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干穗是什么病如何治疗,附症状
此篇知识文章会给全国农资人分解一下“小麦干穗是什么病如何治疗,附症状”的内容进行说明,期待对广大农友稍微有点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小麦干穗可能是全蚀性**或纹枯性**、根腐病和赤霉病。1、
全蚀性**:播种后20-30天及起床期间,使用15%**酮500倍液或12.5%全蚀净灌根。2、
小麦纹枯病:返青至拔节期间,病株率达到10-15%时,每亩使用8-10%g井冈霉素水的5%,或80%g15%**酮可湿性粉与60%水混合kg稀释喷雾。
小麦干穗可能是小麦全蚀病或纹枯病、根腐病、赤霉病,防治方法如下:。
(1)播种前使用200-300ml12.5%全蚀净水ml,然后与100kg小麦种子搅拌均匀,堆积约3小时。
或使用30-40ml适麦丹拌麦4.8-25%kg,堆闷3小时左右。
(2)播种前,用2%立克秀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
如果是病情严重的地块,用80ml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00-150ml,和10-12.5kg小麦种子搅拌均匀,干燥后播种。
(3)小麦播种后20-30天起床时,使用15%**酮500倍液或12.5%全蚀净灌根。
如果病情严重,每7-10天继续灌根一次。
(4)返青拔节期间,每亩土地使用20-30英亩ml苯醚甲环唑的30%·丙环唑乳油,或20-30ml硅噻菌铵悬浮剂12.5%,或20-40%ml2.5%咯菌腈悬浮剂80-100kg稀释,倒在小麦基部。
(1)播种前使用33%井冈山·蜡芽可湿性粉剂用0.2%,或25%**醇或25%**酮可湿性粉剂为0.1%,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为0.2%。
(2)返青至拔节期间,当病株率达到10-15%时,每亩土地使用8-10g井冈霉素水的5%,或80%g15%**酮可湿性粉,或15-30g12.5%烯唑醇,或80-1000g50%以上的菌灵,或50%ml20%的**酮60%kg稀释,喷洒植物基部,间隔7天后,继续喷洒一次。
(1)播种前,用50%福美双搅拌,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或用15%**酮搅拌,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03%,或用量为12.5%混合烯唑醇可湿粉(每60-800g该药物拌种50kg大约)50%退菌特和8096代森锰锌1%溶液浸泡约24小时。
(2)发病初期,每亩使用33块土地。
3-50g50%扑海因,或33.3-50g50%的菌核净化,或60%的菌核净化。67-10g15%**酮,或6.67-10g25%敌力脱,或50-66.67g50%福美双,或50-66.67g喷洒代森锰锌的75%(**酮和敌力脱只需喷洒一次,其它保护性杀菌剂需喷洒2-3次)。
(3)每亩返青至拔节期间使用50块土地ml烯唑醇40kg稀释喷雾(加叶面肥),每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1)播种前,用药物搅拌。
常见药物有2.5%咯菌腈种子剂(药种比例1:500)、20%克福种衣剂(药种比例1:50)、噻菌灵(用量为种子重量0.15%)、50%福美双(用量为种子重量0.5%)、50%多菌灵湿性粉剂(每150%)g拌种100kg)。
(2)小麦抽穗期,每亩土地使用110g的30%多·酮可湿性粉,或110ml井冈霉素28%·多菌灵悬浮剂,或230ml的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或70g的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50-60kg稀释喷雾。
(3)开花初期,每亩使用80块土地g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或250g的多菌灵·福美双·硫磺可湿性粉,或80g的0%多菌灵·**酮·福美双可湿粉,或130g的70%福·甲硫磺可湿性粉50-60kg稀释喷雾。
(1)从幼苗分蘖期到返青拔节期,基部叶呈**,自下而上呈干旱缺肥状。
苗期初,生根和地下茎变成灰黑色。病情严重时,次生根局部变黑。
拔节后,茎基1-2鞘内侧和病茎表面有灰黑色菌丝层。
(2)抽穗灌浆期,表现为植物变短褪色,生长参差不齐,叶色和穗色深度不同,潮湿时基腐“黑脚”,植物干枯,行成“白穗”。
剥去基部的叶鞘,可以看到黑菌丝体和菌丝结密集生长在叶鞘内表皮和茎表面。
(1)叶鞘:在发病初期,表面或近表面的叶鞘产生浅**斑点,然后变成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斑点。随后的病变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向内发展可延伸到茎,导致病株基部茎节腐烂,幼苗突然倒塌和死亡。
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叶鞘上的梭形斑点往往相互连接,形成云图案,中间呈浅黄褐色,周围有明显的棕褐色环。
(2)茎:当空气湿度较高时,病斑也会向内扩展到茎深,导致茎腐烂,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
(1)幼苗:感染种子不能顺利发芽,或发芽后未出土,芽鞘变棕腐烂。即使发芽成功,幼苗的茎、叶鞘和根也会产生棕色斑点,叶黄绿色,生长不良。
(2)叶片:幼叶,田间干旱或发病初期,常产生外缘黑褐色、中间色浅梭形斑点。老叶,田间湿度高或发病后期,病斑常呈长纺锤形或不规则黄褐色斑点,上生黑霉,严重时叶片早死。
(3)穗部:莺壳上形成棕色不规则病斑,穗轴和小穗梗容易变色。
环境潮湿时,外面长出一层黑霉。病情严重时,整个小穗枯萎,无结粒,或枯萎皱缩。
(4)籽粒:种皮上形成不定形病斑,多为黑褐色、中浅棕色长条或梭形病斑。
(1)幼苗腐烂:芽变棕色,然后根冠腐烂。
当病情严重时,幼苗相对**和薄,当病情严重时,幼苗死亡。容易从腐烂拉断病株,断裂棕色,腐烂组织粘性。
(2)茎基腐:基部组织受伤后变褐腐烂,导致全株死亡。
(3)秸秆腐烂:多发生在穗下第一节和第二节。
一开始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然后扩展成浅棕色到红棕色的不规则斑点。
(4)穗腐烂:一开始,小穗和英片上出现小水渍浅棕色斑点,然后逐渐扩大到整个小穗,小穗枯黄。
当环境潮湿时,病斑处会产生粉红色的胶状霉菌层。后期,小黑点密集分布,然后扩展到穗轴,病变部位为棕色,使受害部位以上的小穗形成枯白穗。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