状物,即夏孢子。在叶片正面与夏孢子堆相对应处发生绿色小点,边缘不规则。叶面呈现锈状,且逐渐失去光泽,最后干枯早期脱落。落叶自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蔓延。
冬孢子堆一般多在落叶以后发生,比夏孢子堆小,直径0.2~0.5毫米,黑褐色,稍凸起,但不突破表皮。
【发病规律】
在河南枣区,人工接菌试验证明,枣园内及野生酸枣上的越冬病叶中,有一部分夏孢子堆具有越冬致病能力,作为次年的初次侵染来源。河南枣区空中捕捉夏孢子还证明,枣园上空开始捕到夏孢子的时间,多在枣锈病初次发生之前半个月左右,表明外来的夏孢子也是初次侵染来源之一。我国有些枣区发现枣树芽中潜伏有锈菌的多年生菌丝。
枣锈病夏孢子由风力传播,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初出现大量夏孢子堆,不断进行再次侵染,使发病达到高峰,并开始落叶。发病轻重与当年8、9月间降水量有关。降水多发病就重,干旱年份则发病轻,甚至无病。
由于菌源来自地面落叶,所以酸枣树往往先被侵染,其次是大枣树冠的下层叶片。随着再侵染的发生,病情自下而上发展,8月上中旬为病害的盛发阶段。树叶被病菌侵染后,往往提前脱落,病重时,在收枣前一个月叶子落光导致大量落枣。在生长季节后期,病菌会在叶子上形成极少量黑褐色的冬孢子堆,但冬孢子在病害流行中所起的作用尚未查清。
枣锈病的流行与7~8月的降雨量及枣林内的湿度呈正相关。凡地势低洼、枣行郁闭或间作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的枣园,枣锈病发生也较重。
【防治措施】
(1)抓好果园卫生,清扫落叶并烧毁,剪除病芽消灭初侵染源是防病的关键。
(2)降雨、园内荫蔽、水肥管理不当及园内间种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和需水量大的西瓜、蔬菜等都会加重病害发生。所以要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排水,合理施肥和减少或不种间种作物,保持园内通风透光,降低果园湿度,有利减轻病害的发生。
(3)枣锈菌一般在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以后可不断进行再侵染。为此,为了控制病害应抓好7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药剂防治。25%粉锈宁800~1500倍液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其他杀菌剂有65%代森锌500倍液、0.3波美度石硫合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