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大红花嫁接油茶苗四川丘陵适合种植吗
本篇汇总会给农友们谈谈“新品种大红花嫁接油茶苗四川丘陵适合种植吗”的内容进行介绍,希望对各位网友们有一些帮助,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适合红花大果油茶苗种植的土壤要求广西大果红花油茶种植技术要点。
大果红花油茶对土壤的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但为了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需选择较为肥沃的土壤。藤县大果红花油茶在红壤、黄壤、黄棕壤及PH值为45-65的酸性、微酸性的土壤均可正常生长。
栽培时可优先选择PH值50-60,疏松、深厚、肥沃、保水能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壤,或使用拉姆拉特种肥调节下土壤或沙质土壤条件下栽培。凡是生长铁芒萁、映山红、金樱子、野山楂和卫茅等植物的土壤,都可以种植红花大果油茶树苗。
红花油茶为生根性树种,主根特别发达,可伸入底下1-2米,甚至更深,同时具有强烈的趋肥性、趋水性和再生能力,大红花油茶在瘠薄的山丘幸存和繁衍发展,素有“瘠土明珠”之称。但为了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需选择较为肥沃的土壤。
广西大果红花油茶在红壤、黄壤、黄棕壤及PH值为45-65的酸性、微酸性的土壤均可正常生长。栽培时可优先选择PH值50-60,疏松、深厚、肥沃、保水能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壤,或沙质土壤条件下栽培。
凡是生长铁芒萁、映山红、金樱子、野山楂和卫茅等植物的土壤,都可以种植红花油茶。
大果红花油茶发源于广西藤县天平镇深山老林。
果实硕大,形如柚子,单果直径6-12公分,平均果重1斤,最大可达3斤。丰产年产量不错,油质优,出油率高。
花红色艳丽,花期长,从12月中下旬到3月初,逢春节开放。综合效益来说,大果红花油茶经济价值高,产油的同时兼顾绿化观赏。
适栽地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油茶原始种植产区。目前已经在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多地试种成功。
一转眼,到了袁男五岁的年龄,正好袁男小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去教书,因为小姑只有十四岁,袁男爷爷****不放心。
****要照顾爷爷走不了,爷爷又不能跟着去,不方便。
于是让袁男小姑带着袁男去,相互好有个照应。
袁男和小姑就去了一个叫妈嘎的地方。
其实在今天看来那个地方离袁男爷爷****住的地方也不远,因为交通不便,需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路就需要五到六个小时。袁男爷爷****住的地方也同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名叫底姆落。
袁男去的那天一路上满山都是杜鹃花,小姑告诉袁男杜鹃花原来是白色的,是杜鹃日夜鸣叫,嗓子都叫出了血染红的,又叫映山红,可以吃,于是他们就一把一把地掐下来,带着早晨的露珠吃下去,很香很甜。
忽然天边露出的鱼白肚那里,有一道带状的光亮贴着山头缓缓行进,袁男吃惊地望着,告诉小姑,等小姑再看时,那个光带已经消失了。
小姑猜测是飞机,袁男也就认为是飞机了,因为那个边远的地方,看见飞机飞过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情,一年可能就能看见一两次,直到好多年之后,袁男再想起那一幕时,才可以肯定地认为那时他看见的不是飞机。
袁男和小姑走得很快,袁男毕竟是小孩子,走走停停,很快就累了,也渴了,可是荒山野岭的,也没有个人家户,根本没有地方喝水,两人只好耐着性子慢慢往前走。
早晨的阳光给大地刚披上一层金黄,一阵山风吹过,大团大团的黑云就像从山岫中生出来一样,很快笼罩住了天空,风吹得越来越大,大颗粒的雨点开始往地上砸,小姑只带了一把塑料布的小伞,两个人缩在伞下在风雨中艰难地往前走,伞只能勉强遮住头部不被淋湿,身上早湿透了。
山中的雨来得快也去得快,一会儿就停了雨,风还是很大,身上很冷,小姑催促袁男快快走起来,身上就会发热,那样就不冷了。
虽然下了雨,空气湿润,但是经过一阵跋涉,袁男又渴了。
就在累和渴的当下,前面大风飘摇的树丛中出现了茅屋的一角。
小姑不敢上前去,让袁男自己去房舍里要水喝,小姑藏在树丛中远远看着袁男。
