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 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措施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441 次
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 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措施

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是当前农业领域的热点话题。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麦条锈病防治方法主要是农药喷洒和人工巡视,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防治效果不够理想。而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优势

1.高效性:无人机可以快速地对麦田进行巡视和喷洒,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

2.精准度:无人机可以通过搭载遥感设备、高清摄像头等技术,对麦田进行全方位监测,及时发现病害和虫害,精准喷洒农药。

3.安全性:无人机作业可以避免了农药对人体的直接接触,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健康风险。

二、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技术难点

1.飞行控制技术: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技术需要精准稳定,以确保精确的巡视和喷洒。

2.遥感技术:无人机需要搭载高精度遥感设备,对麦田进行精准监测和数据采集。

3.智能化技术:无人机需要具备智能化的功能,能够自主规划巡视路径和喷洒农药的量和位置。

三、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技术将会不断升级和完善。未来,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将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同时,无人机防治病虫害的应用范围也将会不断拓展。

四、相关问题


1.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需要哪些技术支持?

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需要飞行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支持。

2.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优势有哪些?

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优势包括高效性、精准度和安全性。

3.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技术难点有哪些?

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技术难点包括飞行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化技术。

4.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和应用范围拓展。

5.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无人机防治麦条锈病的应用范围不仅局限于农业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绿化、森林防火等领域。

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的最佳防治方法

有很多药可以防治条锈病,比如: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菊酯、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戊菌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环丙唑醇、百菌清等。防治的难点在于,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在温度和湿度合适时传播非常迅速。
小麦条锈病,这几年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大范围发生,而且发生的严重程度逐年递增。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发生面积1327万亩。2024年的发生面积预计还要大。
如何防治?推荐使用戊菌唑+吡唑醚菌酯防治。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介绍下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的特性和危害:
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俗称“黄疸病”。主要是在叶片和叶鞘上危害,有生锈状的病斑,延叶脉依次排开呈条形,所以称为条锈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担子菌纲锈菌目。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周年侵染循环。在气温低于1-2℃时,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萌发侵染。可随气流远程传播。
条锈病的危害,主要在于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掠夺养分和水分,增加蒸腾量,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另外导致灌浆受阻,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严重时绝产。
小麦条锈病防治药剂
有很多药可以防治条锈病,比如: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菊酯、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戊菌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环丙唑醇、百菌清等。
近几年使用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己唑醇、戊菌唑比较多。
防治的难点在于,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在温度和湿度合适时传播非常迅速。另外农户对该病的重视度不够,没有病不打药预防,一旦发现病害的时候,就已经发生很严重了。
小麦条锈病推荐防治用药方案
(1)每亩地使用:10%戊菌唑乳油30克+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克叶面喷雾。吡唑嘧菌酯既有治疗作用,还有保护功效,使持效期更长。
(2)每亩地使用:30%己唑醇悬浮剂30克+32%唑酮乙蒜素乳油40毫升叶片喷雾。有条件的话,建议加入20毫升植物精油,以提高展着和渗透性,从而提高药效。
(3)如果严重发生,适当加大药量,另外5天左右重喷一次。

