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从苗到产蛋多久
本篇总结会给广大农资人解释“蛋鸡从苗到产蛋多久”的内容进行精细讲解,期待对各位农资人们有所收获,欢迎大家收藏本站!
一般来说,蛋鸡从鸡苗养到4个月左右就会开始下蛋,超过50%的蛋鸡在140天左右就会开始下蛋。蛋鸡品种应选择觅食能力强、蛋质好、体质强、抗病能力强、产蛋率高、耐粗饲、适应当地环境的本地鸡。
好文探索:从孵化到产蛋,蛋鸡的生长历程你知道吗?
随着育种和营养、管理等技术的进步,蛋鸡的生产性能越来越好。目前,国内已经有一部分优秀养殖场能够做到产蛋高峰期10~12个月,产蛋期全程料蛋比2.0左右,600日龄蛋鸡产蛋率仍然在80%以上,最优秀的蛋鸡场可做到700日龄产蛋数500枚。
国内多数养殖场仍然是在6~8个月产蛋高峰期,500余日龄淘汰,两者比较可见,700日龄后淘汰的鸡群入舍鸡产蛋量30kg以上,两批鸡即可达到前者三批鸡的产蛋总量,而且可以减少一次育雏,以10万羽存栏量的鸡场计,可减少产蛋前的饲料消耗800t以上,节约育雏时间150天,人力、药品、取暖、设备等费用20万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观。
图源网络养殖阶段1.1养殖阶段划分。
目前国内蛋鸡养殖以使用预混料为主,为方便饲料**,饲料厂和养殖场将蛋鸡生产周期简单粗暴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②育成期(7W~18/产第一枚蛋)。
③产蛋期(19W/产第一枚蛋~蛋鸡淘汰)。
更科学的养殖场往往会把蛋鸡的整个养殖周期更精准的划分为5个时期,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为8个养殖阶段:。
①育雏期(出壳~12W)(0~3开食、4~6育雏前、7~12育雏后)。
③预产期(16W~17W/产第一枚蛋)。
④产蛋高峰期(18W/产第一枚蛋~54W/产蛋率<90%)(35W前和后)。
⑤产蛋后期(产蛋率<90%~淘汰)。
是指雏鸡从出壳到生殖系统快速发育之前的时期,此时期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消化能力弱和营养要求高。
开食期为消化、免疫系统与内脏快速发育的时期。
育雏前期为免疫系统、骨骼快速发育的时期。
育雏后期为骨骼、肌肉快速生长的时期。
是指蛋鸡生殖系统开始发育的时期,此时期时间较短。
蛋鸡从进入13周龄开始,增重开始减慢,骨架进一步拉大,肌肉生长加快,生殖系统发育逐渐加快。
蛋鸡进入性成熟期,此时期蛋鸡体重增长迅速并进入第二个高峰期,卵泡开始发育,骨钙沉积能力加强,蛋鸡为进入产蛋期做准备。
在35周之前,鸡群的体重、采食量、日产蛋重逐渐增加直至达到稳定。35周之后,鸡群的生产性能达到最佳,体重和采食量保持相对稳定。
鸡群产蛋率逐渐下降,蛋壳质量变差,料蛋比逐渐增加。
图源网络营养管理1.1育雏期营养管理。
育雏期是打造高产蛋鸡的关键时期,蛋鸡85%的骨骼发育在6周龄前完成,至育雏期结束,蛋鸡骨骼发育达到95%以上,内脏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基本完善。
故此,在育雏期开始就应重视骨骼和内脏的健康发育,育雏期饲料应侧重于高营养、易消化、能促进内脏和骨骼的发育。在整个育雏期,日粮应保持1%的含钙量,钙与有效磷的比例保持在2.5左右的最佳水平(有效磷包括使用植酸酶释放的植酸磷)。
在育雏期,通过使用酶制剂、肠道健康产品(如益生菌、低聚糖、短链脂肪酸等),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发育,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为构建强壮蛋鸡打下坚实基础。
①雏鸡以膨化日粮开食最佳,日粮蛋白质水平在20%左右,蛋氨酸>0.5%,可消化赖氨酸1.0%以上,代谢2900kcal/kg~3000kcal/kg。
开食料应饲喂2~3周。
②2周龄后,雏鸡的饲料可逐渐过渡为粉料,日粮蛋白质水平应保持在18.5%左右,蛋氨酸>0.42%,赖氨酸和能量基本不变,并在日粮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日粮纤维以锻炼消化系统。
③育雏后期,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到17.5%,蛋氨酸>0.4%,氨基酸和能量降低10%~15%,进一步增加日粮纤维含量。