推开柴草绑成的门,屋里很暗,隐约能辨识物体的轮廓,整个屋子看起来好像没有人的样子。
袁男看到了蓄水的缸子,正要上前,一个浑身灰黑满面皱纹的老太太出现在他的眼前,嘴里嘟囔着袁男听不懂的音节,袁男连忙表明来意。
老太婆亲自舀了一瓢水给袁男,在袁男喝水的时候,老太太出门来向外面张望,只是她没有看见小姑。
袁男把水瓢还给了走回来的老****,准备离开。
走到门前,忽然又强烈地感觉到很想再喝那水,不知道是又变渴了还是那个水很甘甜。
就这样,袁男又回来连喝了两瓢,才觉得喝够了,告辞离开。
袁男回到路上,正到处张望,小姑轻声唤他,带着袁男轻手轻脚悄悄远离了茅屋。
直到走了较远,小姑才问袁男遇到了什么人,并重点问这家人脏不脏,喝的水干不干净。
走到了妈嘎的学校,学校并没有上课,而是在外面搞什么活动,只见漫山遍野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热热闹闹的。
到处都是横幅和标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腰鼓队,几个年轻女子打着腰鼓配合着鼓点和锣钹声在欢乐地又跳又扭,以她们为中心形成了欢乐的海洋。更多的男女都朝这边涌来。
这个学校是一所完全小学,具有五个年级的小学和两个年级的初中(那时候的小学只读五年,初中只读两年)。
袁男和小姑两人住在一幢两层的公房内,每层都有若干房间,一层是石头砌的,二层是木制的,二层有木梯、木走廊和木围栏,二层两边是房舍,中间空出来只有顶和前后的木围栏,原来是用来行歌坐月的,现在就只是作为风雨楼用。
袁男他们住在第一层的两间屋子里,有灶的一间作为厨房,另一间就是卧室。
初来乍到,风雨楼内会听到锣和钹时不时会发出震耳的响声。风雨楼前的空地上常常有民兵在训练,偶尔会用步枪向空中放几枪,在枪身旁产生一阵蓝烟。每天小姑都会用木柴生火,当煤炭被柴火引燃时,烟筒里的白烟就会变成蓝烟。当煤炭燃烧得很好时,火焰都会变成蓝色,这些都给袁男很大的新鲜感,加上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晨雾,连小姑书写的钢笔字都是蓝色的,从此袁男以为蓝色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因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像袁男这样的汉人很少,学校里老师和学生几乎都是苗人,他们相互说话时都是说的苗语,袁男觉得自己总是被孤立的感觉,连背的书包都不一样,袁男背的是一个有着红漆“为人民服务”大字的黄绿色书包,而苗族同学们背的都是自己缝制的五颜六色的花包包,上面都有各种飘穗,随着跑动像跳跃的精灵。
在袁男看来,苗人们穿的五颜六色的衣服,还有坎肩都像是小人书中的锁子铠甲,把他们包裹起来,也把袁男看得目瞪口呆,这些奇怪的颜色和搭配会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这些衣服也会有奇怪的气味,但在感觉到没有奇怪的气味后,袁男就和小伙伴们打成了一片。
好在授课时很正常,并没有用苗语授课,只是体育课时,那个教语文又教体育的苗族老师会用苗语训斥学生,那时并没有广播体操,教的广播操就是打苗拳。后来听说因为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所以无法板书授课。
小伙伴们告诉袁男他们是有苗书的,只是以前打仗时,族老忘记将苗书带上,叫大儿媳回去取,大儿媳取书时听到有婴儿啼哭,跑去抱出婴儿而忘记拿书,所以苗文因此失传。
袁男那时只有五岁,很多时候都在坐在一年级最后一排昏昏欲睡地听着苗族老师上课,有时坐在小姑的初二班级上听小姑说着听不懂的话发呆。
日子总是很快乐,不管是苗族还是汉族的小伙伴,都和袁男玩得很高兴。袁男常常在银色的飞机飞过天空时,和苗族小伙伴谈论山的那边什么样,袁男认为山那边就是省城,苗族小伙伴认为山那边还是山。
汉族小伙伴会告诉袁男,天上那个小小的银色飞机曾经掉下来过,被他拣到了揣在包包里,后来又搞丢了。
其它的汉族小伙伴都不太愿意和苗族小伙伴玩,他们编了一个口诀,怂恿袁男去对寨子里一个游手好闲的苗族健壮青年说,如果袁男敢说,就把他们喜欢的四角板都给袁男。
远远看着那个苗族青年走来,袁男还没有来得及走开,汉族小伙伴就对那个青年说:。
“龙岩,袁男在骂你,一、二、三。”。
“苗子苗疙瘩,屙屎栽高粱,高粱不结屎,饿死你家几口子。”。
然后一哄而散,袁男也只好跟着跑掉。
龙岩死死地追着袁男,袁男躲进了教室的门后,龙岩追到了教室里,弯腰一组一组地去查看桌子底下和凳子底下,袁男趁他背对自己,轻轻从门后闪身出来跑出去了,一直不敢向后看,生怕一看就会看见龙岩从后面追来,心脏一直在急速地“呯呯”跳动。
好在后面没有脚步声,袁男绕到教室后面,踮着脚尖小心冀冀地从窗台上往教室里看,没有什么动静,龙岩好像已经离开了教室,袁男不敢马上绕出去,慢慢沿着教室后面走着,U字形长长的火车箱一样的各班教室成了袁男天然的屏障。