问答拓展:如何建立植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体系

建立植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体系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植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体系平台
完善国家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防控指挥调度网络和检疫监管网络。国家重点加强跨国境、跨区域迁飞性、流行性和检疫性病虫的区域性监控站点建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因地制宜加强当地病虫害监控网点建设,建立县级标准观测场和乡镇观测点,重点作物、重大病虫和重点疫区要增加监测站点的密度。充分应用物联网、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雷达遥感监测等现代信息手段,加快构建国家和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病虫诊断和防控指挥系统、检疫审批和疫情追溯系统,全面提升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指挥和检疫监管等信息化水平。
二、强化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
建立健全县级以上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指挥体系,加强重点区域的应急防治设施设备建设,完善重大病虫疫情应急预案,强化分类管理。着力加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小麦条锈病等跨区域迁飞流行性病虫害的区域联防联控,推进源头治理和统防统治;着力加强蝗虫、草地螟、粘虫等暴发性、突发性害虫的应急防控,建立一批高效应急防治队伍,做好应急防控演练,增强突发灾害应对能力;着力加强小麦赤霉病、稻瘟病、小麦吸浆虫、农区鼠害等常发性重大病虫害防控指导,提高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控能力;着力加强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和非疫区建设,完善疫情发布与扑灭补偿机制,提升重大疫情阻截防控能力。
三、加强植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体系执法监管
严格引进种子种苗的检疫审批管理,建立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的追溯体系,加强重点种苗繁育基地的检疫措施。严格种子繁育企业、种子***市场、销售大户等关键环节的检疫管理,建立有效防范植物疫情传播的联合执法与检打联动机制。加强植物检疫员队伍管理,严格考试、考核、准入和退出制度,规范植保植检执法队伍的持证上岗、着装管理和执法行为。强化农药监督管理,加强农药质量监控、风险评估和使用指导,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等不法行为。
四、强化植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体系科技创新
加强植保科技创新和团队建设,密切农科教和产学研协作,加强病虫害发生规律、监测预警、综合治理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农作物区域性重大病虫综合防治试验室和野外观测站建设,大力研发植物疫苗、病虫分子诊断、抗病虫品种、航空植保、物联网应用等高新技术,着力研究解决植保基础性、前沿性和实用性技术问题。加快植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鼓励科研、教学单位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植保新技术示范推广。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关键实用技术的集成应用,做好农机农艺融合和良种良法配套,强化科学用药指导和农药抗性监测评估,大力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全面提高农药利用率和病虫害科学防控水平。
五、加强植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体系公共服务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县级以上植保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植保机构的公益属性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综合防治、植物检疫、农药应用指导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基层植保实用人才队伍,县级植保机构原则上每10万亩作物不少于1名植保专业人员,环境复杂或病虫害多发重发地区应适当增加植保人员;重点农业乡镇原则上不少于1名植保员,逐步建立村级农民植保员队伍,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深化植保用人制度改革,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植保公共服务队伍,确保县级以上植保专业人员比例不低于80%。着力培养植保科研人才、执法管理人才、对外交流人才和推广应用人才,不断提升植保队伍的整体素质。
六、大力扶持发展植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体系社会化服务组织
加快培育多元化、规范化的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鼓励支持科研单位、教育机构、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基层农技组织等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完善病虫害防控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病虫防治服务的方式,推广技物结合、全程承包防治等服务模式,优先支持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和重大病虫源头区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备案制度、效果评价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推进专业化防治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规范服务,强化病虫害信息服务和指导,引导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持续健康发展,切实提升植保社会化服务水平。
七、着力改善植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体系物质装备条件
继续实施植保工程项目,强化重大病虫监测防控设施建设,完善县级病虫监控站点建设,在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发生的关键通道建设一批国家级的区域应急防治中心和航化作业场站。配备病虫调查监测、信息传输、检验检疫、防控处置等仪器设备;大力改善重大病虫防控作业条件,因地制宜装备大中型高效植保机械,鼓励有条件地区发展无人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防治病虫害。加快高效环保型新药剂、新剂型、新器械的研发。积极支持开发病虫害监测防控专用产品,推进害虫天敌、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毒农药等绿色植保产品产业化发展,不断丰富植保物质基础,改善防灾减灾手段,提高现代植保物质装备水平。
八、大力开展植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体系技能培训
建立健全各级植保服务人员的分级培训制度,县级以上植保公共服务机构的在岗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每5年轮训一次;乡镇植保员和村级农民植保员,每个聘期培训不少于一次。省级植保机构人员和市级植保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培训由农业部统一组织实施,其他人员培训由地方各级农业行政部门或植保机构组织实施。积极组织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活动,强化对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从业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植保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普及率。

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用什么药?如何防治?

根据农业农村部介绍,2024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严重影响粮食安全。那么,农民朋友应该怎么办?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用什么药?如何防治?
一、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用什么药?
1、小麦条锈病
病害介绍: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病害,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显症,在气温条件在9到10℃的时候,田间有露水或者有连阴雨的情况之下,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起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茎秆、穗部。
用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好要选用内吸性强的药剂,既有预防作用又有治疗作用的药剂,主要选用主要选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烯唑醇、丙环唑或吡唑嘧菌酯等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2、小麦赤霉病
病害介绍: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它流行不流行关键看4月份的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否有降雨,如果在小麦的抽穗扬花期遇到3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气温15度以上,就会导致小麦赤霉病流行,
用药防治:赤霉病要以预防为主,在小麦抽穗80%-90%的时候,若遇降雨或持续3天以上的阴天、结露、多雾天气时,必须提前喷药预防,防止病害流行。
3、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常用农药种类
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阿维菌素、苦参碱等。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杀菌剂: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氟环唑、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蜡质芽孢杆菌、井冈霉素、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等。
二、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如何防治?
在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治中,要加强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赤霉病防治药剂选择要根据当地抗药性监测情况,科学选用对路农药。条锈病防治要强调早发现、早防治,防治器械要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机动弥雾机、热雾机、电动喷雾器、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喷雾防治,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确保防治效果。
1、条锈病
西北、西南越夏区。加强返青期监测调查,甘肃、青海、陕西、四川等地,实施带药侦查,发现病叶立即喷药防治,严防病害扩散蔓延。同时加大条锈菌有性世代治理力度,通过铲、喷、封措施,即铲除麦田周边50米内小檗、在小檗上锈菌孢子成熟扩散前喷施杀菌剂、对小麦秸秆进行封垛处理,阻断条锈菌在小麦小檗间转主危害,防止病菌生理小种变异。
西南、汉水流域冬季繁殖区。冬季和早春全面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控制措施,压低菌源基数,降低后期大面积流行风险。春季加强监测,一旦田间出现发病中心,立即组织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有效减轻当地危害损失,减少菌源向黄淮、江淮等小麦主产区传播扩散。
黄淮海等病害春季流行区。从2月底、3月初开始,加强监测调查和预报预警,一旦查见发病,立即组织全面普查,打点保面、严控发病中心;一旦出现流行势头,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选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等药剂喷雾,遏制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保障小麦生产安全。
2、赤霉病
长江流域、江淮、黄淮南部常发区。全面落实见花打药药剂预防措施,施药后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在多菌灵产生抗性地区,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用量少、防效好的高效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以提高预防控制效果,降低呕吐毒素污染风险。
黄淮北部、华北等偶发区。加强监测和水肥管理,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变化,一旦遇适宜病害发生气候条件,应抓住关键时期,及时用药预防。要采取轮换用药等措施,延缓抗药性产生。农药剂型上尽可能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
以上就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防治方法,大家根据实际进行防治,特别是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这正是防治小麦病害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一定是防大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