育成期是蛋鸡养殖中常常被忽略的时期。
事实上,育成期饲养的成功与否会严重影响蛋鸡产蛋期的采食量、料蛋比和死淘率。蛋鸡在育成期的肠道锻炼程度直接影响产蛋期的采食量,进而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和健康状况。
育成期营养不合理的鸡群往往采食量低,蛋个体小,在产蛋期需要营养浓度更高的饲料,而不得不采用性价比较低的原料,从而降低养殖效益。
建议育成期日粮粗蛋白16%、代谢能2750kcal/kg~2850kcal/kg,而钙磷水平与育雏期基本一致。
为锻炼蛋鸡的肠道,建议育成期日粮纤维素水平保证不低于4.2%。蛋鸡育成期可选用的优质纤维饲料有麸皮、脱脂米糠和甜菜粕等。
预产期蛋鸡开始进入性成熟阶段,此时期应使用预产期日粮。预产期营养管理的重点是使蛋鸡适时开产。
①预混料。预产期日粮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水平一般和产蛋期饲料的保持一致,所以使用预混料的养殖场应在此时期更换为产蛋期预混料。
②日粮营养。逐渐减少纤维素水平,增加蛋白质含量,同时将日粮钙含量增加至2.5%(相当于在育成料的基础上补充约4%的碳酸钙),同时开始在清晨逐渐增加光照时间。
③换料。预产期饲料的开始使用时间是16周龄初且体重达到1350g(褐壳、粉壳蛋鸡)或1200g(白壳蛋鸡)。
如果鸡群已经达到16周龄,但体重没有达标,可以适当增加日粮蛋白质含量,但不建议增加钙质和光照时间,以免鸡群开产体重偏小,影响产蛋性能。
图源网络1.4产蛋高峰期营养管理。
将产蛋前期料更换为产蛋高峰期料。
①日粮。为获得尽可能长的产蛋高峰期,优质的日粮需要保证在日采食量不高于100g的情况下,能够满足此时期蛋鸡产蛋和体重增长的营养需要。
要达到如此高的营养水平,使用高能量原料(如油脂)非常重要。
建议日粮营养水平不低于:粗蛋白16.5%,代谢能2700kcal/kg~2800kcal/kg,蛋氨酸0.42%,钙3.7%,有效磷0.32%左右。
在重视脂溶性维生素时,B族维生素作为体内多种酶的辅酶,参与体内几乎所有营养物质的代谢。B族维生素不足时,不但饲料利用率下降,料蛋比增加,往往还会出现采食量低、鸡掉毛、蛋壳颜色变浅等现象。
为获得最佳的料蛋比,我们不仅需要添加充足的B族维生素,还需要使用酶制剂来提高饲料消化率,使用益生菌、短链脂肪酸、植物精油、有机酸等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来保护肠道健康。
鸡体内性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变弱,骨钙含量下降,蛋形增大,导致蛋壳质量下降,破壳蛋、沙皮蛋增多,蛋壳颜色变浅,鸡群易出现骨折或瘫痪现象。
①在产蛋后期,保持鸡群体内高水平的雌激素和增加钙的吸收是营养调节的主题。往往通过增加钙质、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来实现此目的。
②建议在产蛋高峰期日粮的基础上补充维生素D3、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C,使用铁、锌和锰的氨基酸螯合物,增加日粮钙含量,用以改善蛋壳质量。
③增加维生素E等维持机体激素水平,尽量减缓产蛋率下降的速度。
图源网络影响产蛋性能的关键问题1.1关键问题。
要延长蛋鸡养殖周期,提高蛋鸡使用效率,有五个关键性制约因素,分别是:。
①蛋壳质量问题,表现为破蛋率高,颜色变浅,鸡蛋不好出售。
②脂肪肝现象和肝脏解毒、抗氧化能力降低等肝脏问题导致的死淘率升高。
③肠道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导致的过料、料蛋比升高。
④骨钙动用过多造成的瘫痪、骨折等骨骼问题。
⑤因含硫氨基酸或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的掉毛现象。
图源网络1.2关键问题的营养调控。
随着产蛋日龄的增加,蛋重逐渐增大,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减弱,蛋壳逐渐变薄,颜色变浅。影响蛋壳质量的营养因素很多,大概可归为以下4类:。
要保持蛋壳的厚度与硬度,蛋鸡需要摄入足够的钙磷。产蛋后期要将钙磷比例提高而不是降低,应该适当增加石粉的用量,减少磷酸氢钙的用量。
