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在松庖锈病形成的孢子中 松疱锈病的中间寄主是什么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928 次
在松庖锈病形成的孢子中 松疱锈病的中间寄主是什么

松庖锈病是松树上一种常见的病害,会导致松树叶片上出现***或橙色的锈斑,严重的话会影响松树的生长和产量。研究发现,松庖锈病是由一种叫做松庖锈菌的真菌引起的,这种菌会在松树上形成孢子,进而感染其他松树。

松庖锈菌的孢子形成

松庖锈菌的孢子是松庖锈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这种孢子在松树上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等。一般来说,温度在15-25℃、湿度在90%左右、光照在5000-勒克斯时,松庖锈菌的孢子形成最为活跃。

如何预防松庖锈病

预防松庖锈病的关键在于控制松庖锈菌的孢子形成和传播。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 及时修剪松树:修剪松树的枝干和叶片可以有效地减少松庖锈菌的孢子数量。
  • 控制湿度:保持松树周围的空气干燥可以减少松庖锈菌的孢子形成。
  • 使用杀菌剂:在松庖锈病发生的季节,可以使用杀菌剂对松树进行喷洒,以减少松庖锈菌的数量。

松庖锈病的治疗方法

一旦松树感染了松庖锈病,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通常来说,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使用杀菌剂:可以使用杀菌剂来杀死松庖锈菌,从而减少病害的发展。
  • 剪除感染部位:如果松树上的某些部位已经感染了松庖锈病,可以将这些部位剪除,以防止病害继续扩散。
  • 改善生长环境:可以通过改善松树的生长环境,比如增加阳光、改善土壤等等,来提高松树的抗病能力。

问题:松庖锈病会对松树产量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松庖锈病会导致松树叶片上出现锈斑,严重的话会影响松树的生长和产量。

问题:松庖锈菌的孢子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松庖锈菌的孢子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等。一般来说,温度在15-25℃、湿度在90%左右、光照在5000-勒克斯时,松庖锈菌的孢子形成最为活跃。

问题:如何预防松庖锈病的发生?

答案:预防松庖锈病的关键在于控制松庖锈菌的孢子形成和传播。可以通过及时修剪松树、控制湿度、使用杀菌剂等方式来实现预防。

问题:松庖锈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案:松庖锈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杀菌剂、剪除感染部位、改善生长环境等等。

问题:松庖锈病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答案:松庖锈病不仅会对松树造成危害,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在治疗松庖锈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

问题:松庖锈病的发生是否会对松树的生长周期产生影响?

答案:松庖锈病的发生会对松树的生长周期产生影响,严重的话会导致松树的死亡,从而影响松树的生长周期。

相关拓展:

问:松疱锈病的主要症状

松疱锈病菌属长循环型生活史,共产生5种孢子,即性孢指闹尘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其中,性孢子、锈孢子阶段寄生于松树枝干皮层,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阶段寄生于转主寄主叶背。
性孢子于秋季(8~9月)出现在罹唯禅病松树枝干皮层,呈泪滴状,口感有甜味而有“蜜滴”之称。初期为白色,2~3天后渐变为弯山***或黄褐色,6~8天后干枯,留下“血迹”状斑点。3~5月在上一年产生“蜜滴”的松树病部产生具疱膜的***囊状锈孢子器,内含大量锈孢子,以后多年可持续产生锈孢子器。5~7月在茶子或马先蒿等转主寄主植物叶背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堆为带油脂光泽并具包膜的橘黄(红)色丘疹状突起,夏孢子堆中产生大量橘***夏孢子进行重复侵染。7~9月从夏孢子堆中(旁)生出冬孢子柱,冬孢子柱毛刺状,黄褐色至红褐色,成熟后萌发产生担子,每个担子可产生4个无色的担孢子。

问:松疱锈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症状特点】
红松疱锈病主要为害幼苗和20年生以内的幼树树枝、干皮部,开始在枝干皮部出现淡橙***的病斑,不易发现。病斑逐渐扩展并生裂缝,8月下旬至9月初在病部挤出初为白色后变橘***的蜜滴,具甜味。生蜜滴的皮下干后,可见血迹状斑痕,叫“血迹斑”。第2~3年的4~5月,在病部长出橘***疱囊,囊破散放出***的锈孢子。因年年发病,皮部加粗变厚,并流出松脂,所以病部稍显粗肿。
本病的转主寄主是返顾马先蒿和它的多枝变种穗花马先蒿、东北茶藨子、兴安茶藨子、刺李等。在自然状态下,某些地区茶藨子容易发病;而在另一些地区只侵染马先蒿,只有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才侵染茶藨属植物。起初,它们的叶片上病斑不明显,直至出现夏孢子堆时才明显可见。夏孢子可以再侵染,最后在夏孢子堆中或新的叶组织处生出毛状冬孢子柱来。
【发病规律】
冬孢子最早于7月底出现,8~9月陆续产生,并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借风力传播与松针接触,萌发后由气孔侵入,个别由嫩皮侵入,在松针上可见小褐点。菌丝不断蔓延至枝干皮层中。至第2~3年,枝干皮上出现病斑,生裂缝。8~9月生蜜滴,为性庆租孢子***的混合液,第3~4年的5~7月在病部生锈孢子器,内有锈孢子或胡,以后每年都可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借风力传播与茶藨子、马先蒿叶接触,萌发后生芽管,由气孔侵入叶片。6~8月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进行重复侵染,8~9月生冬孢誉团兆子柱,冬孢子柱再萌发成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松针上进行侵染。
本病发生在松树干薄皮处,因而刚刚定植的幼苗和20年生以内的幼树易病。在杂草丛生的幼林内、林缘、荒坡、沟渠旁的松树易感病。转主寄主马先蒿、茶藨子多的地区病害严重。
【防治措施】
(1)由疫区输出苗木时要检疫。在病区附近不设松类苗圃。如设苗圃时,应在冬孢子成熟前进行化学防治。
(2)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铲除树旁林内的杂草和转主寄主。有条件的地区可用五氯酚钠、2,4-D钠盐或铵盐、萎去净等消灭转主寄主。
(3)对发病率在10%以内的林木,可用松焦油原液和不脱酚洗油进行涂干,或用300毫克/千克内疗素注射皮部治疗。发病率在40%以上的幼林要进行皆伐,改造其他树种。
(4)成林后要及时修枝、间伐、通风透光。

问:锈菌引起的植物锈病,在锈孢子或夏孢子阶段病斑所表现的病症多呈()。

参考答案:A

问:桧柏-梨锈病的冬孢子角,在春季遇雨后,萌发产生(),由风传播,在梨树上萌发侵染。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