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生物防治在未来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4-06-0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816 次
生物防治在未来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如昆虫、微生物等,来控制和预防植物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物防治在未来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防治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有以下优势:

  • 无污染:生物防治使用的是天然的生物资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安全性高:生物防治对人畜无害,不会产生毒残留。
  • 长效性好:生物防治可以长期控制病害,避免了化学防治的反复施药。
  • 生态平衡:生物防治可以维持生态平衡,避免了化学防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物防治的应用

生物防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包括以下方面:

  • 昆虫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数量。
  • 微生物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控制植物病原菌的数量。
  • 植物生物防治:利用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来控制病害。
生物防治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物防治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未来,生物防治将会有以下发展趋势:

  • 多样化:生物防治将会涉及到更多的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等。
  • 精准化:生物防治将会更加精准地针对特定的病害。
  • 智能化:生物防治将会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化施药。

用户关心的问题一:生物防治的成本是否比化学防治高?

生物防治的成本相对于化学防治略高,主要是因为生物防治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投入。生物防治的长期效果好,可以省去反复施药的成本,因此从长远来看,生物防治的成本并不高。

用户关心的问题二:生物防治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相比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生物防治使用的是天然的生物资源,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用户关心的问题三:生物防治是否会影响作物产量?

生物防治可以长期控制病害,避免了化学防治的反复施药,从而减少了对作物的伤害。生物防治不会对作物产量造成影响,反而可以提高作物品质。

生物防治在未来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生物防治相关名词解释:

  • 生物防治: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如昆虫、微生物等,来控制和预防植物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等化学手段来预防或治疗植物病害。
  • 生态平衡: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 病原菌:指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参考文献:

  • 张丽娜,杨仕泰.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24,28(12):6-12.
  • 王富强,张亚飞.生物防治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J].植物保护科技,2024,40(3):1-5.

问答拓展:生物技术在有效控制作物病虫害,农业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物防治意义
在病虫害防治中,我国倡导”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综合防治的方法有检疫、农林业技术纯轿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规防止新的危险***虫害和杂草输入或输出。
农林业技术防治是根据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影响数量消长的因子,通过栽培管理、抚育间伐和株伐等一系列措施来改变病虫害的适生条件,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发育,达到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物理机械防治是根据害虫的某些习性,利用多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防治害虫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在几种防治方法中,往往过度依赖化学防治,其他几种方法基本不用,因此造成了病虫害的抗药性大大提高和环境受到污染,为杀灭病虫施药浓度加大,污染再加剧,陷入恶性循环。
在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中,生物防治以其对人蓄安全、不留残毒,无副作用,不污染环境、天敌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的特点,十分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理念。专家学者研究指出,综合防治五种方法措施是要分先后的,必须改变目唤裤或前偏重依赖化学防治的局面。林农业技术防治是第一道防线,主要是预防性的,生物防治是第二道防线,利用天敌调节有害生物,使其在某段时间内保持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化学防治是第三道防线,是在保护和利用天敌的基础上,应急控制病虫害的措施。

生物防治发展趋势
在过去五年间,世界生物杀虫剂的需求量以每年9.9%的速度强劲增长,由2024年的6.7亿美元增加到2024年10亿美元,而同期传和伍统化学合成剂需求则以年均1.5%速度递减,从260亿美元降至2024年的242亿美元。2024年亚洲生物杀虫剂需求将达到1.2亿美元,平均增速为12%,生物防治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问答拓展: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及其现状都是怎么样的?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主要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各种不利作用,来减少病伍弯原物的数量和削弱其致病性。

传统的病害生物防治学是根据微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利用有益微生物以控制有害微生物,达到控制病害目的的科学。1987年,Baker将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扩大为“以一种或多种生物(包括寄主植物,但人除外)来减少病原菌数量或病害发生发展,以实现病害防治的方法。”这使得现代生物防治已不再仅仅是微生物间的相克作用,而包括微生物之间在氧、水分、营养成分及空间等各方面的竞争作用。

生物防治是农作物病害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于一种无公害防治技术腔裂闷,在防治病害与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可有效地保护农业环境,有利于植物病害的可持续控制,是绿色食品生产所需要的。由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及环境保护呼声日高,我国生物防治科学研究发展迅速,目前生物防治已成为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果树、蔬菜等作物病害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中生防制剂是生物防治中的重要内容。

生防制剂,又称为生物农药,是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是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非人工合成的,具有杀虫、杀菌或抗病能力的生物活性制剂。目前在生物防治中常用的生防制剂,主要是有益生物活体、分泌物或代谢产物,少数是基因表达的生物活性成分的加工产品等。加工制造生物制剂与生物药物的生产过程与技术称为生物制药。生物制药技术有:①发酵工程制药;②基因工程制药;③细胞工程制药;④酶工程制药。微生物源生物农药研制程序包括:①采集各种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样品;②分离培养,利用单孢分离技术或单菌落挑接技术获得不同菌株的纯培养并保存;③利用皿内抑菌试验,分离得到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④培养并对全发酵液进行萃取,对萃取培养液中存在的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筛选,提取活性代谢产物,分析理化性质。

生防制剂主要分为生物体生防制剂和生物化学生防制剂两类。生物体生防制剂是以生物体为原料制成的农药,有活体微生物制剂或非活体微生物制剂。生物化学生防制剂是以生物体内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为原料制成的农药。由于生防制剂的原料来源有微生物、植物、动物等。根据原料来源,又可以将生防制剂分为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转基因生物农药和天敌生物农药等。微生物农药是指以微生物为原料制成的农药,如微生物杀菌剂、杀虫剂、农用抗生素等。这一类微生物包括防病杀虫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对根结线虫已经获得良好的效果。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源御防治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普遍较低、不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如分别以苦参碱、烟碱、鱼藤酮等为成分制成的农药。