正走着,忽然听到有鸟叫声传来,叽叽吱吱的,声音尖细而脆嫩,袁男抬头往教室屋檐望去,只看见两只麻雀大叫着急速飞过。袁男继续往前走,细嫩的声音还在有,只是从前面变成了后面。
袁男退了回来,仔细搜索,发现在教室的墙柱的角落里有一只小麻雀缩在那里,看上去很稚弱,袁男伸出手去把它捧到了手里。小麻雀张大嘴惶急地朝着袁男不停地叫唤,声音很大,嫩黄的小喙中,尖尖的小舌直直地向前伸着,不断颤动。
两只**雀在袁男头上飞来飞去,也在张惶地大声叫着。
袁男并没有注意到头顶上的**雀,捧着小麻雀慢慢走着,几次小麻雀要挣脱,都被袁男捂住了。
估摸着龙岩应该早就离开了,袁男才踯躅出了教室后面,一离开教学楼,就被一个拿着弹弓的汉族小伙伴看见,说:。
“咦,袁男,你捉到了一只麻雀”。
“看见空中那两只麻雀没有,我也打一只给你看看。”。
说完,闭上一只眼,瞄准。
一石子从弹弓的皮兜里急速射出,两只麻雀惊叫着飞远了。
“没打上,把你的这只麻雀给我。
“我也养不活,你干脆把它放了,让它自己去找吃的。”。
袁男觉得有道理,就把小麻雀放了,小麻雀挣扎着在草丛里跳跃。
汉族小伙伴拉开了弹弓。对着小麻雀就是一弹弓,打在旁边,没有打着,小麻雀看着袁男发出了绝望的叫声。
“你不是叫我放了么你还打它。”。
“不要过去,小心我打到你。你放了它也会死,不如让我打打。”。
说着又是一弹弓,打在了小麻雀身上,小麻雀马上倒了下去,小脚抽搐了一下,睁着眼睛不动了。
小伙伴还嫌不过瘾,又是几弹弓,打得小麻雀血肉模糊。
袁男呆呆地看着血肉模糊的小麻雀没有动。
“一只死鸟有什么好看的,我先走了。”。
小伙伴一边说,一边离开了袁男,袁男回头看了看小麻雀,也回了家,把这事告诉了小姑。
袁男想到小麻雀的眼神,和它血肉模糊的样子,没有去。
袁男小姑作为**子,杀生这种事是不会沾染的。
加上这是袁男自己的事,就没有去管。
同样是**子,山寨里能让读书的比较少,“女子无才便是德”,虽然本意是说女子有才但不卖弄,不表现出来就是德行高尚,但人们望文生意,以讹传讹。
就变成了女子不去读书的借口,加上读书会有开销,苗族送**子出来读书的几乎没有,袁男常呆的几个教室,都很少有**子。
学校里女老师也很少,有一个苗族大娘,是教小学数学的。然后就是初二的一个姐姐,腰鼓队的领队,常常教其它女生打腰鼓,据说也是汉族。最后就是袁男的小姑了,教初一、初二的语文和数学。
初二的那个姐姐,很多小伙伴都对她有些看法,具体是什么袁男也不得而知,只是觉得她脸常常红扑扑的,说的普通话很好听,很活泼。她租住在学校附近,袁男和小伙伴经过她的门前时,她常常叫袁男进去玩,小伙伴总是偷偷拉袁男。
不知是那儿的苗族人上学有点晚,还是袁男太小,十一二岁在袁男看起来就很大了,总之初一初二的学生,在袁男看来都是很大的大人了。
他们常常叫袁男去他们教室,袁男看他们那种笑容和样子,从来都不去。直到有一天,他们硬邀袁男过去。
杜鹃花的学名是Rhododendronsimsii&Rspp别名为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山鹃等。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的,要推杜鹃花了。
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匹敌,中国,乃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今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足见人们对杜鹃花的厚爱。
杜娟花是一个大属,全世界约有90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而以亚洲最多,有850种,其中我国有530余种,占全世界种类的59%,特别集中于云南、**和四川三省区的横断山脉一带,是世界杜鹃花的发样地和分布中心。
喜马拉雅山脉的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种类也较多,**、朝鲜、苏联西伯利亚和高加索仅有少数种类。
新几内亚-马来西亚地区约有280种,是杜鹃花的次生分布中心。其中新几内亚有160余种,印尼100余种,菲律宾、**和马来半岛10-20种,由于该区为热带岛屿山岳,属多湿气候,所产杜鹃花几乎全为附生灌木型,其种子有奇异的丝状长尾状附属物,形成热带高山的特殊类型。
北美洲仅有24种,分布于美国沿大西洋、太平洋的两岸,以及加拿大、阿拉斯加和格陵兰。欧洲更少,仅有9种,个别种分布在环北极。
大洋洲仅有1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的昆士兰,同属热带高山类型。
我国杜阳花的分布经近代植物学家的调查研究,已经基本清楚,长江以南种类较多,长江以北很少。云南最多,**次之,四川第三,离此中心愈远,种类愈少。
