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疯牛病有哪些预防方法?

2023-12-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44 次
疯牛病有哪些预防方法?

  这一篇总结会给全国农友们分析“疯牛病有哪些预防方法?”的内容进行剖析,希望对广大农友有些许帮助,赶紧收藏吧!

  对疯牛病的预防应做到以下几点:(1)对于确诊和疑似疯牛病的牛、羊的**必需焚烧。严禁用病死牛的**内脏、骨髓等作其他牲畜、动物、家禽的饲料。

  (2)禁止食用病畜或可疑病畜的肉、**等的制成品。禁止用病畜的皮革等作为人类的消费品。

  (3)加强海关检疫,严禁病畜输入。

  (4)严格施行对生长激素、**的制备、注射、输血及血制品的监督,脑电图植入电极的供体者的病史、健康情况等应严格筛选与控制。

  (5)对朊毒体病患者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和污染物,认真实行一次性处理。

  (6)对接触疯牛病病畜的工作人员应作好个人防护,严禁病畜的**、肠内容物、**、唾液自然流出,被污染地面应消毒。

  牛流行性感冒简称牛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黄牛、高产乳牛和怀孕后期的牛,症状重,死亡率高。病牛和健康牛接触,经呼吸道传染,蚊、蝇等吸血昆虫能间接传染本病。

  本病来势凶猛,传播快,呈地方性流行,以多雨高温的6~9月份为多发季节。

  牛传染上该病,经过2~3天的潜伏期,突然发病,很快蔓延全群。

  特征是病牛体温升高达40℃以上,稽留1~3天,皮温不整,精神萎顿,不食,反刍停止,心跳增快,每分钟可达120次,心音增强。病牛眼结膜潮红、水肿、流泪。颈伸直张口,呼吸急促,每分钟达40~100次,易引起肺气肿造成纵隔破裂,使气体蔓延到肩、腰、臀部肌膜形成皮下水肿。

  严重者常因窒息而死亡。

  发现病牛要立即隔离消毒,封锁疫区,消灭蚊蝇等吸血昆虫,积极治疗病牛,能有效地控制疫情。

  (1)阿斯匹林25~30毫升,或复方氨基比林24~40毫升,或30%安乃近20~30毫升,皮下注射。也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5升,静脉注射,以缩短病程,促进病牛恢复。

  (2)对重症病畜在加强护理的同时,内服阿斯匹林20~30克或注射30%安乃近20~30毫升以解热。另用10%安钠咖20毫升肌肉注射以强心。再用青霉素100万~200万单位,或链霉素200万~400万单位肌肉注射,防止继发感染。为避免过度肺水肿,可静脉放血1500~2500毫升。

  (3)中药治疗:可用细辛80克,麻黄100克,防风120克,大黄60克,研末加温水2升,一次灌服,每日一次。或用生姜250克,大蒜150克,陈醋300毫升,把生姜和大蒜捣烂,加入陈醋,再加入温水适量,一次灌服,每隔8小时一次,连灌2~3次。

  **牛常见代谢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哪些。

  五号病是由五号病毒与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病的特点是在**粘膜、蹄部和**皮肤发生水泡。病原体:五号病病毒,属RNA型病毒,是种很微小的病毒。

  流行病学:病畜和带毒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它们的唾液、粪便、**液和水泡等排出大量病毒污染周围环境而传播。也可通过飞鸟、蝇类、鼠类、犬猫和人作为传染媒介传播。传染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

  本病可发生远距离的跳跃式传播,空气成为重要的传染媒介,经呼吸道感染。本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极高,畜群中发病后,经2—3天后,常可波及全群,引起大流行。

  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症状:潜伏期:平均2—4天,最长达7天左右。

  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1—2天后在唇内部齿龈、舌面和颊部黏膜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泡,口温高,这时口内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状,常挂满嘴边、采食、反刍停止。水疱经昼夜破裂形成浅表的红色糜烂,水疱破裂后体温降到正常,糜烂渐愈合,全身症状逐渐好转。

  如继发细菌感染,糜烂会加深,发生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有时并发纤维蛋白性坏死性口膜炎和咽炎、胃肠炎,在**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表现红肿、疼痛,并迅速发生水疱,很快破溃,出现糜烂,或干燥结成硬痂,然后逐渐愈合。

