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粉病发生规律 水稻白粉病发生规律
水稻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了解水稻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病期
水稻白粉病的发病期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期的后期,一般在8月份左右,也有部分地区在9月份才开始发病。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潮湿,水稻白粉病的发病期可能会延长。
发病环境
水稻白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气温在20℃左右,湿度在80%以上时,水稻白粉病的发生率较高。气候干燥、风速较大也有利于病害的传播。
发病特点
水稻白粉病的发病特点是先叶后茎、先上后下、先老后幼。一般来说,水稻白粉病首先在叶片上发生,然后逐渐向茎部扩散。在水稻生长期的后期,水稻白粉病会逐渐向下部蔓延,同时也会出现幼叶发病的现象。
防治措施
预防和控制水稻白粉病的关键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及时清除杂草、加强施肥等。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如喷洒药剂等。化学防治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应该谨慎使用。
了解水稻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谨慎使用化学防治方法,以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相关拓展:
问:白粉病什么温度发病快
白粉病发病温度。为七度到三十度。适宜温度,17到20度。主要是因为干旱导致的,元素缺失。细胞强韧化程度不高,糖分外泄。最终,感染白粉病。问:西葫芦白粉病发生规律是怎样的?
西葫芦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蔓也可受害。发病初期在叶两面产生白色粉状小斑点,后扩大呈圆形、边缘不明显的大斑,严重时病斑连片,白粉布满全叶。后期白色粉状物变为灰白色,病叶枯焦,有时可见病斑上生黑褐色小点。发病规律:西葫芦白粉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越冬,或在保护地瓜类蔬菜上周而复始地传播侵染。借气流传播,当温度适宜,相对湿度80%以上,植株长势弱、密度大时发病重。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邯郸西葫芦、天津25号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5%粉锈宁(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隔7天再喷1次。
问:板栗2种白粉病发生危害有何规律?
病叶上初生块状褪绿的不规则形病斑,后在叶背面或嫩枝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及分生孢子。秋天,在白色粉层中产生初为黄白色、后为黄褐色、最后变为黑色的小颗粒状物,即病菌的闭囊壳。幼芽、嫩叶受害严重时呈卷曲、枯焦状,不能伸展。嫩枝受害严重时可扭曲变形,最后枯死。
病原为槲球针壳菌Phyllactiniaroboris(Gachet.)Blum.,病菌的分生孢子单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倒卵圆形,大小为(5~12)微米×(8~15)微米,闭囊壳黑褐色,球形,直径140~270微米,外生5~18根球针状附属丝。内有近圆筒形至长卵形的子囊5~45个,子囊大小为(60~105)微米×(25~40)微米。子囊具略弯曲的柄,内含子囊孢子2个,少有3个。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为(25~45)微米×(15~25)微米。
另一种白粉菌,中国叉丝壳菌MicrosphaerasinensisYu,也能危害板栗,其白粉层多在叶正面,且较厚。其闭囊壳上的附属丝顶端为二叉状分枝3~5次,闭囊壳较小,直径84~168微米不常见(彩图99、图3-37)。
图3-37板栗白粉病
1.粉状叉丝白粉病子囊壳2.桷球白粉病子囊壳板栗白粉病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西、浙江、安徽、贵州、广西等地。寄主除板栗外,还可为害茅栗、栎类等。尤以苗木,幼树受害重。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季释放子囊孢子,借风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翌春4~5月开始发病。最适发病温度22~24℃,最适相对湿度70%~80%。在上述条件下,成熟的分生孢子2小时即可萌发侵入。在25℃条件下,侵入的白粉病3天即可产生新的分生孢子。一批分生孢子成熟脱落后,每隔3~5小时,又可再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经风传播,由气孔侵入。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8~9月形成闭囊壳,9~10月闭囊壳逐渐成熟过冬。温暖、干燥气候有利于发病。高氮低钾以及促进板栗生长柔嫩的土壤条件有利病害的发生。低氮高钾以及硼、硅、铜、锰等微量元素对病有减轻作用。
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秋季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增施钾肥。(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半月喷2~3次。
问:水稻秧苗叶片有白点咋回事?
水稻秧苗叶片出现白点一般是由于病虫害引起的,可能是病毒、真菌或昆虫造成的。具体原因需要通过观察叶片的颜色、形态和病斑的特征来确定。如果是病毒引起的,叶片上会出现黄化、歪曲等症状;如果是真菌,叶片上会有灰色或白色绒毛状物体;如果是昆虫,则可能会有咬痕或者粪便等影响。
为避免白点对水稻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野草和过度生长的植物,控制田间害虫;
2.及时测土配方施肥,保证水稻获得足够的营养;
3.采用防病、防虫剂,如有必要可以进行药剂喷雾。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剂时要注意浓度和施药时间,以免对水稻产生负面影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