新疆、宁夏属干旱荒漠地带,均无天然分布。各省(区)杜鹃种数大体如下:云南257种、**174种、四川152种、广西75种、广东35种、贵州43种、湖南37种、福建35种、台湾30种、江西27种、湖北27种、浙江18种、甘肃15种、陕西13种、青海13种、安微9种、吉林5种、江苏4种、辽宁4种、黑龙江4种、内蒙古3种、山东2种、河南、河北、山西各1种。
垂直分布,可上至海拔4500-5000米。
杜鹃花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不同的形态特征,差异十分悬殊,有常绿大乔木、小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有的主干粗大,高达20余米,有的呈匍匐状、垫状或附生类型,高仅10-20厘米。
基本形态是:主干直立,单生或丛生。枝条互生或假轮生。
枝、叶有毛或无,枝、叶、花梗有鳞片或无。叶多形,但不呈条形,全缘,极少有细锯齿,革质或纸质,常绿、半常绿或落叶,有芳香或无。花顶生、侧生或腋生,单花、少花或20余朵集成总状伞形花序,先叶开花或后于叶,花冠显著,漏斗形、钟形、辐射状杆臼式钟形、碟形至碗形或管形,4-5裂,也有6-10裂的。花色丰富多采。喉部有深色斑点或浅色晕。基部有蜜腺*或无。有芳香或无味。花尊杯状、4-5裂,宿存。雄蕊5-10枚,罕为10-25枚,不等长,花丝被毛或无,背着药,顶孔开裂,子房上位,5-10室,花柱及子房有毛或无,有腺体或无。葫果开裂为5-10果瓣,种子多数,多粉末状或糠秕状。
原种分类全属分成5个亚属8个组,其中3个组又分为58个亚组,组下为种。即:。
一、常绿无鳞杜鹃亚属1、
常绿无鳞杜鹃组以下分24个亚组。
二、常绿有鳞杜鹃亚属1、
常绿有鳞杜鹃组以下分27个亚组。2、
髯花杜鹃组3、越橘杜鹃组以下分7个亚组。
三、羊踯躅亚属我国仅有1种。
四、映山红亚属1、
短萼组2、映山红组。
五、马银花亚属1、
马银花组2、长蕊杜鹃组。
上述一、二、五3个亚属习惯上称为常绿杜鹃,三、四2个亚属称为落叶杜鹃。
马缨杜鹃:别名马缨花、马鼻缨、牛血花、狗血花、红山茶、密桶花。常绿灌木至乔木,树高2-15米,胸径达40厘米,树皮灰棕色,蛆厚,呈不规则片状剥落。
叶革质,长圆状披针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至谈褐色海绵状薄绒毛。花期2-5月,顶生圆球形伞形花序,有花10-20朵,花冠钟形,长3.5-5厘米,肉质,深玫瑰红色,雄蕊10,子房10室。
10-11月果熟。产滇、黔、桂等省区,**也有分布。
云锦杜鹃:别名天目杜鹃、云锦花。常绿灌木,高2-4米,小枝粗壮淡绿色。
叶厚革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形,叶面深绿,背淡绿,**。花期5月,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6-12朵,具芳香,花冠漏斗状钟形,长4-5厘米,径7-9厘米,淡粉色,裂片7,圆形,维蕊14,子房10室,花梗、花草、花冠的基部、子房、花柱均有腺体。
10-11月果熟。种子多数,糠批状。
产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地海拔600-2000米山间林中,近年已有抗州、无锡、上海等地引入园林种植成功。
大树杜鹃:又名大山狗全花。
常绿大乔本,高达25米,胸径60一局0厘米,最大基径达3米。树皮淡暗褐色,片状剥落。小枝粗壮,被淡灰色毡毛。
叶革质,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24-34厘米,顶端钝头,基部宽楔形,表面深绿,背面淡绿。2-3月抽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24朵花,花冠钟形,长5.5-8厘米,径6-8厘米,水红色,裂片8,圆形,基部有8个蜜腺囊,雄蕊16枚,子房16室,密被绒毛。
果期10-11月。产云南腾冲县高黎贡山海拔2400-2600米山地常绿阔叶季雨林中,1915年英人傅礼士(GForresst)首次在腾冲河头采到,锯走径围2.6米、年轮280年的木材圆盘,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1926年发表为新种,国内长期未曾找到,直至1983年冯国榴教授等在腾冲重新发现,并于次年找到基径3.07米的大树。
这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杜鹃树,号称“杜鹃之王”。
马银花:别名卵叶杜鹃、清明花。
常绿灌木,高2-4米。叶革质,宽卵形,长3-3.5厘米,顶端总尖至钝头,有凸尖头,基部圆形。
