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黄瓜角斑病特别厉害,求特效配方

2024-01-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91 次
黄瓜角斑病特别厉害,求特效配方

  这一篇农资总结会给农友们剖析“黄瓜角斑病特别厉害,求特效配方”的内容进行分享,希望对你们有些许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发病初期建议使用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叶枯唑、噻唑锌+松脂酸铜、噻菌铜、氯溴异氰**酸等交替使用防治。

  请问黄瓜叶片上有黄点是什么病害。

  黄瓜瓜条一条斑一条斑可能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常在田间与黄瓜霜霉病混合发生,病斑比较接近,有时容易混淆,但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几个多角形水渍状病斑,而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背面产生针状水渍状病斑,往往几十个病斑同时发生。

  病情发生趋势没有霜霉病迅速,对黄瓜生长影响没有霜霉病严重。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

  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子叶发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发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潮湿时产生乳白色菌脓,蒸发后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留下一层白膜。

  茎、叶柄、卷须发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瓜条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

  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下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浙变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幼瓜条感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

  瓜条受害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浩瀚高科农业专家提醒:角斑病易与霜霉病混淆而用错药,使病害屡治不愈。

  一般霜霉病叶片病斑背面有黑色或紫色霉层,病斑后期**孔,瓜条不受害。角斑病叶背病斑溢出菌脓,穿孔,瓜条受害有臭味。

  夏季气温较高,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高发期,该病主要侵染黄瓜的叶片、瓜条、茎蔓等部位,由于其在叶片上的危害症状与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症状相似,所以给选择防治措施带来一定困难,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菜农要及早采取措施防治:。

  瓜种可用70℃恒温箱干热灭菌72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

  (4)加强栽培防病,无病土,重病田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深埋或烧毁。

  黄瓜的棒孢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炭疽病这四种病害都会造成黄瓜叶片出现黄斑,但是这四种病害的发病症状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黄瓜叶片上四种黄斑的区别。

  发病症状: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症状主要分为小斑形和大斑形。

  小斑形:发病初期呈黄褐色小点,病斑扩展后,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形,病健交界处明显,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淡**,叶片背面病部稍隆起,黄白色。

  大斑形: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厘米,灰白色,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隐约有轮纹,湿度大时,叶片正、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白色毛絮状物,为病原菌菌丝体。

  病原菌: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cassiicola),属丝孢目棒孢属真菌。菌丝体分枝,无色到淡褐色,具隔膜。

  分生孢子梗多由菌丝衍生而来,单立,较直立,细长,初淡色,成熟后褐色,光滑,不分枝,具隔膜,大小为100-650微米×3-8微米,分隔数1-8个。分生孢子顶生于梗端,倒棒形、圆筒形、线形或Y形,单生或串生,直立或稍弯曲,基部膨大、较平,顶部钝圆,浅橄榄色到深褐色,假隔膜分隔,大小为50-350微米×9-17微米,分隔数2-27个。厚垣孢子粗缩,壁厚,深褐色。

  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办法,由于该病菌侵染成功率非常高,若超过3%的植株叶片发病后施药,无法取得满意效果,所以早期做好防护措施,及时施药是关键。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叶片正、背面都要喷彻底,连续喷药3-4次,注意交替用药。

  国内对于防治该病的药剂尚无系统科学地研究,也无防治该病的农药登记。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结果,可以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喷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正常用量下对黄瓜安全,叶色正常,无药害斑,无缩叶、落叶或植株萎蔫现象。黄瓜定植后10-l5天,可用25%凯润(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喷施甾醇生物合成制剂如25%施保克(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40%施佳乐(嘧霉胺)悬浮剂5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3次,效果较好。

  发病症状,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斑枯死,叶片正、背两面病斑大小相同且均可产生灰褐色霉层,且病健交界明显。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模糊,叶片背面病健交界清晰,生有黑色霉层,发病后期湿度大时可在叶正面出现少量霉层。

  病原菌,霜霉病病原菌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属管毛生物界,卵菌门,霜霉科,霜霉属。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而后做对称或不对称的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椭圆形,有乳突,游动孢子有鞭毛。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办法:农民朋友会过多的依赖使用农药防治黄瓜霜霉病,但是如果农药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农药残留,所以最好是结合生态防治。

  种子处理:选购优质的种子,抗病性会比较强,另外再使用农资哈哈送网50%多福+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1混剂进行拌种,用药量为种子的03%,在拌种之前要先用温水恒温浸种20分钟,再冷浸3-4小时。

