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治理蓝藻 乳酸菌治理蓝藻

2024-05-2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094 次
治理蓝藻 乳酸菌治理蓝藻

这篇知识汇总会给广大网友分析一下“治理蓝藻”的内容进行介绍,期望对农友们有所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治理蓝藻是当前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蓝藻是一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的有害微生物。一旦出现,不仅会影响水体的生态系统,还会对水产养殖和农业灌溉造成严重的影响。治理蓝藻是保障水资源安全、保障农业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蓝藻的治理方法

治理蓝藻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的几种:

  1. 生态修复法:通过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方法,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治理蓝藻的目的。
  2. 化学治理法:通过向水体中投放化学剂,如氯、过氧化氢等,来杀死蓝藻,达到治理蓝藻的目的。
  3. 物理治理法:通过机械或物理手段,如超声波、水流、曝气等,来破坏蓝藻的生长环境,达到治理蓝藻的目的。

不同的治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

蓝藻的预防措施

除了治理蓝藻之外,预防蓝藻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预防蓝藻的措施:

  • 加强水体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加强水质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避免污染物进入水体。
  • 加强农业管理,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避免化肥、农药流入水体。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爱护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

预防蓝藻是治理蓝藻的重要前提,只有加强预防措施,才能减少蓝藻的出现,降低治理成本。

拓展百科知识

蓝藻,又称蓝藻菌,是一类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蓝藻是一种光合作用生物,能够利用光合成产生能量,同时也能够吸收氮气,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氮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蓝藻数量过多,会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恢复、重建、构建、改善、维护或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过程,达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化学剂,是指用于化学反应的物质,可以加速或改变化学反应的过程。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觉上限(20kHz)的声波。

氮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形态氮之间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包括氨化、硝化、反硝化等。

参考来源:《治理蓝藻技术与实践》

相关问答拓展:

1、太湖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蓝藻的暴发性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水体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目前出现的蓝藻暴发主要原因是人为富营养化造成的。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理便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

蓝藻大量死亡发酵发臭形成污水团,突然侵入贡湖水源地取水口,这是造成自来水水质突变异常的直接原因。专家组经对水源地水质突变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一致认为:在今年特定的风向和水力条件下,太湖暴发的大量蓝藻聚积于贡湖北岸芦苇丛及附近水域,因气温、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蓝藻死亡并沉入水底,在蓝藻**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严重污染,发黑发臭,形成较大面积的污水团(约3平方公里),突然侵入贡湖水源地取水口并造成了水质突变。

无锡太湖湖面处在太湖西北部,整体上是一个呈半封闭状的湖湾,湖面三面被陆地包围,水体的流动性较差。由于太湖流域常年以东南风居多,整个太湖水污染往往随风漂向无锡水域并集聚不散,导致太湖无锡水域的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水质不断恶化,成为这次太湖蓝藻暴发和水质突发异变的一个地理因素。

2、蓝藻如何治理?

有些专家提出,从污染源防止蓝藻的滋生,如控制或转移氮、磷等外源性营养盐以及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的输入;调引清洁水冲洗,以稀释扩散营养盐的浓度等,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必须经过氮磷去除型污水净化系统处理后再排放等等,这些都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对于现在已经爆发的蓝藻水域,我觉得最好采用生物工程治理蓝藻,“以菌治菌,以物治物”,通过有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有机物无机化,有毒物质无害化。

在处理蓝藻过程中,有益微生物将废水中含的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吞噬和分解废物、加速代谢,使有益菌迅速生长繁殖,在水体中快速占领优势生态位,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降解污染物、除臭、净化水体的作用。微生物产品方面,我见过很多,但比较值得信赖的是三色源菌剂,含菌量高,稳定,效果明显。

3、蓝藻如何处理?

1.控制水草的量,池塘水草控制在池塘面积的60%,不宜过多,过多容易导致池塘碳源缺乏,pH过高,导致蓝藻爆发,这是控制pH值的根本方法。

2.定期使用“水博士”能够缓解ph,补充碳源,抑制蓝藻的繁殖。

3.“晴用芽孢,阴雨光合”:蓝藻又名蓝细菌,芽孢在晴天使用本身可以与蓝藻竞争,同时其分泌的多肽类物资具有抗菌作用,能较好的抑制蓝细菌(即蓝藻)。蓝藻本身也属于光合细菌一种,所以在阴雨天其它菌种和藻类繁殖减慢的时候使用光合细菌可以对蓝藻形成很好的竞争抑制作用。

4.加大肥水力度,平衡水体营养元素,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定期使用“活肥”来增加有益藻的繁殖,抑制蓝藻的繁殖。

5.处理的原则:处理得越早越好,蓝藻量越小越好。这个时候处理风险会比较小些,如果蓝藻量特别大的情况下,形成油膜,一般建议在没有出现油膜的时候处理掉。

4、鱼塘蓝藻爆发是哪些原因引起的该怎么办?

