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方法
落叶松毛虫是落叶松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幼虫偏爱吞食落叶松的叶片和嫩枝,导致落叶松的生长受到破坏。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落叶松毛虫,包括其生物学特征、危害程度、防治方法等方面。
一、落叶松毛虫的生物学特征落叶松毛虫科学名称为Dendrolimuspunctatus,是一种鳞翅目昆虫。成虫的翅膀呈灰棕色,身体长约4-5厘米;幼虫的身体呈现黄绿色,头部较小,身体较长,具有黑色斑纹。落叶松毛虫一年发生多代,每一代间隔2-3个月,幼虫发育期约为40-50天。
二、落叶松毛虫的危害程度落叶松毛虫的幼虫以落叶松的嫩枝和叶片为食,大量吞食会导致落叶松的叶片减少,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会导致树枝枯死,影响树木的生长。另外,落叶松毛虫也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影响环境卫生。
三、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对落叶松毛虫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寄生蜂、天牛等捕食落叶松毛虫的幼虫或卵。
2.化学防治
在落叶松毛虫大量繁殖时,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如使用杀虫剂对落叶松毛虫进行喷洒。
3.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方法对落叶松毛虫进行防治,如利用灯光诱捕落叶松毛虫,或利用黄板捕捉落叶松毛虫。
1.防治时要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根据落叶松毛虫的数量和危害程度进行选择。
2.防治时要注意防止杀虫剂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选择环保型、低毒性的杀虫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3.防治时要注意定期检查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方法。
五、落叶松毛虫是一个十分危害的害虫,对落叶松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保护落叶松的生长。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止杀虫剂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选择环保型、低毒性的杀虫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1.林业百科全书
2.《害虫防治技术手册》
相关拓展:
落叶松毛虫(枯叶蛾科松毛虫属动物)释义:
昆虫名,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于北京、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等。是中国东北林区的重要害虫,除为害落叶松外,也为害红松、油松、樟子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树种。食害针叶,爆发时吃光针叶,使枝干毕露形同火烧,严重时使松树成片枯死。
问:落叶松毛虫是什么?
(larchcaterpillar)
(严静君)
学名: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鳞翅目,枯叶蛾科。成虫灰白至棕褐色,体长25~38毫米,翅展57~85毫米。前翅外缘倾斜度较小,横线纹深褐色,外横线呈锯齿状,亚外缘斑列黑褐色,最后两斑与外缘近于平行,中室白斑较大。(见图)雄性外****尖刀状,小抱针长度约为大抱针的2/3,抱器顶面密布粗大的钩状齿。分布中国河北、内蒙古、新疆及东北地区;苏联,蒙古,朝鲜,**。为害落叶松、红松、油松、樟子松、冷杉、云杉等。一年1代,少数两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树皮裂缝或落叶层下越冬。翌年4~5月日平均气温达到10℃时,越冬幼虫开始上树活动为害,6月下旬到7月间结茧化蛹,蛹期16~22天,7~8月羽化为成虫。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飞翔力很强,寿命10天左右。成虫羽化后即**产卵。卵产在针叶上,排列成行或呈块状。每雌平均产卵310粒左右。卵期10~14天。初龄幼虫有群聚性,遇惊吐丝**。幼亩游虫从2龄开始取食全叶,10月间以3~4龄幼虫下树越冬。两年发生1代的,第二年继续以6~7龄幼虫越冬,至第三年才羽化为成虫,完成一个世代需跨3个年头。寄生天敌:卵期有松毛虫黑卵蜂、大蛾卵跳小蜂、松毛虫赤眼蜂等;幼虫期有枯叶蛾绒茧蜂、松毛虫脊罩耐陵茧蜂、黑侧沟姬蜂等;蛹期有舞毒蛾黑瘤物戚姬蜂及寄生蝇等。防治方法见马尾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雌成虫