②维生素水平。维生素的添加量及其比例对于蛋壳质量影响很大。
VD水平过高也会影响蛋壳的质量,尤其是颜色和光泽。而过高水平的VA、VD还会造成严重的肝脏负担,使蛋鸡后期出现肝脏问题,死淘率增加。
实际上,饲料中B族维生素的添加量不仅与蛋壳颜色有关,还决定着饲料的消化利用效率、鸡群产蛋率、蛋鸡的毛色等。
铁、锌、锰、铜和硒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与利用相互之间有非常复杂的互作关系。同时,二价金属离子是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会严重影响饲料中维生素的活性。
使用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可以通过肠道的氨基酸吸收通道吸收微量元素,还可以减少二价金属离子对维生素的破坏,这已经成为改善蛋壳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日粮电解质平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钠钾氯的平衡,第二层次为在第一层次基础上的钙与重碳酸根平衡,第三层次为饲料中的总酸碱平衡。在一定的范围内,日粮中的钠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与家禽的酸碱平衡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当日粮的电解质不平衡时,会降低蛋鸡的采食量和产蛋水平。
市售的蛋鸡日粮普遍含有较高水平的氯离子,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使用不含氯的钠钾源,如碳酸氢钠、硫酸钠、硫酸钾等。
肝脏是鸡体内最大的实质**,肝脏出现问题可造成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代谢障碍、卵磷脂等卵黄物质合成不足(导致产蛋率降低)、机体解毒能力下降(出现毒素积蓄或慢性中毒现象)、VA、VD转化与储存受影响(导致蛋壳厚度减小,蛋壳颜色变浅)。
解决肝脏问题,尤其是脂肪肝现象,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合理的维生素水平。VE、VC、VB12、胆碱等具有保护肝脏的功能,适当增加此类维生素,可以明显减少由肝脏问题造成的产蛋鸡死亡现象。
VA、VD需要在肝脏中转化和储存,盲目增加这两种维生素的水平,会给肝脏带来严重的负担。保持动物机体中的VA和VD处于合理的水平,既能够满足动物机体需要,又不增加肝脏负担。
②日粮的营养平衡。日粮中的蛋白质能量失衡和氨基酸配比的不合理都需要通过肝脏进行调节。
过量的蛋白质需要通过肝脏的脱氨基作用合成**酸排出体外。糖类、脂类与氨基酸之间的相互转化需要通过肝脏参与的糖原异生、脂肪酸合成、转氨基作用来达成。平衡的日粮营养能够减少因此类代谢造成的肝脏负担,延缓肝脏衰老。
使用一定量的优质油脂也可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饲料中的违禁药物、重金属、霉菌毒素、微生物毒素、硝酸盐类和其他有毒物质都需要通过肝脏进行解毒。养殖场在采购原料时,应选择洁净、无霉变的原料,油脂要注意杂质和酸价,石粉等矿物原料注意检测重金属含量,不使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喷浆原料等。
肠道的主要作用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肠道内的复杂微生物群体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体系,一旦平衡被破坏,就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肠道还是动物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是动物机体抵御外来微生物和毒素的重要防线。
①高饲料利用率。肌胃的研磨能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能力、肠道的吸收能力都可以通过锻炼来进行提高。
