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这篇内容会给朋友们分析一下“青椒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的内容进行解释,期待对广大农友有几许帮助,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1、土地选择施肥:选择土壤肥沃、深度疏松、有机质丰富的地块作为种植场所,秋季深翻土壤,每亩施用5000公斤腐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
2、播种育苗:将种子浸泡5-6小时,然后进行催芽处理。
种子发芽后,进行现场直播。出苗后,适当浇水,追逐速效氮肥。
3、移植和定植:当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应及时定植用土壤移植。
(1)选择土壤肥沃、深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通风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场所,地形平坦,排水方便,3年内不能种植土豆和茄子蔬菜。
(2)秋季深翻土壤,将土壤整细耙平,然后每亩施用5000公斤腐熟的农家肥、5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或50公斤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硫酸钾)。
覆膜前应施用肥料,深度约20cm。
(1)播种前,种子浸种催芽,具体方法为55-60℃将种子浸泡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不断搅拌,并将表面的粘液洗净,待水温降至常温后,继续浸泡5-6小时。
(2)浸泡后,取出种子,放在28-30℃在环境中进行催芽处理,期间每天洗一次,3-4天左右即可发芽。
(3)种子发芽后,用营养碗或直播育苗,出苗后适量浇水,防止干旱。
同时,应采取预防高温的措施,并施用适量的快速氮肥。
(1)当幼苗高度达到10-15cm,长出5-6片真叶时,开始定植。
(2)种植前一天,将土壤浇透水,然后用土壤移栽,移栽密度一般为4000穴/亩。
(3)青椒株形紧凑,合理密植有利于早封,根系不易暴露,起到保根保株、减少病毒病的作用。
1、进入雨季后,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和根部堆积。
当田间干燥时,应及时浇水,以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
2、合理追肥,为植物补充营养,一般需要追肥3次,第一次可在幼苗种植后,第二次可在幼果膨胀期,第三次可在收获后。
每次可追逐8-10kg**素,施肥方法适合穴位施用,深度约10cm。
施肥时,可结合叶面肥喷洒1-2%过磷酸钙、0.2%磷酸二氢钾和0.1%**素混合物。
好文探索:何去何从的“高校青椒”
我前几天,给我一个还在读博士,将要毕业的朋友S打电话,聊了很多关于各自的近况,我随口问了一句,ZZ今年的青年基金中了吗S反问我,你和ZZ关系好,他基金中不中你应该比我知道才对。我说,ZZ这人好面子,如果中了那还好,如果不中让他会感觉难为情,我压上得罪人的风险换取他基金中不中的答案,划不来,他中不中和我个人关系也不大。
ZZ和S一个实验室,我是他们隔壁实验室,ZZ是我的室友,我们三个关系都不错。
过了几天,ZZ在上咨询我关于药物晶型专利相关的事情,我问他,你博士期间也不做这个方向,怎么想着做这个了,他说这不是来到新单位,想换一个方向吗聊天结束后,我推测青年基金也该是没有中,如果中了,他会继续他博士的工作,而药物晶型也不会是他青年基金标书的申请内容。
根据我对ZZ性格的了解,中了他也会告诉我。后来,我从其他途径知道,他的基金没有中。
为什么做药物晶型,说白了这个玩意有个成功了,或许申请个专利,卖点钱,实验过程也烧不了几个钱。
