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技术 育苗技术规程
本篇总结会给大家刨释“育苗技术”的内容进行剖析,期望对各位农友们有所收获,别忘了收藏哦!
育苗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正确的育苗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将围绕育苗技术,详细介绍如何进行育苗。
1.选种选种是育苗的第一步,选择优质种子是育苗成功的关键。我们应该选择外观完整、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种子,以提高苗期存活率和产量。同时,我们还应该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的品种。
2.准备育苗床育苗床是育苗的重要环节之一,育苗床的准备应该充分考虑气候和土壤条件。育苗床的高度一般应在10厘米左右,宽度为1.2米左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在选择育苗床的材料时,我们应该选择透气性好、保水性强的材料,如腐熟的堆肥、稻草、木屑等。
3.播种在播种前,我们应该充分准备土壤,将土壤松软、平整、湿润。在播种时,要保持种子与土壤的接触,不要将种子埋得太深。播种后,要轻轻压实土壤,保持适当的湿度,促进种子发芽。
4.育苗管理育苗期间,我们需要对育苗床进行适当的管理。要保持育苗床的湿度,避免土壤过于干燥或过于湿润。要注意通风,避免育苗床内出现病虫害。另外,还要及时除草,保持育苗床的整洁。
5.移栽当幼苗长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进行移栽。在移栽前,我们应该将幼苗逐渐习惯外界环境,增加它们的抗逆能力。同时,在移栽时,应该注意保护幼苗的根系,避免幼苗受到损伤。
拓展百科知识:1.腐熟堆肥:腐熟堆肥指热力堆肥完成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风化和微生物作用,变成了稳定的有机肥料。是一种营养丰富、无害化、环保的有机肥料。
2.透气性:透气性指空气在土壤中运动的能力。土壤的透气性取决于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空隙度。
3.抗逆能力:抗逆能力指植物在环境恶劣或外界压力下,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农业生产技术手册》
《现代农业技术》
相关问答拓展:
1、辣椒的种植技术及管理?
种植辣椒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一般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冬季要先深耕,整平并且施足基肥。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一段时间,这样可以让它们出苗更齐。之后将种子播到土壤中,覆盖2厘米的细土,浇水并盖上地膜。每天早上揭开,晚上再盖回去,土壤发白的话就浇点水。
一、种植方法
1、种植时间:辣椒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分别是春季和秋季。其中春季的气温变化比较大,植株遇高温会影响开花结果,所以一般要种植早熟品种。而秋季种植可以选择中晚熟的品种,让植株有更长的发育时间。
2、选地整平:辣椒不能连作,同时也不能用之前种过茄子、西红柿以及土豆的土壤栽种。通常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的地方,冬季进行一次深耕,消灭土里的病菌和虫卵,之后要整平并且施足基肥。
3、种子催芽:辣椒种子本身有较高的发芽率,一般不用催芽,但为了加速出苗,让它的苗长得齐,可以将其浸泡到水中,让其充分吸水,加速生长周期。另外,还可以用药物浸种,这样可以起到消毒的效果。
4、播种育苗:将辣椒种子播到土壤中,覆盖2厘米的细土,之后浇水,等到水渗入后,再盖上一层地膜,等到它出苗后,需要将地膜揭掉,以免它长成高脚苗。
二、管理要点
地膜一般每天早上揭开,晚上再盖上保暖。如果发现土壤发白,需要立刻浇水。浇水的时间按通常在上午9点左右,浇完两个小时后,需要再检查一下,发干的地方再补浇一点。
2、栽辣椒的方法和技术?
辣椒喜温、喜水、喜肥,但高温易得病,水涝易死秧,肥多易烧根。辣椒整个生育期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定植后采收前要促根,促秧;开始采收至盛果期要促秧、攻果;进入高温季节后要保根保秧,防止败秧和死秧;结果后期要继续加强管理,增产增收。
1.辣椒种植开始采收前的管理技术。此期地温低、根系弱,应大促小控。即轻浇水,早追肥;勤中耕,小蹲苗;缓苗水轻浇,可结合追少许粪水,浇后及时中耕,增温保墒,促进发根,蹲苗不宜过长,约10天左右,可小浇小蹲,调节根秧关系。蹲苗结束后,及时浇水、追肥,提高早期产量,追肥以氮肥为主,并配合施些磷钾肥,促秧棵健壮,防止落花,及时摘除第一花下方主茎上的侧枝。
2.辣椒种植始收期至盛果期的管理技术。这一阶段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逐渐增多,病虫害陆续发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为防止早衰,应提前采收门椒,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度,促秧攻果,争取在高温季节封垄。进入盛果期,封垄前应培土保根,并结合培土进行追肥。一般每隔1周喷1次敌百虫,防治虫害;7~10天喷一次1000倍液乐果灭蚜,防止传播病毒;喷代森锌或百菌清500~800倍液,防治炭疽病等病害。
3.高温季节及其以后的管理。高温雨季易诱发病毒病,落花落果严重,有时大量落叶。
3、辣子种植技术?