问:油松毛虫与落叶松毛虫区别
外观不同、生活环境不同。1、外观不同饥耐。油松毛虫外观为烂宴春绿色,而落叶松毛虫成虫体色变化较大,由灰白到棕褐色。
2、生活环境不同。油松毛虫主要生活在油松上,而落叶松毛虫生活在华北落祥清叶松、云杉、臭冷杉等树木上。
问:落叶松毛虫的生活习性
2年1代或1年1代,以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在新疆阿尔泰林区以两年1代为主,1年1代的占15%左右。据在新疆观察,越冬2次的幼虫在6月即化蛾,而1年1代的则到8月才化蛾,1年1代的多转为2年1代,而2年1代的少部分则转为1年1代。由此可见,2年1代与1年1代在一个地区交替发生,形成3年2代。新疆年度问积温差较大,在年积温高的年份,幼虫发育增快,可增加1年1代的比例。在长白山林区也兼有2年1代与1年1代的。而在辽宁以南的林区则多为1年1代。越冬幼虫于春季日平均温度为8-10℃时上树危害,先啃食芽苞,展叶后取食全叶。取食时胸足攀附松针,从针叶顶端开始取食,遇惊扰则坠地蜷缩不动。2年1代的经2次越冬后在第3年春一部分经半个月取食后于5月底6月上旬化蛹,另一部分则需经过较长时间取食后再化蛹;化蛹前多集中在树冠上结茧。预蛹期4-8天,蛹期18-32天。1年1代的蛹期短,2年1代的蛹期长。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或中、下旬大量羽化,部分到8月才羽化。1年1代的羽化期较集中,2年1代的羽化历期延续达2个月。成虫有强烈趋光性。
初孵幼虫多群集在枝梢端部,受惊动即吐丝**,随风飘到其他枝上。2龄后渐分散取食,受惊动不再吐丝**,而是直接坠落地面。幼虫共7-9龄。1年1代的龄期较少,以3-4龄幼虫越冬。2年1代的第1年以2-3龄幼虫越冬,第2年以6-7龄幼虫越冬。幼虫前期食量小,危害不明显,最后2龄食量剧增,约占幼虫总食量的95%。
问:落叶松毛虫的生活习性
2年1代或1年1代,以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在新疆阿尔泰林区以两年1代为主,1年1代的占15%左右。据在新疆观察,越冬2次的幼虫在6月即化蛾,而1年1代的则到8月才化蛾,1年1代的多转为2年1代,而2年1代的少部分则转为1年1代。由此可见,2年1代与1年1代在一个地区交替发生,形成3年2代。新疆年度问积温差较大,在年积温高的年份,幼虫发育增快,可增加1年1代的比例。在长白山林区也兼有2年1代与1年1代的。而在辽宁以南的林区则多为1年1代。
越冬幼虫于春季日平均温度为8-10℃时上树危害,先啃食芽苞,展叶后取食全叶。取食时胸足攀附松针,从针叶顶端开始取食,遇惊扰则坠地蜷缩不动。2年1代的经2次越冬后在第3年春一部分经半个月取食后于5月底6月上旬化蛹,另一部分则需经过较长时间取食后再化蛹;化蛹前多集中在树冠上结茧。预蛹期4-8天,蛹期18-32天。1年1代的蛹期短,2年1代的蛹期长。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或中、下旬大量羽化,部分到8月才羽化。1年1代的羽化期较集中,2年1代的羽化历期延续达2个月。成虫有强烈趋光性。
初孵幼虫多群集在枝梢端部,受惊动即吐丝**,随风飘到其他枝上。2龄后渐分散取食,受惊动不再吐丝**,而是直接坠落地面。幼虫共7-9龄。1年1代的龄期较少,以3-4龄幼虫越冬。2年1代的第1年以2-3龄幼虫越冬,第2年以6-7龄幼虫越冬。幼虫前期食量小,危害不明显,最后2龄食量剧增,约占幼虫总食量的95%。
问:落叶松毛虫的生活习性
2年1代或1年1代,以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在新疆阿尔泰林区以两年1代为主,1年1代的占15%左右。据在新疆观察,越冬2次的幼虫在6月即化蛾,而1年1代的则到8月才化蛾,1年1代的多转为2年1代,而2年1代的少部分则转为1年1代。由此可见,2年1代与1年1代在一个地区交替发生,形成3年2代。新疆年度问积温差较大,在年积温高的年份,幼虫发育增快,可增加1年1代的比例。在长白山林区也兼有2年1代与1年1代的。而在辽宁以南的林区则多为1年1代。
越冬幼虫于春季日平均温度为8-10℃时上树危害,先啃食芽苞,展叶后取食全叶。取食时胸足攀附松针,从针叶顶端开始取食,遇惊扰则坠地蜷缩不动。2年1代的经2次越冬后在第3年春一部分经半个月取食后于5月底6月上旬化蛹,另一部分则需经过较长时间取食后再化蛹;化蛹前多集中在树冠上结茧。预蛹期4-8天,蛹期18-32天。1年1代的蛹期短,2年1代的蛹期长。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或中、下旬大量羽化,部分到8月才羽化。1年1代的羽化期较集中,2年1代的羽化历期延续达2个月。成虫有强烈趋光性。
初孵幼虫多群集在枝梢端部,受惊动即吐丝**,随风飘到其他枝上。2龄后渐分散取食,受惊动不再吐丝**,而是直接坠落地面。幼虫共7-9龄。1年1代的龄期较少,以3-4龄幼虫越冬。2年1代的第1年以2-3龄幼虫越冬,第2年以6-7龄幼虫越冬。幼虫前期食量小,危害不明显,最后2龄食量剧增,约占幼虫总食量的95%。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