ZZ博士就读于一所985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老板是长江,圈内的大佬,ZZ发过两篇10+分以上文章,一篇6分,一篇3分,在众多博士里面,算是成果优秀的了。
ZZ毕业后,去了一所北方的省属高校工作,ZZ和老婆两个人,一共拿了40万的安家费,学校给的。ZZ读博期间,和我说以后就选择去高校做老师,他找工作也基本选择的都是高校讲师,快要毕业时,他有国内3所省属高校的offer,他选择了现在这个,因为有40万安家费,安家费就是住房补贴。
安家费,是中国一些二三流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科研水平,面向中科院,985,或者海外学校有丰硕科研成果的毕业生,推出的一种引进优惠政策。希望这些人的到来,能够为学校多出科研成果,说白了,就是多发写文章,多主持些基金等。
安家费,很多学校都有,很多事业性的科研单位也有, 这些学校或者科研单位大多是省属,市属等地方性质,本身自身成果有限。而中科院,985之类的国内高水平实验室,别说给安家费,就是不给,人家还挑挑拣拣,本科211,S两篇,海外经验等等。
安家费,对于读书多年,拮据多年的大龄学生来说,具有致命的诱惑。一下子几十万,人生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数量单位,对于这些刚毕业的博士来说,这几十万对于高房价来说,无异于解决了首付,有了首付等于有了房子,有了房子等于有了老婆。
人生大事似乎都因为有这笔安家费实现了事业、爱情双丰收。
对于想通过安家费招募科研人才的学校,这些曾经有高影响因子文章的讲师,现在是否还能发出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或者持续发表现在科研的方式,并不是开普勒一个人在屋顶用望远镜对着天空画星星,也不是牛顿一个人坐在苹果树下冥思苦想,而是依赖于大量资金的投入和科研人员的规范化训练,大规模资金包括大型、精密、稀有仪器的购置,昂贵、海量的试剂和耗材,助手,博士后,博士硕士的劳务费,还有测试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等。科研人员的规范化训练包括这些名校的本科生生源和外校考生所带有的聪明,勤奋,自律的特点。
现在在中国,能够持续发表科研成果,每年都有1-2篇10分文章,较多的5分文章的课题组,大多都是来自985和中科院的长江学者或者院士团队,而这些课题组都具备上面说的两个特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科研人员的规范化训练。所以,当浏览这些课题组时,你发现他们的团队照片,就像我们初高中的毕业合影一样,一个班主任带着几个科任老师,再加一大群学生。
这两点在一般的省属高校并没有。这些曾经发过好文章的讲师们还能保持曾经的战功吗,答案非常明显,不能。
曾经的老板那里,有用不完的科研经费,有全国少有的设备仪器,不用考虑这个试剂多少钱,也不用考虑这个样品要测多少次。而现在,年轻教师要用十几万的科研启动资金,配置几个低值耐用设备,买试剂,买耗材,养小鼠,测试等等,这些都是要讲师自己来干,还没有算研究生劳务费。
如果算上劳务费,又加了一项开销。我相信,这些青椒在劳务费和研究生之间做一个选择,所有青椒都会选择养一个研究生,这样就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自己。
因为这个时候的青椒,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制造和抚养下一代上了。不过,研究生数量是有限的,教授副教授都不够分,哪里轮的上这些小青椒,所以说,别想了,还是得撸起袖子自己干,学生不是你想招想招就能招。
不是青椒不优秀,而是青椒们所处的环境改变了,当初能发高分文章,固然是有青椒本人优秀的因素,也离不开课题组平台高度,资源丰富这个事实吧。辉瑞、罗氏的一线****技巧,沟通能力,学术能力就真的厉害吗,或许吧,但是如果没有辉瑞、罗氏产品的临床效果,和大型制药巨头百年的品牌形象,结果谁知道呢。