  若病牛衰弱或饲养不当,糜烂部位可能发生继发性感染化脓、坏死病牛站立不稳,行走困难,严重时蹄匣脱落。如牛疼痛、表现挤**反抗,时间长时,可以引发**炎,泌乳量减少,有时泌乳量损失多达75%,严重时泌乳停止。防治措施:本病由于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必须高度重视。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平时应认真贯彻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定期预防接种等,当发现本病后必须迅速采取防制措施,认真贯彻“早、快、严、小”的原则以扑灭本病的流行。“早”就是发现病情要早,“快”就是隔离、消毒、防治要快,“严”就是控制和处理要严,“小”就是要将疫情局限于小范围内,不要让它扩散。

  本病的防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预防消毒工作。2、每年应定期进行预防注射,给牛注射五号病弱毒疫苗,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6个月。

  3、认真做好检疫工作,未经检疫的牛一律不准调出或引进。4、加强屠宰场,肉食品加工厂和畜产品交易市场的检疫工作。

  5、发生疫情时的措施:①报告疫情,当发现五号病或疑似五号病病畜时,应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通知邻近地区及时采取防制措施。②隔离病畜,对病畜污染的周围环境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③根据疫情情况,及时划分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对疫点和疫区要实行严格封锁。在封锁期间,疫区内的牲畜应就地圈养,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牛要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在母牛产犊后的早期泌乳阶段,泌乳高峰出现最快,约在产犊后40天达最高峰,而食欲不良的恢复很慢,直至产犊后70天才达最高峰,因此在产犊后10周内食欲较差,能量和葡萄糖的来源不能满足泌乳消耗的需要,假如饲料日粮中营养不平衡,亦即碳水化合物摄食不足及蛋白质和脂肪成分摄食过多,或者三种营养物质均摄食不足,就产生能量负平衡及生糖先质缺乏,呈现临床和亚临床酮病。

  饲喂含足够蛋白质、能量和微量元素的全价日粮。对于泌乳期的牛更要如此。

  牛既不能营养不良,也不要过于肥胖。妊娠后期,限制挤**次数,饲喂优质牧草,避免饲喂发酵青贮。

  分娩前后,可投喂丙酸钠,每次120克,每天2次,连用10天,预防效果较好。在管理上,要做到厩舍清洁,冬暖夏凉,空气流通,牛床干燥,环境舒适。

  妊娠后期,应在平坦运动场做适量运动。对前胃**、真胃变位、产科病和各种中毒病等,应早期确诊,及时治疗,以避免继发酮病。

  补充葡萄糖,每天不少于1000克,口服或静脉注射。也可用丙酸钠、丙三醇250~500克,内服,每天2次,可收到较好效果。

  还可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00~200国际单位,氢化**02~04克或**10~20毫克,1次肌内注射,若与葡萄糖溶液并用,疗效更好。为解除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500~1000毫升,1次静脉注射。

  维生素A每千克体重500国际单位内服,维生素C2克、维生素E1000~2000毫克,1次肌内注射,可收到一定辅助效果。有神经症状的,可用水合氯醛或氯丙嗪等药物治疗。

  **牛产后瘫痪与其体内的代谢密切相关,血钙下降为其主要原因。

  通过对患过此病的乳牛调查,发现饲料单纯,并且钙、磷比例失调。围产期、分娩前阶段饲料配合不当,饲喂高钙低磷饲料,使**中血钙浓度增高,**甲状腺的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增多,同时抑制了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导致泌乳时动用骨骼钙的能力降低。

  饲喂高蛋白、缺碘、离子平衡失调的日粮,都与产后瘫痪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妊娠后期,胎儿的骨骼发育很快,如果饲料中没有补充足够的钙,将导致母体骨骼中储存的钙大量丧失,因此在分娩后,骨骼中可动用的钙也大大减少。

  乳牛在分娩后的泌乳过程中,大量的血钙进入初乳,使体内钙的丢失速度超过了钙从消化道吸收和骨骼中钙动员的速度,**中流失的钙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导致血钙浓度急剧下降而发病,同时大量血糖转化为乳糖,使血糖下降出现低血糖,对大脑也可产生低血糖性抑制。

  在分娩过程中,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其后转为抑制。分娩后腹压急剧下降,同时**开始泌乳,大量**进入**,引起脑的血压下降,出现暂时性供血不足。大量血糖转化为乳糖,使血糖下降,这些因素都将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从而使甲状旁腺的功能减弱,使机体动员骨骼中的钙的能力降低,造成血钙急速下降。

  预产前半个月,可喂高磷低钙饲料,人为造成一个钙、磷的负平衡,同时饲喂酸性饲料,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在分娩的头几天,适当的减**饲料和可口的饲草喂量,保持母牛的一个良好食欲。

