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醚甲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特效吗
近期,聊城市小麦陆续进入拔节期。小麦拔节后,植株生长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逐步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是产量形成关键时期。下一步,麦田管理要继续坚持因地因苗分类施策,以“壮茎秆、保穗大、争粒多,增粒重”为主攻目标,重点抓好不同类型麦田的肥水管理,落实好病虫害防控和防灾减灾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为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一、因地因苗分类施策,抓好关键时期田间管理
1、拔节期小麦分蘖两级分化加快,是决定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主攻目标是“健壮茎秆,促穗增粒”。在返青起身期没有浇水追肥的二、三类麦田,应在拔节初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一般亩施尿素12~15公斤;已浇水追肥但仍有缺肥症状的,应在拔节期中后期再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地力水平较高的一类苗麦田,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的在拔节初期追肥浇水,一般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18公斤。
2、抽穗扬花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水分临界期。要视墒情浇好开花灌浆水。墒情适宜地块不用浇水;墒情不适宜地块要在未来几天无风无雨的天气条件下适量浇水,防止倒伏。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结合浇水亩追尿素5~8公斤,或者用1%的尿素加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保证籽粒正常灌浆,增加粒重。
3、做好灌浆期养根护叶、保粒增重。要结合病虫害防治,做好药肥(剂)混喷“一喷多防”工作,每亩添加尿素0.5~1公斤或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根外喷施,既可防病治虫,又可防早衰、防干热风、高温逼熟危害,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保粒增重。
4、成熟期小麦收获要“立足于抢”:一是提前做好晒场、仓库、收获机械的清理整修工作,及时抢收;二是做好机收减损工作,收获时要对机手、种植户等进行相关技术培训,鼓励种植户与机手签订收获作业损失协议,确保颗粒归仓;三是收后安全烘晒,水分达到12.5%以下时入仓保管。
二、坚持科学绿色防控,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1、纹枯病、茎基腐病。对于返青起身期没有防治的地块,拔节期是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的最后关口。防治茎基腐病可选择戊唑醇+硅肥、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纹枯病选用噻呋酰胺、三唑类、井冈霉素等杀菌剂喷施麦苗茎基部,每7~10天喷药一次,根据病情连喷2~3次。
2、条锈病、白粉病。田间条锈病病叶率达到0.5%~1%或白粉病病叶率达10%时,要组织大面积防控。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防治。
3、赤霉病。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遭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多雾天气,立即喷施戊唑醇、丙硫菌唑、氰烯菌酯、咪鲜胺等防治。若气候条件允许,隔5~7天再喷药1次。
4、麦蜘蛛、麦蚜。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进行防治。麦蚜可选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虫胺腈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科学应对自然灾害,有效减轻产量损失
拔节期冻害发生后2~3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分类施肥补救,争取高位分蘖成穗,小蘖赶大蘖、大蘖多成穗。仅叶片受冻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以内的麦田,不必施肥。对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5公斤左右尿素。对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7~10公斤尿素。对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12~15公斤尿素。可配合喷施氨基酸叶面肥、腐植酸叶面肥或叶面喷施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胺鲜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孕穗期前后发生冻害的麦田,亩补施3~4公斤尿素,或用0.75~1%尿素或1.5~2%磷酸二氢钾,并加入0.3%硼肥和适量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利于增加每穗结实粒数、提高粒重。拔节孕穗肥还需正常施用。受冻麦田更易遭受病虫危害,应密切监测病虫发生情况和发生程度,及时防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