花期3-5月,花单生于叶腋间,粉红色、玫瑰红色、淡紫色或紫白色,5裂,径3厘米,喉部有柔毛,雄蕊5,子房5室。果期8-10月。
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海拔500-1200米的山坡阴处疏林下或沟谷灌丛中。园艺品种我国目前广泛栽培的园艺品种约有二、三百种,因其主要血统是映山红,虽然冬季并不落叶,但仍归入落叶杜鹃一类。
现根据形态,性状、亲本和来源,分为东鹃、毛鹃、西鹃、夏鹃4个类型。
东鹃:即东洋鹃,因来自**之故。
又称石岩、朱砂杜鹃、春鹃小花种等。本类包括石岩杜鹃及其变种,品种甚多。
其主要特征:是体型矮小,高l-2米,分枝散乱,叶簿色淡,毛少有光亮,4月开花,着花繁密,花朵最小,一般径2-4厘米,最大至6厘米,单瓣或由花萼瓣化而成套筒瓣,少有重瓣,花色多种。传统品种有‘新天地’、‘雪月’、‘碧止’、‘日之出,以及能在春、秋两次开花的’四季之誉,等。
毛鹃:俗称毛叶杜鹃、大叶杜鹃、春鹃大叶种等。本类包括锦绣杜鹃、毛白杜鹃及其变种、**,体型高大,达2-3米,生长健壮,适应力强,可露地种植,是探接西鹃的优良砧木。
幼枝密披棕色刚毛。叶片长达10厘米,粗糙多毛。
花大、单瓣、宽漏斗状,少有重瓣,花色有红、紫、粉、白以及复色等。品种10余个,栽培最多的有‘玉蝴蝶’、‘紫蝴蝶’、‘琉球红’、‘玉铃’等。
西鹃:最早在西欧的荷兰、比利时育成,故称西洋鹃,简称西鹃,系皋月杜鹃、映山红及毛白杜鹃等反复杂交而成,是花色、花型最多、最美的一类。其主要特征是体型矮壮,树冠紧密,习性娇嫩,怕晒怕冻。
叶片厚实,深绿色,毛少,叶形有光叶、尖叶、扭叶、长叶与阔叶之分。花期4-5月,花色多样,有单色、飞白、镶边、点红、亮斑、喷沙、洒锦等,多数为重瓣、复辨,少有单瓣,花辩有狭长、圆阉、平宜、后翻、波浪、飞舞、皱边、卷边等,径6-8厘米,号大可超过10厘米,传统品种有‘皇冠’、‘锦袍’、‘天女舞’、‘四海波’等,近年出现大量杂交新品种。
夏鹃:原产印度和**,**称为皋月杜鹃。发枝在先,开花最晚,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故名。
主要特征是枝叶纤细,分枝稠密,树冠丰满、整齐,高1米左右。叶片狭小,排列紧密。
花宽漏斗状,径6-8厘米,花色、花瓣同西鹃一样丰富多变,花有单瓣、复瓣、重辨,是制作桩景的好材料。传统品种有‘长华’、‘大红袍’、‘陈家银红’、‘五宝绿珠’、‘紫辰殿’等。
其中‘五宝绿珠’花中有一小花,呈台阁状,是杜鹃花中重瓣程度最高的一种。
我国杜鹃花主要产地是滇、藏、川三省区的横断山脉,其错综复杂的地形、地势,构成了特殊的气候,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垂直分布明显。
在1000-2000米低平谷地,有尖叶杜鹃、大树杜鹃等2000-2800米处,气候温凉,有亮毛杜鹃、粗柄杜鹃、云南杜鹃、腋花杜鹃等。2800-4000米沟谷阳坡,为常绿阔叶与藩叶阔叶的混交林,在其林缘或草坡由黄杯杜鹃、白雪杜鹃、团花杜鹃、毛喉杜鹃、草原杜鹃等组成密不可入的杜鹃林或港丛,这里杜鹃花种类最多,花期4-7月,五颐六色,璀璨如锦,有时可覆盖整个山头达一二十平方公里4000-4500米地带,乔灌木很少,高10-20厘米的多技杜鹃、平卧杜鹃、黄金杜鹃等成为垫状植物,繁衍于石砾坟地或流石滩上。
4500米以上无杜鹃花分布。高山常绿杜鹃长期生长在湿润、冷凉的高海拔山区,引种必须创造类似的环境条件,如地面不积水,土壤PH5-6,通透性好,富有机质,并有蔽萌、**、降温等设备。
映山红是落叶杜鹃的代表,分布最广,北至河南、山东,南到珠江流域,东及福建、台湾,西达四川、云贵,高山、低丘、阴坡阳坡、溪谷山岩、林中林缘、荒草灌丛,均有其踪迹。江南在3-4月开花,嫣红一片。
山民以此为薪柴,屡砍屡发,足见其适应性和生命力之强。以往移植难活,与未曾重剪有关。
园艺品种虽经人工改良,仍反映出原种耐寒怕热的基本习性,并要求土壤肥沃酸性、疏松通透。有些杜鹃花寿命很长,如云南有500年以上的大树杜鹃,无锡有50余年露地种植的锦绣杜鹃。
一、播种:杜鹃结实串高,种子多,发芽率高,用种能获得大量后代,且实生苗的可塑性和生活力强,是引种、育种的重要手段。
1采种:秋季葫果呈绿褐色或黄褐色时,即可采收,放置室内晾干,待其开裂,抖出种子,贮于室内干燥处。
2播种:用浅盆、木箱或在地床内,以排水良好的粗粒土铺底,面层2厘米用兰花泥或腐叶土(均需消毒)。
种子撤匀后,薄覆一层细土。或在兰花泥上加铺0.5-1厘米碎水苔,种子直接播入水苔中,不加覆盖。
然后害水使盆土湿润,盖以薄膜或玻璃板,置于阴处。
3管理:出苗之前,要保持盆土湿润。
一般在15-20℃时,20天左右出苗,发芽率75-85%。此后可将覆盖物取去,注意通风,提高幼苗抗性。
干燥时用纫喷头喷湿,不可冲倒幼苗。
4分苗:落叶杜鹃生长较快,待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第一次移植,株距2-3厘米。