  同时加强饲喂环境的卫生,给予一定的运动。有报道称,产前3天和产后3天内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和10%葡萄糖各500毫升,每天1次,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治疗产后瘫痪主要有钙剂疗法、**送风法以及**注射法。

  钙剂疗法:约有80%的病牛经用8~10克钙一次静脉注射后即刻恢复。

  10%的葡萄糖酸钙800~1400毫升静脉注射效果甚佳,多数病例在4小时内可站起,对注射6小时后不见好转者,可能伴有严重的低磷酸盐血症,可静脉注射15%磷酸二氢钠250~300毫升,实践证明有较好效果,但必须缓慢注射。

  **送风法:先用酒精棉球消毒**和**管口,防止感染,先注入青霉素注射液80万单位,然后用**送风器往**内充气,充气的顺序是先充下部乳区,后充上部乳区,而后用绷带轻轻扎住**,经2小时后取下绷带,12~24小时后气体消失。

  此种方法如果和静脉注射钙剂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注射法:**送风法虽然效果较好,但打入空气量比较难控制,并且需要专用器具,建议还是以**注乳法替代送风疗法。

  经临床使用证明其疗效甚至比**送风法更好,且方法简便。使用消毒过的注射器和通乳针,通过**导管向乳室内注入健康母牛的新鲜牛**,前乳室每室注入250~300毫升,后乳室每室注入300~350毫升,注入完毕退出通乳针时,用手指轻轻捻转**,防止乳汁外溢即可。

  必须引起重视的是:注入的乳汁必须是无**炎的健康乳牛的牛**,并且挤**时要严格消毒,以免造成**炎和布鲁氏菌病的传染。结合补钙疗法,疗效更佳。

  引起牛低镁血症的因素有两种,一种属于外源性因子的作用,即饲料日粮中镁的含量不足,这是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另一种属于内源性因子的作用,即牛瘤胃内容物化学变化引起镁的吸收不良。由于牛体内镁的缺乏或减少,引起镁、钾、钙、磷比例失调,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

  在阴雨之后生长的青草富含蛋白质和钾,而含镁、钙、钠离子和糖较低,故在春末、夏季、秋初是发病的特定时间,特别是在极富含有机氮(如施碳酸氢铵)的土地上放牧和采食园田肥嫩青草的牛更易发病。牛吃食减少,可影响镁的吸收。牛有腹泻可使镁的排出增多。

  产犊母牛在哺乳期由于犊牛吸吮乳汁,降低母牛体内镁、钙的含量,一般母牛产后7天左右发病。

  在本病危险期,可口服氧化镁或硫酸镁,每头牛30~40克。

  早春出牧前给予一定量的干草。在青草茂盛时节不宜过度放牧或吃得过饱。在缺镁地区,青绿牧草在牛羊放牧前或收割青贮时,每公顷牧场可喷洒硫酸镁20~30千克,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用钙镁合剂(葡萄糖酸钙250克、硫酸镁50克,配成1000毫升注射液)400~800毫升静脉注射。用25%硫酸镁溶液200毫升肌内注射,也可将2~4克硫酸镁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症状好转后改为肌内注射维持量。10%葡萄糖酸钙500毫升静脉注射,再以20%硫酸镁或氯化镁200~400毫升皮下注射。

  同时内服氯化镁60克,至少连服1周,而后逐渐停止。硫酸镁15克、葡萄糖酸钙40克、葡萄糖50克、纯化水500毫升,灭菌后静脉注射。

  该病主要发生于3~6岁、1~3胎的**牛,5胎后的**牛发病较少。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为最高。临产牛和产后3天内的**牛发病较多,发病率与产**量成正比例,产**量越多,发病率愈高。

  当饲养管理不善、突然变换饲料或长期饲喂低劣精料也可诱发本病。饲料单纯,配合不合理,优质青干草料不足或长期过量饲喂块根类饲料。采食过量或误食大量易产酸发酵的精料,产生大量的乳酸,从而降低瘤胃液pH,破坏正常的消化功能,并作用于全身引起酸中毒。

  在饲料中添加碳酸盐,一般在高产**牛精料中添加08%~15%的碳酸氢钠。

  在日粮中适当增加有效的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在**牛中的含量不低于15%。

  瘤胃接种乳酸利用菌——埃氏巨型球菌。

  日粮中添加抗生素——莫能霉素和泰乐菌素。

  为防治瘤胃酸中毒可以在高精料日粮中添加苹果酸,降低瘤胃内的pH,减少慢性酸中毒。

  排除胃内产酸发酵的内容物,以1%氯化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用粗胃管反复导胃、洗胃,直至瘤胃液pH呈中性或碱性为止。