消化系统的最佳锻炼时期是育成期,在此阶段,应该通过适量粗纤维饲料来增强消化道的消化吸收能力,适当提升产蛋期采食量。 我们还可以添加外源性的酶类,如植酸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蛋白酶、淀粉酶等,来帮助动物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原料的消化利用率。
②调节肠道菌群。在无抗日粮环境下,平衡的肠道菌群对于蛋鸡意义重大。
在雏鸡时期,可以通过外源性补充有益菌来达到定植占位、限制有害菌数量的目的。产蛋鸡的消化系统更为成熟,既可以直接补充有益菌,也可以使用作用于肠道菌群的调节剂,如低聚糖、有机酸、植物精油等,以维持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的繁殖。
③增强消化道免疫功能。动物消化道黏膜上分布着各种大量的免疫细胞,通过分泌抗体和免疫因子、吞噬、杀灭作用等保护动物肠道和机体健康。
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通过保护黏膜结构和功能、减少氧化应激,**抗体和免疫因子产生等方式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合理使用维生素和其他肠道保护剂,有利于保护和增强消化道的免疫功能。
一枚蛋壳里面的钙约有35%~40%于骨,蛋鸡骨钙释放的能力不仅与蛋壳质量相关,更影响着骨本身的质量。蛋鸡骨钙储备不足,常常出现蛋壳薄、鸡瘫痪、胸骨变形、骨折等现象。
①育雏期是构建健康骨骼的关键时期,雏鸡骨骼发育率在6周龄时达到85%、10周龄时达到95%以上。所以育雏期的营养水平和雏鸡发育情况直接关系到鸡群的骨骼健康和蛋壳品质,育雏料在保证雏鸡生长速度的前提下,钙含量不能低于1.0%,以保证钙的摄入。
②至产蛋后期,机体骨钙调动太多,骨密质变薄,骨小梁消失,骨的硬度降低。此时调整日粮中钙磷含量,增加钙的补充对于延缓骨骼老化,提升蛋壳品质非常重要。
所以产蛋后期的日粮与高峰期相比,要做出比较大的调整。
产蛋鸡掉毛现象普遍存在,一般掉毛严重的鸡群产蛋率下降非常快,大多数掉毛问题归根结底是营养问题。
掉毛现象与鸡群蛋白质总量、氨基酸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的摄入量不足有极大关系。设计饲料配方时,应充分考虑鸡群的品种、产蛋率和采食量,以此为依据设计饲料的蛋能比、氨基酸含量与比例。
日粮中的VB2、VB6、生物素、烟酸、泛酸、叶酸等直接关系到鸡羽毛的发育和保持情况,适当增加B族维生素,也能够帮助解决鸡群的掉毛问题。
精选问答:
1、三八零母鸡多久可以下蛋?
三八零母鸡要多久可以下蛋:
四个月。
1、产蛋周期
蛋鸡的产蛋周期一般在1年左右,蛋鸡一般约在120日龄的时候就陆续开始产蛋,每天一般会产蛋1-2个,产蛋1-2个月之后就进入了产蛋高峰期,高峰期通常可以持续3-4个月,不过蛋鸡具体的产蛋情况还是需要根据饲养管理、品种等因素而定。
2、产蛋期如何管理
(1)温度:在产蛋期间,一般需要将温度保持在13-25℃,适宜的温度为20℃,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产蛋量。
(2)光照:在产蛋期间,光照时间不能过短,每天的光照时间一般在16-17小时,若光照时间合理一般能够延长产蛋期,提高产蛋率。
(3)饲料:蛋鸡在产蛋期间通常会消耗大量的营养,因此需要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为它补充因为产蛋而消耗掉的营养,如果营养不足,容易影响产蛋量。
(4)防疫:可以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多种维生素,减轻蛋鸡的各种应激反应,提高蛋鸡对于**的抵抗力。
2、产蛋率正常值范围?
正常值范围是根据鸡的品种、年龄、生产期等不同因素而有所差异的。1,一般情况下,每只健康成年的蛋鸡的日均产蛋量在1.2~1.5个之间,年产蛋量在300~320个之间。2,对于某些肉蛋兼用鸡种,其日均产蛋量可能达到2~2.5个之间。3,需要注意的是,过度饲养、饲料营养不良、气候条件不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产蛋率的降低。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产蛋率进行监测和调整,以确保鸡的健康生长和正常的蛋鸡生产。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