问答拓展: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内容包括:(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1号防治天牛(线虫)。(2)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吵高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
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学现象和某些生物学特性,以防治危害农业、仓储、建筑物和人群健康的生物的措施。
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304年左右晋代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和公元877年唐代刘恂著《岭表录异》都记载了利用一种蚊防治柑桔害虫的事例。19世纪以来,生物防治在世界许多国家有了迅速发展。
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有:利用天敌防治,利用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防治,利用耕作方法防治,利用***昆虫和遗传方法防治等。
利用天敌防治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遍。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这种抑制作用是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这一生态学现象,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关系。目前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可分为三类:①捕食性生物,包括草蛉、瓢虫、步行虫、畸螯螨、钝绥螨、蜘蛛、蛙、蟾蜍、食蚊鱼、叉尾鱼以及许多食虫益鸟等;②寄生性生物,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③病原微生物,包括苏芸金杆菌、白僵菌等。在中国,利用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蚧,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和玉米螟,利用金小蜂防治越冬红铃虫,利用赤小蜂防治蔗螟等都获得成功。在美国,利用苏芸金杆菌防治落叶松叶蜂、舞毒蛾、云杉芽卷叶蛾;在苏联,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等,也获得成功。
利用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选育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防治病虫害,如选育抗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抗花叶病的甘蔗品种,抗镰刀菌枯萎病的亚麻品种、抗麦杆蝇的小麦品种,都已经取得成果。作物的抗虫性表现为忍耐性、抗生性和无嗜爱性。忍耐性是作物虽受有害生物侵袭,仍能保持正常产量;抗生性是作物能对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或生理机能产生影响,抑制它们的生活力和发育速度,使雌性成虫的生殖能力减退;无嗜爱性是作物对有害生物不具有吸引能力升凯尺。
耕作防治、***昆虫防治和遗传防治耕作防治就是改变农业环境,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昆虫防治是搜集或培养大量有害昆虫,用γ射线或化学***剂使它们成为***个体,再把它们释放出去与野生害虫交配,使其后代失去繁殖能力。美国佛罗里达州应用这种方法消灭了羊旋皮蝇。遗传防治是通过改变有害昆虫的基因成分,使它们后代的活力降低,生殖力减弱或出现遗传***。利用一些生物激孙铅素或其他代谢产物,使某些有害昆虫失去繁殖能力,也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
意义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害虫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许多害虫的天敌又大量***灭,致使一些害虫十分猖獗。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群健康。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就能有效地避免上述缺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生物防治
据一本古书《南方草木状》的记载,在南方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手提着一种口袋上街叫卖,这种口袋是用席子做成的,口袭中放有许多树枝树叶,枝叶上挂着虫茧,虫茧看上去就象薄絮,里面裹着一种虫蚁,这种虫蚁颜色为赤***,比普通的的蚂蚁要大一些,卖的时候连同薄絮一起卖掉,至此,你也许要问,有谁会去买这玩意呢?买它干什么呢?原来,南方盛产柑桔,柑桔树上有一种害虫,专门为害果实,买这种虫蚁就是为了防治这种柑桔害虫,如果没有这种虫蚁的话,桔子会被害虫吃得无一完好。这种利用虫蚁防治柑桔害虫的记载,就是已知最早的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本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名词,它是指利用某些能寄生于害虫的昆虫、真茵、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线虫以及捕食性昆虫和螨类、益鸟、鱼类、两栖动物等来抑制或消灭害虫,利用抗生素来防治病原菌,即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制菌,以菌治病。在中国历史上,除了用蚁防治柑桔害虫以外,还有很多利用益鸟和青蛙防治害虫的例子。
然而对于益鸟和青蛙的利用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于是,人们又从益鸟吃虫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养鸭治虫。明代有个名叫陈经纶的人就在一个名为《治蝗笔记》中详细地记载了自己发明养鸭治虫的经过。陈经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曾从菲律宾的吕宋岛把甘薯引种到福建进行试种,以后他和他的子孙们又积极致力于在各地推广甘薯种植,甘薯成为普通大众的食粮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陈经纶和他们一家。养鸭治蝗便是他在推广甘薯种植的过程中发明的。有一年,陈经纶在教人种甘薯时,看到天边飞来了一群蝗虫,把薯叶全给吃光了,一会儿又飞来了几十只鹭鸟,把蝗虫又给吃掉了。他从中受到启发,认为鸭和鹭的食性差不多,于是便养了几只鸭子,放在鹭鸟活动的地方,结果发现,鸭子吃起蝗虫来,比鹭鸟又多又快,于是就号召当地老百姓大量养鸭。每当春夏之间,便将鸭子赶到田地里去吃蝗虫。后来,这种方法果然成为江南地区治蝗的重要办法之一,不少的治蝗专书中也都提到了这种治蝗办法。
明清时期,养鸭还不仅用来治蝗,同时还用来防治蟛蜞。蟛蜞,是螃蟹的一种,它它以谷芽为食,成为稻田害虫之一。明代,珠江流域地区的人们已开始养鸭来防治蟛蜞对水稻的为害。养鸭治虫,是中国历史上利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它不仅可以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同时还能促进养殖业的发展,起到化害为利的效果,是中国生物防治史上一项了不起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