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芦笋都有什么虫

2024-05-3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418 次
芦笋都有什么虫 炒芦笋为什么会炒出好多虫子?对人体有害吗?

最好有虫子的图片辨认一下,确定芦笋洗干净了吗?可能是芦笋上的蚜虫,吸食植物汁液,吃下去也没什么坏处,只是心理上会接受不了。

干芦笋生虫子了能吃吗

能吃,可冷冻杀虫。

泡洗后,就可以我也不确定,还是看看专业人士怎么说。

芦笋在生产上有哪些常见病害和虫害?如何防治?

拟叶上,鳞片也可受害.发病初期,首先在茎上产生湿润的退绿小斑,随后变成紫红色,病斑逐渐扩大呈纺锤形.病斑中心部位稍凹陷,呈赤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表面着生子实体,呈小黑点状.在绿色的植株上可见灰褐色枯茎,全株立枯死亡.

茎枯病常以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病残组织中越冬,翌春散出分生孢子侵害嫩茎,在温暖多雨的条件下迅速蔓延.在山东省一般5月上旬开始发生,7月上旬发病率可达12%,7月中旬急剧上升,8月中旬达到40%以上,9月以后达到70%~90%,病情指数达60以上.该病发生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病原基数、寄主的老嫩及雨水的多少.

茎枯病的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第一,种子带菌是病害侵染途径之一,故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可用25%多菌灵1000倍液和64%杀毒矾1000倍液浸种1—2小时,用清水冲洗后播神.对老笋田,要在1—2月进行越冬残株的清除和烧毁工作.生产中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对病株周围进行药剂消毒,以减少病菌传染源.

第二,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以防止病菌随雨水和湿气传播蔓延.

第三,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使用,不偏施氮肥,多施钾肥和有机肥,保持植株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

第四,多进行中耕松土,及时除去田间实生苗,不与其他作物混作.防止倒伏,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第五,采用药剂防治.芦笋采收前喷1次药,采收后15天喷1次药,以后每隔7~10天用药1次,连续喷2~3次.再以后可根据田间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用药.用药的主要神类有:50%托布津或25%多菌灵1000倍液、64%杀毒矾1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抗生素750倍液.

②芦笋锈病:由真菌中的锈菌侵染致病,主要危害叶及小枝.发病初期产生黄色或橙红色、略隆起小斑点状的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赤黄色粉状物.生长后期或在秋冬季,又在病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茎叶变黄枯死.病菌以冬孢子在枯茎病部内越冬,来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石刁桕的茎叶上侵染发病;在茎上形成夏孢子,进行再侵染,继续危害.锈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第秋冬季将地上茎叶割除烧毁,处理苗床中残留的幼苗,减少病原.

第二,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第三,采用药剂防治.可选用50%托布津或25%多菌灵1000倍液、64%杀毒矾1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抗生素750倍液喷洒植株.每5~7天喷1次;雨后补喷.

③枯萎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镰孢霉侵染致病.主要症状为根和茎基部腐烂和整株枯萎.发病初期茎基部变黄褐色,后转深褐色,植株自下而上变黄,最后呈白色而死亡.植株明显矮化、扭曲.湿度大时茎干基部表面密生粉红色霉层,病茎内呈褐色坏死.病根表面为褐色湿腐状.枯萎病多发生在灌水条件好、平畦栽培的园田,一般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枯死病株、轻者在成簇健株中可见少数植株枯死,重者成簇成片死亡.病菌在土壤中越冬,靠水传播,24~28℃适合繁殖,阴雨天发病重.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第一,要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同时注意田间排水,切断传染媒介.发现病株立即清除烧毁.

第二,药剂防治.可用50%的代森铵400倍液喷洒苗床,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0.5千克.用代森铵1000倍液浸苗2~3分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虫害:芦笋的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此外还有地老虎、金针虫、种蝇、蛴螬、蚜虫、线虫、灯蛾、介壳虫、红蜘蛛和蓟马等.