秋后长至2-3厘米高,再次掘起移植于3寸小盆中,3株一盆。第二年视生长情况再分种,一般3-4年便能见花。
常绿杜鹃到秋后第一次移植,次秋再次移植。苗期需避免强光、暴雨、大风,土壤不宜太湿,浇水仍行喷雾。
二、扦插:是应用最广的方法,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生长快速,性状稳定。
1插穗:取当年生嫩技刚刚木质化的枝条,带踵掰下,修平毛头,剪去下部叶片,留顶端4-5叶,如枝条过长可截去顶梢。
若不能随采随插,可用湿布或**包裹基部,套以塑料薄膜,放于阴处,可存放数日。
2时间:江南都在霉雨季节前扦插,成活率最高,西鹃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鹃在6月上旬至中旬,东鹃、夏鹃在6月中旬至下旬。
此时插穗老嫩适中,天气温暖湿润,成活率达90%以上。
3方法:少量的可用盆插,大量的可用床插。
介质用兰花泥、黄山土、河沙或硬石、珍珠岩等均可,要求少病菌、无杂草,不掺肥料。插入插穗的l/3至l/2,插毕用细孔壶喷洒,置荫棚下。
盆底需垫高一砖。插床深20厘米,床底填7-8厘米厚排水层,以利排水。
4管理:插后一个月内,重点在遮荫和**,使插穗始终新鲜。
大雨时避免雨水冲击,连日阴雨要注意排水,喷l/1000托布津防治黑斑病,高温季节要增加地面、叶面**,注意通风降温。毛鹃、东鹃、夏鹃发根快,约1个月左右。西鹃需60-70天。
长根后顶部抽梢,如形成花蕾,应予摘除。9月后减少遮荫,使小苗逐步壮实,10月可施薄肥,下旬即可上盆。
若在插床上安装电子叶自动喷雾装置,介质用砭石或珍珠岩,则不需遮荫。在全日照下,20余天即生根,成活率为95%以上,2个月即可移植。
嫁接:在繁殖西鹃时采用较多。其优点是:接穗只需一段嫩梢。嫩梢随时可接,不受限制。可将几个品种嫁接在同一株上。比扦插长得快,成活率高。
嫁接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嫩枝顶端劈接,5-6月最宜,成活率达90%。
1砧木:选2年生独干毛鹃,要求新梢与接穗粗细相仿。
毛鹃品种以‘玉蝴蝶’、‘紫蝴蝶’最好,一般不用毛白杜鹃原种。
2接穗:在西鹃母株上,剪取3-4厘米。
长嫩梢,去掉下部叶片,留顶端3-4片小叶,将基部削成楔形,削面长O5-l厘米。
3方法:在毛鹃当年新梢2-3厘米处截断,摘除该段叶片,纵切1厘米,插入接穗,对齐皮层,用塑料薄膜带绑扎,接口处连同接穗套入塑料薄膜袋中,扎紧袋口。
4管理:置荫棚下,忌阳光直射。注意袋中有无水珠,若无可解开喷湿接穗,重新扎紧。
接穗7天不萎即有成功把握,2个月后去袋,次春解开绑扎。
5场地:栽培西鹃需室内和室外两种环境:室内是为冬季防寒用,最冷不低于-2-3℃。
室外是为了度过炎夏,江南地区从4月中旬至11月上旬均养在户外,要求有落叶树的自然蔽荫,或人工搭置荫棚,创造一个半阴而凉爽的生长环境。地面要有排水坡度,花盆放在搁板上。
6选盆:生产上都用通透性好、价格低廉的瓦盆。杜鹃根系浅,扩张缓慢,栽培要尽量用小盆,以免浇水失控,不利生长。
关于植株年龄与盆口尺寸,可参考下表:1-2年生: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5-7年生:用5寸盆。8-10年生:用6寸盆。11一15年生:用7-8寸盆。16-20年生:用9寸盆。20年以上:用10寸盆。
7用土:常用黑山土(兰花泥),色黑、质轻为上。
用时,摊开曝晒数日,拣出杂物,筛出粗细,分层装盆,保证徘水畅通。泥炭土、黄山土、腐叶土、松针土,甚至用煤渣、锯末等配置的混合土,只要PH在5.5-7之间,通透排水,富含腐殖质,均可。
8上盆:一般在春季出房时或秋季进房时进行,盆底填粗粒土的排水层,上盆后放于明处伏盆数日,再搬到适当位置。幼苗期换盆次数较多,每2-3年1次。
10年以后,可3-5年换1次。老棵只要不出问题,可多年不换。
9浇水:要根据天气情况、植株大小、盆土干湿、生长发育需要,灵活掌握。水质要不含碱性,清洁卫生。
如用自来水浇花,最好在缸中存放l-2日,水温应与盆土温度接近。11月后气温降低,生长缓慢,水分需要量少,室内不加温时,3-5天不浇不成问题。2月下旬生长逐步上升,水量要适当增加。3-6月,开花抽梢,需水量大,晴天每日1次,不足时镑晚要补水。霉雨季节,连日阴雨,要及时侧盆倒水。
7-8月高温季节,要随干随浇,午间、傍晚要在地面、叶面**,以降温增湿,9-10月天气仍热,浇水不能怠慢。
10施肥:西鹃要求薄肥勤施,常用肥料为草汁水、鱼腥水、菜籽饼。
草汁水用嫩革、荣叶沤制而成,是最谈的氮肥,可当水浇。色腥水系鱼杂、头尾和臭鱼烂虾等,加水10倍,贮于缸中,密封发酵半年以上制成,用时取原液加水,以3-5%浓度施用。
此肥富含磷质,可使叶亮花艳,但次日应以清水冲洗一次。菜籽饼是综合肥料,也需粉碎沤制数月,冲水施用。