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分配也是平均的,资源也会优先被分配到能最大化利用它的地方去。
虽然近几年二本省属高校也有文章发表,相比之前有提高,但是不能说差距就减少,也要看到中科院、985也诞生了更多S级别的文章啊,大家都在进步的,差距是在扩大的。你的工资翻了两倍,你就幸福了问题是房价翻了四倍。
很多人,都说大学老师是一个好工作,收入稳定,重要的是体面。体面,是社会大多数人对大学老师的印象,但是那些认为你工作体面的人,你平时的生活圈里可能未必接触的到,而你真正接触到的身边的人,又有多少人认可你这个工作体面所谓的体面,是自己心里的一个幻象而已。
大学青椒里的职业通道,青椒所拥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并不是来自教学,而是来自科研,论文和基金的数量和质量, 也可能是“教学能手”“师德标兵”“全国特级教师”等这一类的,我想没有青椒愿意选择后者。
中国目前有上百所高校,而985高校只有39所。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集中在这些非985高校中,大部分青椒也都集中在这上百所非985高校。目前大部分的985,中科院高校的毕业生,除了极个别的非常优秀的学生或者嫡系**可以留在本课题组,大部分的博士毕业生都流向了这些或多或少给点安家费的省属高校。
省属高校大部分的定位仍旧是一个以教学为主的单位,并不像985,中科院那种机构能够得到国家大部分的科研资金,所以这些青椒们日后的科研之路可以想象。
每年8月份,小木虫上都在讨论基金放榜,中的人说自己是实力所至,不中的人说评审不公。
中国知识分子千百年来的特点从来没有变过,对待权贵,对待社会,时而趋炎附势,时而口诛笔伐。知识分子的穷酸气,发酵了千年,飘荡了千年。
中国目前的博士,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城市底层,无论哪个学校,或者哪个研究所的博士,大部分都是笃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条真言的农村娃,我说的是大部分。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毕业就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即使上学省吃俭用的一点积蓄,也难以承担买房,结婚的巨额花销,加之青椒刚起步的工资也并不多,这时,几十万的安家费无异于雪中送炭。
很多人都在讨论“青椒的窘境”,窘在哪里“穷教书的”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一个并不掌握资源分配权力的群体,靠着传承知识为生儒生,怎么可能掌握社会财富青椒们本身从事的工作不正是一个教书的吗,焉有不穷之理。工资多少早已标签在创造的社会财富中了。
这些大部分青椒,原生态家庭就不富有,本身多年也没有财富积蓄,却又踏入一个低收入的岗位,不窘才怪。如果这些青椒名下有房,手有余钱,在教学和科研工作岗位上也会舒坦多了,从容多了。
我不排除有个别青椒真的是热爱科研,走上了青椒之路,因为我真的见过2-3个心无旁骛,文献作枕的博士,但是大部分博士把青椒作了一个谋生的岗位,人都要活,作谋生岗位也没错,但是非要把这个岗位用体面来形容,那就是沐猴而冠了,就从属性上来说,和汽车生产车间工人,高铁司机,码农没有任何区别。
有个教授和我说,青椒选择这个岗位,有的并不看重钱。
目前的大部分青椒,还轮不上不看重钱的地步和境界。一个连房子买不起,父母孝敬不起,老婆娶不起,成天想着发S的人,多么可悲。
牺牲生活,奉献工作,早就不是可歌可泣的榜样了,相反,是个人和社会的耻辱。
