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苗卷叶病用什么药
本篇农资内容会给全国农资人介绍一下“红薯苗卷叶病用什么药”的内容进行说明,希望对农资人们稍微有点帮助,开始你的阅读吧!
红薯苗卷叶病一般可使用病毒宁水溶性粉、菌毒清可湿性粉、阿维·灭幼脲、噻虫高氯氟等药物。
病毒病:发病后,红薯叶片边缘卷起,严重时卷成杯状。
防治时可喷洒20%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麦蛾幼虫:这种害虫会把红薯的叶子卷成喇叭状,然后从里面啃出洞。
防治时可喷30%阿维·灭幼脲2000-3000倍液。
(1)卷叶型:卷叶边缘,严重时卷成杯状。
(2)花叶型:苗期感染,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后期沿叶脉形成黄绿色不规则花叶斑纹。
(3)叶片黄化型:形成黄叶和网状黄脉。
(4)叶片皱缩型:病苗叶片较少,叶缘不齐或扭曲,有与中脉平行的褪绿半透明斑。
(5)叶片褪绿斑:苗期和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明脉或轻微褪绿的半透明斑。生长后期,斑点周围变成紫褐色。
(6)土豆块开裂:土豆块上出现深棕色或黄褐色的开裂,排列成横带状(或储存后内部土豆木栓化)。切开病薯后,肉质部有黄褐色斑块。
(1)种植鲁薯3号、鲁薯7号、徐薯18号、北京553等优良红薯品种。
(2)单独育苗、种植、收获、储存脱毒土豆。
加强红薯生长期蚜虫、烟粉虱等害虫的防治,避免脱毒土豆再次感染病毒。
(3)改进栽培管理技术,提高红薯抗病能力,通过精细整地、高垄栽培、增施钾肥、平衡施肥、浇水抗旱等措施。
(4)育苗期间,发现花叶苗后,应拔出整株植物。种植时,选择强壮的土豆幼苗作为种植对象。如果插入田间后发现病苗,可以直接拔出。
(5)发病初期喷洒20%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15%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三次。
(1)幼虫吐丝卷叶危害,幼虫啃叶、芽、嫩茎、嫩梢,或将叶卷起咬成孔,严重危害时只留下叶脉。
(2)幼虫主要吃红薯的幼叶和芽。
3岁以后,他们开始吃红薯叶肉,把红薯叶卷成喇叭状,把红薯叶从里面啃出,同时排出粪便。
(3)害虫一年可发生3-4代,以蛹在田间残株和落叶中越冬。
越冬蛹在6月初开始羽化,幼虫在6月下旬在田间卷叶。8月中旬以后,田间虫口密度增加,危害加0月底,老熟幼虫将化蛹越冬。
(1)秋后及时清理田园,消除越冬蛹,降低田间虫口基数。
(2)当开始看到幼虫卷叶的危害时,应及时杀死新卷叶中的幼虫,或去除新卷叶。
(3)大面积种植时,可以用杀虫灯诱杀成虫。
(4)幼虫孵化至2岁前喷洒30%阿维·灭幼脲2000-3000倍液,或22%噻虫高氯氟1500倍液。
(1)当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遇到超过35个℃叶片在高温干旱天气下卷起,不吸收足够的水分。
(2)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叶片面积大、高温和强光的双重作用,红薯叶片的蒸腾作用得到加强,叶片的蒸腾速度大于根系水分的吸收和转移速度,容易造成植物缺水,迫使叶片孔隙关闭,叶片表面脱水,植物下叶容易向上收缩。
(3)针对这种情况,可及时浇水救援,种植期间可定期喷洒叶面肥,以增强红薯的抗逆性。
(1)在温室内种植红薯时,温室内外温差较大。
如果突然通风,温室内外的冷暖空气会强烈交换,导致红薯叶片向上翻滚。
(2)育苗期间,如果棚内放风过快,室外冷空气与室内暖空气交换强烈,通风口附近红薯叶片容易卷曲。
(3)针对这种情况,可在倒春寒前喷洒防冻剂,多风季节可在通风口搭建防风蓬。
(1)喷施“2,4-D”当激素类药物浓度过高时,导致叶片或生长点弯曲,新生叶无**常展开,叶边扭曲畸形,茎蔓凸起,颜色变浅。
(2)夏季气温较高,喷洒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药害。
(3)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大量的水清洗叶片,稀释剂的浓度,同时喷洒低浓度的叶面肥,使植物恢复生长。
(1)当施肥过多时,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溶液浓度增加,阻碍根系对水的吸收。此时,叶片会缺水,导致叶片翻转和卷曲。
(2)针对这种情况,可浇筑大量清水沉降肥料,同时要适当深耕松土,以缓解肥害。
精选问答:
1、红薯叶虫害用什么药?
如果是叶面生虫,可以用菊酯类农药。
是叶子生虫可以用药来防治。
近收获的时间,以低毒高效用药,以防残留。
生了银纹夜蛾,食叶还卷叶,菊酯类药防效不好,用甲维盐防治较好。
夜蛾的抗药性比较强,可用甲维盐防治。
红薯叶片生虫打点菊酯类药物即可。
2、大薯叶子卷曲?
红薯苗卷叶主要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受病毒侵染等。栽培管理不当与外界环境条件不适造成的卷叶属于生理性卷叶,常分布于整个植株的叶片上; 而病毒病引起的叶片卷缩则属于侵染**害所致,多发生于植株顶部的新叶上,并伴有明脉花叶症状,下部老叶不易受害,应及时用药预防及治疗。
①SPVD病毒病造成的叶片发黄,主要表现扭曲、畸形、褪绿、邹缩,在通过烟粉虱的传播导致大面积黄苗现象, ②土传病害造成的发黄。像黑斑病,主要表现心叶整体褪绿,叶片有的发黄,有的紫红,不发棵,秧苗基部呈黑脚状,伤口处有圆形或梭形的斑块,基部不生根。 除草剂、控旺剂使用不当。 甘薯施肥量偏小、营养元素缺失。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