斜纹夜蛾幼虫在初孵化时群集,啃食植株拟叶,以后逐渐分散危害,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以蛹和幼虫在土中过冬.防治方法:

①在幼虫分散危害前集中消灭.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②出现成虫时用糖醋液或用黑光灯诱杀.

生吃芦笋可不可以?

(1)病害:芦笋的主要病害是茎枯病,此外还有锈病、枯萎病、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等。

①芦笋茎枯病:是一种严重威胁芦笋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芦笋茎枝上,有时也发生在拟叶上,鳞片也可受害.发病初期,首先在茎上产生湿润的退绿小斑,随后变成紫红色,病斑逐渐扩大呈纺锤形.病斑中心部位稍凹陷,呈赤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表面着生子实体,呈小黑点状.在绿色的植株上可见灰褐色枯茎,全株立枯死亡.

茎枯病常以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病残组织中越冬,翌春散出分生孢子侵害嫩茎,在温暖多雨的条件下迅速蔓延.在山东省一般5月上旬开始发生,7月上旬发病率可达12%,7月中旬急剧上升,8月中旬达到40%以上,9月以后达到70%~90%,病情指数达60以上.该病发生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病原基数、寄主的老嫩及雨水的多少.

茎枯病的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第一,种子带菌是病害侵染途径之一,故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可用25%多菌灵1000倍液和64%杀毒矾1000倍液浸种1—2小时,用清水冲洗后播神.对老笋田,要在1—2月进行越冬残株的清除和烧毁工作.生产中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对病株周围进行药剂消毒,以减少病菌传染源.

第二,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以防止病菌随雨水和湿气传播蔓延.

第三,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使用,不偏施氮肥,多施钾肥和有机肥,保持植株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

第四,多进行中耕松土,及时除去田间实生苗,不与其他作物混作.防止倒伏,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第五,采用药剂防治.芦笋采收前喷1次药,采收后15天喷1次药,以后每隔7~10天用药1次,连续喷2~3次.再以后可根据田间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用药.用药的主要神类有:50%托布津或25%多菌灵1000倍液、64%杀毒矾1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抗生素750倍液.

②芦笋锈病:由真菌中的锈菌侵染致病,主要危害叶及小枝.发病初期产生黄色或橙红色、略隆起小斑点状的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赤黄色粉状物.生长后期或在秋冬季,又在病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茎叶变黄枯死.病菌以冬孢子在枯茎病部内越冬,来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石刁桕的茎叶上侵染发病;在茎上形成夏孢子,进行再侵染,继续危害.锈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第秋冬季将地上茎叶割除烧毁,处理苗床中残留的幼苗,减少病原.

第二,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第三,采用药剂防治.可选用50%托布津或25%多菌灵1000倍液、64%杀毒矾1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抗生素750倍液喷洒植株.每5~7天喷1次;雨后补喷.

③枯萎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镰孢霉侵染致病.主要症状为根和茎基部腐烂和整株枯萎.发病初期茎基部变黄褐色,后转深褐色,植株自下而上变黄,最后呈白色而死亡.植株明显矮化、扭曲.湿度大时茎干基部表面密生粉红色霉层,病茎内呈褐色坏死.病根表面为褐色湿腐状.枯萎病多发生在灌水条件好、平畦栽培的园田,一般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枯死病株、轻者在成簇健株中可见少数植株枯死,重者成簇成片死亡.病菌在土壤中越冬,靠水传播,24~28℃适合繁殖,阴雨天发病重.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第一,要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同时注意田间排水,切断传染媒介.发现病株立即清除烧毁.

第二,药剂防治.可用50%的代森铵400倍液喷洒苗床,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0.5千克.用代森铵1000倍液浸苗2~3分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虫害:芦笋的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此外还有地老虎、金针虫、种蝇、蛴螬、蚜虫、线虫、灯蛾、介壳虫、红蜘蛛和蓟马等.

斜纹夜蛾幼虫在初孵化时群集,啃食植株拟叶,以后逐渐分散危害,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以蛹和幼虫在土中过冬.防治方法:

①在幼虫分散危害前集中消灭.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②出现成虫时用糖醋液或用黑光灯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