我在小木虫看到,有很多依然在努力写本子,**文的青椒,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理性的知识青年,是乐意在科研岗位上奋斗的。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的权力,那么多博士选择了青椒,知道青椒的清贫和辛苦,但是仍然选择,并为之奋斗,这些老师们,并不是不知道省属高校难出科研成果这个事实,也不是不知道“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很多老师选择青椒岗位,最大的原因是喜欢学校里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环境,也不用像北上广深都市白领们挤地铁,吃外卖,租房子,被动加班那样辛苦忙碌。
也有来自父母或周围人对这份工作的“体面认可”。
青椒的清贫,是相对自身价值的清贫,虽然算不上低收入行业,但是比起那么多年的投入,青椒的回报和投入比是低的。
既然选择了,我相信大部分青椒也是心甘情愿清贫的。既然选择了,即使在科研环境相对薄弱的学校,也要最大努力争取自己的青年基金。
我拜访过全国南方的几所省属高校的课题组,看到了很多青椒的闲散状态。经常坐在办公桌前,一年两年也发表不出一篇3区文章。
我认识一个青年老师,大学放暑假,也跟着学生放暑假,去学钢琴了。学钢琴不反对,但是假期这种整块的时间,正好是自己做预实验,或者去上海北京参加生信培训班的最好时间,避免了平时的教学和实验课打扰。
我还认识一个客户,85后青椒,没有任何科研想法,我给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思路,和他说就一个chip-seq实验需要8万左右,这个您可能要外包,他说这个要向老板请示。几周后,我问他,老板同意了吗,他说没有,老板不懂这方面,也不想做,更不愿意花钱。
那好吧,连chip-seq这种实验都不愿意尝试的老板,跟着又有什么前途。人家熬几年退休颐养天年了,你还是科研小白一枚啊。
这种客户,我在全国见的多了。完全把高校当养老。
所谓的青椒窘境根本就不存在,穷的人选择了穷的工作。家境优越的孩子去做青椒,哪里会窘。家境清贫的孩子去热门行业,努力做事,哪里会窘。
几十万安家费,说白了还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教书本就是穷的,你又能奢望这个时代是特殊的时代吗既然有能力,为何不去更加资本化,更加商业化,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社会中呢。
我见过愿意投身广阔社会中的博士,青椒,赚的不仅仅是一笔安家费了。
精选问答:
1、麻辣椒怎么种植?
1、麻辣椒种植方法:
初春土壤解冻后,将花椒树根系周围的土壤深刨30—50厘米,每株施有机肥30千克左右;4月中旬萌芽期、7月下旬采果后,每株各施标准化肥0.4千克。施肥后及时浇一遍透水。
覆膜增温:覆膜具有保湿增温的良好效果,一般可提高地温3℃左右,有利于根系发育生长。覆膜应在扩穴施肥后及时进行,沿树行将土壤整细整干,近树干处略高,盖膜面积以稍大于树冠外缘为准。两块地膜的交接处用土压实,地膜尽量展平与地面贴紧,四周用土封严。4月底在膜上加盖5厘米厚的细土,可防止杂草生长,延长地膜使用寿命。
叶面喷肥
用3%的磷酸二氢钾和0.5%的**素混合溶液,每年叶面喷肥6次,开花期喷第一次,花后10天喷第二次,间隔10天再喷第三次,7月上、中旬和果实采收后各喷一次。
修剪复壮:夏季结合采收花椒,及时进行修剪。对衰弱树剪除部分大枝及病虫枝,秋季再抽去多余的大枝,最后每株保留5—7个主枝,同时适当疏除冠内密集枝,疏枝量一般不超过25%,并缩剪部分弱枝到壮芽处;中庸树的中短枝一般不短截,以疏为主,并注意保护顶芽,对长果枝适当短截,保留大芽。
2、麻椒与花椒有什么区别:
(1)产地区别
麻椒:主产于贵州/四川甘孜阿坝和**,麻椒麻味特殊,不香,四川人叫臭花椒。此种椒的果皮麻气强烈持久,色青黑。
花椒:色红或紫,味麻香,主产于陕西、甘肃、四川。
(2)色泽上区别:
麻椒颜色浅,偏棕**;花椒颜色重,红色鲜艳。
2、小辣椒如何种植?
