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小麦一亩地用量,戊唑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此篇汇总会给朋友们分析一下“戊唑醇小麦一亩地用量,戊唑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的内容进行详尽说明,期望对各位农资人们有一点帮助,赶紧收藏吧!
1、根据不同作物和农药的有效稀释倍数,确定每亩土地的用量。
43%戊唑醇悬浮剂在小麦幼苗期每亩10-15毫升,用水稀释30-45升。2、
戊唑醇的稀释倍数根据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比例。常见剂型有75%的水分散粒剂、30%、36%、42%和48%的悬浮剂。
3、戊唑醇属于**类,其性能与**酮非常相似。
1、戊唑醇的剂量应根据作物和药物的有效稀释倍数确定。
一般来说,43%的戊唑醇悬浮剂可在小麦幼苗期每亩使用10-15毫升,用水稀释30-45升。喷洒时间可选择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5点后避免高温。
2、戊唑醇的稀释倍数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稀释。
常见剂型有75%水分散粒剂、30%、36%、42%、48%悬浮剂、2%干拌剂、2%湿拌剂、6%胶悬剂、25%水乳剂、43%悬浮剂等。果树上使用时,一般可选择43%戊唑醇,可治疗和预防炭疽病、斑点落叶病、黑星病等**。
3、戊唑醇属于**类,其性能与**酮相似。
由于其内吸性强,不仅可以用来处理种子,还可以消除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细菌。它还可以在作物中传导和消除体内的病原菌。
二、戊唑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小麦播种前,每100公斤种子使用2%立克秀干拌剂100-150克(有效成分2-3克)或6%立克秀悬浮剂30-45毫升(有效成分1.8-2.7克)混种。
②戊唑醇混合物对小麦发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般比正常非混合物晚发芽2-3天,最多延长3-5天,对后期产量无影响。
玉米播种前,每100公斤种子用400-600克(湿拌剂400-600克(有效成分8-12克)搅拌,播种前充分搅拌。
①播种前,每100公斤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400-600克(有效成分8-12克)。
②也可与6%立克秀悬浮剂商品量100-150克(有效成分6-9克)混合,播种前充分混合。
(1)接触戊唑醇时,必须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和操作的规则,穿防护服,工作时不吸烟或进食。
工作结束后,你可以用肥皂和水洗脸、手和**的部位。
(2)用戊唑醇处理的种子不能给动物饲料。
(3)戊唑醇必须储存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干燥、通风、阴凉处。
(4)如有中毒,必须立即就医,该药无特殊解毒剂,必须对症治疗。
(5)茎叶喷雾时,如果在蔬菜幼苗期和果树幼果期使用,一定要注意浓度,避免药害。
好文探索:戊唑醇小麦一亩地用量,戊唑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作物、农药有效稀释倍数来决定每亩地的用量,43%戊唑醇悬浮剂在小麦幼苗期每亩施10-15毫升,兑水30-45升稀释。2、戊唑醇的稀释倍数根据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比例,常见剂型有75%水分散粒剂,30%、36%、42%、48%悬浮剂等。
3、戊唑醇属于**类剂,该药剂的性能和**酮非常类似。
1、戊唑醇的使用剂量要根据作物、药剂有效稀释倍数决定,一般43%戊唑醇悬浮剂在小麦幼苗期每亩可以施用10-15毫升,兑水30-45升进行稀释。
喷药的时间可以选择在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5点之后,一定要避开高温的天气。
2、戊唑醇的稀释倍数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稀释,常见剂型有75%水分散粒剂,30%、36%、42%、48%悬浮剂,2%干拌剂、2%湿拌剂、6%胶悬剂、25%水乳剂、43%悬浮剂等。
在果树上使用时一般可以选择43%戊唑醇,这样能对炭疽病、斑点落叶病、黑星病等**进行治疗和预防。
3、戊唑醇属于**类剂,该药剂的性能和**酮比较相似。
由于它的内吸性比较强,所以它既可以用来处理种子,也能将依附在种子表层的病菌消灭。而且它还可以在农作物内体内进行传导,消灭体内的病原菌。
二、戊唑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小麦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100-150克(有效成分2-3克),或用6%立克秀悬浮剂30-45毫升(有效成分1.8-2.7克)进行拌种。
②戊唑醇拌种对小麦出芽有一定抑制作用,一般比正常不拌种晚发芽2-3天,最多延长3-5天,对后期产量没有影响。
玉米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400-600克(有效成分8-12克)进行拌种,充分拌匀后再进行播种。
①高粱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400-600克(有效成分8-12克)。
②也可以用6%立克秀悬浮剂商品量100-150克(有效成分6-9克)进行拌种,充分拌均后再播种。
(1)接触戊唑醇一定要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操作的守则,穿好防护衣服,工作时不能吸烟和进食,工作结束后可以使用肥皂和清水洗脸、手和**部位。
(2)用戊唑醇处理过的种子不能给动物做饲料。
(3)戊唑醇必须要贮存在干燥、通风、阴凉和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
(4)如果有中毒的情况发生,一定要马上就医,该药没有特殊解毒剂,必须要对症治疗。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