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绣病特效药(小麦锈病防治时间)
小麦锈病又称黄疸病,是小麦生长中后期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四大病害之一,具有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难根治的特点,一旦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严重减产,一般减产5~15%,严重时可达50%以上。
条锈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
小麦锈病分为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三种,其中,叶锈病发生最广,也是最常发生的病害。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出现褪绿色的黄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黄斑上形成铁锈色的粉斑,称为夏孢子堆,发病后期,病斑变为黄褐色,称为冬孢子堆,最后造成叶片干枯;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在叶片或叶鞘上形成条状的锈斑,并与叶脉平行,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在叶鞘上出现铁锈色的大病斑,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整个植株枯死,对产量影响巨大。“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这句话形象的区分了三种锈病的区别。
叶锈病危害症状
发生特点
条锈病病原菌萌发和侵入适温为9~13℃,发育适温为17~20℃,湿度不低于80%,条锈病耐低温能力强,因此发生较早,一般在小麦拔节期就会发生;叶锈病病原菌萌发和侵入适温为15~20℃,发育适温为17~22℃,湿度不低于80%。因此一般在小麦抽穗前后容易发生。秆锈病菌萌发和侵入的适温为18~22℃,发育适温为20~25℃,湿度不低于80%。因此秆锈病发生较晚。小麦进入孕穗期之后,温度普遍升高,一般稳定在20度左右,再加上大雾,连阴雨天,田间湿度大,叶片上长时间有露水,这样的环境就有利于锈病的传播和快速蔓延。
秆锈病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是一种典型的气传播病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菌随空气进行传播,可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至整个田块,防治锈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在小麦锈病发生前,可结合预防小麦赤霉病,可选用戊唑醇、氟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进行预防,对于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40%唑醚·氟环唑悬浮剂20~3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每7天喷一次,连喷2次,可快速控制住锈病的发生和蔓延。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