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的读音

2024-07-0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920 次
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的读音

这一篇农资内容会给广大网友分析一下“籼型杂交水稻”的内容进行全面剖析,希望对各位稍微有点帮助,开始你的阅读吧!

籼型杂交水稻的产量优势

相比传统的水稻品种,籼型杂交水稻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以中国大陆地区为例,籼型杂交水稻的亩产量可以达到1000公斤以上,甚至有的地区还可以达到1500公斤以上。而传统的水稻品种,亩产量往往只有500公斤左右。这是因为籼型杂交水稻在杂交过程中融合了多种水稻品种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不利因素的影响。

籼型杂交水稻的优质特性

籼型杂交水稻不仅具有高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优质的特性。籼型杂交水稻的米粒晶莹剔透,口感柔软香甜,而且在食用过程中不易粘在一起。籼型杂交水稻还具有糯性强、黏性好等特点,是制作各种米饭、点心、米粉等美食的理想材料。

籼型杂交水稻的抗病性强

籼型杂交水稻的抗病性也是其优势之一。籼型杂交水稻在培育过程中,经过多次筛选,选出了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的新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更强。同时,籼型杂交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气候适应性也更强,即使遇到极端天气等情况,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

拓展百科知识:

1.杂交水稻:指的是通过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型水稻品种,分为籼型杂交水稻和粳型杂交水稻两种。

2.糯性:指的是米粒中所含的淀粉质具有较好的黏性,米粒在煮熟后不容易散开。

3.亩产量:指的是单位面积的产量,通常以公斤为单位。

参考来源:杂交水稻的发展与应用,王瑶莹,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年。

相关问答拓展:

1、杂交水稻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意义是什么?

  杂交水稻问世的时间是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是水稻品种,现代培育的新型籼稻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终于在我国培育成功。

杂交水稻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扰,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福音,西方世界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2、杂交水稻是什么历史时期?

1973年

中国的杂交水稻是1973年问世的。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杂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以及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Beache也被学术界某些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由于HenryBeache的设想和方案存在着某些缺陷,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后来**人提出了三系选育法来培育杂交水稻,提出可以寻找合适的野生的雄性**株来作为培育杂交水稻的基础。虽然经过多年努力**人找到了野生的雄性**株,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另外**人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水稻育种新方法,比如赶粉等,但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完成杂交水稻的产业化。

袁隆平于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在他的率领下,先后于2000年、2024年和2024年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也于2024年10月实现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奠定了基础。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3、杂交稻和粳稻的区别?

一、杂交稻:

由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水稻品种间相互杂交所产生的具有**优势的子1代构成。杂交稻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但个体间的遗传型相同,因而群体性状是整齐一致的,可作为生产用种。杂交稻子2代,因子1代基因型的杂合性而产生性状分离,生长不整齐,优势减退,产量不同程度地下降,故子2代一般不能继续作种子使用,所以杂交稻需要每年制种。杂交稻子1代种子的生产途径有三系法、二系法和化杀法。

二、粳稻:

粳稻因为许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上明显有别于籼稻,并与籼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成为亚种,如杂交籼稻在秋季制种时若串入了粳稻花粉,则**第一代(f1)会出现许多**的“大青棵”。粳稻的茎秆坚韧,株型较束,分蘖力偏弱;叶片较窄,色泽浓绿,叶片茸毛少;谷粒形状短圆而厚。从生理特性上看,粳稻较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温;籽粒不易脱粒,谷粒或米粒在1%的石炭酸溶液中浸渍不会被染色。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胶稠度软。

4、杂交水稻是在什么时候被发明出来的?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时间为1973年,此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

  杂交水稻的栽培技术

  1、整地,格按照要求精细整地,做到排灌顺畅、畦面平整无杂草、不积水,并按畦宽4到6米,开挖一条深0.1米、宽为0.6米的沟。

  2、适时早播,合理安排播种期是保证水稻直播栽培全苗和安全齐穗的关键措施。

  3、选种,选用高产抗病优质良种,可以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产量,做好种子的催芽和消毒工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浸种,一般浸种12到18小时,不经催芽直接播种、湿润育秧为最佳。

  5、催芽,过程中应掌握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适时换气,水稻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是30到35℃,超过45℃时就会引起烧芽,80%以上种子破胸后即可进行播种。

  6、疏播匀播,杂交稻种子18.75kg/hm2,一般比正常育苗增加15%到20%的用种量,播种要均匀,播后要埋芽,可以用木板轻踏使谷芽入土,同时做好防鸟鼠害工作。

5、谈谈杂交水稻的意义?

杂交水稻的意义

1、杂交水稻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扰,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方世界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2、袁隆平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的的培育成功,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通俗的说,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3、杂交水稻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叶片面积系数要比常规水稻的大,穗比较多,光合作用比较强,制造的有机物自然也就多一些,稻谷产量得到很大提升。

拓展好文:原创70年农业历史:中国是怎么养活14亿人口的?

