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价格涨幅 咪唑啉厂家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382 次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价格涨幅 咪唑啉厂家

据了解,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价格涨幅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不足导致的。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主要原材料是咪唑啉酮和苯酚,这两种原材料的价格在近期都有所上涨。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些原材料的供应也出现了短缺,导致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生产成本上升。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价格涨幅不仅对农民和园林绿化从业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也对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为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药和园林绿化用品,对于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应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价格涨幅的影响,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需要加强原材料的储备和供应,确保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生产能够持续进行。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价格监管,防止价格的过度上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价格涨幅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生产和供应,同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问答拓展:咪唑啉的介绍

咪唑啉(缓蚀剂专用中间体)中姿明歼文名称:咪唑啉中文同义词:油酸基羟乙基咪唑啉;2-(十七碳烯基)-4,5-二氢-1H-咪唑-1-乙醇;1-羟乙基-2-油基咪槐侍唑迹冲啉英文名称:N-(2-Hydroxyethyl)-2-heptadecenyl-2-imidazoline;Hydroxyethylheptadecenylglyoxalidine;1H-Imidazole-1-ethanol,2-(heptadecenyl)-4,5-dihydro-;1-HYDROXYETHYL-2-HEPTADECENYLIMIDAZOLINE;2-(Heptadecenyl)-4,5-dihydro-1H-imidazol-1-ethanol;1-(2-hydroxyethyl)-2-(heptadecenyl)imidazoline;2-heptadecenylimidazoline1-hydroxyethylCAS:-73-8分子式:C22H42N2O

问答拓展:杂草抗药性的机理有哪几点?

1.除草剂作用位点的改变

许多杂草中,抗药性生物型的出现是由于除草剂作用位点产生遗传修饰的结果。这在大多数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氮苯类及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的抗药性研究中已得到证实。

磺酰脲类和咪唑酮类除草剂的作用位点是乙酰乳酸合成举兆橘酶(ALS)。对这类除草剂抗性杂草生物型的研究表明,抗性与敏感生物型的ALS相比,有几种不同位点的氨基酸已发生取代,改变后的ALS对上述除草剂敏感性下降。

三氮苯类除草剂的抗性则与叶绿素PsbA基因位点突变有关。PsbA基因编码的除草剂结合位点为光系统Ⅱ的D-1(32KD)蛋白。在已研究的高等植物中,抗药性突变都涉及这一D-1蛋白第264位点上一个氨基酸的取代,造成这类除草剂与该蛋白的亲和性下降。对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具有抗性的牛筋草(Eleusineindica),发现作用靶标部位存在一种新型的β-微管蛋白,并认为这种新型微管蛋白组成的微管稳定性增加,这是引起牛筋草对这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对除草剂解毒能力的提高

敏感性生物型和抗药性生物型在代谢上的差异解释了抗药性生物型产生的机理。许多抗药性杂猜培草能使除草剂很快发生代谢,从而失去活性,主要代谢反应有:

(1)氧化代谢。在植物体内除草剂的氧化作用是非常普遍的,常是导致除草剂解毒或活化的主要代谢反应。主要氧化代谢为芳基羟基化和N-脱烷基作用。如2,4-D在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植物中芳基羟基化作用,形成4-羟基-2,4-D,又如灭草隆的N-脱烷基作用等。

(2)耦合作用。除草剂及其初级代谢产物以共价键耦合到植物体内的糖、氨基酸、谷胱甘肽及亲脂化合物如脂肪酸和甘油等,从而失去活性。一般说,耦合作用增强了除草剂及其代谢物的极性,是除草剂解毒作用的一个主要机理。如法氏狗尾、马唐(Digitariasanguinals)、秋稷(Panicumdicbotomiflorum)和毛钱稷(Panicumcapillance)等禾本科杂草对阿特拉津的抗药性是由于与谷胱甘肽的耦合作用的加强,提高了对除草剂的解毒能力。

(3)其他解毒代谢作用。在野塘蒿(Conyzabonarinsis)对百草枯抗性生物型的叶绿体中,发现对该除草剂产生的氧自由基有解毒作用的酶的活性增加了,其中过氧化物岐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在抗药正团性生物型叶绿体中分别比敏感型的增加了1.6、2.5和2.9倍。在小蒸草(Erigeroncandensis)对百草枯抗性生物型中,也观察到解毒酶活性的增加。

3.屏蔽作用或隔离作用

已有的研究表明,对除草剂及其有毒代谢物的屏蔽作用(sequestration)和隔离作用(compartmentation)被认为是杂草对除草剂抗性的一个重要的机理。如在野塘蒿、飞蓬属的Erigeronphiladelphicus和小蒸草以及禾本科的Hordeumglaucum的抗药性生物型中,发现百草枯的移动受到了限制,并且叶绿体的功能如CO2固定和叶绿素荧光猝灭可以迅速恢复。这些均说明除草剂在其作用位点的结合可能被阻止。

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对抗药性杂草生物型产生的影响或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一些关于抗性和敏感生物型在吸收和传导上有差异的报道。

问答拓展:咪烟除草剂下茬种玉米有影响吗?

