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显著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它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会导致小麦叶片上出现***条纹、叶片枯黄脱落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小麦条锈病防治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小麦的品种选择、育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入手,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综合防治则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措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二、科学用药,合理施药
药物防治是小麦条锈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避免药物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要科学用药,合理施药。具体来说,要注意药剂的选择、使用方法和使用量的控制,避免使用过量或者不当的药剂,从而达到防治效果的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害发生
田间管理是小麦条锈病防治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害的发生,就需要做好土壤肥力管理、水分管理、间套作物的选择等工作。同时,还要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和杂草,防止它们成为病菌的藏身之地,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四、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病害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病害,是小麦条锈病防治的关键。要做好病害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定期对小麦田进行检查,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预警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五、加强科研攻关,提高防治技术
加强科研攻关,提高防治技术,是小麦条锈病防治的长期任务。要不断推进小麦条锈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探索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提高防治水平,为小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六、相关问题拓展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条锈菌在小麦叶片上寄生并繁殖,导致叶片出现***条纹、叶片枯黄脱落等症状。
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了解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等指标,参考各地的栽培试验结果,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等。
小麦条锈病的化学防治要注意药剂的选择、使用方法和使用量的控制,避免使用过量或者不当的药剂,从而达到防治效果的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小麦田的管理要做好土壤肥力管理、水分管理、间套作物的选择等工作。同时,还要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和杂草,防止它们成为病菌的藏身之地,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新技术包括生物防治、遗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关拓展:
问:小麦条锈病的应该如何防治?
今春小麦条锈病大发生,对此农业专家建议在3月底前,应对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普遍防治1-2次,控制大流行。在4月根据情况进行防治,因为此时为灌浆乳熟期,要保证植株和叶片的正常生理功能,若功能叶剑叶感条锈病,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
防治药物一般用三唑酮(粉锈宁知宽)粉剂或乳油,亩喊猛滑用量150-200克。也可用敌力脱(25%乳油)或富力脱(12.5%乳油)亩用量敌力脱20~30毫升,富力脱30-40毫升,打1次可持效30天左右。
施药方法:由于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主要着生在小麦叶片的背面,故喷药时应以叶片为主,为提高药液在叶面的粘着力,可在配药液时郑腊加少量洗衣粉,与药液充分搅匀后喷雾。
供参考
问: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育抗病小麦,培育壮苗,根据条锈病的易发时间选择播种适期,种植期间少施氮肥,增施磷钾没返肥,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开沟排水。
药物防治:播种前,用15克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150公斤麦种,当小麦的病叶率达到2-4%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进行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喷1次。
一、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育抗病小麦,根据条锈病发病区域的差异,合理布局抗病品种。
(2)培育壮苗,避免小麦出现贪青晚熟、抗性降低等现象。
(3)根据小麦条锈病的易发时间选择播种适期,避开发病高峰期。
(4)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补充微量元素肥料,这样可提高小麦的抗病力。
(5)合理灌溉,降雨后或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较重的地块应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2、药物防治
(1)播种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麦种150公斤,或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公斤。派察族
(2)春季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尘弊率达2-4%,严重度达1%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然后进行均匀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喷1次。
(3)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可亩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克兑水50-80升,然后进行均匀喷雾。
(4)小麦条锈病、蚜虫共发时,可亩用15%粉锈宁(三唑酮)粉剂80-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或48%毒死蜱乳油75毫升)兑水30公斤,然后进行喷雾。
二、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途径
1、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典型的远距离气流传播病害,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春季流行这4个环节)。
2、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侵染。
3、从外地引种时,若引入的多数小麦品种中也存在带病菌品种,且对于麦种缺乏针对性处理操作,将携带有病菌的种子转入到健康麦种当中,那么也会诱发较为严重的小麦条锈病。
4、每年4-5月份的空气湿度会不断增大,此时对小麦进行播种操作,将更容易感染条锈病。
三、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
1、湿度:结露、下雨和降雾都有利于锈病发生。
2、温度:秆锈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8-25℃,叶锈为15-22℃,条锈为9-16℃。在春季一般条锈病发病最早,叶锈病次之,秆锈病最迟。
3、品种因素:部分地区小麦品种连续种植多年,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能力减弱。
4、菌源因素:冬孢子、夏孢子在小麦田周围杂草或自生麦苗上越冬或越夏。
5、栽培管理: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偏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晚,以及栽植过密、田间荫蔽度大的田块易感病;植株生长柔嫩、成熟期延迟易受病菌侵染。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