  对呼吸困难有窒息先兆者,应缓慢静脉注射3%双氧水200毫升和25%葡萄糖溶液2000毫升,注射后继续洗胃。对重症病例应立即进行瘤胃切开术,先排除瘤胃内容物,冲洗干净后放入优质干草和移入健康牛的瘤胃内容物,术后每天灌服健康牛新鲜瘤胃内容物3~5升,连续灌服3天。

  缓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1500~200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重症者12小时后再注射1次。**液pH达66时即停止注射。

  补充水和电解质,可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复方氯化钠溶液2000~250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病初用量可稍大。防止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100万单位,一次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

  由于成年牛饲料中缺磷所引起的磷钙代谢紊乱性**。主要因长期单纯饲喂钙多于磷的饲料,或钙、磷均少的饲料,导致钙、磷比例不平衡而发病。

  妊娠牛因胎儿生长的需要,以及产**盛期,大量钙、磷随乳排出,均可使体内钙、磷相对缺乏。

  平时按饲养标准配合日粮,保证日粮中钙、磷含量及其比例(一般钙、磷比例在15~2∶1、

  不要低于1∶1,或超过25∶1),适当运动,多晒太阳。

  发病后,要改善饲养管理,多喂青干草或富含磷的饲料,减少蛋白质或脂肪性饲料,适当运动,多晒太阳。

  药物治疗,主要是补磷、钙及维生素D,可用骨粉250克内服,每天一次,5~7天为一疗程。磷酸二氢钠80~120克内服,每天一次,连用3~5天。20%磷酸二氢钠液300~500毫升或3%次磷酸钙液100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5天。磷酸氢钙每次10~40克或乳酸钙每次10~30克,鱼肝油每次20~60毫升,每天2~3次混入饲料中喂给。

  对严重病例,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0~600毫升,或5%氯化钙100~250毫升。肌内注射维生素AD液5~10毫升,也可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维生素D2胶性钙液25万~10万国际单位,每天1~2次。

  维生素D缺乏症,是犊牛由于缺乏维生素D所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性**。

  常因母牛维生素D、钙、磷缺乏导致先天性佝偻病。或因饲料中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当,缺少光照等因素引起后天性佝偻病。

  加强对妊娠牛和哺乳牛的饲养管理,经常补充维生素D和钙。犊牛要给予良好的青干草和青草。及时治疗胃肠道**及体内寄生虫病。

  发病后,要改善饲养管理,给予骨粉及富含维生素D的饲料,适当运动,多晒太阳。药物治疗主要是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用鱼肝油10~15毫升内服,每天一次,发生腹泻时停止服用。或用维生素D2胶性钙液1~4毫升,皮下或肌内注射,每天一次。或用乳酸钙5~10克内服,每天一次。10%氯化钙5~1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钙10~2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一次。

  由于环境、营养、内分泌和遗传等因素引起的舔食和啃咬通常不采食的异物为特征的一种顽固性、味觉错乱的新陈代谢障碍性**。主要病因有:①饲料单一。

  钠、铜、钴、锰、铁、碘、磷等矿物质不足,特别是钠盐的不足。②钙、磷比例失调。

  ③某些维生素的缺乏。④患有佝偻病、软骨病、慢性消化不良、前胃**、某些寄生虫病等可成为异食的诱发因素。

  必须在病原学诊断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改善饲养管理。应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喂给全价配合饲料。

  当发现异食癖时,适当增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此外喂料要定时、定量、定饲养员,不喂冰冻和霉败的饲料。在饲喂青贮饲料的同时,加喂一些青干草。

  同时根据牛场的环境,合理安排牛群密度,搞好环境卫生。对寄生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犊牛出生到老龄淘汰,定期驱虫,以防寄生虫诱发的恶癖。

  治疗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继发性的**应从治疗原发病入手。

  A。钙缺乏的补充钙盐。

  如磷酸氢钙。注射一些促进钙吸收的药物如1%维生素D5~15毫升,维生素AD5~15毫升,也可内服鱼肝油20~60毫升。

  碱缺乏的**食盐、小苏打、人工盐。

  贫血和微量元素缺乏时,可内服氯化钴0005~004克,硫酸铜007~03克。缺硒时,肌内注射01%**5~8毫升。

  C。调节中枢神经,可静脉注射安溴100毫升或盐酸普鲁卡因05~1克。

  氢化可的松05克加入10%葡萄糖中静脉注射。

  瘤胃环境的调节:可用酵母片100片,生长素20克,胃蛋白酶15片,龙胆沫50克,麦芽粉100克,石膏粉40克,滑石粉40克,多糖钙片40片,复合维生素B20片,人工盐100克混合一次内服。1日一剂,连用5天。