(一)辣椒种植时间
辣椒适合在春季或者是初夏播种,最佳播种期在3-7月,各地可以根据当年的气候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像广东地区气温较高,基本上可以全年种植。
(二)辣椒种植新方法
1.使用药剂给辣椒浸种
为防治常见、多发的辣椒炭疽病、细菌性斑点病、病毒病,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5个小时,再依次放入1%硫酸铜溶液、10%磷酸三钠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中各浸泡10分钟,捞出用清水洗净,进行催芽。
2.将浸泡后的种子进行变温催芽
将经浸泡处理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温暖处催芽。每天按28-30℃控制18个小时,16-20℃控制6个小时。每天定时翻动、搓洗2次,使之受热受湿均匀,发芽齐又壮。一般经4-7天发芽达80%以上时,可降温至10℃进行低温炼苗约7个小时,待播。
3.播种间苗后分苗假植
进行按常规要求备好苗床,使用农家肥,找播种前浇足苗床底水,铺营养土。再把发芽的种子均匀撒好并铺好地膜和搭小拱棚盖好薄膜,以增温保湿,促苗早、苗全、苗壮。当幼苗长至4-5片真叶时按行、穴距10厘米见方、每穴双株移植于相邻的拱棚内进行培管。至10-20片真叶、苗龄90-110天时,可在晴天移栽于大田。
4、最好的辣椒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
一般建议种猪户选择天使系列,主要有黄天使、紫龙、橙天使3个品种。在我国栽培表现非常好。
2、栽培时期
根据保护设施不同,可分为早春大棚栽培和秋延后越冬温室栽培。早春大棚栽培,一般在10月中旬育苗,12月中旬定植,3月上中旬开始采收。持续到7月下旬;秋延后越冬温室栽培,一般在8月中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1月中旬进入采收阶段,可持续到7月中旬。
3、育苗技术
(1)浸种催芽。先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用纱布包好种子,放在25~28℃下催芽,等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播种、分苗。将催芽的种子播于育苗盘中或畦内,覆土1厘米厚,盖上地膜,保温保湿。当出苗后,揭除地膜。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便可分苗。
4、栽培方法
(1)施肥、做畦。每亩基施腐熟有机肥5000kg,复合肥25kg,选择合适距离定植。
(2)定植密度。定植时,及时浇定植水,定植密度根据定植时间和栽培期的长短不同而异。一般早春可以定植2300株。
5、水肥管理
土壤湿度宜控制在80%,一般使用滴灌比较好,在前期的话,浇水要适量,在辣椒树开花后,施入少量磷肥和钾肥。
6、果实质量管理
为提高辣椒产量,需要保留2个生长健壮的侧枝,并根据植株情况摘去一些叶片,以利通风透光,提高果实产量,另外,辣椒坐果后,出现畸形果,就要尽早摘除,以免浪费养分。
7、病虫害的防治
及时清除病、老、黄叶,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蚜虫可采用黄板诱杀;定植后,用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病害防治。
5、辣椒栽培技术及亩产量?
辣椒每亩能产500到1000斤。
种植方法:
1.种辣椒之前半个月,用锄头(或者小铲子)把地松开,并且尽可能把杂草根扒出,并整个草埋于地下。
2.把锄好的菜地施人的排遗物把地面覆盖一层。
3.半个月后地面会变得蓬松,只要用耙子把地面耙好并整理成好平的的菜畦。
4.菜畦准备好后就是种辣椒,在菜畦上种植辣椒大约80厘米种植一棵。第一次种下去时要多浇水,使整辣椒根都浸透直至辣椒根底下蓄水并在辣椒根底下放几片植物叶子。
5.种下后,隔三差五去观察,水干后继续浇水。
6.每个一个星期或是8天要给辣椒是施于肥料。
7.当辣椒长到30厘米高的样子用一根比较牢固的木棍给辣椒做支撑。
8.用锄头把泥巴往辣椒根上弄使成小丘状。
9.当辣椒长大后发现支撑不住另外加。
拓展好文:大宗淡水鱼绿色养殖发展的思考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水产养殖产量从1978年244万吨增加到2024年4906万吨,增加了约19倍,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但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部分地区出现养殖环境恶化、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相关养殖技术滞后等问题,制约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宗淡水鱼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2024年全国大宗淡水鱼总产量1963.66万吨、总产值2612.00亿元,分别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7.59%、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值的44.45%,有助于改善国民膳食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结合大宗淡水鱼的生活习性及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大宗淡水鱼多采用不同的水层多品种混养的综合生态养殖模式,搭配鲢、鳙等,利用其滤食作用,消耗水体中过剩的藻类,降低水体氮、磷的含量,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传统的池塘养殖“八字精养法”:水、种、饵、混、密、轮、防、管,是养鱼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其中“水、种、饵”是池塘养殖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有机统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意识到好水、好种、好料的重要性,传统的池塘养殖逐渐发展为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养殖生产模式。
近年来,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不断丰富发展相关理论,并逐渐研发苗种繁育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病害防控技术等绿色养殖全程关键技术。