11遮荫:西鹃从5-11月都要遮荫,棚高2米左右,芦帘透光率20-30%,西侧也要挂帘遮光,每天遮荫时间:5月9:00-15:00、6月8:30-16:30、7-8月8:30-17:00上午在东南角,下午在西南角挂帘9月8:00-16:00、10月9:00-15:30、11月中午适当盖帘,中、下旬后不盖帘12-4月若需延晚花期,则盖帘。如此,西鹃可晚至4月下旬开花,“五一”达到盛期。
12修剪:幼苗在2-4年内,为了加速形成骨架,常摘去花蕾,或当新梢长到4-5厘米时摘心,促使侧枝萌发。
有些品种新梢短而多,则不宜摘心,而应适当疏枝。5-10年生苗开花不宜太多,还应摘去部分花蕾。
长成大棵以后,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以及紊乱树型的枝条,均以硫剪为主。
13花期管理:西鹃开花时放于室内,不受日晒雨淋,可延续1个月。
若室内通风差,则不宜久放,一二周即应调换。西鹃于7-8月间孕蕾,秋后入房,维持20℃,半月后即可开花。
据此,可今其元旦、春节开花。若一直处于3-4℃低温冷室内,9月中取出,则国庆节开花。
花后应及时摘除残花,并加修剪,妥为保养。
14病虫防治:最常见的虫害是红蜘蛛和军配虫。
红蜘蛛在6-8月高温干燥时危害严重,常使叶片转黄而脱落j可用l/lO00三氯杀瞒酵喷杀,每周1次,连续3次。5-10月有军配虫危害,气候干燥时蔓延更快,可用l/1500乐果或敌敌畏喷杀。
褐斑病是最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霉雨季节,叶片上出现褐色斑块,循环感染,危害甚大,是引起落叶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是:在花前、花后喷1/800托布津或等量式波尔多液,注意改善光照条件,加强通风,随时烧除病叶。人工授粉杂交是常规的育种手段,应选择雌蕊发育健全、结果率高的品种为母本,从花色、花型有特殊观赏价值的品种上采集花粉。
花粉可用冰瓶冷藏,以便长途运送。授粉宜选择在拄头分泌粘液时,为提高成功率,应重复授粉2-3次。
因自花授粉串很低,可不必事先去雄,在气候寒冷,没有昆虫干扰下,也可以不套袋。
种子播种后,落叶杜鹃3年后见花,要进行筛选,再经2-3年培育,性状稳定,再次筛选,合乎理想的不过百分之几。
杂交、筛选、培育是一个长期性工作。国内在园艺品种方面,杂交所得新种已数以百计,花色花型十分丰富。
但常绿杜鹃的生长发育过程更长,杂交育种工作刚刚开始。园艺品种本身是多种基因的复合体,在花色、花型方面常会出现种种变异,利用枝条的芽变现象亦可获得新的品种,西鹃中的‘青女’、‘新红’、‘风辈’、‘秋水波’等,均由芽变选种而得杜鹃花是优良的盆景材料。
具有枝叶纤细,四季常绿,耐剪,萌发力强,根校奇特,病虫害少,花繁色艳,寿命长久等优点,如用曲枝、辫扎、剪裁、提根等手法,进行直干、曲干、双干、多干、丛林、连根、悬崖、提根、石附等艺术造型,可制作成为形态、枝叶、花朵兼美的树桩盆景。
除盆栽观赏外,毛鹃、东鹃、夏鹃都可用于庭院装饰,小至天井、墙角,点缀一株数株,大至林绕山坡、溪边路侧、草坪石畔,成丛成片栽种,均可组成优美景观。
也可用杜鹃组成花筒绿障和铺地桓物,春暮繁花似锦,夏日茂密青翠,秋冬又有色叶,四季可赏。
杜鹃花还有食用、药用等价值。
映山红的花味酸无毒,可生食。大白杜鹃、粗柄杜鹃的花至今是滇中人民的优美蔬菜。用羊踯躅的枝、叶、花浸泡沤制,可作杀虫农药。兴安杜鹃等,可制药。有些种类的树皮、树叶含丰富的蘸质,可提取拷胶。杜鹃花的木材、根兜,质地细腻、坚韧,可制碗、筷、盆、钵、烟斗、根等日用工、艺品。
香樟为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于我国东南沿海,隋唐时即传入长沙地区。据园林、文化部门普查,现全市200多株古树名木中,古樟占了l/3,有86株,高居首位。
圆通寺(今梨镇长沙县农机厂)的古樟,树龄近千年,胸径达2.28米。浏阳市金刚乡石霜寺外的两株樟树更令人叫绝。
两树隔小溪相对而生,在2人多高处长为一体,成为一株数人才能合抱的合欢树,人称**树,又名“隔河相会”,是石霜寺十八景之首。当地人寓以黄乐与秀花的爱情**,并吟诗叹曰:“一径通幽寺,双樟隔小溪。
干从颈项合,枝上树梢离。倩影映泉碧,桥虹入涧奇。
千秋儿女恋,怀古看**。”香樟树寿长,树姿雄伟,树冠开展,树叶繁茂,颇能象征长沙人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情操。
香樟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煤灰土外,都能生长,—年四季可种植,而且经多次移栽的树苗,根系发达,更易成活,无论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防风林和隔音林带,都是一种优良树种。香樟材质密致,有浓烈的香气,可防虫蛀,是制作家具和手工品的好材料。