鱼塘蓝藻爆发通常是由水质问题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过度施肥和过度投喂、养殖密度过高等原因。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时,就会**蓝藻等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导致蓝藻大量繁殖,甚至形成水华现象。除此之外,气温升高、光照强度增加、水流不畅等也可能对蓝藻爆发起到促进作用。

针对鱼塘蓝藻爆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增加水深:深水能够减少蓝藻的光合作用,使其无法继续繁殖。

2、改进饲养方式:减少投喂量、调整养殖密度、控制底泥营养状况等,避免过度的饵料和粪便进入水中,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3、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适时更换水体、清理底泥等,避免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4、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利用一些安全、无毒、高效的生物控制剂,如红杆菌、硝化细菌等,来抑制蓝藻的生长。

5、使用化学药剂:在严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具有杀藻作用的化学药剂进行处理,但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鱼塘状况和爆发程度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也要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清理底泥、维持适宜的养殖密度等,以避免蓝藻等问题的再次发生。

5、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近几年的观测与研究,初步发现蓝藻水华是由于特定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导致已成为优势种群的蓝藻群体在湖泊水体中水平和垂直位置的改变而“瞬时”形成的,并不完全是本地的藻类在短时间内连续的快速生长,生物量突然暴发所致。

简而言之,蓝藻水华形成有四个阶段,即蓝藻的生长与水华形成需经历越冬休眠(12—2月)、春季复苏(3—4月)、生长(5—9月)和集聚上浮并形成水华(5—11月)四个阶段。同时,根据太湖无锡水域的水质、水文和气象资料和实际观察情况,一般认为在高温少雨季节和水动力条件较小的状态下,蓝藻易于发生,主要的影响因素有:(1)基本条件是水体富营养化,即N、P达到一定浓度和一定比值,一般太湖TP大于0.05mg/L,TN大于1.2mg/L,N、P比大于12,藻类就可能爆发;(2)气温,日平均气温高于20℃,或日最高气温高于25℃藻类易爆发;(3)光照,晴天繁殖快,藻类易于上浮;(4)风,影响藻类的浮沉和使藻类顺风向漂浮,一般认为,当风速小于3.1m/s时,蓝藻水华就会形成;(5)水动力条件,当水流较小时,蓝藻易于爆发,典型现状就是蓝藻易集聚于湖湾港汊等水域;(6)降雨,可降低水温、增氧和影响藻类下沉;(7)种源基数,蓝藻爆发与底泥中藻类活细胞的数量和冬眠苏醒时间也有关;(8)和水位、水深、气压、水域形状等也有关系

拓展好文:连续奋战15年治蓝藻无锡“治太”做对了什么?

  产业升级转型、生态湿地修复、治养结合“排毒”齐头并进

  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日前印发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新时期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作出全面部署。

  《方案》点名表扬了江苏省在梅梁湖、竺山湖、贡湖等湖湾区实施141平方公里、约4200万立方米大规模生态清淤工程。贡湖,恰在太湖。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公开的一组数据,让人再次眼前一亮:上半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15年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总磷、总氮浓度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3.8%和6.8%,均好于全太湖平均值,各项水质指标均创2024年以来最好水平。无锡的太湖北部湖区是全太湖5个湖区中唯一总磷、总氮浓度同比双降的湖区。

  蓝藻曾让“太湖明珠”蒙尘

  2024年夏,太湖岸边。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处长罗清吉的脑海里至今难忘一幕画面:15年前那层难闻的“绿油漆”。

  2024年,太湖蓝藻暴发。罗清吉是当时无锡市环保局具体负责太湖治理的工作人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危机发生和处置过程中,他连续加班50多天,之后更是跑遍了全市5635条河流、35个湖泊和19座水库。“我熟悉太湖,对太湖有真感情,太湖被蓝藻污染,我心很痛;为母亲湖找出治病良方,我责无旁贷。”

  现在,罗清吉再次来到贡湖,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慰:“你们看现在的湖面,碧波荡漾,湖光千顷,小荷依依。15年的时间,我们做到了。”

  罗清吉的心态变化要从无锡与蓝藻的关系开始说起。每年进入5月,对无锡来说,就像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考”。出**的,是无锡人的“母亲湖”——太湖。

  在这片广袤的湖水里,有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原核生物:蓝藻。它一旦遇到合适的气温和富营养化水体,便会大量繁殖,造成水质污染,鱼类死亡,臭味弥漫……

