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锈病什么阶段发生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286 次
小麦锈病什么阶段发生

小麦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会给小麦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利影响。而小麦锈病发生的阶段,对于防治和控制病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小麦锈病的阶段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小麦锈病发生的阶段

小麦锈病发生的阶段分为三个,分别是孢子侵染期、菌丝侵染期和病斑形成期。

孢子侵染期

孢子侵染期是小麦锈病的初期阶段,通常在春季气温回升后,小麦叶片上的锈菌孢子开始侵染。孢子落在小麦叶片上后,会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萌发,形成病斑。

菌丝侵染期

在孢子侵染期之后,小麦锈病会进入菌丝侵染期。此时,病斑内的菌丝开始向周围扩散,形成一个个大的病斑。这个阶段是小麦锈病的高发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病斑形成期

病斑形成期是小麦锈病的后期阶段,此时病斑内的菌丝已经停止生长,开始形成子囊盘。子囊盘内的子孢子随后落到病斑周围,等待下一轮的孢子侵染期。

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和昆虫等生物,对小麦锈病进行防治。例如,利用寄生性真菌对小麦锈病进行控制。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对小麦锈病进行防治。例如,利用高温、低温、光照等方式对小麦锈病进行控制。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小麦锈病进行防治。化学防治也存在一定风险,容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严格遵守规定,避免滥用。

小麦锈病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小麦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或棕色的小点,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病斑,病斑上会长出棕色的锈粉。叶片上出现大量锈粉后,会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导致小麦生长缓慢,产量减少。

问题二:如何预防小麦锈病?

预防小麦锈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和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等。

问题三:小麦锈病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小麦锈病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是在化学防治时使用的药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严格遵守规定,避免滥用。

问题四:小麦锈病的防治成本有多少?

小麦锈病的防治成本因地区和防治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成本较低,而化学防治的成本较高。

问题五:小麦锈病防治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

小麦锈病的防治最佳时期是在孢子侵染期和菌丝侵染期进行,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遏制病害的扩散。

相关拓展:

问:小麦锈病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往往发生在春季,4月份需要紧急防治,因为此时正好是灌浆期。如果发生,很容易导致植株和叶片的异常生长,对产量造成很大影响。掘运河南省小麦锈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有机小麦锈病的发生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有机小麦条锈病的种类和危害症状:有机小麦条锈病又称黄疸,可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茎锈病三种。锈病是一种空气传播的疾病判指梁,它可以随风远距离传播到小麦区。条锈病主要危害有机小麦叶片,但也危害叶鞘、茎和穗。夏孢子堆点缀在叶片上,明***,小而长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有粉状孢子。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鞘和茎上很少见到。夏孢子散生于叶片上,橙红色,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方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但偶尔会穿透。背面的夏孢子比正面的小。茎锈病主要危害茎和叶鞘,也可危害穗。夏季孢子堆散而不规则,深褐色,大而长方形。夏季的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很强,同一侵染点两侧均可出现孢子堆,而叶片背面的孢子堆比正面的大。2.有机小麦锈病病原菌形态特征:条锈菌夏孢子单细胞,球形,表面有细刺,亮***,孢子壁无色,有6~16个萌发孔。冬孢子双生,棒状,顶部平切或斜切,分区处稍缢缩,褐色,上粗下淡,底部细,柄短而有颜色。叶夏孢子单细胞,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橙***,有6~8个萌发孔。冬孢子是孪生的,棒状,深褐色,有轻微收缩的间隔,平顶和短而无色的柄。秆夏孢子单细胞,长方形,暗橙***,中间有4个萌发孔,细胞壁棕色,有明显的棘突。冬孢子双生,棒状或纺锤状,深褐色,分生处稍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形或稍尖,柄上端黄褐色,下端几乎无逗物色。3.有机小麦锈病的特点:锈病是潮湿的,在多雨、有露水或有雾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锈菌用夏孢子一代一代地侵染小麦作物,完成一年的循环。是典型的长距离空气传播疾病。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宜的温度萌发并有水膜,产生芽管,芽管沿叶面生长。当它们与气孔相遇时,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细胞,然后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囊,数条侵染菌丝生长,在叶肉细胞间隙中蔓延。菌丝在小麦叶组织中生长15天后,叶表面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能连续产生几天的夏孢子,夏孢子繁殖快。这些夏季孢子可以随风传播,造成再次感染。秋或春锈病的发病主要与夏、秋、春三季的降雨量、夏季越冬的菌量和感病品种的面积有关。一般来说,秋冬春夏多雨时,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就会严重,反之亦然。4.有机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4.1。农业防治:4.1.1。选择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有机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锈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可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小麦品种,如冬小麦“益农18”。新源县同一地块种植的“新东18”和“益农18”两个品种中,“新东18”病害严重,发病面积大,而“益农18”只有斑块,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4.1.2.小麦收获后,应及时翻耕灭茬,消除自生麦苗,减少

问:四月份是小麦生长的时期,小麦在四月要防哪些病虫害?

1、小麦锈病,这个时期,因今年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多雨加上高温现象),不少小麦地区正处于锈病盛发期。2、小麦白粉病,4~5月气温较低,是烂返白粉病的发生盛期。白粉病在小麦上的危害很严重。3、小麦蚜虫,蚜虫是地球上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现阶段小麦上饥手饥正在大量发生。4、小麦红蜘蛛,红蜘蛛一年有两次发生高峰期,分别是4-6月、8-10月。小麦上的红蜘蛛似乎特别严重,不仅发生时间早,薯晌还一直不间断地发生,严重危害小麦的健康生长。

问:小麦锈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小麦三种锈病均为真菌性病害,病害为柄锈菌属的三种不同锈菌侵染而致。小麦叶锈病以休眠菌丝体在受侵染的冬小麦上越冬,而小麦条锈菌和秆锈菌因不耐低温在承德地区不能越冬,而由外地迁来。

第二年春季,冬麦返青后,越冬的叶锈菌也随之萌动侵染;以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和春麦的播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及西北地区越冬越夏基地和华北冬麦区通过气流传来的条锈菌和秆锈菌也相继侵染冬麦、春麦引起发病。夏季麦收后,锈菌的夏孢子再经气流传到西南及西北地区的越夏基地的小麦上侵染、越夏。

秋季冬麦出苗后,叶锈菌又可随气流传回本地侵染并在麦苗上越冬。在整个生长季,三种锈病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的。三种锈病的发病轻重主要与夏、秋季和春季的雨水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秋季和春、夏季雨水多,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发生就重;反之则轻。

问: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一、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锈菌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合的温度(1.4— 17℃ )和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进而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下囊,并长出数根侵染菌丝,蔓延于叶肉细胞间隙中,并产生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内吸取养分以寄生生活。菌丝在麦叶组织内生长15天后,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要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这此致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 4300米 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而小麦感病后,叶绿素和表皮组织遭到破坏,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增强,营养积累减少,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灌浆不良,籽粒秕瘦;发病早而重时,株高、穗粒数降低,甚至病株抽不出穗子,一般中度流行年份小麦减产20%—30%。组织条锈病锈菌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 

二、防治方法小麦锈病是通过气流传播的病害,容易大面积流行。所以,必须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1.选用抗病品种且定期轮换  

2.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苗期条锈病发生,特别注意消除自生麦。  

3.施肥提倡施用沤制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特别防止偏施氮肥,以免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4.注意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损失。  

5.化学防治  

(1)药剂拌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2)叶面喷雾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达2%—4%,严重并达1%进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或12.5%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