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秆锈病的侵染循环
小麦秆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其侵染循环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农业专家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一、小麦秆锈病的侵染循环
小麦秆锈病的侵染循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病菌侵染、病斑扩大和病害传播。首先是病菌侵染阶段,病菌通过气溶胶、风雨、昆虫等途径侵入小麦植株,侵染后在叶片上形成***小点,随着病程的发展,小点逐渐扩大形成病斑。其次是病斑扩大阶段,病斑会不断扩大直至整个叶片被侵染,同时病斑上会形成黑色小点,这些小点是病菌的产孢器。最后是病害传播阶段,病菌在产孢器的带动下,通过风雨和虫媒等途径传播到其他植株上,形成新的病害源。
二、控制小麦秆锈病的方法
为了控制小麦秆锈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秆锈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抗病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能够提高小麦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侵染。应根据土壤状况和小麦生长期的不同需要,科学施用化肥、有机肥和微量元素。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保持田间通风,减少病害的传播。另外,要注意田间灌溉和排水,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三、小麦秆锈病相关问题
1.小麦秆锈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麦秆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品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
2.如何选择抗病品种预防小麦秆锈病?
可根据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病害的流行情况,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如普通小麦品种“华麦8号”等。
3.如何进行小麦秆锈病的综合防治?
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等,以减少病害的侵染。
4.小麦秆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秆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等。
5.小麦秆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秆锈病会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严重时会影响小麦的种子质量和繁殖能力。
相关拓展:
问:小麦秆锈病的病害循环是怎样的?
小麦秆锈病菌夏孢子不耐寒冷,在北部麦区不能安全越冬。秆锈病菌的越冬区域比较小,主要在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和云南南部地区。这些地区冬季最冷月份月均温可达10℃左右,小麦可持续生长,秆锈菌可不断侵染危害,不存在休止越冬的问题。而且小麦播期从9月到12月,收获期从1月到4月,为秆锈菌越冬提供了寄主条件。山东半岛和江苏徐淮地区,虽然秋苗发病普遍,但受害叶片大多不能存活到翌年返青后。病菌越冬率极低,仅可为当地局部麦田提供少量菌源,对全国范围内秆锈病的流行影响很小。
春、夏季,越冬区的菌源自南向北、向西逐步传播,经由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东北、西北等地的春麦区,造成全国大范围的春、夏季厅备洞流行。由于大多数地区都没有或极少有本地菌源。扮枯春、夏季的病害流行几乎全部是由南方早发地区的外来菌源所引起,所以一旦发病便是大面积普发,没有发病中心。
秆锈病菌主要在西北、西滚前南等高寒地区的晚熟春小麦和自生麦苗上越夏,也可在部分平原麦区如山东胶东、江苏淮北等地冬小麦自生麦苗上越夏。至于越夏菌源如何于秋季到达越冬基地,以及病菌是否还可在其他地区越冬等问题,尚待研究。
问:小麦秆锈病的传播方式
该病主要以夏孢子完成病害的侵染循环,在转主寄主小蘖叶背形成的锈孢子侵染小麦,又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因此认为转主寄主作用不大或不起作用。
我国小麦秆锈菌主要以夏孢子世代在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云南南部麦区越冬携余宴。翌春,夏孢子由越冬基地逐渐北移,经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达东北、辩银西北和内蒙古春麦区。秆锈菌越夏区域较宽,在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冷凉麦区晚毁并熟春小麦及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山东的胶东和江苏的徐淮平原麦区自生麦苗上也可越夏。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