  没有化肥,农作物就不会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没有农药,大量的粮食会被害虫吃掉。

  世界粮农组织(FAO)一项统计表明,通过合理使用农药,作物产量的损失可以减少40%。如果停止使用农药,农作物将减产32%,在中国,这意味着将有3.5亿人挨饿。使用农药带来的收益大体上为农药费用的4倍。

  1873年,一位维也纳化学家发现了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这种化学物质,但一直没发现它的用途。

  直到193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保罗·赫尔曼·穆勒发现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并把它命名为DDT(滴滴涕)。

  这是世界上第一种效果良好、广泛应用的杀虫剂。它为农业带来了新的曙光。

  我国现代合成农药的研究从1930年开始,1930年在浙江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药剂研究室,这是最早的农药研究机构。到1935年,中国开始使用农药防治棉花、蔬菜蚜虫,主要是植物性农药,如**(3%**)、鱼藤酮(鱼藤根),现在也用。1943年在四川重庆市江北建立了中国首家农药厂家,主要生产含砷无机物——硫化砷和植物性农药。1946年开始小规模生产滴滴涕。

  但到1949年时我国农药产量只有64吨,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药工业开始了狂飙猛进。

  1950年中国能够生产六六六,并于1951年首次使用飞机喷洒DDT灭蚊,喷洒六六六治蝗。

  1957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厂——天津农药厂,开始了有机磷农药的生产。

  在60-70年代主要发展有机氯、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的杀虫剂品种。

  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中国陆续研制出一批有机合成农药,70年代后,陆续投产了敌锈钠、亚胺硫磷、甲胺磷、倍硫磷、杀螟松、辛硫磷、异丙磷、西维因、害扑威等品种,结束中国农药只能仿造不能研制的历史。

  改革开放后,引进一批当时比较先进的农药新产品和新技术,使中国农药工业在80年代上了新台阶,初步形成了包括农药原药生产、制剂加工、配套原料中间体、助剂以及农药科研开发、推广使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一体化的农药工业体系。

  我国农药使用量和年产量在1990年**始高速发展,1994年农药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1995年年产量达到34.9万吨,1997年达到39.45万吨,1999年达到42.6万吨。

  从2024年起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农药生产国。

  2024年,中国农药出口金额80.72亿美元,出口数量140.53万吨。“一带一路”国家已遍布中国农药的足迹。进口中国农药最多的是美洲,农药第一出口大国是美国,其次是巴西。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能生产500多种原药,几十种剂型,1,000多种制剂。

  和化肥、农药相比,育种科技含量更高、难度更大。

  经过70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育种体系。整体水平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

  为了满足国内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每年都向国外进口大量良种。

  图2:2024-2024年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口贸易情况

  不过,我国在部分种子上拥有很大优势,如杂交水稻、蔬菜种子等。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

  玉米在中国种了400多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亩产始终维持在100多公斤左右。20世纪70年代,李登海研发的杂交种出现之后,紧凑型玉米的亩产超过700公斤,2024年秋天,在李登海的试验田里,“超级玉米1号”创造了每亩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将世界夏玉米单产纪录提高了27.96%,同时也是李登海连续6次创造和刷新夏玉米高产世界纪录。

  水稻育种和玉米育种,中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两者同时也是中国种子出口大户。

  中国育种整体水平落后西方二三十年。如果我们不迎头赶上,那么差距会越来越大。

  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国外进口。但一旦发生贸易摩擦,我们将受制于人。

  1940年,美国就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而到了1949年,广大中国农民最熟悉的生产工具,还是地里的牛和手中的镰刀。

  牛耕,2000年前老祖宗发明的耕作方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仍然是广大农业的生产形式。

  沧海桑田,短短七十年,从播种、施药、上肥到收割烘干,从水稻玉米小麦到棉花土豆花生,均有各种机械装备的身影。

  华夏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机械农业革命。

  1955年,作为“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经**主席批示,中国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在洛阳破土动工。1958年7月20日,新中国第一台大功率履带式拖拉机缓缓开出厂房,工人们热泪盈眶,当时报纸上是这么宣布的:中国人民耕地不用牛的时**始了!

  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受限于工业基础差和农业落后,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普及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改革开放之前,位于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国营农场成为农业机械化的先行者。

  1981至1995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富裕起来的农民拥有了探索机械化的本钱。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开始允许农民自主**和经营农机,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

  这一时期,由于城市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农业机械化程度发展十分缓慢。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猛烈提速。2000年只有30%,到2024年就已经逼近60%。回过头去看,2000年以前的城市化进程实在太缓慢了。城市化加上人口红利消失,农村的年轻劳动力急剧锐减。加上国家取消农业税等优惠政策。同时,农业机械由过去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严重过剩。

  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的农机制造与使用大国,90%市场靠本土品牌支撑,覆盖农林牧渔与农用运输加工所需的65大类、1500个小类的4000多种农机。

  在2024年,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迈出了一大步,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