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能不能打缩节胺,芝麻能不能打缩节胺农药
玉米控旺药芝麻能用吗?
可以
种植芝麻一般可以在盛果期打控旺药,此时是施药的适宜时期,控旺时可将植株顶端的顶芽摘掉,如果种植的面积比较大,则可以对植株喷洒适量的生长调节剂,药物一般可采用缩节胺或矮壮素(进行叶面喷洒即可)。芝麻的茎杆较直立,其遮阴面积较少,因此它一般可以和甘薯、花生、大豆等矮杆作物进行混作或间作。
芝麻长到多高使用控旺剂?
25至30厘米
芝麻化控方式控旺,在长出2至3对真叶以及苗高25至30厘米时打控旺药,效果较好,可以抑制苗期旺长、促进根系发育、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芝麻适宜控旺的时间是在盛果期,期间可将顶端的顶芽摘除掉,如果是种植面积比较大,就可以在盛果期喷洒生长调节剂来控旺,一般是用缩节胺或者是矮壮素,进行叶面喷洒即可。
烯效唑和什么混用最好?
和磷酸二氢钾混用最好。
烯效唑主要是控旺,与磷酸二氢钾混用增强效果,
无论哪种作物(花生、大豆、红薯、芝麻、果树等),茎叶长得太好了,必然导致生殖生长营养不足,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产量。
一般会在开花前或者初花期进行控旺。控旺剂很多时候都会结合叶面施肥(0.3%磷酸二氢钾、0.1%流体硼),一起使用,促进开花结果。常用的控旺剂有多效唑、烯效唑、缩节胺等,都能控旺。
之前看到过相关的资料,说磷酸二氢钾也具有一定的控旺效果,其实就磷酸二氢钾本身而言,控旺效果是很弱的。高浓度使用磷酸二氢钾能够促进作物生殖生长,进而实现控旺。一般与控旺剂一起使用才能实现较好的控旺效果。
春芝麻在什么时间种最适宜?
适合,但要掌握以下几点: 1.药物拌种、轮作换茬、抢墒早播。播种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8克,加水0.5公斤调成糊状,与0.5公斤种子拌匀待播。黑芝麻忌重茬,提倡4年2头做制度。尽量抢好茬口,提早播种。 2.适期早播,掌握密度。夏芝麻播种期不晚于6月15日,一般愈早愈好。栽培密度一般以667平方米8000—株为宜。 3.严格掌握打顶时间和方法。夏芝麻保留2对真叶打顶,并保留叶以上2—3厘米茎节。同一块田,保留真叶标准一致,一次性打顶完毕。 4.注意补追苗肥。芝麻打顶后,为防止新枝发生脱肥现象,可适量追施速效肥:在新生枝长出第二、三对真叶时应喷施100倍液缩节胺或多效唑,以防后期倒状和增加有效蒴果数。 5.防渍、抗旱、早间早管、防止草荒。种植时先开好畦沟和围沟,一般畦面宽2—2.5米,畦沟深0.3米。围沟深0.4—0.5米。幼苗长出2—3对真叶时定苗,行株距为36厘米×12—15厘米,并中耕除草1次。当苗高33厘米时结合追肥进行培土。 6.科学施肥、预防病虫。夏芝麻生育时间短,需肥多而集中,应多施底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公斤左右,磷肥30—40公斤,钾肥10公斤左右。在生长期对苗稀长势弱的田块,可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3—5公斤。拔节期为防角枯病和叶枯病,可用50%扑海因1000倍液分两次洒叶片。如蚜虫发生可用2000—3000倍乐果乳油喷雾。四、收获与加工黑芝麻一般于秋后地上茎叶成熟后脱离收割,将黑芝麻齐根割下捆成小捆,晒干后将黑芝麻脱粒,晒干扬净杂质,即成商品出售。
下大雨后棉花被淹后叶子发黄该怎么办?
对受涝棉田应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排水降渍,尽可能降低死苗率。首先要抢时间采取一切有效的手段排除棉田积水,降低土壤含水量,减轻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降低棉花死苗率。对沟系不配套、不标准,或冲刷损坏严重的棉田,及时修整清理;对棉田周边沟渠、涵闸排水不畅的地段,及时清淤疏通;对周边沟渠水位高于田间水位的棉田,及时用水泵抽水。当前做好沟渠清理疏通工作,也能为伏旱时灌溉提供基础条件。
2.因田制宜,改种或间种其他作物。针对涝灾程度和棉株死亡情况,抢季节改种或间种早秋作物。对于连续淹水没顶4天以上、棉花死苗率在50%以上的田块,7月15日前可耕翻改种早熟品种水稻;7月20日以后可改种绿豆、大豆、玉米、甘薯、荞麦、芝麻、蔬菜等旱作物。
棉花灾后补偿生长能力强,各地要尽量避免改种。对于连续淹水没顶3天以内,棉花死苗率在50%以下的田块,以保苗为主,可以在缺株的地方间种绿豆、大豆、玉米、荞麦、芝麻、蔬菜等作物。
3.叶面喷肥和土壤施肥相结合,促进棉花恢复生长。棉田积水排除后,趁雨隙(8小时内不下雨)施用健丽壮、腐植酸液肥、喷施宝等叶面肥,或者用2%尿素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5天一次,连续喷施2~3次,促进恢复生长。
棉田排水后2~3天,只要土壤不太烂,就应及时撒施肥料,每亩用10公斤尿素、10~15公斤氯化钾(如果6月下旬到7月上旬已经施过肥料,可根据淹水程度和棉花长势适当减少这次施肥的数量),以增加棉花有效果节,多现蕾,多开花,多结铃。
抗虫棉和高品质棉要适当增加钾肥用量。7月底8月初(前次施肥后3周左右)和8月中旬(前次施肥后2周左右)再施两次肥,每亩分别用尿素15公斤和3~5公斤,以增加结铃,提高铃重。8月下旬有早衰趋势的棉田,用2%尿素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7天一次,连喷2~3次。
4.中耕培土,改善棉田土壤条件。排水后3~5天及时中耕松土,培土壅根,扶理倒伏的棉株。
5.推迟打顶,发挥棉花后期生长优势。打顶时间比常年推迟4~6天,以8月10日为最后期限。这样可使单株果枝增加2~3台,单株成铃增加3~5个。同时认真做好整枝工作,及时去除叶枝赘芽。
6.迟控、轻控,发挥棉花个体生产潜力。一般在棉花恢复生长期间不宜进行化控。在8月上旬打顶前后,为了减少无效果节、抑制赘芽,可以每亩喷施3克缩节胺控长。
7.加强害虫的测报和防治。由于大雨对虫卵和幼虫的冲刷作用,棉铃虫的发生与危害可能会减轻,而盲椿象和部分地区的蜗牛发生与危害可能会加重。各地应加强对主要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对达到防治指标的棉田在害虫产卵和孵化高峰期及时施药,有机磷农药与菊酯类农药混合使用或交替使用。间种棉田为减轻农药污染,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定向喷雾。
8.喷施乙烯利催熟。受涝灾棉花生育期推迟,晚秋桃数量较大。在10月中下旬,铃龄达40天以上,气温不低于20℃时,用1000毫克/升的乙烯利稀释液对棉株中上部和外围叶片、棉铃喷雾,促进棉铃吐絮,增加霜前花比例,提高皮棉产量和经济效益。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