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用什么农药治 玉米褐斑用什么农药治最好
玉米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农药来治疗玉米褐斑呢?
常见的农药
常见的治疗玉米褐斑的农药有:
- 三唑酮: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褐斑的发生。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和方法进行喷洒。
- 氧化锰: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对玉米褐斑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农药混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白粉病等多种病害都有防治作用。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和方法进行喷洒。
注意事项
在使用农药治疗玉米褐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农药:不同的农药对不同的病害有不同的防治效果,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
- 按照说明书使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和方法进行喷洒,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
- 避免混用:不同的农药之间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需要避免混用。
- 注意安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农药,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其他防治方法
除了使用农药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治玉米褐斑:
-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可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 及时清除病叶:病叶是病害的主要来源,及时清除病叶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 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保持田间环境卫生,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治疗玉米褐斑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说明书使用。同时,还可以采取其他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害的发生。
玉米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发生后,会导致玉米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及时治疗玉米褐斑非常重要。那么,我们该用什么农药来治疗玉米褐斑呢?
常用的农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玉米褐斑农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 多菌灵:这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真菌都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使用时,可将多菌灵按照说明书的用量稀释后,喷洒在玉米叶片上。
- 氧化锌:这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杀菌剂,对玉米褐斑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使用时,可将氧化锌按照说明书的用量稀释后,喷洒在玉米叶片上。
- 苯醚甲环唑:这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对玉米褐斑的防治效果非常好。使用时,可将苯醚甲环唑按照说明书的用量稀释后,喷洒在玉米叶片上。
注意事项
在使用农药治疗玉米褐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农药:不同的农药对不同的病害有不同的防治效果,因此在使用农药前需要了解清楚病害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农药。
- 按照说明书的用量稀释:过量使用农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因此需要按照说明书的用量稀释农药。
- 注意安全使用:农药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农药气体。
玉米褐斑的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常用的农药有多菌灵、氧化锌和苯醚甲环唑等。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安全,按照说明书的用量稀释,避免过量使用。同时,也需要注意预防措施,定期清理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干燥,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释义拓展:褐斑
出现在纸材表面上褐色的斑点问答拓展:玉米褐斑病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玉米褐斑病怎样防治?
几种玉米叶子容易患褐色病,玉米5~8叶,土壤肥力不足,叶片颜色变黄,出现脱脂现象,抗病性降低,是褐斑发生的主要原因。空气温度和湿度高。夏季玉米种植区通常在6月中旬至7月初降雨量大的情况下种植。
土壤和残余组织中褐斑病原菌的存在;高感品种连续栽培,土壤细菌数量每年增加5~10倍;第二,在肥料方面,农田覆盖着含有残留物的稻草。选育高产抗病品种,轮作3年。合理密植,提高田间渗透性。大穗玉米品种3500株/场,高抗性品种不超过5000株/场。加强现场管理。盖上足够的底肥、更多的磷酸盐和钾肥(如适用)。一般可在玉米4~5叶期、10~15kg/亩尿素、翻耕除草,促进植物生长健壮,提高植物抗病性。玉米收获后,应将田间病害组织全部清除,及时翻土。
玉米褐斑的防治方法:耕作措施:玉米收获后,将病害组织全部清除,并将土壤翻深。及时施用足量的底肥和覆盖物。一般在玉米4~5叶期施用幼苗肥,尿素(或氮、磷仔搏、钾复合肥)10~15kg/亩。如果你发现了这种疾病,你必须立即在封面上涂抹。注意氮、磷、钾的结合。积极防治:玉米褐斑病应以防治为主,在玉米4-5龄叶中,用25%湿锈菌素粉末1500倍液叶喷施。
及时控制:玉米发生时,用25%锈霉素粉末湿润1500倍液叶喷施,喷施均匀细腻,保护好上部叶片。尤其是雌穗上山亮方的叶子应喷洒。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入噻康酮、磷酸二氢钾、尿素等,以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逗戚宽性。
农业措施,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害组织,翻耕深;在适当的时间向上施用足够的底部肥料。一般在玉米4~5叶期施用苗肥,发现病害,应立即施用,注意氮、磷、钾的结合;选育抗病品种,轮作3年;施用足够成熟的堆肥或有机肥,配合日式酶促生化,及时覆盖犁,促进植物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适宜种植密度低,提高田间渗透性。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