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胎母猪多少天产仔?
本篇知识文章会给全国农友们刨释一下“第一胎母猪多少天产仔?”的内容进行讲授,希望对你们有所收获,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母猪怀孕之后一般是114天左右就会下崽,这种动物的怀孕时间在脊椎动物里算比较长的,一般是在110天到120天之间不等,因为在怀孕期间的养护工作等因素的干扰有可能会提前或是推移,但平均算下来就是在114天左右。
在母猪怀孕的前中期,不能让它长时间的待在猪圈里,要让其每天出来运动走路大约1-2小时左右,或是在大场地上自由活动大约2-3小时,饲料要保证营养充足,可以为其喂食一些甜味的水果,让母猪能够吃饱睡好。
到了母猪的孕肚比较明显的后期之后,要避免母猪在雨雪天或是寒冷的天气出门,防止**受冷**,母猪日常活动时要有人在旁边看管照顾,不能鞭打或惊吓母猪,不能让猪群拥挤,同时在食物方面要适当的加入一些动物性的饲料。
母猪临产之前一星期左右就不能再居住在一般的猪圈里了,要把母猪小心翼翼的赶到待产室里,保证室内的环境较为温暖干燥,没有别的猪混居,同时为母猪喂养一些海带熬成的汤,为催乳做好准备,等待着母猪的生产分娩。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千差万别。在母猪产仔时间的安排上,常采用季节产仔和常年产仔两种方式。
(1)季节产仔就是把母猪产仔时间集中安排在最适宜于仔猪生长发育的春、秋两季,天气不冷不热,饲料比较丰富。
优点是仔猪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断**体重也大,可大大降低培育成本。
但这种产仔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在集中配种季节,公猪负担过重,势必增加公猪饲养头数。而在非配种季节,则有公猪过剩趋势。在产仔集中季节,母猪舍、用具和设备都显得紧张。而在非产仔季节,则利用率不高。
产仔集中后仔猪供应和肥猪出售也必然集中在两个时期,常不能满足农民随时需要仔猪和市场随时需要新鲜猪肉的要求。
(2)常年产仔就是把母猪产仔的时间分布在一年四季。
这种产仔方式适用在气候条件较好、四季温差不大的地区或现代化猪舍中采用。
其优点是,可充分利用猪舍和其他设备,均衡地利用种公猪和提供仔猪及商品猪,同时提高母猪利用率。
缺点是产仔分散,不利于生产管理,在防寒、防暑设备条件差的猪场,常会出现仔猪成活率低和生长发育差的现象。
为了克服上述两种产仔方式的缺点,一般可根据当地条件采取季节产仔和常年产仔相结合的方法。
随着养猪条件的逐步改善,季节产仔将会向常年分散产仔过渡。
母猪一年四季都能**产仔,但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母猪产仔人为地控制在气候温和、青饲料丰富的时期,以利于培育仔猪,宜实行所谓季节性产仔。
一般采取秋配春繁,年产两胎。即在11~12月配种,翌年3月产仔。5~6月配种,同年9月产仔。
这两个产仔月份都是培育仔猪的最好季节,也是母猪断**后的较好配种季节,有利于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也有利于仔猪并离寄养,从而减少**与死亡,提高育成率。
为了便于接产和饲养管理,减少仔猪伤亡,提高仔猪成活率,可让母猪白天产仔。
近几年来国内的研究表明,母猪于下午配种,大都能在白天产仔。
一年2胎,每胎产子量要看是否初产,孕期饲喂和产前体重。
现在基本把哺乳期缩到3/4周的时间,一年2/3胎的样子。每胎的数量要根据你的母猪品种,饲养条件等因素来决定,一般初产母猪尾6-10头,经产母猪为10头左右。
母猪产后护理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一般情况下,母猪产仔结束后,要注意检查母猪**是否完全排出。当**排出困难时,可给母猪注射一定量的催产素,有助于**的排出。
2、注射适量药物,预防母猪**内膜炎。一般主张在第一头小猪产出后注射脑垂体后叶素,促进**复原,减少出血。
产后1~3天,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药物,预防**内膜炎的发生。母猪分娩后4~5天,注意增加母猪的活动。
3、注意仔猪保温,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仔猪睡处加铺垫草,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天冷时可在仔猪窝的上方备干草捆。有条件的可采用红外灯保温法。
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7日龄为32~28℃,8~30日龄为28~25℃,31~60日龄为25~23℃。
精选问答:
1、第一胎母猪多少天产仔?
第一胎母猪,从配种日期到产仔,是配种日期加3个月再加3周和3天,即约114天。
2、初产母猪最慢多少天产仔?
母猪的怀孕期为114天,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三三,即三个月,三周,三天。初产母猪可能孕期要长一些,最多不超过117天,过长可能出现死胎等情况。我们平时要加强对怀孕母猪特别是怀孕后期的饲养管理,单圈饲养,防止打架,跌倒等情况的发生,以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