江西吉安的樟木衣箱,香气袭人,外表雕刻各式图案、花纹,是举世闻名的实用工艺品。明代以后,吉安人大批移居长沙,樟木箱也就成为长沙民间的一种传统手工业产品。
杜鹃花与报春花、龙胆花合称中国三大名花,而且位列其首。长沙地区的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合杜鹃花的生长,每到春天,长沙市郊漫山遍野开满杜鹃,花朵茂密,万山红遍,成为长沙春天的一大奇观,故长沙人称杜鹃花为“映山红”。
清同治《长沙县志》卷34载有朱滋丹的《岳麓山赋》,其中描写麓山的四时景物,写了“岩花艳吐,崖树荫浓,树岭飘红,松峦积素”四句,那吐艳的岩花即是杜鹃花。杜鹃盛开是岳麓山春天的胜景。
历代诗人对杜鹃花多有吟咏。唐代吴融《杜鹃花》诗中有“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人楚宫”之句,可见唐代楚地,杜鹃已成为一种宫廷栽培花卉。
关于杜鹃花的来历流传不少传说。其中一说是:蜀王杜宇死后,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暮春时节,日夜哀鸣,滴血染红遍山花朵,遂名杜鹃花。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中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说的就是这一典故。郭沫若《杜鹃花》诗也说:“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由于杜鹃花特别火红,特别旺盛,也就成为人们自强不息、生命力顽强的象征。今日杜鹃花已成为园林及盆栽的优良花卉品种,除红色的外,还有纯白、橙色、金黄、淡绿和浅青等颜色。
即便是红色,也衍生出大红、紫红、桃红、粉红多种,可谓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经过长沙市民的评选,1985年1l1月30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决议,确定香樟为长沙市市树,杜鹃花为长沙市市花。
精选问答:
1、湖北武汉新洲区能栽大果红花油茶吗?
可以。大果红花油茶,别称红花油茶,归属于大果型油茶树种类,是我国普遍的油茶树物种之一,为现阶段世界各国增产的油茶树种类之一。该种类适应能力强,可耐-10℃寒冷和40℃炎热,非常少病害,耐旱耐低温耐贫乏。嫁接2年盛开,4-5年結果,6至9年批量生产,雄树比嫁接迟盛开2至3年。亩产量油茶果2500~4000Kg,该油茶树一般亩产量高端山茶油100Kg以上,比一般油茶树增产5~10倍以上,现阶段该山茶油市场价1公斤5零元以上,需求量很高。亩产值4000元以上,经济收益丰厚。
2、油茶树什么品种最好?
一、中科大果油茶,中科大果油茶为目前国内外最好油茶品种之一。该品种适应性强,凡油茶产区均可种植,能耐-10℃严寒和40℃酷暑,极少病虫害,抗旱耐寒贫瘠。嫁接苗3年开花,4年结果,6至7年丰产,实生苗比嫁接苗迟开花1至2年。亩产油茶果3000公斤以上,该有茶一般亩产高档茶油100公斤以上,比普通茶油高产7倍以上。
二、大果红花油茶人工栽培嫁接苗、扦插苗2年开花,3-4年结果,5-6年丰产;实生苗5年开花,7-8年丰产,生长期100-200年。大果红花油茶单果重0.5kg以上,株产果50-150kg,最高株产350kg,每50千克生果可产茶油2千克。茶仁出油率40%-62%,比普通油茶高2-3倍。
三、湘林油茶系列品种——湘林69经专家现场测产审定以铁的事实证明亩产茶油75.5-85公斤,是国家级、省级审定的国内亩产茶油最高的油茶品种之一,嫁接苗栽后3年即挂果,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茶油75.5-85公斤。
四、浙林17号浙林17号品种特性早熟种,大小年明显。嫁接苗定植后6-9年连续4年测定,年均亩产量40.25公斤,鲜果出籽率50.45,种仁含油率49.36。果油率5.54。
五、大果寒露2号大果寒露2号品种特性为大果早花型,高产、稳产,盛果期平均株产量11.4公斤,6年生试验林亩产油量44.6公斤,比对照增产77.5;盛花期10月下旬,成熟期10月中旬;平均单果重17.2克,鲜果出籽率44.5,干果出籽率25.16,出仁率61.82,种仁含油率48.6。
六、亚林1号亚林1号的品种特性为树冠张开,分枝力强,果实64个/公斤,盛果期10月,四年平均亩产油35公斤,鲜果出籽率45.98,种仁含油率47.35,果油率8.63,可作为食用油或化妆品原料。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