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蚜虫的危害
玉米蚜虫是玉米生长期中最具威胁的害虫之一。它会在玉米生长期间吸取玉米的汁液,导致玉米收成减少,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玉米死亡。玉米蚜虫的危害不容小觑。
玉米蚜虫的危害1.减少玉米产量
玉米蚜虫会在玉米叶片上吸取汁液,导致叶片萎缩,生长受阻,最终影响玉米的产量。据统计,玉米蚜虫每增加一只,就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2%-5%。
2.传播病毒
玉米蚜虫是一种重要的玉米病毒病媒介昆虫,它会通过咀嚼玉米叶片的方式,将病毒传播给玉米植株,导致玉米植株感染病毒。
3.影响玉米品质
玉米蚜虫会在玉米叶片上产卵,导致叶片变黄,影响玉米的外观质量。玉米蚜虫还会在玉米上分泌一种粘液,导致玉米表面附着大量灰尘和杂质,影响玉米的口感。
如何预防和治理玉米蚜虫1.种植抗病虫玉米品种
选择抗病虫玉米品种是预防和治理玉米蚜虫的有效方法之一。抗病虫玉米品种能够抵御玉米蚜虫的吸食和传播病毒的能力,从而减少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危害。
2.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增强玉米的免疫力,减少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危害。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的生长需要,科学施肥,避免过度施肥。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玉米蚜虫治理方法。通过引入天敌,如瓢虫、蚜茧蜂等,控制玉米蚜虫的数量,达到防治的目的。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玉米蚜虫治理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如氧氟沙星、吡虫啉等,杀死玉米蚜虫,减少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危害。化学防治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
拓展百科知识1.瓢虫
píngzhū,是一种常见的天敌昆虫,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蚜虫、蚜虫等害虫的数量。
2.吡虫啉
bǐchónglín,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蚜虫、蚜虫等害虫的数量。过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参考来源: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相关问答拓展:
吡虫啉能杀玉米钻心虫吗?
能杀因为吡虫啉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选择性地破坏目标昆虫的神经系统,对玉米钻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也可以延伸出对其他农作物的防治措施,如对水稻、小麦等作物也能有效防治相应的昆虫害。在使用吡虫啉时也应注意其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以防止对环境及非目标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玉米有什么害虫?1、玉米斑病
玉米斑病主要分为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会对玉米的叶片、叶鞘造成危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玉米的果穗和苞叶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阶段,利用品润500-600倍对其进行喷洒,时间间隔以15-20d为宜,连续喷洒3次才能起到防治作用。
2、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被叫做瘤黑粉病,在玉米种植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菌类疾病,病发时期为从幼苗长到成株之后,且能够感染玉米植株、果实等各个部位。
防治方法:种植初期可用50.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三唑酮进行拌种,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采用2-3a农作物轮流作种的办法,保持在有机肥完成腐熟后,再种植玉米。
3、玉米粘虫病
粘虫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极大,由于其食性复杂,喜食玉米植株的叶子,一旦形成大范围的粘虫病害,玉米叶子在短时间内就会被啃食干净。
防治方法:在幼虫3龄之前,可通过20%杀菊酯乳油,约667平方米,取15-45g兑水50kg进行喷雾;也可利用5.0%灭扫利1000-1500倍液进行、10.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对其进行喷雾防治。
4、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又叫钻心虫。主要通过取食心叶、叶片、钻食茎秆、幼穗等方式进行为害,也就是说玉米螟虫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会对玉米造成危害,要加强防治。
防治方法:每亩用1.5%辛硫磷颗粒剂1.5-2公斤,撒施于玉米心叶内防治玉米螟效果较好,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于玉米心叶内。玉米螟的化学防治要在心叶末期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5、玉米蓟马
蓟马是玉米苗期主要发生的虫害,成虫、幼虫均可为害,蓟马会吸食玉米叶片汁液,并会释放出毒素,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如果蓟马为害玉米叶片,会造成叶片点状失绿,呈现银灰色斑,严重时叶片扭曲变形,影响其生物功能。如果心叶被严重破坏,则会造成多个分叉,不能结穗,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防治方法: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5毫升,或40%氧化乐果10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防治。喷药时要重点喷洒到心叶内。
6、玉米根腐病
在玉米苗龄0-10天为其侵染适期,地上部幼苗叶色变黄,出现黄褐色云纹状斑,根系多变褐脱落并坏死,造成植株萎蔫或枯死,引起田间大量死苗,是玉米苗期严重病害之一。
防治方法:应在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5%恶霉灵4000倍液连喷2-3次。
7、玉米苗枯病
玉米苗枯病苗期染病,使种子根的一至数处及根尖变褐,可侵染中胚轴,导致根部发育不良,初生根老化,次生根少或无,根系变黑褐色,茎的第一节出现坏死斑,茎部水渍状腐烂,易断裂,叶鞘变褐撕裂,叶缘焦枯,心叶卷曲易折。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干枯,导致形成弱苗或死苗。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或2.5%适乐时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防效达90%以上;发现病情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连喷2次防治。
8、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主要是侵染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玉米果穗、苞叶乃至雄花:最初在叶片正面散生或聚生不明显的淡***小点,以后突起,并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突起,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在发病中度的田块,可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部分地块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发病严重的15d后再喷1次。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受自然灾害和多变气候条件的影响,容易产生病虫害,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减少玉米的产量。因此大家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谨防各种病虫害防治工作。
玉米禁忌农药?你好,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保证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农民通常会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使用不当的农药可能会对玉米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玉米禁忌农药。
以下是一些玉米禁忌农药:
1.霜灵:霜灵是一种杀菌剂,常用于防治玉米病害,但如果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会导致玉米叶片出现黄化、萎缩、变形等症状。
2.拉丁:拉丁是一种杀虫剂,常用于防治玉米螟,但如果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会对玉米产生毒害,导致玉米生长缓慢、叶片变黄、裂纹、畸形等症状。
3.氟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是一种杀虫剂,常用于防治玉米螟、玉米象甲等害虫,但是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较大,使用时需要谨慎。
4.毒死蜱:毒死蜱是一种杀虫剂,常用于防治蚜虫、螨虫等害虫,但是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较大,使用时需要谨慎。如果使用不当,毒死蜱会对玉米产生毒害,导致玉米叶片变黄、萎缩、变形等症状。
在使用农药时,农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使用,以避免对玉米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农民还需要注意农药的存储和使用,避免农药造成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玉米苗治虫用乐果行不行?可以
玉米苗期发生蚜虫的防治方法:可用4O%乐果乳油喷雾防治,兼治灰飞虱,每间隔3-4天喷l次,连喷2-3次。
在玉米播种时是蚜虫繁殖最为旺盛的时期,往往很多种子还未出芽就被被蚜虫危害,造成幼苗无法正常出土。所以在这种除了使用药剂防治外,还可以将地块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保持生长环境的通风,还能清除蚜虫的生长繁殖场所,减少蚜虫对玉米的危害,保持生长地块光照充足,对防治蚜虫的效果更好。
玉米小红虫是什么病害?主要害虫有玉米螟和蚜虫等玉米螟可造成玉米花叶、钻蛀茎杆、危害雌穗和雄穗。玉米螟的防治应掌握在心叶末期,采用“三指一撮”法,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1.5—2公斤用量丢心,防治效果明显。也可用菊酯类农药兑水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喷入心叶丛中。对于蚜虫,抽雄和剪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其危害,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