咪烟除草剂(甲氧咪草烟)下茬种玉米有影响。

12个月后才能种玉米。

甲氧咪草烟,为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品种,通过叶片吸收、传导并积累于分生组织,抑制AHAS的活性,导致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生物合成停止,干扰DNA合成及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生长,最终造成植株死掉。植物根系也能吸收甲正判氧咪草烟,但吸收能力远不举弊改如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其他品种,如灭草喹根吸收80%,普施特根吸收60%,甲氧咪草烟根吸收只有21%,因此甲氧咪草烟适用于大豆田苗后茎叶处理,不推荐苗前使用。杂草药害症状为:禾本科杂草首先生长点及节间分生组织变黄,变褐坏死,心叶先变黄紫色死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3至5叶期,死掉需要5至10天,阔叶杂草叶脉先变褐色,叶皱缩,心叶干,一般5至10天死掉。

适用作物:

大豆

防治对象

甲氧咪草烟可有效防治大多数一年生禾本科与阔叶杂草,如野燕麦、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看麦娘、稷、千金子、马唐、鸭跖草(3叶期前)、龙葵、苘麻、反枝苋、藜、小藜、苍耳、香薷、水棘针、狼把草、繁缕、柳叶刺蓼、鼬瓣花、荠菜等,对多年生的苣荬菜、刺儿菜等有抑制作用。

应用技术:

甲氧咪草烟的施药时期应在大豆出苗后两片真叶展开至第二片三出复叶展开这一段时期用药,同时要注意禾本科杂草应在2至4叶期,阔叶杂草应在2至7厘米高。防治苍耳应在苍耳4叶期前施药,对未出土的苍耳药效差。防治鸭跖草2叶期施药最好,3叶期以后施药药效差。

每亩用4%甲氧咪草烟水剂75至83毫升(有效成分3至3.32克),使用低剂量时须知加入喷液量2%的硫酸铵,土壤水分适宜,杂草生长旺盛及杂草幼小时用低剂量,干旱条件及难防治杂草多时用高剂量。

全田施药或苗带施药均可,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液量每亩20至40升,拖拉机喷雾机10至14升。不能用超低容量喷雾器或背负式机动喷雾机进行超低容量喷雾,因药液浓度过高时有药害。人工喷雾应选择扇形喷嘴,顺垄逐垄施药,定喷雾压力、喷头距离、地面高度和行走速度,施药时不能忽高忽低,忽快忽慢,不可左右甩动,以保证施药均匀。

人工施药应特别注意,在施药前做喷液量测试。具体步骤:

(1)往喷雾器中加水试喷,检查是否有漏水问题;

(2)流量测定。将清水加入药桶,选取一定压力,把手动开关打开1分钟,让水流入一个容器内,用量杯量1分钟流量;

(3)测定有效喷幅,可选用每平方厘米2.5千克压力,喷头顶距大豆0.5至1.0米,喷孔向下,打开开关,半分钟喷杆不动,观察地面植物叶面喷湿的宽度,这个宽度称为有效喷幅;

(4)行走速度计算。根据下列公式可求出喷药时的行走速度,一般行走速度每秒1.0至1.3米。

行走速度(米/秒)=[流量(毫升/秒)乘666(米2/亩)]/[喷液量(毫升/亩)乘有效喷幅(米)]

混用:北方大豆田如黑龙江省多年使用除草剂,杂草群落发生变化,难治杂草增多,如野燕麦、野黍、苍耳卜宽、龙葵、鼬瓣花、鸭跖草、问荆、苣荬菜、刺儿菜、大刺儿菜、芦苇等。甲氧咪草烟可与咪草烟、异恶草松、虎威、灭草松、克阔乐、杂草焚等混用。

我国甲氧咪草烟只有6个制剂产品,全部登记在大豆田,该农药在土壤中残效期较长,使用后要合理安排后茬作物,间隔4个月后播种冬小麦、春小麦、大麦,12个月后播种玉米、棉花、谷子、向日葵、烟草、西瓜、马铃薯,18个月后播种甜菜、油菜。咪唑乙烟酸共登记60个产品,有水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剂等四个剂型,都登记在大豆田,标签都明确标注36个月内不要种植甜菜、西瓜、白菜、黄瓜、马铃薯、茄子等作物,12个月后,后茬可以种春小麦或玉米、大豆。甲氧咪草烟和咪唑乙烟酸这两种农药都对后茬作物有影响,如果使用需要合理安排后茬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