但是有些养殖技术还需要不断优化,一些新的理论还待突破,如营养与免疫研究领域的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水产养殖动物营养与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不同季节的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及其生态防控理论与技术、不同环境胁迫下的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营养理论、抗应激防病理论、抗病营养理论与技术等,亟待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从理论突破到技术创新的发展。
二、大宗淡水鱼绿色养殖发展破解的方法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以新品种为核心,辅以新模式、环境生态修复、绿色功能饲料、产品加工等相关技术及产品,努力提高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绿色养殖。
大力进行新品种筛选与创制
按“一个品种、一个产业”的要求,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共研发异育银鲫“中科3号”等11个新品种,在全国118个示范县集成示范推广,建成新品种(品系)良种扩繁基地52处,形成了良种扩繁与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12套,累计繁育良种水花鱼苗400亿尾以上,建立良种健康养殖模式13个,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技术,有效缓解环境污染。下一步将加强筛选提高饲料利用、抗病等新品种,进一步提升民族水产种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广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新模式改造池塘的生态工程化设施,优化生态沟渠、复合生物浮床、复合人工湿地等构建技术,研发适合池塘养殖稻田原位、异位修复关键技术,形成内陆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养殖新模式。
截至2024年,建立了池塘生态工程化调控模式3套、系统性操作规范10套、典型模式9个;开发水层交换设备2种;建立底质管理技术模式5种;制定技术性规范16个;研发优化新型高效设施与装备3项;优化推广先进养殖机械4项;优化形成绿色高效养殖典型模式7项;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2024年,在全国11个省份启动了生态修复型湖泊渔业增殖模式、池塘种青养鱼绿色养殖模式、小区型池塘工程化高效养殖模式、池塘-湖泊复合型养殖模式、西北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黄河滩涂提质增效型生态养殖模式、“哈尼梯田”渔稻综合种养模式等14体系核心示范点建设。大力推广以渔净水生态修复水域环境
运用循环利用的理论,大力发展不投饵的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增养殖,实现以渔净水、以鱼控草、以鱼控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2024~2024年在湖北省梁子湖群应用生态增养殖容量综合评估技术,指导湖泊水产动物的增殖放流与管理,增殖放流成本降低6%,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2%,湖泊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Ⅱ~Ⅲ类水标准。同时我们彻底拆除了梁子湖内拦网40道,共计6.4万米,疏通了各湖区间的物质传递与交流通道,为大型沉水植物恢复提供了场所,提高了生态系统稳定性,达到了“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目的。大力加强绿色功能饲料的研发和推广
以优质、安全、环保、高效水产发展为导向,以提高生产性能、降低饵料系数、减少废物排放、保障产品安全为目标,发展精准、绿色的饲料技术。
截至2024年,获得氨基酸平衡技术27项、能量平衡技术14项、绿色添加剂技术36项;建立异育银鲫摄食与4种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1套;获得团头鲂、青鱼、异育银鲫等品种的最佳投喂节律和投喂频率;获得异育银鲫和草鱼菜粕饲料管理模式各1个;建立青鱼幼鱼饲料中无害化肉骨粉应用技术;研发1套鲤精准营养配给技术;建立了鲤发酵饲料配方1个,实现营养素的精准平衡及节能减排。
大力加强绿色药物研发与推广
深入研究大宗淡水鱼类病害防控技术及应用,积极开发绿色无公害新型渔药。
截至2024年,研发鱼类病害的诊断技术30多项、病毒性和细菌性**疫苗10种、新型微生物产品5个、新型化学替~代药物3种、天然植物药物9种,病原诊断试剂盒6种;构建鱼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形成病害免疫预防技术3项、药物防治技术2项、生态防治技术2项。以上产品与技术在全国的30个综合试验站进行了集成示范和应用,示范面积达2.5万亩以上,免疫各类鱼苗苗种6000多万尾,有效提升了大宗淡水鱼品质。大力加强大宗水产品的提质增效
针对大宗淡水鱼贮运保鲜、分级包装的商品化加工技术规模化和水平不足,缺乏美味方便、营养健康的加工产品等问题。
截至2024年,研发出具有酸嫩口感的系列发酵鱼制品3个;蛋白粉(肽)类营养健康产品3个;鱼糜凝胶增强与质构调控、抗冻保护、节水漂洗技术等4项;系列鱼糜制品8个;研发系列常温熟食、休闲、方便食品10个;基于蛋白抗冻和微生物及酶抑制的淡水鱼保鲜与品质控制技术6项;鱼肉鲜度和品质快速评价与预测技术4项;淡水鱼保鲜调理类产品6个;大宗淡水鱼类加工和贮藏保鲜技术和工艺16项;淡水鱼加工产品33个,并在16家公司示范应用,有效延长了大宗水产品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三、大宗淡水鱼产业未来展望
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首先是政策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不断加大农业绿色技术体系创新支持力度,引领农业**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其次是不断完善产业技术体系支撑,通过集成创新突破现有技术,不断丰富发展相关技术与理论。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