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叶锈病寄主范围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751 次
小麦叶锈病寄主范围

小麦叶锈病的病因

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叶锈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通过风、雨水传播。小麦叶锈病菌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在夏季和秋季,小麦叶锈病的病害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小麦叶锈病的危害

小麦叶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出现黄斑、褐斑等病斑,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小麦的品质下降、产量减少。同时,小麦叶锈病还会使小麦植株逐渐衰弱,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小麦产量的严重损失。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防治小麦叶锈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减少病菌的传播。在小麦生长期间,可以采取农药喷洒等措施进行防治。加强小麦的养分管理,增强小麦的自身免疫能力,也是预防小麦叶锈病的重要手段。

相关问题:

1.小麦叶锈病的发生率和什么因素有关?

小麦叶锈病的发生率主要与温湿度有关。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小麦叶锈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2.如何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需要综合考虑品种的抗性、产量、品质等因素。可以向当地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咨询,或者参考相关的小麦品种选择指南。

3.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农药喷洒等措施。

4.小麦叶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小麦叶锈病会导致小麦产量的严重损失,具体损失比例取决于病害的严重程度和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等因素。

5.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叶锈病?

小麦感染叶锈病后,叶片会出现黄斑、褐斑等病斑,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观察小麦叶片是否出现病斑,可以初步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叶锈病。

相关拓展:

问:小麦锈病的发病规律

(1)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在我国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广大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次侵染。造成春季流行的条件为:①大面积感病品种盯或银的团族存在;②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③3—5月的雨量,特别是3、4月的雨量过大;④早春气温回升较早。我省晋南是条锈病的常发区,晋中是易发区。
(2)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在我国各凯宴麦区一般都可越夏,越夏后成为当地秋苗的主要浸染源。病菌可随病麦苗越冬,春季产生夏孢子,随风扩散,条件适宜时造成流行,叶锈菌侵入的最适温度为15-20℃。造成叶锈病流行的因素主要是当地越冬菌量、春季气温和降雨量以及小麦品种的抗感性。(3)小麦秆锈病秆锈菌以夏孢子传播,夏孢子萌发侵入温度要求为3—31℃,最适18--22℃。小麦秆锈病可在南方麦区不间断发生,这些地区是主要越冬区。主要冬麦区菌源逐步向北传播,由南向北造成为害,所以大多数地区秆锈病流行都是由外来菌源所致。除大量外来菌源外,大面积感病品种、偏高气温和多雨水是造成流行的因素。

问:小麦这种农作物,常见的病害有哪些?

小麦这种农作物,常见的病害有哪些?小麦锈病主要危害叶、塌培叶、茎和穗。根据疾病的不同部位,它的名称不同。从播种到转向阶段,ELA主要使叶片、茎和穗处于危险之中。在疾病的早期气流传播病害:主要有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土传病害: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种传性病害:主要有小麦黑穗病等阶段,叶子上开始出现小白点。随着病害的发展,小白点逐渐扩散,变成圆白色,与叶锈病和锈病一样,但性质是一样的。

***植物主要种植抗病品种和感病部位;根除杂草和种团冲唯植本地小麦,控制夏季细菌来源;在接合期后,如果在麦田中发现有病的中心植株,应及时使用以下药剂,以减少产量10%左右,严重程度可达到一半。小麦收获后应小心处理。

小麦银耳又称灰雪花,是伊犁地区冬小麦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和小麦而春小麦优良品种的产量不低于冬小麦。蔬菜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硬化现象,清除田间的病害残留。工业小麦的病害很多,如着色、剪斑、尘霉病等。小麦的主要常见病害有全蚀、全蚀、鞘蚀、根腐、熔粉、叶锈、叶锈,小麦叶锈病,另一种是农业和农村部判昌召开全国农作物重大病害和瘟疫防治工作会议,开展“虫口抓粮”攻坚战,从小麦粉中清除病原体。

小麦常见病害包括锈病、结皮病和小麦病虫害。主要攻击对象为“三病一虫”和杂草,如沙棘、粉状霉菌、煤烟、跳蚤等,同时考虑到小麦条锈病,抓住关键时机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小麦病虫害和瘟疫。小麦结壳俗称“烂麦头”,是一种真菌病害,是典型的气候病害。

问:小麦叶锈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
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
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
小麦叶锈病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
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病的生长,因而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潜伏在麦叶内越冬。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
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
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
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
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加入2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

问:云南省小麦叶锈病在什么时期是高发期

云南省小麦叶锈病在什么时期是高发期:云南省小麦叶锈病在2月中下旬是高发期。叶锈菌侵入的最适温度为15-20℃。造成叶锈病流行的因素主要是当地越冬菌量、春季气温和降雨量以及小麦品种的抗感性。小麦秆锈病秆锈菌以夏孢子传播,夏孢子萌发侵入温度要求为3—31℃,最适18--22℃。小麦秆锈病可在南方麦区不间断发生,这些地区是主要越冬区。主要分布区域:条锈病: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河南、云南、青海冬麦区菌源逐步向北传播,由南向北造成为害,所以大多数地区秆锈病流行都是由外来菌源所致。除大量外来菌源外,大面积感病品种、偏高气温和多雨水是造成流行的因素。1.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
(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2.药剂防治
(1)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种子用要60克拌种。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影响出苗。
(2)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间发现病中心,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5~3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或对水10~15公斤进行低容量喷雾。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