  小小蓝藻曾让“太湖明珠”无锡光彩蒙尘。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湖泊总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地处太湖西北部的无锡市,拥有758平方公里太湖水面面积,占全湖总面积的32.4%;占有太湖岸线142公里,约占沿湖总岸线的1/3。江苏省15条主要出入湖河道,13条在无锡市入湖。

  夏季太湖盛行东南风,无锡市处于下风向,整个太湖的蓝藻会向无锡市水域迁移集聚,加之有贡湖湾、梅梁湖、竺山湖等众多湖湾,岸线迂回绵延,使蓝藻易进难出,无锡成为太湖蓝藻集聚的“重灾区”和“主战场”。

  作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太湖流域是区域水安全保障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意义重大。太湖地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长三角地区,随着周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太湖地区的排污量与日俱增,湖区的水产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

  产业升级破解“太湖之困”

  太湖治理,要在无锡,难也在无锡。

  决心,无锡从来不缺。2024年2月8日,无锡市召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新一轮太湖治理动员大会,市委书记杜小刚出席并讲话。这是无锡市连续7年以农历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全面部署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资金,无锡从不吝惜。2024年以来,无锡市太湖治理总投入1000多亿元(其中约87%为无锡市地方投入);2024年2月,无锡市宣布,再追加超100亿元治理太湖。

  目标首先对准工业污染治理。作为入湖污染负荷防控重点区域,自“十三五”以来,无锡压减钢铁产能520万吨、水泥产能30万吨,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作坊)1.25万家,关闭化工生产企业887家。如今,无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2%。

  对于这一过程,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是见证者,也是实践者。《流浪地球》《长津湖》……近些年几乎每一部爆款电影的幕后,都留下了太湖畔这座电影梦工厂的痕迹。

  产业园的前身是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初轧厂。2024年太湖蓝藻危机暴发后,轧钢厂所在的滨湖区在全市率先走上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建办于1986年的雪浪初轧厂于2024年全面关停。

  消耗大量资源的钢铁工厂加速“撤退”,瞄准绿色发展的数字电影后期加工制作基地全面崛起。

  “2024年,园区承接影片摄制298部,同比增长14.2%,从高污染、高耗能到光影闪烁、涅槃重生,产业园正迅速成长为中国电影工业3.0时代的专业园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让太湖重获新生,也为无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无锡以人均GDP18.74万元的成绩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这是无锡继2024年取得人均GDP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后,再次摘得桂冠。

  创新浪潮正在太湖之滨涌动不息。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到浩瀚太空、万米深海,如今的太湖湾已**起无锡市超过90%的科研院所、80%的在校大学生、70%的高层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50%的高新技术企业……无锡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着力促进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之路上走得愈发坚定。

  生态湿地修复为太湖“疗伤”

  “三分治,七分养”。如果说产业转型、城镇污水收集、面源污染治理等举措在外部控制了入湖污染负荷,那么生态湿地修复则是在内里为太湖“疗伤”。

  一条蜿蜒的太湖大堤,南边是烟波浩渺的太湖,北面是贡湖湾湿地保护区。贡湖湾与太湖直接相连的,是太湖向内陆的一个呈布袋状的湾口湖泊,其水质是太湖的“晴雨表”。

  站在贡湖湾步道上远眺,**荷花正含苞待放,挺拔的落羽杉簇拥成景。不曾想,10年前,这里是165个大大小小的鱼塘和蓝藻堆放点,底泥黑臭,水质为劣Ⅴ类。

  湿地生态修复的成效,鸟儿最有发言权。

  “难得一见!这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嘴白鹭。”让本地观鸟达人苏涛如此兴奋的场景,发生在夏日的新吴区大溪港湿地。这是首次在无锡市拍摄到黄嘴白鹭出现。

  大溪港湿地公园位于太湖流域水域与陆地生态过渡带,是“治太保源”的前沿阵地。新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钱月霜介绍,为修复与保护沿湖生态,街道于2024年拆除辖区最后一个葡萄园,从此新吴区太湖沿线两公里以内彻底告别农业种植,全面回归自然状态。

  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是太湖水质和沿湖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据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最新调查成果,无锡市目前共记录到鸟类235种。“我们现在从湖边路过,也经常能看到野鸭、白鹭等鸟类。”钱月霜说。

  治养结合,定期“排毒”

  治养结合,太湖已连续14年安全度夏。为让水质更加稳定,定期清淤“排毒”不可或缺,打捞蓝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据了解,无锡市共设置了84个蓝藻打捞点,建立了56支专业打捞队伍,拥有近1000名专业打捞人员。

  然而要看到,目前太湖藻型生境条件尚未改变,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大面积暴发蓝藻甚至引发湖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无锡治太还处于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