  由于硒和维生素E缺乏所引起的一种**。以骨骼肌和心肌发生变性、坏死为特征。

  犊牛(1~3月龄)多发,常呈地区性。主要是因牛采食缺硒地区的饲草或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土壤中含硒的饲草、饲料而引起硒缺乏。长期舍饲含维生素E很低的草或长期放牧在干旱的枯草牧地,引起维生素E不足或缺乏。采食丰盛的豆科植物,或在新近施过含硫肥料的牧地放牧,也会导致维生素E缺乏和肌营养不良。

  含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的缺乏,各种应激因素的**,也可成为诱发白肌病的因素。

  平时加强妊娠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冬季多喂优质干草,增喂麸皮和麦芽等。

  在产前2个月,每日可补喂卤碱粉10克。在白肌病流行地区,入冬后每两周对妊娠牛肌内注射维生素E200~250毫克,每20天肌内注射01%**液10~15毫升,共注射三次。

  对犊牛也可采用同样的预防方法,剂量减半。

  常用05%**液8~10毫升,肌内注射,隔20天再注一次。维生素E注射液50~70毫升,肌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数日。

  同时,应进行对症处置。

  由于饲料中维生素A及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所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合理配合日粮,加强饲料保存,保证饲料中有足够胡萝卜素含量。注意肝脏**和胃肠**的预防和治疗。对妊娠母牛要适当运动,多晒太阳。

  应立即更换饲料,多喂富含胡萝卜素的饲料。内服鱼肝油,成年牛50~100毫升,犊牛20~50毫升,每天一次,连续数天。

  或用维生素A注射液,肌内注射5万~7万国际单位,每天一次,连续5~10天。也可一次大剂量注射(50万~70万国际单位)。

  给予抗生素和磺胺药以预防并发感染。同时,采取对症治疗,如消化不良给予健胃药,腹泻时给予消炎止泻药等。

  李氏杆菌是一种牛等家畜、家禽、啮齿动物和人共患的散发性传染病。

  **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白细胞增多。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

  病原体为单核白细胞李氏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周身有鞭毛,能运动。本菌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青贮饲料、干草、土壤和粪便中能长期生存,但3%石炭酸、70%酒精等常用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

  多散发,偶有地方流行性。有研究发现,土壤肥沃、富于腐殖质的地区多发,而白垩土或沙土地区甚少。

  各种年龄的牛均可发病,但幼牛多发,且发病较急,妊娠母牛也较敏感。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和受伤的皮肤感染。

  病畜和带菌动物排出病菌,污染周围环境。本病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

  本菌可在青贮饲料中增殖,当牛采食了这种含有大量本菌的青贮饲料,即可感染发病。饲料和饮水是主要的传染媒介,吸血昆虫也能起传播的作用。

  潜伏期为2~3周,短的仅数天,长的可达2个月。成年病牛主要表现神经症状。

  发热、流涎、流鼻涕、不安,头颈因一侧性麻痹而向一侧偏,该侧耳**,眼半闭,并沿该方向做圆圈运动,遇到障碍以头抵撞。有的因吞咽肌麻痹而大量流涎。

  1~2周后,全身衰竭,常后肢麻痹卧于一侧,呈昏迷状态,最终死亡。妊娠母牛常**,但不伴发脑症状。

  幼犊常伴发败血症,**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病牛绝大多数迅速死亡。

  剖检病变不明显,只见脑膜轻度充血和炎症,幼犊肝灶状坏死和胃肠出血。

  (1)磺胺二甲嘧啶每次每千克体重灌服01克,首次量加倍,每12小时一次,效果良好。

  (2)复方新诺明配合等量碳酸氢钠片,每次成年牛各50~60片,每天2次。

  (3)早期大剂量应用青霉素、土霉素或磺胺嘧啶钠,可能有效,但病牛出现神经症状时难以奏效。

  据经验,采用磺胺二甲嘧啶50毫升肌内注射,配合维脑路通10~20毫升,维丁胶性钙20毫升,每天2次,每次三针同时使用,3~5天后能获得满意效果。

  搞好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消灭鼠类及外寄生虫,不喂变质的青贮饲料。

  隔离治疗病牛,消毒场地和用具。不从疫区引进牛群,如必须引进则加强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