  科学施肥:底肥施用优质有机肥和磷酸二铵,追肥施用**素或硫酸铵水,加上腐熟的有机肥,另外可选择时代那个的时间喷施叶面肥,保证黄瓜的营养**,提高抗性。

  菜地管理:栽种时要控制好种植密度,要随时保证菜地的清洁,及时清除老叶和病叶,最好使用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

  生物防治:利用病原菌的特点,使用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进行抑制,另外,根据黄瓜本身的机制,喷施蛋白制剂也可以使黄瓜植株提高抗性,减少发病几率。

  生态防治:根据病原菌适宜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将棚室温度控制在25-30℃,注意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3℃,下午温度可降至20-25℃,夜里温度可控制在10-20℃,温度较高或阴雨天气时要注意通风,不过温度控制对于大部分菜农来说不太方便。

  化学防治:霜霉病病原菌的蔓延速度很快,所以要及时防治。最好是定植后喷施一次,开花初期喷施一次,发病初期尽早喷施农药,隔7-10田再喷一次,如此连续2-3次,每月不能超过4次。

  具体药剂可选用农资哈哈送网的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大生可湿性粉剂等,使用时可轮换施用,避免病原菌产生抗性,还可提高药效,另外在施药时也可配合施用肥料。

  病害免疫,用新型植物疫苗类产品进行病害的提前预防,降低或避免病害发生。

  发病症状,湿度大时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斑上着生灰黑色霉状物,而发生细菌性角斑病的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

  病原菌,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为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属细菌,称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在切口处有大量细菌呈云雾状从感病组织中流出,即菌溢,区别于组织液,须仔细识别,如果细菌较多可看到菌溢向外周缓慢扩散。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培育无病种苗,用新的无病土育苗。保护地时放风,降低棚室湿度,发病后控制灌水,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露地实施避雨栽培,平整土地,完善排灌设施,收获结束后清除病株残体,翻晒土壤等。

  用50%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新植霉素200mg/kg浸种l小时,沥去药水再用清水浸3小时。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40%**150倍液浸15小时。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及时调节棚内温湿度,上午棚温控制在28-30℃,湿度60%-70%,棚温超过30℃时放风。下午温度20-24℃,湿度60%左右。傍晚20℃时盖膜。上半夜温度在15-20℃,湿度低于85%。下半夜温度12-15℃,湿度90%左右。浇水一定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及时放风排湿,阴雨天不浇水。

  当外界夜温不低于15℃时。同时,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提高黄瓜抗病能力。

  添加植物免疫类叶面肥,冲施肥,进行病害预防。

  田间发病后及时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12%松酯酸铜乳油600-8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唑菌酮水剂1000-1500倍液。4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氯溴异氰**酸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36%三氯异氰**酸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发病症状,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大型病斑与炭疽病的症状极为相似,病斑周边呈褐色,内侧为白色,病斑呈圆形,周围无棱角,区别为炭疽病病斑上会产生鲑肉色孢子堆。

  病原菌,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orbiculare,无性型真菌,腔孢纲。分生孢子盘有或无暗褐色刚毛,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圆筒状。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中央多具油球。

  播前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

  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60分钟,然后清水冲洗播种。

  加强棚室管理,放风排湿,控温防病。

  一般上午温度控制在30℃,下午和晚上适当放风。注意田间操作最好在露水落干后进行,减少人为传播蔓延。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蔓、病叶和病果。

  黄瓜炭疽病特效药,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亩次250克。

  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或克霉灵粉尘剂,每亩1公斤,进行喷雾。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再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抗霉菌素2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黄瓜炭疽病。

  黄瓜的这四种黄斑病害,在病症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在生产上常造成诊断错误、防治不及时等。

  在了解了这四种病害的区别之后,种植户可以准确的判断病害,及时进行防治。

  黄瓜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蔓枯病等。

  霜霉病防治方法:发病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预防。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_克_溶性液剂800倍液及时防治,每7天1次,连续2~3次。

  白粉病防治方法:必病初期_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交替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_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20%噻菌酮500~600倍液交替防治,每7天防治1次,连续3~4次。

  蔓枯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防治,每5~7天防治1次,连续3~4次。也可将甲基托布津与杀毒矾各50%调成糊状,用毛笔涂抹于病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