种植方法:
辣椒对温度的要求介于蓍茄和茄子之间。种子发芽适温为23-30℃,低于15℃则不能发芽。辣椒幼苗要求较高的温度,温度低,生长缓慢。开花结果初期白天适温为20-25℃,夜间为15-20℃,结果期土温过高,尤其是强光直射地面,对根系生长不利,且易引起毒素病和日烧病。
整地基肥
辣椒忌连作,也不能与茄子、蕃茄、马铃薯、烟草等同科作物连作。栽培辣椒地块,要排水良好,排灌方便,并要求深耕。最好能做到冬耕,休闲冻土,以改良土壤,消灭越冬害虫和病菌孢子。定植前再整地,表土仍保持较大土它,以便透气爽水,对防止落花、落营和落叶有良好的作用。长沙菜农对种植辣椒地的要求是“深沟高畦、破老底;土平它大、水畅流”。畦宽一般是1.3-1.7米(连沟),栽植2-3行。也有宽畦2.3-2.7米,在畦上横向栽植的。作畦的同时,每亩施腐熟厩肥50-80担,过磷酸钙15公斤,草木灰25公斤作基肥。
播种育苗
将塑料小拱棚育苗的方法介绍如下:
①苗床选择:苗床要选择背北向南,高燥爽水,又水源方便,而且未栽过茄科作物的地块。
②苗床准备:苗床最好在伏天就深挖烤土,上面泼一层人畜粪,晒干后,盖上薄膜,防止下雨时肥份流失。
③播种:播种前床土充分浇湿,整细整平。苗床宽一般1.5-1.7米为宜。一般不浸种催芽。早熟种一般1月份播种,晚熟种一般2—3月播种,栽植一亩需播种75-120克。
播种后,用拌有老糠灰或煤灰的细土盖种,厚度约2厘米左右,以盖没种子为度。然后浇水,待收水后,盖上地膜,最后用细竹竿或竹片围成小块拱架,架高0.5米左右,上面覆盖薄膜,将薄膜北边用泥土压实,以利防风。两边用砖压为好,以便随时揭膜,通风换气。
④苗床管理:播种后到出苗前,一般不需管理,发现开始出苗,要立即揭除地膜,否则形成高脚苗。出苗后,晴天上午9点揭开薄膜,下午4点仍旧盖上薄膜。阴雨天也要尽量通风换气。发现床土现白,秧苗萎焉,则需浇水,浇水时间一定要在上午9点1-2点。浇水后两小时,再检查一次,如发现局部仍呈干象,就进行补水,使秧苗生长一致。阴雨天、冰冻天都不应浇水,否则,因湿度过大,床温降低,容易发生病害。下雪天气,可加盖草窗,草窗上面再盖一层薄膜,还可以在床内安装电灯,以利防寒保苗。
排苗:为使秧苗粗壮,根系发达,当秧苗出现两片真叶时,需假植一次,株距6-10cm,行距12-15cm,边排边浇水,防止秧苗萎焉,排苗床的准备、要求和管理均与播种床相似。
定植
辣椒的定植以土温15℃以上为宜,过早定植,因土温低,生长缓慢,而且落花,达不到早熟目的。定植距离,早熟品种行距40一50厘米,株距26—33厘米,每穴l一2株,晚熟品种行距66—73厘米,株距50—60厘米,每穴1株。选择晴天的下午定植,当天上午苗床需浇水,以利扯苗。
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定植成活后,及时浅中耕一次。植株开始生长,着重中耕一次。植株封行以前,再中耕一次。中耕结合除草和培土。
②肥水管理:定植后要抢晴天追施提苗肥,每次用量不能过多或过浓,否则易引起徒长,推迟开花结果。当等一、二层着果后,要追施较多肥料,促进果实长大。果实开始采摘后,更要求土壤有充分肥水,植株才能正常生长和结果。如果在浇水后土壤未干爽以前就接着下大雨,落叶和死株现象就会相当普遍,特别是在起伏至立秋这段时间内最为突出。 在灌溉时,一定要根据天气预报决定灌溉时间。灌水深度以不超过畦沟的四分之三为宜,并要在晚上或清晨进行,而且急灌急排。
③采收和留种:作为鲜食的,大都采收青果,也可以采收红果。而作为干辣椒的,则必须采收红熟的果实,采收要及时,否则影响植株的生长和结果。
留种采收株选结合果选的方法,即在田间根据品种特征选择标准株贴上标志,作为留种株。将其第一层果早日采收上市,留2—4层果作为种果,种果红熟后采收时,进一步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的果实,采摘的种果摊放在阴凉处,后熟5—7天,剖开取出种子,晾干后贮藏。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